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水生
在中唐時期,都昌佛學大倡。除了歸功於馬祖道一在都昌弘法外,還得益於僧智常,他在全縣廣建道場,傳承佛種,惠澤了這裏的百姓。
唐天寶年間,馬祖率領智常、慧藏、法藏、普願等徒離開贛南龔公山北上弘法,先後駐錫於宜黃、餘江、金溪、萬載、豐城等地肇基建寺。唐至德年間,馬祖道一率領智常、法藏等來到廬山淩霄峰下,這裏峰嶺峻峭,危岩高聳。岩內有一天然巨洞,“洞多巨石,皆有異狀”。
馬祖道一等人在洞中修行了三年之久。其間,他們在洞外構建淩霄院。
此院後又名明真院,規模宏大。有“五老峰間西角外,峰巒奇秀。僧舍都麗,無過淩霄院”之評。唐乾元年間,智常又隨馬祖道一移至廬山地區吳章山東南麓立庵修行。兩年後,馬祖道一決定去都昌開基弘法。智常等人也跟著隨往。智常協助馬祖道一在都昌建立了新開、禪山、佛興寺以及梅洞教寺。同時,在馬祖道一的教誨下,他認真鑽研佛學,法理精進,深得南禪心法。大曆元年(766),馬祖道一決定去建昌(今永修)開辟道場,智常則留在都昌繼續擴展叢林,傳授佛法。
智常駐錫都昌後,止淨於縣西北境的桃源鄉(今左裏鎮)白塔寺。
他精研馬祖道一創定的“洪州禪”,努力把佛學平民化、世俗化、簡易化,主張在平常的生活中體現心性,弘揚真理。有一天,江州刺史李渤問智常芥如何納得須彌?智常說,聞使君讀書萬卷,信乎?李渤說,是的!智常說,心如椰子大,萬卷書於何處置之?李渤頓然大悟。又有一次,智常帶著徒弟到菜地收菜。他在一棵菜周圍畫了一個圈,說圈中菜不取。最後,菜地中其他菜全部收取了,惟獨此菜獨立於地中。一僧見後,說剩下此菜於此無甚用處,也收取了。事後,智常大讚此僧,說我不是圈此菜,而是圈你們的心。你能跳出圓圈,解脫此心,就是道一祖師所說的“平常心是道”的禪理。
智常在白鳳鄉(今蘇山鄉)建立了資福寺,隨後又創建了善明寺、鬆峰院等。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唐僧英、唐僧讚、唐僧崇、唐僧凝、唐僧善慶、唐馬和尚、唐僧超、唐僧道遠、唐僧繼全、唐僧琪、唐僧法用、唐僧法信,在都昌相繼建了數十座禪宗道場。全縣境內梵宇星羅棋布,佛教大昌。智常受到了大家的敬仰,遂成為一代名僧。由於智常目為重瞳,經常用藥手按摩,導致雙目盡赤,世人尊稱其為赤眼禪師。唐元和年間,憲宗李純諡封智常為至真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