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三級體係的形成
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使得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中三級係統按照總體規劃之中的職能劃分和院校定位要求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了相對獨立、功能分層、協調管理的形同“金字塔”的三大公立高等教育係統:位於“塔尖”的加州大學係統,是加州研究型大學,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位於“塔中”的州立大學係統(第二層級),是加州教學研究型大學;位於“塔基”的社區學院係統(第三層級),是加州教學型大學。三大係統在各自層次範圍內各司其職並追求最優,同時各層次間又相互合作協同發展,既很好地解決了加州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進程中數量與質量、規模與結構的矛盾關係,又通過提供不同層次類型的人才來充分適應滿足加州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正如OECD(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在考察加州高等教育時曾評價道:“總體規劃代表了創立高等教育大眾化最先進的成就……加州逐漸形成的結構框架可能是一種合適的高等教育模式。”John Aubrey Douglass。The California Idea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1850-1960 Master Plan[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311-312.
(1)加州大學發展曆史
加州大學係統的曆史可以劃分為萌芽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成就輝煌階段、巨型係統階段等四個階段。
萌芽起步階段
1853年康特拉科斯塔學院在奧克蘭創立,兩年後改建成為加利福尼亞學院,1865年在舊金山開辦了托蘭德醫學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前身)。南北戰爭後(1861-1865),經濟的迅猛發展急劇刺激著對專門技術和知識人才的需求。通過1866年《莫裏爾贈地法案》,加利福尼亞學院得到了15萬英畝土地,於是決定把該校的建築物和土地轉讓給州政府用以創辦一所新的大學。1868年3月23日成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議案簽署,第二年正式開學。1872-1875年吉爾曼擔任加州大學第二任校長,吉爾曼對加州大學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快速發展階段
加州大學的前幾任校長都把吸引優秀學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過高薪聘請、提供待遇優厚、創造優良環境、提倡學術自由,再加上美國西海岸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吸引了來自美國東北部學術重鎮的大批名牌教授,自此一批享有國際聲望的著名學者逐漸聚集在此。地質學和土壤化學家Eugene W。Hilgard 1875來到加州大學,他一手籌辦了農學院。Samuel B。Christy 1885成為加州大學礦冶學院院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設備完善的礦業實驗室,他和1917就任該院院長的英國礦冶工程師Frank H。Probert,兩人的努力使加州大學礦冶學院的聲望牢固地建立起來。著名水利學家Elwood Mead 創議,加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20世紀初就增設水利灌溉係,後來該係在Charles Derleth 的領導下主持設計了加州的不少水利工程。1912物理化學家Gilbert N。Lewis來化學係任職,他為重氫的聚合、光子理化、原子化合價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為加州大學的自然科學學術成就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惠勒任期內,在戴維斯分校設立了大學農場,在拉約拉分校建立了史克裏普生物研究所,在舊金山設置了胡帕醫學研究基金會,在裏弗賽德分校建立了柑橘實驗室,在洛杉磯創辦了加州大學南分部,加州大學研究生部也在1914年正式成立。
1919年,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巴洛斯(David Prescott Barrows,1919-1923在任)接替惠勒校長職務。隨著“一戰”後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巴洛斯順勢進一步擴張加州大學。加州大學學生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惠勒任期內的學生數從其上任時的2600人到其卸任時人數已經增加了三倍有餘,而到1923年巴洛斯離任時加州大學僅全日製學生已上升到14061人,遠超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數,成為當時全美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大學。但在學術與科研水平方麵,此時的加州大學與美國東部著名私立大學相比,還有一些距離。
成就輝煌階段
由於長期受到入學需求的重壓,加州大學開始不再局限於伯克利地區辦學,轉而在整個加州布局開設分校,並逐步發展成一個以平行分校為基本體製的大學係統。
1930年,斯普勞爾(Robert Gordon Sproul,1930-1958在任)任加州大學校長。他上任後首先推行全體製管理計劃,進行結構調整優化和辦學資源有效配置,把原本比較分散的加州大學幾個分校緊密聯結起來,使得加州大學內部形成一個有機的結構體係,很好地應對了各分校所在地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當時很多分校所在地都有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機構的願望,如果任憑各地自由發展自己的高等教育,必然會引起高等教育辦學的混亂局麵,如辦學質量參差不齊、無序的競爭等),使加州大學的設施、設備、教員尤其是精神風貌形成一個不可分離的總體。同時,斯普勞爾組建了“全大學教職工工會”,使各分校教員有一個用以交流教學經驗、交流思想和合作研究的統一機構和固定場所。為提高學校學術水平,他不拘一格、廣招英才、禮賢下士、延聘大師,加州大學教師隊伍也得到進一步壯大。
至此,加州大學係統走向輝煌的曆史時期,其規模、教學和科研水平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堪稱一流,其中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更是一所能與世界著名私立大學一較高低的美國公立高校。
巨型係統階段
1958年,克拉克克爾(Clark Kerr)任加州大學校長,加州大學學生數已達46000餘人。明確招生的標準,錄取成績排名前1/8的本州高中畢業生。考慮社區學院的大量創辦及其新生生源質量的提高,對大學整個課程體係進行調整,取消不再需要開設的許多低年級的課程(有些課程由社區學院開設來完成,有些課程因新生水平已經達到而不必要開設)。加州大學與加州州立學院研究生層次人才培養的合作關係建立,加州大學授予某些專業的學位。1960年,加州大學在校生達5萬,分校和研究機構占地麵積擴大到數千英畝,整個高等教育事業一年所要花費近3.6億美元。1961年,加州大學董事會根據未來發展的預測製訂相應的學術規劃,特別強調各分校在差異中求同的發展基調。聖地亞哥分校、歐文分校、聖克魯茲分校及下屬幾所新興綜合性學院相繼設立,原有分校擴大傳統多學科文理學院招生規模,增設了醫、法、工程、教育、行政等專業學院,同時需要招募更多研究人員,爭取更多研究項目,吸納更多研究基金,除了舊金山分校完全是醫學教育外,其他分校幾乎都在向各有側重的方向發展,但是各分校之間縱橫交錯聯係也越來越複雜。
麵對高校發展的問題,克爾校長推行他的分權和簡政的政策,給每所分校更大的自主權,讓分校校長取得主持分校日常工作的實際權力;在學術規劃上盡量把大型項目縮小並由個人承擔,每所分校都可以自行招聘專業人才;教師和學生將分別通過教學學時、學分等來衡量他們的工作和學習情況。一些分校以係為教學單位、以學院為管理機構的試驗性改革受到美國教育界的注視。
到60年代前半期,加州大學已設立十所學院(校),提供80個新的碩士學位課程和68個新的博士學位課程,1964年,教學人員達到5963人,其中有1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21名國家科學院院士、150名國家文理學院院士。這一時期加州大學在兩個方麵有顯著的變化:一是擴大了對地區的公益服務的範圍,一些分校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之中,如相繼展開地區發展問題方麵的研究,承擔煙霧控製、水土保持、海水淡化、交通運輸、航空保險、汙水處理、森林保護、食物食品等有關項目的研究任務,開設都市規劃、公共保健、法律、教育等方麵的課程,成效顯著;二是擴大了教育對象,推行終身教育規劃,服務半徑覆蓋整個加州,大學的社會影響力得到很大提高,大學形象得到很大的改觀,加州大學不再是為少部分學者提供專業研修的“象牙塔”,而是一所為公眾服務、為所有人提供教育機會的教育場所。
到目前為止,加州大學係統共有10所分校、3所法學院、5所醫學院和教學醫院,並管理3個國家實驗室。這10所分校分別是伯克利、戴維斯、歐文、洛杉磯、河邊、聖地亞哥、舊金山、聖芭芭拉、聖克魯茲和墨塞德分校。其中,成立最早的是1868年建立的伯克利分校,最晚的是2004年開學的墨塞德(Merced)分校。加州大學1869年正式招生之時,僅有38名學生和10名教師,目前,該大學係統共有220多萬名學生、17萬名教職工及150多萬生活或工作在世界各地的校友。
(2)加州州立大學係統發展曆史
加州州立大學發展史始於19世紀50年代美國加州原有的師範學院。1857年舊金山師範學校(Weekly Normal School)成立,1862年改組為加州州立師範學校(California State Normal School)。“在1900年之前,師範學校仍從八年級畢業生中招生,提供兩年製的教師培訓課程。”Charles J。Falk,Th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alifornia,Harcourt,BraceWorld,Inc。,1968,p。176.在加州州立師範學校成立之後,隨著加州基礎教育的迅速擴張,對公立學校教師的需求促進了師範學校的快速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加州已經成立了5所公立師範學校,分別是加州州立師範學校、洛杉磯州立師範學校、北加州州立師範學校、聖地亞哥州立師範學校和舊金山州立教師學院,此時州立師範學校的在校生約1800人。
1921年,原有的師範學校統一改組為“加州州立教師學院”(California State Teachers Colleges),成立州教育廳(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直接管轄新組建的教師學院。這標誌著加州的師範學校由中等教育層次水平向具有高等教育性質的教師學院轉變。Roy W。Cloud,Education in California:Leaders,Organizations,and Accomplishments of the First Hundred Year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2,p。264.從1921年到1930年間,州立師範學院也正由單一的教師教育機構向四年製的綜合性文理學院--“地方學院”(regional college)性質發生轉變。
1935年,加州州立師範學院更名為州立學院,課程設置不再局限於師範教育,逐漸擴展到工程、經濟、貿易、衛生等其他領域。胡振敏,美國加州高等教育考察報告[J],高教探索,2000(1):80.在1960年之前,加州共有14所州立學院,其中包括這些由原來的師範學院、改組而成的師範學院及一些理工學院,如全國聞名的聖地亞哥州立學院、舊金山州立學院、聖路易斯奧比斯帕理工學院等。因而,從加州州立大學曆史發展來看,加州州立大學係統即是由早期的加州師範學校--加州州立師範學院發展而來。
1960年,根據多納霍高等教育法案,州立法機關建立了加州州立學院董事會,形成加州州立大學係統;1972年,成立了加州州立大學和學院係統;1982年1月1日將其更名為加州州立大學係統。多納霍高等教育法案規定,“加州州立大學董事會繼續對州立學院進行管理和控製的權力、職責和功能”。截止到2012年10月,加州州立大學係統(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簡稱CSU)已經設立了23所分校。在冊的大學生將近41.2萬,教職員工近4.3萬,州立大學成為美國最大、最具多樣性和廣泛性的四年製大學係統。San Jose是加州州立大學23所分校中創立時間最早的分校,建立於1857年,加州第一個公立高等教育機構,而建校最晚的是2002的Channel Island分校。
自19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加州州立大學數量上沒有發生變動,半個世紀內沒有新建大學,長時間內隻有一所大學;自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新建院校數量上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在1951-1960年間,該段時間內新建了7所院校;之後新建院校數增長速度上又恢複到平穩水平。
(3)加州社區學院的形成和發展
加州的社區學院起源於加州初級學院運動。早期的加州高等教育發展滯後,無法適應加州人口急劇增長、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很多人由於加州高等教育係統的不完備而不得不放棄學習。經過教育界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初級學院理念被逐漸引入加州並得到普遍認可和付諸實踐。
1907年,加州州議會通過“議會允許成立公立初級學院”的法案,是美國第一部有關初級學院的法案,為加州社區學院運動的開啟和發展提供了法律的依據和基礎。法案規定,在加州各市、郡、地區及其他團體開辦的中學中,其理事會(Board of Trustees)有權為本校畢業生以及其他中學畢業生增設13、14年級的課程,這種課程應與加州大學製定的初級學院課程大致相符,即相當於大學前兩年的課程。參見:George A。Baker III,Judy Dudziak,Peggy Tyler,A Handbook on the Community College in America:Its History,Mission,and Management,Greenwood Press,1994,p。219.
1910年,加州第一所公立初級學院在弗雷斯諾(Fresno)成立。學院不僅為當地青年提供與大學一、二年級相當的普通教育,同時還提供農業、手工業、家政等其他技術工作的職業教育,這也確立了初級學院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基本職能。初級學院因其辦學具有靈活、實用和低成本;能夠滿足當地社區人員可以就近入學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為當地青年提供高於中等教育的職業培訓等特征,不僅極大地滿足了當時社會高等教育需求,也使得這種教育形式在加州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過7年的發展,加州社區學院體係成為全美最大的初級學院體係。據統計,從1910年加州第一所初級學院成立,到1915年加州已經建立起8所公立初級學院,而當時全美的公立初級學院總數僅為19所。John Aubrey Douglass,The California Idea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1850-1960 Master Pla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126.
1917年和1921年加州議會兩次通過了初級學院的法案,初級學院發展地位得以明確與清晰化,為加州公立初級學院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進了加州初級學院數量增加和學生規模的擴張。據統計,到1930年時,加州公立初級學院數達到34所,約占全美公立初級學院的20%;全日製在校生規模達到15000人,與同期加州大學的在校本科生數大致持平。楊振宇,李慧清,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曆程及其職能變遷[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6),由於政府資金的注入保障,這種快速發展的勢頭一直保持到二戰之後,據加州有關部門統計,到1948年時,加州共有初級學院55所,全日製在校生總數約為60000名。Monroe E。Deutsch,Aubrey A。Douglass,George D。Strayer,A Report of a Survey of the Needs of California in Higher Education,Legislative Interim Committee on the Survey of Higher Education,1948,p1.
到目前為止,加州社區學院係統已經包括有72個學區、112所社區學院和290萬在冊學生。社區學院在分布上,主要相對集中在舊金山海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 Region)、聖地亞哥地區(San Diego)和洛杉磯區(Los Angeles Region)等地區。社區學院主要提供基本技能教育、勞動力培訓和為學生提供轉學至四年製大學的課程,也為個人終身教育提供學習機會。
4.2.2 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布局研究
(1)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現狀研究
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主要包括加州大學係統、加州州立大學係統和加州社區學院係統等三大係統,這三大係統在辦學功能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招生入學標準、管理協調等方麵各具特色,同時它們之間又不是相互割裂而是在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這個大體係內三者互為補充、相互協調,呈現出普及化教育、優異性質量、多元化辦學、協調式管理等諸多特征。
截止到2012年10月1日,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共有高等院校147所,其中加州大學係統10所,加州州立大學係統23所,社區學院係統112所,其他公立學院和大學2所校總人數超過230萬人。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是美國眾多州級行政區域內最大的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之一。此處的數據與前文介紹加州大學發展簡史中提到的數據略有不同。前文的數據根據網站的頁麵介紹中得出,此處的數據是由係統動態更新生成。因此,此處的數據更為接近現狀。
加州大學係統
加州大學係統10個校區沿著加州比較富裕的狹長的西海岸線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北部的舊金山和南部的洛杉磯地區。
加州州立大學係統
州立大學係統校區的分布與加州大學係統校區的布局極為相似,同樣是沿著西海岸線(沿太平洋)南北向延伸,在北部以舊金山為中心和南部以洛杉磯為中心兩大經濟發達城市地帶聚集,並在南北兩個重鎮的附近形成了兩個集中區域。
加州社區學院係統
加州社區學院並不是集中在某一大城市,而是幾乎遍布加州各個郡,加州的居民可以就近選擇一所社區學院進行學習。
總體上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中的三大係統高校分布在加州各地,但是比較多的高校相對集中於兩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區域(即北部舊金山和南部洛杉磯兩大經濟發達城市地帶),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學校數量與人口的關係、高等教育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一般來說,經濟上較為發達的地區,會聚集相對較多的人口,有了較多的居民才會產生較多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經濟製約性,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高等教育需求和供給的動態運行催生了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這種“南北兩中心”的布局結構,北部以舊金山為中心,南部以洛杉磯為中心。
(2)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布局的影響因素
高等教育體係布局結構受眾多來自內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影響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高校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人口、地理狀況等。
政治因素
正如克拉克克爾(1993)所說:“大學生活巨大變化的動力來自外界。這種力量來自法國的拿破侖、德國的教育部長、英國的皇家委員會和大學撥款委員會、俄國的共產黨、日本在王政複辟時的天皇……”[美]克拉克克爾著,陳學飛,陳恢欽,周京等譯,大學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74.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高校布局結構的形成也深受政治的影響。一方麵,政治上的清明、穩定與繁榮促進高等教育機構進步發展。早期美國加州人民高等教育上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新成立的加州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另一方麵,政治上的變革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布局結構。“從政治學的觀點看,政治體係的任何一次重大變更,都必然直接產生一種新的、與變革了的政治體係相適應的政治文化觀念和信仰,都必然導致現行教育體係、教育管理體製的解體、改造和重組,從而產生一種新的、與改變了的政治基礎相一致的教育結構、教育秩序。”胡建華,陳列,周川等,高等教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67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發展與加州政府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
經濟因素
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布局結構也深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高校與加州經濟發展水平在區域布局上十分吻合。經濟實力越雄厚的區域,辦學能力就越強,公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就越好,在該地區的校區分布較為集中。加州大學10個研究型高校基本集中在加州經濟發達的西海岸城市帶,加州州立大學的23個校區也是分布在近加州西海岸區域,加州112所社區學院分布在加州各個區域,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北部的舊金山和南部的洛杉磯地區。從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的區域布局來看,區域布局是與經濟發展程度成正比例關係的,即經濟越為發展地區,其吸引高校集中分布的能力越強,高校的聚集度越高。
科技因素
科技因素不僅對高等教育的內容、學科專業等方麵有重要影響,還直接影響高等教育體係的布局狀況。科技發達的地區往往也是高等教育資源的聚集區,科技發達的程度成為影響區域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和大學類型的選擇。
美國加州電子高端工業主要集中在洛杉磯、聖塔克拉拉及聖地亞哥地區。例如聞名於世的“矽穀”,位於加州舊金山南灣區的聖塔克拉拉,北起聖瑪泰、南至聖何塞,是美國,也是全世界電子工業、高科技研發機構和人才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再如,主要集中在洛杉磯地區的加州宇宙工業,是美國相關產業的重要中心之一。科技發達的舊金山地區和洛杉磯地區,也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中心,這些科技發達的區域吸引著加州眾多研究型高校聚集於此,形成了美國加州“南北兩中心”公立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狀況。
人口因素
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是社會係統最主要的構成要素。作為培養人的社會組織,高等學校的布局結構深受區域內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人口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構成、民族成分、人口分布和遷移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人口數量多、密度大,則生源充足、需求旺盛,需設置較多的高等教育機構,對高等教育發展有利;反之,人口稀少的地區,需求不旺,不同於人口優勢地區,分布的高校的數量和層次都會顯得少而簡單。美國加州的人口大多集中在以洛杉磯和舊金山為軸心的南北加州都市區(帶),其中洛杉磯--聖地亞哥都市區居住著近2000萬人,而舊金山--聖荷西--屋侖都市帶居住著近700萬人,這兩個地區集中了美國加州近70%的人口,加州高等院校幾乎都集中在這些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中。
地理因素
自然基礎,尤其是地理條件,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人類社會活動發生、發展的重要條件。早期高等教育的布局,受地理因素的製約很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聞名於世,當然得益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深厚底蘊,但地理位置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關鍵因素。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在的伯克利市位於加州北部,靠近加州西海岸,很早就已成為加州北部的天然的交通樞紐,是加州所有主要幹道出港的匯合地,在加州商人的貿易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性地位。
4.2.3 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係統層次研究
1960年《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為三大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的層次結構奠定了基礎並一直沿襲至今。構成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的加州大學係統、加州州立大學係統和加州社區學院係統等三大層次係統,職能明確,各司其職,一改之前的混亂競爭的局麵,消除了同一層次係統內教育的過度發展而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確保了加州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的功能上與經濟的發展相協調。
(1)加州大學係統
加州大學屬於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也是唯一可以單獨授予各個學科博士學位的高校;加州州立大學以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為主,也可以和加州大學合作開展部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培養。在專業學位方麵,目前加州州立大學可以單獨授予教育博士學位。社區學院主要開展學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服務培訓。各類高校的層次定位。陳慧娟,美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係統的現狀、經驗與啟示[D],南昌:南昌大學,2011:34.社區學院主要提供的是協士學位的教育,側重於大學低層次教育教學;州立大學主要提供學士和碩士層次水平的高等教育,其教學的側重點在於學士層次水平人才培養;加州大學則是主要提供學士到博士層次水平的教育,其側重點在於高層次碩士和博士層次人才的培養。在三大公立高等教育係統中,三個係統之間並不是相互封閉辦學,而是通過轉學機製和一定的轉學條件在不同層次院校間進行流動培養,從而構建了靈活、協調發展的公立高等教育係統。截止到2012年10月6日,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係統共有大學147所,其中加州大學係統10所,加州州立大學23所,加州社區學院共有112所,其他高校2所。此處的數據與前文介紹加州大學發展簡史中提到的數據略有不同。前文的數據根據網站的頁麵介紹中得出,此處的數據是由係統動態更新生成。因此,此處的數據更為接近現狀。
在加州三級高等教育體係中,處於層次結構中最高的是加州大學係統,共有分校10所。近十多年來的招生數也逐年增加,所占公立高等教育係統的招生比例保持在10%左右。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將加州大學係統定位為從事高層次科學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研究型大學,享有高度的辦學自主權,履行包括提供專業學科(含師範教育)、文理學科教育,享有牙醫、法律、醫學、獸醫學和研究生層次的建築學等學科的專門管轄權職責;除某些學科領域與加州州立大學係統聯合授予博士學位外,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中唯一擁有授予各學科領域博士學位資格的係統;在使用州政府財政資助用於科學研究上擁有優先權。王道餘譯,周滿生校,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4.在學生的招錄中,總體規劃也有明確的標準,加州大學擇優錄取排名前1/8(12.5%)的高中畢業生,並為另外兩個係統的轉入學習的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加州大學係統由加州大學董事會進行自治管理,享有廣泛的決策權、學校領導任命權、教學管理權等。
(2)州立大學係統
加州州立大學係統位於加州三級高等教育體係中的中間層次,共有23所分校,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堅實的中間力量。每年的招生比重處於加州大學係統和社區學院係統之間,以2006-2010年招生數量為例(),2006-2008年間州立大學係統的招生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在2009年及2010年有所下降,在整個加州三級高等教育體係中的比重呈現總體下滑趨勢,由2006年19.1%降至2010年的17.6%。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明確了州立學院(後來改成為州立大學)係統的職能由原先單一的師範類院校發展成為四年製綜合性大學,提供本科及碩士階段的文理學科、專業學科和應用專業學科等教育;可與加州大學係統聯合授予某些領域博士學位;教師可進行與本科或研究生教學方麵需求相關的研究;王道餘\[譯\],周滿生\[校\]。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4.高中畢業生成績排名前1/3(即33.3%)的畢業生(當中除去加州大學招收的前1/8學生,招收排名在前1/8至前1/3之間的高中畢業生)有資格申請到州立大學係統進行學習。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同時規定,那些有能力和意願進行深造的州立大學係統的學生還可以進入加州大學係統繼續學習;建立州立大學係統的理事會,理事會統攬管理權利和責任,改變以往權力過於分散的管理模式,加州州立大學係統院校的辦學自主性相對有了很大的提高,並與加州大學董事會相當。John Aubrey Douglass。The California Idea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1850-1960 Master Plan[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297.
(3)社區學院係統
社區學院係統處於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中的最底層,現共有112所分校,教育機構數量巨大,成為加州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石。社區學院係統高校招生規模龐大,向加州公民敞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門,承擔加州高等教育絕大部分重任,如2006-2010年間的招生數占據整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招生規模的近72%,滿足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社區學院係統提供十三和十四年級的教學(即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主要承擔職業技術教育、通識教育、轉學教育和終生教育等任務,授予文理副學士學位。社區學院係統具備轉學功能,完成了兩年社區學院教育後符合條件的學生,可轉入州立大學係統和加州大學係統的高校繼續學習,一般來說如果社區學院的學生完成60個大學課程單元,績點達到2.0,即可轉入州立大學係統高校完成後半段的學習;如果完成多於60個大學課程單元,績點達到2.4,並在學術性考試中獲得較好的成績,即可深入加州大學係統高校進行學習。社區學院係統的學院也設立了各自的主管機構--初級學院主管理事會,不再由州教育理事會或高中學區的理事會進行管理,變權力集中式的管理為分散型的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區學院的自治管理。
在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的引導下,加州建立起特色鮮明層次分明的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首先是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內部三級係統之間的職能劃分的差異。加州大學係統高校主要是以研究型教育為主、州立大學係統各高校則主要是以教學型教育為主,而社區學院主要承擔技能培訓;由於三個係統處於不同的職能層次,因而相應授予的學位也有差異,加州大學係統高校可以在所有的三個層次上授予學位(博士、碩士、學士),州立大學係統高校同樣可以在三個層次上授予學位,但與加州大學係統高校不同的是,博士學位授予要與加州大學係統高校聯合才可以,社區學院則隻是授予副學士學位。其次,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內部三級係統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係的建立。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在職能分層、招生劃分、管理模式上對公立高等教育體係進行規定的同時,為實現三級係統間合作與共同發展以及協調好教育係統與其他部門和人員如州立法機構、公立教育總監、州長等之間的關係,也做出了相應的合作協同的規定。再次,加州公立高等教育體係內部三級係統之間的協調機構的成立--高等教育協調理事會。高等教育協調理事會主要承擔著向各係統主管理事會和有關州立法機構和政府官員提供谘詢方麵的職責,如審查加州大學係統和州立學院係統的經費開支和年度預算、解釋高等教育的功能劃分、製訂高等教育的發展計劃等。約翰奧伯利道格拉斯著,周作宇等譯,加利福尼亞思想與美國高等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260-261.
加州大學學術評議會屬於一種學術機構,是大學教師的代表機構。學術評議會是被董事會授權對學術事務行使直接控製權力的機構,全權負責加州大學總體學術政策策劃與製定。該機構可以批準和監管除某些研究生專業學院課程之外的所有課程,對大學的入學標準、畢業證書的頒發和學位授予有決定權。其中,學術評議會中的主席和副主席在董事會中沒有投票權。
加州大學總校是加州大學係統的總部,下設大學事務高級副校長、預算副校長、學術事務高級副校長、商業與財政高級副校長、健康事務副校長、實驗室管理副校長、農業和自然資源副校長等職務。大學事務高級副校長主要負責校友事務、與聯邦政府、州政府的關係和製度的改進,它可以代理總校校長職務。黃瑩,美國州立大學總校管理體製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從各不同類型和層次機構職能劃分可見,加州大學實行的是分層管理模式,總校這一層次,上對議會州政府負責,下對10所分校實行統一管理。
(2)加州州立大學的管理模式
根據《多納霍高等教育法案》對州立大學管理規定,其主要的管理結構包括大學董事會及其委員會、學術評議會、總校校長、副校長及其職能辦公室等。其中,加州州立大學的董事會成員是由州長任命。各董事則是任命加州州立大學總校校長和分校校長,總校校長是整個係統的首席執行官,而分校校長是各個分校的首席執行官。各董事、總校校長和分校校長共同製定整個係統的政策。
(3)加州社區學院的管理模式
1960年以後加州社區學院成為公立高等教育係統的組成部分,不再是“高中的延伸”。加州社區學院的管理結構發生了變化,產生了管理社區學院的獨立委員會。從學院外部而言,加州社區學院處在加州理事會與評議會的雙重領導下,民間組織也以資金會、大學評價機構等組織形式對學院的決策和發展產生影響;就學院內部而言,在課程和學術標準上學術評議會具有很大的話語權。在這種治理模式下,加州社區學院得到了“大學政策”的待遇,也滿足了各方利益群體的需求,而且在辦學水平方麵得到了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