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蘇轍登南山之猜摸

  邵徽棟

  在都昌,說到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可以說那是盡人皆知。因為他曾經來過都昌,並且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過都昌》美麗詩篇和南山“野老泉”題詞。而其實,和他同負盛名的弟弟蘇轍,在他來後不久,也來過都昌,並且也寫下了美麗詩篇,但卻鮮為人們熟知,或知之甚少。

  翻開蘇轍的《欒城集卷十三》,就可以讀到兩首詩:《題都昌清隱禪院》和《除夕夜泊彭蠡湖遇大風雪》。

  《題都昌清隱禪院》:“北風江上落潮痕,恨不乘舟便到門。樓觀飛翔山斷際,鬆筠陰翳水來源。升堂猿鳥晨窺坐,乞食帆檣莫繞村。誰道溪岩許深處,一番行草認元昆”。

  《除夕夜泊彭蠡湖遇大風雪》(節錄):“暮發鄡陽市,曉榜彭蠡口。微風吹人衣,霧繞廬山首。舟人釋篙笑,此是風伯候。劃舟未及深,飛沙忽狂走。晴空轉車轂,淥水起岡阜。眾帆落高張,斷纜已不救……”

  這兩首詩告訴我們一件事,即蘇轍曾經來過都昌,並且在南山遊覽過。

  第一首《題都昌清隱禪院》:內容清楚明白,作者確實來過都昌。

  “清隱禪院”,即都昌縣城旁邊的南山半山腰上的一座寺廟。起首兩句側麵點了當時具體時間和急迫的心情,中間四句寫了景致,後兩句寫他在南山遊覽時,偶然發現了其兄蘇東坡在南山的題詞石刻。

  第二首詩《除夕夜泊彭蠡湖遇大風雪》,“彭蠡湖”即鄱陽湖。首兩句中的“鄡陽”是都昌舊稱。這首詩進一步點明作者來過都昌,是除夕傍晚離開都昌,前往湖口方向,而當晚在鄱陽湖中被風雪所困。

  蘇轍是什麽時候,因何事來都昌並題寫《題都昌清隱禪院》的呢?

  蘇轍(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之弟,散文家。著有《欒城集》。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仁宗嘉祐二年(1057)與蘇軾一起中進士。

  嘉祐六年(1061),又與蘇軾同中製舉科。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寧三年(1070),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熙寧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即史稱“烏台詩案”。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未經批準,反而受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

  元豐八年(1085),舊黨當政,他被召回朝,元祐六年(1091),官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聖元年(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後又貶循州等地。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死後追複端明殿學士,諡文定。

  從蘇轍的生平來看,蘇轍曾經因為其兄蘇軾元豐年間“烏台詩案”而受牽連,被貶為監筠州鹽酒稅。筠州即江西高安一帶。而元豐八年(1085),舊黨當政,蘇轍被召回朝,任秘書省校書郎等職,由此,蘇轍應是元豐七年底(1084),過都昌,題清隱禪院,並拜會清隱寺惟湜長老。

  那蘇轍在年關將近,又值寒冬之時,又因何來到都昌南山呢?

  一般說法是阻風。那時的交通主要是船。冬天的鄱陽湖風雪阻船是常有的事。“北風江上落潮痕”,鄱陽湖上有“落潮”的“痕”,而又有“北風”,當屬冬天無疑。何況作者的心情很急,(“恨不乘舟便到門”),又是年關,(“除夕夜泊彭蠡湖”),如果不是阻風,哪有閑情遊山玩水呢!

  這種說法自然為多數人所取。但從筠州過鄱陽湖,出湖口,熟悉鄱陽湖水路的人都會知道,如真是避風,彎船都昌,那是舍近求遠。所以,筆者還猜摸著幾種看法,未必沒有道理。

  一是訪友。南山清隱禪院的長老惟湜,曾和蘇轍大哥蘇軾很熟,蘇軾曾在南山遊玩,住宿,題詩,題詞。《中國佛教大辭典》:“長老惟湜號南禪,參浮公法遠有悟。住南康清隱院。後移贛縣崇慶院。識子瞻兄於淨因,有簡刻石。”像這樣的大事,作為弟弟的蘇轍不可能不知道。途經鄱陽湖,順便看望拜訪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慕名。清隱禪院是惟湜所經營,而他又是應都昌縣令之請從廬山下來的長老,同樣是大文豪、達官的黃庭堅於元豐六年(1083),為南山作清隱禪院《清隱禪院記》。《清隱禪院記》謂熙寧乙卯、丙辰間,“長老惟湜自廬山來,百事權輿,願力成就……於今八年,宮殿崇成”。說明清隱禪院,包括惟湜長老,都影響很大。蘇轍慕名而來也未可知。

  三是問佛。宋代士大夫、文人墨客或迫於時世艱險,投跡寺院尋求精神寄托,或暢遊名山,寄宿寺宇,與高僧談禪論政,聞風附雅。他們大多篤信佛禪,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即“宋代文人僧侶化,僧侶文人化”。而蘇轍可以說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蘇轍生長在佛教信仰濃厚的家庭,父親蘇洵廣結名僧,母程氏與兄蘇軾亦篤信佛教。而又處在禪宗振興盛世,因而他特別喜歡駐足於寺院,他一生中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諸佛寺。加上一生遷謫多次,蘇轍對佛禪思想深度契合。早在9歲時,他就陪父親自嵩山到廬山,與居訥禪師、景福順長老遊賞,後來進入官場,喜讀內典,《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維摩經》、《華嚴經》、《涅盤經》、《般若經》皆有涉獵。研讀佛經之餘,亦廣與僧人交遊,詩偈相酬,如四川成都的寶月惟簡、筠州的黃龍宗洞山克文禪師、黃檗道全禪師、聖壽省聰禪師等,均有密切往來。被貶謫筠州,蘇轍途經廬山遊覽圓通寺,與知慎長老相談甚歡。到筠州後,繼續與知慎長老保持聯係,詩詞往來。此間,他還經常上黃檗山,親近道全禪師。在道全禪師的鼓勵之下,蘇轍開始參禪打坐。道全禪師卒葬本山,也是蘇轍為其撰塔銘。後來,蘇轍又前往筠州壽聖寺,拜謁省聰禪師。省聰禪師雲:“圓照未嚐以道語人,吾亦無以語子。”蘇轍一聽,便得言外之旨。所以,像蘇轍這樣篤信佛門的人,又是衣錦還朝,當經過鄱陽湖,即便風浪再大,即便心情再急,他也會擠出時間,登南山,拜會清隱禪院惟湜長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