s 閱讀頁

4.4 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結構調整經驗借鑒的原則

  4.4.1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結構調整經驗借鑒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1)可行性分析

  我國省級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情形與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加州存在諸多的相似之處。第一,高等教育發展曆史背景具有相似性。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大眾化階段。第二,高等教育機構間競爭混亂、定位不明的問題明顯。我國高等教育存在院校升格衝動、院係發展模式趨同、發展特色化不明顯等問題。第三,高等教育省域統籌為主的管理體製模式確立。曆經幾十年的體製改革發展後,我國逐步建立起中央與地方兩級管理、以省級統籌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模式。王碩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7:44.

  (2)必要性分析

  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總規劃的頒布對於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的構建和完善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首先滿足加州社會對高等教育理想的追求,實現加州社會的“教育夢”;其次,滿足加州人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然後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高知識、高技能的精英人才的需求以及社會勞動力市場對中間型人才的需求。顯然當時處於無序混亂狀態的加州高等教育發展狀況是無法滿足上述要求的,唯有公立高等教育三級係統聯合起來,以獲得立法機關和人民支持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求。克拉克科爾著,王承緒譯,高等教育不能回避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6.加州的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問題是世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各國高等教育麵臨的“共性問題”,對這些問題解決的經驗教訓對於正處於大眾化時期的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很強的借鑒性,當然,這也正是我國學習加州經驗的必要性。

  4.4.2 美國加州與我國省級高等教育係統發展差異性分析

  (1)公立院校與私立院校發展差異

  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發展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性。美國的高校發展特點之一就是私立院校的發展先於公立院校的發展,公立院校的發展是在私立高校發展的基礎上而來的。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是以公立高等教育為主,在公立高教基礎上允許私立高校的發展。兩者在公立和私立高校的發展先後順序上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對於這兩種具有不同特點的高等教育係統來說,都麵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共存中的公立高校與私立高校的關係處理。在美國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公立高等教育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區域分布的逐漸擴張給私立高等教育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壓力,私立高等教育擔心會因此威脅到其自身的發展。與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恰恰相反,不僅在數量還是在規模、層次上,我國公立高等教育都是優於私立高等教育的,但公立高等教育還是對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否會擾亂正常的高等教育秩序憂心忡忡。美國公、私立高等教育經過競爭進而和諧共生的發展模式告訴我們,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實踐證明隻有當公、私立高等教育在共同的高等教育體係中相互協調、合理有序發展時,才能達到整個區域乃至國家的高等教育係統的整體優化、功能的最大發揮,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最佳效益。

  美國的私立高等教育不僅在時間上早於公立高等教育,並且在發展上也具有很高的水平和驕人的成就,在美國高等教育史上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時間為短暫,不過幾十年,且發展程度和水平總體上來說明顯低於公立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職能定位關係差異

  得益於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對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三級係統的合理而有效的分層定位,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充分體現了規模、質量、結構與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一般來說,規模發展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必然要求,但這又會遭遇高等教育資源有限性約束,這是一般的規律。那麽在數量(規模)和質量的關係處理上,加州高等教育提倡的是量力而行原則下的規模化發展,堅持實事求是的發展態度,即在依循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規律和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基礎上,各級高等教育係統堅守自身發展層次和規模。美國加州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同樣麵臨著各高等教育係統之間在升格衝動、規模擴張、辦學層次上移等問題上的尖銳矛盾,尤其是加州州立學院與加州大學之間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如加州州立學院要求升格並擴大專業設置及招生規模,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加州大學係統的利益;初級學院與加州州立學院之間的矛盾則主要體現在初級學院要求將兩年製學院辦成四年製大學,提升其辦學水平和層次,能提供學士學位水平的高等教育。按照1960年加州總體規劃要求,各高等教育係統都必須在辦學職能、層次和規模上各安其位,以實現總量有限情況下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及教育產出最大的戰略目標,體現了“量力而行”發展原則,既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又根據經濟發展需要調整以迎合社會多樣化需求,實現高等教育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3)高等教育之間競爭關係差異

  除了明確的職能分工,加州高等教育體係獨特之處還表現在“共同但有區別”以及“區別但有合作”的理念。何振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高等教育係統化發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8:129.加州政府和社會要求加州高等教育在提供普遍入學基礎上實現質量優異,這成為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共同的目標。

  總體規劃明確規定不同院校承擔不同的具體職責,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多樣化需求。這種區別化發展模式並未限製和阻礙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發展,恰恰促進了不同類型高校發展各自的辦學特色,致力於各自的培養目標,最終形成低、中、高三個人才培養層級梯隊,向加州社會提供層次合理、質量優異的人才,為加州經濟的騰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條件。另一方麵,各類院校的發展並未因差異化而封閉各自係統,三個層級之間是相互合作、相互銜接的有機共同體。例如,加州州立大學與加州大學可以在某些學科聯合授予博士學位,社區學院為實現係統內學生進一步深造而具有的向加州大學係統和加州州立大學係統轉學的功能,極大地加強了三級係統之間的合作聯係。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要求:處於同一層級內高校之間進行競爭,不同層級高校間進行合作,避免了各級各類高校無序競爭,促進了各級各類高校的合作共贏。為區域內高等教育體係內高校間競爭合作關係的處理提供了政策的指導的美國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給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一方麵,對於高等教育係統內各級各類高校之間的競爭,不能完全依賴市場,市場失靈的原理在這兒同樣是適用的,因此需要政府運用宏觀的規劃綱要統一指導,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台,為高等教育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另一方麵,高等教育各級係統也不能完全固步自封、封閉發展,需要在規劃綱要的宏觀調控下增強係統間相互的競爭以激發活力、合作以增大合力。

  (4)高等教育經費來源差異

  擁有充足的經費是高等教育發展壯大的基本前提。與美國私立高等教育不同,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除公立高校自身通過多種渠道爭取教育經費,如科研項目經費、學校管理者向社會籌資、校友捐資等以外,政府大力的財政支持是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相比較而言,我國高等教育投資以國家政府的投入為主,高校的社會籌資較少,籌資方式較為單一,市場在高等教育籌資上作用較小。

  然而,盡管政府對公立高等教育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但政府的財力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用好分配到高等教育中的經費,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教育資源投資利益最大化,就成了教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美國加州政府高等教育經費投放模式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迎合了加州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迎合了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為加州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政府對公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這點上,我國高等教育與美國加州高等教育並無二致,但在如何投放,即高等教育經費占政府財力的比例上、高等教育經費在各級各類高等教育之間的分配比例上以及各級各類高校對經費的使用上、政府或社會的監管上,我國公立高等教育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從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中得到啟示。

  (5)高等教育民主與公平差異

  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確立普遍入學與選擇入學相結合的原則雷敏,分層視野下的高等教育體係-以美國加州大學係統為例[J],高教探索,2007(3):21.,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內三級係統按照總體規劃確立的招生錄取標準進行招生。加州大學係統錄取學習成績排名前12.5%的加州高中畢業學生,州立學院錄取學習成績排名前33.3%的加州高中畢業學生,社區學院招生範圍則是涵蓋其他所有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其次,加州公民免繳學費,這是對加州長期以來教育承諾的兌現。1960年之後,即便加州政府財政經費預算緊張,加州大學和州立學院還是為每位提出入學申請且符合條件的高中畢業生提供入學的機會,社區學院也為所有的高中畢業生及有繼續深造學習意願的成年人提供入學機會。再次,改革已有的“加州獎學金計劃”,獎學金覆蓋選擇私立高校的加州學生,保證任何貧困或優秀的學生能在自己選擇私立或公立高校中的任何一所加州高校進行學習,平衡私立高校和公立高校之間招生,維護教育公平。

  浸染著濃厚的美國加州民主文化思想的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的實施,滿足了加州公民對教育的需求,擴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很好地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向普及化轉化。克拉克科爾曾這樣描述1960年總體規劃:“1960年我們試圖做什麽?首先,我們麵臨著一個巨大的浪潮……無論這次巨大的浪潮有多洶湧,我們都會為每一個高中畢業或者擁有其他獲得認可的同等學曆的年輕人在高等教育中找到一個位置,如果他們高中畢業或者擁有其他方麵的資格,高等教育中都會有一個位置在等著他們。這是我們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承諾。我敢說這是美國曆史上,也是世界曆史上首次做出這樣的承諾--一個州或者一個國家許諾為每一個高中畢業生或者擁有同等學曆的學生在高等教育係統中預留一個位置。這是一個巨大的教育承諾,也是總體規劃製訂的基礎。”[美]克拉克克爾,高等教育不能回避的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7.

  (6)政府管理與高校自治發展差異

  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學家赫欽斯認為:“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華。”[美]約翰S。布魯貝克著,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同時黑瑟林頓也說過:“傳統的高等教育自治現在不是,也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美]約翰S。布魯貝克著,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經濟、文化功能帶來的重要性更多地被認知,各國政府普遍加強了對教育的控製;另一方麵,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與政府支持緊密聯係。王碩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7:40-41.然而,政府的支持和關注也會引發高等教育機構與政府機構之間權力和利益的邊界衝突的問題。實際上,正是如何處理和協調政府管理與高校自治(權力邊界)這一矛盾成了區分各國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模式的關鍵,直接影響著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在二者關係上的處理方式成就了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管理體製獨特模式,產生了極佳的效果,成為各國紛紛效仿的對象。

  美國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製訂的過程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內部諸係統(主體要素)間利益博弈和協調的過程,加州政府和立法機關主要是以類似於“第三方”的身份承擔組織協調工作,提供一係列相應的服務,並給予必要的監督。對於加州政府和立法機關與公立高等教育之間關係可描述為夥伴關係楊曉波,責任與自治:美國公立高校和政府的關係,高等教育研究,2003(3):102-106.,雙方遵守一定的原則,共同合作,為學生及其他需求者提供中等後教育服務。州政府和立法機關,一是通過立法和財政資助這兩種宏觀調控手段;二是通過中間機構參與高教係統協調管理。高度自治的公共托管係統--加州大學董事會、加州州立學院托管理事會以及社區學院--具體協調管理著各自係統的高校之間的關係,這是在美國其他任何州都是沒有的。參與總體規劃製訂者也是由高等教育係統來委任,政府機關或立法機關不直接幹預對加州高等教育需求調查的人員任命。

  州政府對高等教育管理僅限於宏觀層麵,以服務的理念取代了強勢的行政手段。首先是在法治層麵,立法機關通過法律高度穩固了高等教育係統之間所達成的各項協定,維護高等教育係統的平衡,盡力避免碰及公立高等教育機構辦學的自治權。其次是財政資助方麵,加州政府始終不遺餘力致力於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加大對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財政支持。自1959-1960年度,州政府劃撥給高等教育事業的經費總額高達2.39億美元,約占州政府總預算的11%。即使在1933年經濟大蕭條時期,加州憲法修正案第十三條第十五節中仍明確規定:州稅收及其他各類州政府收入,應首先從中預留出州政府用於支持公立學校係統和州立大學的資金。王碩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7:41.三是諸多的中間機構--1932年州教育協調理事會、1946年聯絡委員會、1960年高等教育協調理事會、1974年加州中學後教育委員會、1999年教育總體規劃開發聯合委員會等--具體協調管理著各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關係,州政府則是通過參與中間機構的協調管理來加以宏觀引導。

  任何國家高等教育自治發展都不是自動獲得,而是不斷通過鬥爭,相關利益進行協調爭取而來的。周愛珍,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對黑龍江高教強省的啟示[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0:19-20.正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對自治管理的不懈追求,政府立法機構等在立法上給予高等教育自治發展的製度和法律保障,加州政府宏觀上的間接引導和高等教育係統之間的協商、鬥爭、妥協、協調,才有加州高等教育的繁榮。

  我國政治製度與美國還是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尤其在高等教育管理體製上區別明顯。美國的高等教育管理是具有中央與地方分權式管理特征的,州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有較強的自治權,聯邦政府對各州高等教育並不具有直接的管理權限;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製雖曆經多次改革,已發生重大的變化,但是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模式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在高等教育決策中更是如此,地方(省域)高等教育統籌管理權真正落實到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7)高等教育所處發展環境差異

  依據係統論思想,任何社會的高等教育係統都是整個社會係統當中的一個子係統,這個社會係統就是高等教育係統發展的環境。高等教育係統的發展既受環境影響,同時又對環境具有能動作用,並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就是所謂的係統環境適應性特征。也就是說,高等教育係統首先必須依環境而為,根據環境的要求做出係統結構調整;其次,係統的環境適應性並不是完全被動的,通過結構調整功能優化而具有對環境的能動作用,在特定條件下還可能引導環境的發展。具體說,要對係統環境進行機遇與挑戰的分析和對係統進行優勢與劣勢的探究,搶抓機遇、頂住壓力,發揮優勢、規避劣勢(所謂揚長避短)。搶抓機遇、頂住壓力就是對發展方向進行確立與調整;發揮優勢、規避劣勢(所謂揚長避短)就是資源重新優化配置、各要素關係(結構)重新調整、機構(功能承擔)重組。這是從高等教育係統與其所有外部之間的關係而言的。但如果從高等教育係統與共屬的大係統中的其他子係統之間的關係而言,高等教育係統還和社會大係統中的其他子係統相互作用,並進行物質、信息、能量交換,這就是所謂的聯係性和層次性。因而,高等教育係統發展具有的環境依賴性,就決定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不能自我封閉,需要在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發展。高等教育係統與環境之間關係,較為突出的是政府與高等教育兩大係統間的溝通交流,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的資金支持,從宏觀上扶持高等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麵,高教係統通過獲得政府財政資助,不斷提升自身的辦學實力,當然高等教育發展還應堅持自我的大學精神。

  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很好地結合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成為社會大舞台當中令人矚目的亮點,擔負起社會所賦予的高等教育責任。

  另外,在發展水平上,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較晚,並在未來長期時間內會處於大眾化發展時期;公立高等教育體係構建過程也正處於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但是相比而言,當時加州的教育發展水平顯然要高於當前的我國。即使是同處大眾化發展時期內的高等教育也具有發展水平和階段性的特征,因此我國省域高等教育與加州高等教育二者在發展層次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我國省域高等教育發展與加州高等教育發展相似性特征為我們的借鑒提供了可能性;差異性特征則意味著必須結合我國國情、政策法製背景及高等教育實際發展狀況,借鑒加州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選擇適合我國省域高等教育發展的策略和方式,走出我國省域高等教育本土化發展特色之路。

  4.4.3 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結構調整經驗借鑒的原則

  (1)結合中國文化背景

  任何事物(理論或模式)的產生與發展都不會是憑空的,而是有一定源發性,即總能從曆史中或其他領域(國家、區域、領域)找到其延續或學習借鑒的痕跡,但這僅僅是開始,因為後期進一步發展中會通過不斷的變革,既實現延續性發展,也會在後期發展中注重地方化特征、民族文化性特征,進而不斷煥發出生命力,各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也不例外。作為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也是起始於借鑒學習歐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曆經多次本土化改造而最終形成。正如哈佛大學第21任校長艾略特所說:“美國的高等教育體係至今仍不是從自己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它必須有自己的根,不能直接從英國、法國或者德國移植過來……美國的大學應該根源於美國的社會和政治傳統。”轉引自:陳超,大眾化前後美國高等教育體係的構建--經驗及對我們的啟示[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89-94.在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國際化發展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我國文化特征。

  順利完成高等教育大眾化任務、實現我國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目標。毋庸置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改革我國高等教育是必由之路。在改革過程中,他國先進經驗的借鑒又不失為趕超的高效路徑,然而借鑒成功與否受製於各種因素,其中就包括本土文化的適應。美國加州高等教育發展積累了很多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成功經驗,比如層次清晰的三級高等教育係統、高等教育民主化進程、州級管理模式、高等教育與市場化需求相協調等。需要堅持加州經驗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反對生搬硬套、搬來即用。

  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各國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傳承重任相當部分有賴於高等教育來承擔。學習和借鑒他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經驗,必然涉及探索符合本國國情和文化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正如阿什比所說:“大學的進化很像有機體的進化,是通過持續不斷的小改革來完成的,大規模的突變往往會導致毀滅,大學的變革必須以固有的傳統為基礎。”[英]阿什比著,滕大春等譯,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0.因此,在借鑒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的過程中,既要認清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時代特征和麵臨的問題,還要結合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特征,力求高等教育改革有成效。陳超,大眾化前後美國高等教育體係的建構--經驗及對我們的啟示[J],廣西大學學報,2002(3):93.

  (2)迎合高等教育大眾化特征

  高等教育大眾化最明顯的特征是需求的多樣化,即社會經濟發展對多樣性、多元化人才產生更大的需求。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水平,需要處理好實用性人才、專業性人才、學術性人才的培養。潘懋元,吳玫,高等學校分類與定位問題[J],複旦教育論壇,2003(3):7.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係統中,在人才培養層次上包含精英性人才的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和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精英性人才的培養是為社會輸送學術型、研究型的人才,這類人才由具有高度選擇性的加州大學係統進行培養,在招生比例上占據整個公立高等教育係統的12.5%;專業性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為社會提供行業專門性人才,主要采用的是四年製本科教育培養形式,該類人才的培養機構是具有一定選擇性的州立大學係統,招收學生主要是高中畢業生排名的前33.3%;職業技能性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為社會提供各行各業技術性操作性人才,主要是由具有非選擇性的高等教育機構--社區學院承擔,招收有資格進入高等教育學府進行學習的高中畢業生。約翰奧伯利道格拉斯著,周作宇等譯,加利福尼亞思想與美國高等教育1850-1960年的總體規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54.從社區學院招收的學生比重來看,社區學院成為加州大眾化發展階段最堅實的組織機構。從係統論角度來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較好地協調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精英教育和大眾化教育之間的矛盾關係。在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中既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又包含滿足社會普遍需求的教學型大學,人才培養機構的層次具有明晰化、階梯化特點。

  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首先是協調好了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關係,人才培養各層次分層和側重鮮明,始終確保各層次有一定的招生比重,鼓勵和支持處於基礎層次的社區學院係統發展。其次,在人才分層上以技術為主導,注重市場在專業和學科選擇上的作用,強調資源合理配置下實用學科和非實用學科的選擇。我國在傳統上形成了“文憑主導”的衡量模式,各個不同層次高校不能準確定位、盲目升格,同時也導致一些專科性院校生源數量下降,在招生上遭到壓縮和減少,金浪,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百年尋根[N],中國教育報,2008-6-12(8),過早地提升高等教育體係中的層級,將高等教育的基礎層級人為地定位在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上,這既違背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不利於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培養出的人才也不符合我國各地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對人才層次和類別的要求。再次,美國加州的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都處於較高發展水平。其中,加州私立高等教育發展建製較為成熟,私立高等院校擁有較為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為社會提供非常優良的精英化教育資源。相對而言,在我國,公立高校占據著決定性主導優勢,民辦高校在發展水平和層次上明顯不高,競爭力也不強,因此,要實現大眾化時期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目標,就需正確認清高等教育發展現狀,不斷完善高等教育體係尤其是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的結構,以實現高等教育規模化和多樣化發展。

  (3)堅持教育民主原則

  三級高等教育係統的建立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突出的特征,三級係統在職能分層、功能定位上都具有明晰的標準,係統與係統之間分工明確、互不“越界”;各係統則專注於本層次係統的發展,係統內各高校之間相互競爭,突出特色,力爭在本層次中獲得優越性發展;三級係統涵蓋了高層次研究型人才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以及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且三層次係統之間是開放性、競爭合作性的關係。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承諾對本州內的公民實施免費入學,實施獎助學金製度,向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必要的補助以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大大地推進了加州教育民主化發展進程。學生入學上的普遍入學和選擇入學的分流性招錄政策,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層次人才培養要求。普遍入學的政策促進了更多的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也使得公立高等教育發展適應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普遍入學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在發展中經立法通過,以報告形式呈現的教育政策,不論是從教育的形式上還是教育的政策上,都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民主性原則。

  社區學院的轉學機製是一項充分顯現出教育過程公平性和教育民主化的舉措。學生入學時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性入學節省了教育經費;轉學又為那些具有創新性、研究性特質的人才給予深造通道,實現了整體與局部利益的完好結合,兼顧了教育的效率與公平,有效地協調高等教育精英化、大眾化和普及化發展的多元性矛盾。萬秀蘭,美國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4(3):81.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卓越化有機結合,體現了對人及其發展要求的尊重,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