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鈔票的收藏與研究雖然早在民國時期就已開始,但真正對民間鈔票進入專題係列收藏與研究者卻寥寥無幾。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錢幣收藏與研究與其他藝術品收藏一樣,開始恢複、複蘇。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銀行業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有一大批大專院校經濟類學者投入到中國近代貨幣史的研究,理論研究及論著集中麵世。在此期間,國內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一些先富起來村民,開始拆除老宅建新房屋,其規模與範圍都是空前的。一時間,一些明清及民國時期留下來的農村老宅裏的閣樓、屋頂空隙處、梁柱子之間的夾層或牆體裏麵等極隱蔽處,拆出許多老宅原主人收藏的祖傳家寶,其中不少金銀珠寶、銀圓和各時代錢幣。民間鈔票,尤其是祖上開過錢莊的,老宅大多數都秘藏著鈔版、印章及錢莊鈔票等珍貴實物,這些珍貴的實物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裏集中麵市。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明清及民國時期的老宅被拆出來的寶物最多應該是“袁大頭”銀圓,隻要是百年老宅拆除必有“袁大頭”。其次就是鈔票、字畫、金銀首飾、瓷器及紅木家具等。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豐城某村莊一戶家村民老宅閣樓暗室處,一次性發現了“袁大頭”銀圓、金條以及各類鈔票一批,其中,僅第一版人民幣就有10餘萬張之多,一時間轟動全國收藏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這戶村民家每周末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尋寶者,人多時可達好幾十人,此事件至今都成為該村村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類似同樣的尋寶故事,以及2009年江西人民出版的《江西地方銀行紙幣》第四章節“重大發現”。
目前,中國近代民間鈔票的收藏與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許多收藏者,還是依靠單個人的力量來收藏與研究,尚未形成一支成熟的收藏團隊。學術界對中國近代民間鈔票的收藏與研究,仍然處在理論性學術範疇,民間鈔票的參考工具書又非常稀少,廣大收藏愛好者與理論研究者在各自空間領域裏獨自奮鬥,民間鈔票的收藏與研究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時下民間鈔票收藏的群體,主要是一些收藏大家和當地一些收藏愛好者,他們多為企業高管、私企老板、公司白領、各類文化人和公務員。他們收藏的動機,有的純屬個人愛好、有的與職業相關,有的追隨時潮,也有的是投機和投資。這些人有個共同點,就是有比較厚重的文化背景,是一群中國古代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現就當今民間鈔票收藏類型,筆者歸納為四大類,供大家參閱。
1.隨意型。這類人群因受收藏大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按照心情和收藏緣分來收藏,無目標和計劃性,也不會去研究,藏品多與少一個樣,不會刻意去追求珍稀品。這類人群往往是隨大流,看到當今社會盛世收藏,也要做個弄潮兒,重在參與,樂在其中。這類收藏者,因為眼力、學識、幣識以及投入的資金相對有限,既無目標也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其收藏之路往往很難有建樹,收藏之路也走不遠,對收藏市場的影響力相當的有限。
2.喜好型。這類型收藏者會根據自己的愛好有針對性地收藏和研究,多與自己的職業或興趣愛好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係,這種收藏與愛好有利於促進自己的工作和學習。這類人群收藏的偏愛,主要有:一是專門收集鈔票上老照片的,這種收藏者多為喜愛詩歌和懷舊。二是專門收藏鈔票上古建築圖案,這類人群多為從事創意設計和城市建築的設計。筆者就認識一位專門從事古代建築設計的工程師,為了自己的工作,為了增強創作設計靈感和思路,他樂此不疲地到全國各地及拍賣行,專門收集鈔票上有各曆史時期古代建築的實物券。三是專門收集鈔票上各種人物圖案,對人物肖像情有獨鍾。四是專門收集鈔票上古代寓言和古典文學詩賦的,這類收藏者多為中國古代文學喜愛者,以大學教授、中學語文教師或文學愛好者居多。五是專門收集鈔票上老地名、老街市的。這類人群多為從事地方誌工作者或喜好地域民俗的愛好者。
3.集全型。所謂集全型,就是對中國各時期、各地方的民間鈔票都列入收集範圍,隻要是自己沒有的品種缺一張補一張。在人們還沒有對民間鈔票形成收藏意識之前,民間鈔票資源十分豐富的年代,你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藏到你想要的鈔票。20世紀90年代初,在上海肇嘉浜路街心花園參加每年一次全國春季錢幣交流會上,筆者親眼目睹河北石先生一個上午就收集到數百張近百種民間鈔票,其數量和品種繁多,其成交價格更是低得驚人。時間一晃已過二十多個春秋,民間鈔票收藏隊伍迅速壯大,在鈔票貨源不斷減少的今天,如果你想再走集全型模式的老路,可以肯定地說,此路不通,成功率幾乎為零。原因很簡單,你就是再有實力、再有財力、再有眼力、再有魄力,麵對如今數以萬、幾十萬、百萬、千萬計,甚至更多的收藏大軍,為了一枚珍稀鈔票不惜重金去爭搶,很快就有可能把你搞得不知所措,更何況你還不知道有多少個種類的珍稀鈔票在等待著你去收藏呢。由此可以預見,民間鈔票的收藏已進入地方諸侯,各霸一方的新時代。
4.專題型。專題收藏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被提出,在吳籌中、徐楓等老一輩錢幣收藏大家積極的倡導下,漸漸形成的,尤其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受到了愛好者和藏家們的重視。專題收藏者往往是根據自己對某類紙幣的偏好與見解,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在藏品數量和質量上獨樹一幟,其收藏成效十分顯著。專題收藏的選擇,沒有其固定模式,因人而異,豐富多彩。比如,有人選擇清代鈔票作為收藏專題,有人選擇本人所在地的省份或市縣區鈔票作為專題,也有人選擇商會鈔票、壹圓鈔票、老建築圖案鈔票等作為自己的專題收藏。專題收藏是未來收藏的一個大趨勢,前景非常廣闊,其社會價值巨大,並將成為各地方文化產業鏈建設和宣傳的一張璀璨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