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錢莊商號鈔票

  錢莊商號鈔票是指民國時期各錢莊商號在江西境內發行並流通於市麵的鈔票。這一時期錢莊商號繁多,其發行的鈔票品種也相當豐富,至今沒人知道這一時期江西錢莊商號發行的鈔票有多少,這個數字永遠都是個謎團。民國時期的錢莊商號與清代錢莊最大不同就是前者為錢莊業務與商貿業務混合經營,而後者業務則為單一的錢莊業務。民國時期江西錢莊商號鈔票見證了近代民間鈔票發展史上的繁榮、衰弱、恢複以及政府取締等四個重要階段,其曆史地位及研究價值非常重要。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存世實物券發行時間較為集中,品種極為豐富。從已知的存世實物券來估算,錢莊商號發行的鈔票要占到整個民間鈔票的60%以上。本書所收集到的清代錢莊與民國錢莊商號鈔票共有115枚,占本書總量的62%。參閱其他公開書籍、資料以及收藏家手上的實物券,筆者保守估計,江西錢莊商號鈔票的存世實物券數量相當可觀。江西有如此眾多品種的錢莊商號鈔票,在全國範圍內也算是比較多的省份之一,其存世品種僅次於山東、山西、河北等少數省份。

  二是地方民俗信息濃厚,內容豐富多彩。從這些實物券來看,其鈔票設計的圖案比地方武裝、商會等鈔票在內容上要豐富許多。有閑人雅士們休閑生活的品茶垂釣,也有竹林七賢圖和司馬光砸缸等曆史典故。有時代特征的火車、廠房,有風景優美的山水亭閣,還有啟蒙教育的《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弟子規》、《史記》、《三國誌》,件件圖案繪畫得栩栩如生,讓人賞心悅目,讚不絕口。

  三是這一時期的鈔票貨幣本位的地域特性表現突出。從收藏到的實物券來看,各個不同時期的使用貨幣本位與當地使用的完全一致。目前收藏到的貨幣本位就有九五典錢、當拾銅元、當洋、毫洋、金圓券、銀圓券等10多種。此外,民國早期的錢莊商號鈔票多為直型,後期均為橫型。每枚鈔票正麵及背麵顯著位置地都會印有錢莊商號的具體地址,鈔票流通於市麵的集市地址等,一般都是在當年最為繁華的商業一條街,為我們提供了最原始的商業繁榮的信息。

  四是實物見證了民國時期錢莊商號興衰發展的整個過程。江西錢莊商號鼎盛時期主要集中在民國初年至民國十六年(1912-1927)北伐結束之前這個時間段,這段時間也是中國近代貨幣史最為繁榮的時期。大小錢莊商號為民間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發行小額鈔票,解決老百姓找零之困難。但好景不長,近代江西金融業還經曆了臭名昭著的複興隆事件,此事件使得江西金融業瞬間全部倒閉歇業,一夜之間將江西金融業拖入低穀,經濟也跌入死亡線。此後進入到金融業漫長的恢複時期。其經曆異常艱辛,唯有親身經曆者方知其中的煎熬與絕望。民國二十二年(1933),國民黨江西省政府頒布《取締花票辦法》之後,民國二十四年(1935),國民政府開始實施法幣政策,統一全國貨幣,並頒布一係列取締錢莊商號等民間鈔票的強製管理辦法。至此,錢莊和商號鈔票正式退出了曆史舞台。

  中圈文字節選自《太史公自序》,抄錄如下:

  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弑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夫不通禮義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為《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不僅一部《史記》總括於此,而且司馬遷一生本末也備見於此。文章氣勢浩瀚,宏偉深厚,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

  民國二十二年(1933)八月財政廳為切實取締起見,將財政部公布之修正取締紙幣條例頒發各縣,飭令各地依法嚴加取締,已發行者限期收回。又於九月更明確製訂取締花票辦法四條,飭令各縣切實遵行。其辦法具體內容如下:

  (一)各縣或縣府財政局、各公法團、各合作社及各商店如有發行各種類似紙幣性質之票券,應由縣查明已印數目,立即責令發行機構或發行商號,將未發行或已發行收回,悉數繳縣焚毀。

  (二)已發行者限期依照發行時折合銀圓價格,兌現收回。並將每日收回之票券點數封存,每十日由縣府會同截角。甲月收回之截角票券,限於乙月初旬匯齊銷毀。

  (三)焚毀票券時,應由縣政府召集各公法團監視執行,井將辦理情形暨焚毀日期數額,呈報財政廳備核。

  (四)原存基金有經私人虧挪者,限令虧挪人一個月內如數歸還。逾期不歸還者即查封其財產備抵,並維持有此項票券者以所持票券購買其產業。

  江西省財政廳民國二十二年九月

  《修正取締花票辦法》

  (一)各縣財政局,財務委員會,各公法團,各合作社,及各商號,如有發行各種類似紙幣性質之票券,應由縣政府查明已印數目,立即責令發行機關或發行商號,將未發行或已發行而複收回者,悉數繳縣焚毀。

  (二)凡已發行之票券,統應限期依照發行時折合銀圓價格兌現收回,並將每日收回票券點數封存。每十日由縣政府會同截角,甲月收回截角之票券,限於乙月初旬備齊銷毀。

  (三)焚毀票券時,應由縣政府召集各公法團監視執行,並將辦理情形暨焚毀日期數額,呈報省政府備核。

  (四)原存基金有經私人虧挪者,限令虧挪人一個月內如數歸還,逾期不歸還者,即查封其財產備抵,並準持此項票券者,以所持票券,購買其產業。

  (五)各商號發行之票券,至本年十一月一日尚有未收毀者,由縣政府查明其數額,勒限於十日內將兌收基金如數繳交財務委員會,分存當地殷實商號,代為兌收,如不遵辦者,以虧挪基金金論,得查照本辦法第四項辦理。

  (六)各商號所發行之票券,統限於本年底兌收完結,凡持有各商號票券之人,應依限向指定之兌收處兌取,逾期未及兌取者,作為廢紙,其剩餘基金,撥作地方公用。

  (七)自本年十一月一日起,凡持有各商號票券者,應於限期內兌收,不得行使,各商號買賣交易,亦不得收受,違者由縣政府處以行使數額十分之一之罰金。

  (八)各區區長對予轄境內各商號發行之票券,均有協同調查取締之責,其辦理不力者,應由縣政府從嚴議處。

  江西省政府民國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

  《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

  第一條 民國國幣以銀圓為單位。銀圓壹元總重為二六六九七一公分,成色為千分之八八〇,含純銀二三四九三四四八公分。

  第二條 銀圓之輔幣分為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五種,其質量、成色另定之。

  第三條 銀圓及輔幣由中央造幣廠鑄造,中央銀行發行。

  第四條 為便利行使起見,由中央銀行發行銀圓兌換券及銀圓輔幣券。銀圓輔幣券之麵額分為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四種。輔幣及銀圓輔幣券每次授受以合銀圓二十元為限。

  第五條 銀圓兌換券及銀圓輔幣券之發行,應有十足準備,其中銀圓、黃金或外匯,合計不得少於六成,有價證券、貨物棧單合計不得多於四成。

  第六條 銀圓兌換券之兌換地點,經財政部核定後,由中央銀行公告。

  第七條 銀圓鑄造未充分時,銀圓兌換券之兌現,得以黃金為之。其兌換率由中央銀行掛牌公告。

  第八條 銀圓兌換券購買外匯,依照管理外匯條例之規定辦理。

  第九條 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所有公私收付,一律以銀圓為計算單位,各級政府稅收及公營事業收費,應一律收受銀圓兌換券。

  第十條 中央銀行對於政府墊款,非依照本辦法第五條之規定收足準備金,不得支付。

  第十一條 銀圓兌換券及輔幣券發行數額,由中央銀行按月報請行政院,財政部核明公告。

  第十二條 中央銀行發數額及準備金實況,中央銀行監事會應按月實施檢查,並由行政院、財政部請檢察院派員會同檢查,如查有不合於本辦法之規定時,應立即糾正。

  第十三條 各省省銀行經財政部之核準,得發行麵額一元之銀圓兌換券及銀圓輔幣券,其發行數額及準備實況,應按月報告財政部,並由財政部隨時檢查。

  第十四條 銀圓、銀圓兌換券、輔幣及輔幣券,均不得偽造、變造,或故意損毀,違者依妨害國幣懲治條例治罪。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國民政府行政院民國三十八年七月

  《金圓券發行辦法》

  第一條 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中華民國之貨幣以金圓為本位幣,每元之法定含金量為純金二二二一七公分,由中央銀行發行金圓券,十足流通行使。

  第二條 金圓之輔幣為角及分,以拾分為壹角,拾角為壹圓。

  第三條 金圓券券麵分為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壹佰圓五種。

  第四條 金圓輔幣分為壹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五種,以銅、鎳、銀分別鑄造,並由中央銀行發行金圓輔幣券,同時流通。

  第五條 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法幣及東北流通券停止發行,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以叁百萬圓折合金圓壹元,東北流通券以叁拾萬圓折合金圓壹圓,限於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以前無限製兌換金圓券。在兌換期內,法幣及東北流通券均暫準照上列折合率流通行使。

  台灣幣及新疆幣之處理辦法,由行政院另定之。

  第六條 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公私會計之處理一律以金圓為單位。凡依法應行登記之事項須載明金額者,應於辦法公布後六個月內為變更之登記。

  第七條 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所有法幣及東北流通券之公私偵權債務,均應按照本辦法第五條規定之折合率折合清償,政府發行之法幣公債尚未清償者,由行政院另定辦法處理之。

  除民國三十六年黃金公債應照原條例償付外,所有民國二十七年美金公債,民國二十九年建設金公債、民國三十一年同盟勝利美金公債及民國三十六年美金短期庫券,應按法定兌換率換發金圓公債。

  第八條 金圓券之發行,采十足準備製。前項發行準備中,必須有百分之四十為黃金、白銀及外匯,其餘有價證券及政府指定之國有事業資產充之。

  第九條 金圓券發行總額,以貳拾億元為限。

  第十條 金圓券發行準備之檢查、保管,設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辦理之,其組織規程由行政院定之。

  第十一條 金圓券須經中央銀行總裁及其發行局局長簽署,方得發行。

  第十二條 金圓券每月發行數額,應由中央銀行於每月終列表報告財政部及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

  第十三條 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應於每月終了後,檢查中央銀行發行金圓券之數額及例行準備情形,作成檢查報告書公告之,同時報告行政院,並以副本分送財政部及中央銀行。

  第十四條 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如發現金圓券之準備不足,或金銀外匯之準備不及第八條第二項規定之百分比時,應即通知中央銀行停止發行,沒收其超過發行準備之金圓券,並分別報告行政院及財政部。

  笫十五條 中央銀行接到前麵通知後,應即兌回其超額部分之金圓券,或補足其發行準備非經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檢查認可後,不得續增發行。

  第十六條 金圓券不得偽造、變造或故意毀損,違者依《妨害國幣懲治條例》治罪。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民國本年樟鎮燈籠街源興仁實物券於2005年左右被發現,是樟樹市區一位古董商老人在農村收購到的,其中,壹拾枚券有紅、藍2個品種,壹佰枚券1個品種。這批實物券存世數量在40枚左右,都是未簽發票。

  中圈文字為宋文天祥《正氣歌》,落款:甲子年袁州府東美石印局代印。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宋養士三百年,其間臨難致身者,固不乏人。

  中圈文字選自《左傳文公七年》,節錄至“不受,寇也”,但票上文字多有重複、錯漏。這段文字說的是:晉國本來已確定立晉襄公的庶弟公子雍為君,但由於襄公夫人穆姬的強求,改立襄公之子為君。並派兵阻擋秦國護送公子雍回國,雙方在令狐發生了戰爭。此後,晉靈公即位,晉國政治開始敗壞。

  落款:樟鎮同盛石印局代印。

  20世紀末出現於市場以來,在市場多次出現,估計存世實物券在數百枚。

  此鈔票最大特點就是麵值大,且當龍洋壹圓,說明該鈔票屬於民國早期錢莊商號鈔票,是信譽度比較高,規模比較大的錢莊商號鈔票,其設計簡潔大氣。2014年5月萬載錢商第一次拿到南昌古玩市場出售,其數量有十幾枚之多,都是未簽發的龍洋票。

  正麵印有古代神龍氏頭像,背麵印有發行章程。

  背麵文字為柳宗元《箕子碑》,節錄至“時詘而伸”。由文字組成“日生大”三個朱文大字。《箕子碑》原文如下(票上文字與原文稍有出入),對照原文查看票中文字走向,別有趣味。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聖,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盡死以並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範,辱於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範》”,法授聖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嗚乎!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幹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誌於斯乎?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於易象,作是頌雲:蒙難以正,授聖以謨。宗祀用繁,夷民其蘇。憲憲大人,顯晦不渝。聖人之仁,道合隆汙。明哲在躬,不陋為奴。衝讓居禮,不盈稱孤。高而無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懷故都。時詘而伸,卒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闕頌辭,繼在後儒。落款:袁州沙子巷春華石印局代印。

  背麵文字為唐杜牧的《阿房宮賦》,節錄至“誰得而族滅也”,文字排列組成錢莊號“匯通祥”三個朱文大字。落款:丁己袁州城富綺石印館代印。

  《阿房宮賦》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此票中圈文字是有關時政的。據考,為“致史可法書”。這封信是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寫給明督師史可法的。執筆者是李雯。李雯很會寫文章,號為“文妙當世”。這封信措辭極巧,清朝是趁火打劫,卻要說成仁義道德;一道最後通牒,卻自稱是善意的忠告;而且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票中文字隻有整封信的四分之一,與史料稍有文字出入,現整理如下:

  予向在沈陽,即知燕京物望,鹹推司馬。後入關破賊,得與諸人士相接,識介弟於清班,曾托其手泐平安,未審何時得達?比聞道路紛紛,多謂京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闕,荼毒君親;中國臣民,不聞加予一矢。平西王吳三桂界在東陲,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念累屢世之宿好,棄近日之小嫌,爰振貔貅,驅除(梟)獍。入京之日,首從淮宗帝、後諡號,卜葬山林。親、郡王、將軍以……

  中圈文字為庾信(513-581)的《春賦》,節錄五分之三,至“玉管初調,鳴弦暫撫”。落款:下坡子街漢新石印局印。《春賦》描寫統治階級春遊時的狂歡極樂,辭藻則備極絢麗,對仗亦工,充分表現了六朝的綺靡文風。全文如下(票中個別文字與史料有出入):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樓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並是花,金穀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開上林而競入,擁河橋而爭渡。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眉將柳而爭綠,麵共桃而競紅。影來池裏,花落衫中。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吹簫弄玉之台,鳴佩淩波之水。移戚裏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醱醅。芙蓉玉碗,蓮子金杯。新芽竹筍,細核楊梅。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玉管初調,鳴弦暫撫。《陽春》《綠水》之曲,對鳳回鸞之舞。更炙笙簧,還移箏柱。月入歌扇,花承節鼓。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車小苑,連騎長楊。金鞍始被,柘弓新張。拂鹿看馬埒,分朋入射堂。馬是天池之龍種,帶乃荊山之玉梁。豔錦安天鹿,新綾織鳳凰。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