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以下收錄的詩詞均摘自鄭翔主編:《廬山曆代詩詞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1.《登天池寺歌》(明李夢陽)
廬山絕頂天池寺,鐵瓦為堂白石柱。
傳言周顛勞聖祖,天眼尊者同顛住。
險絕下闞無底壑,屈曲穿緣惟一路。
頃屬秋晴強攀陟,俯之四海生雲霧。
岷峨累垂西向我,杳杳長江但東注。
君不見,寺東崖石鐫竹林,宆碑禦製山之岑,周顛胡不留至今。
周顛胡不留至今,虎啼日暮愁人心。
2.《禦製廬山周顛碑歌》(明李夢陽)
廬山絕頂白鹿台,上有禦製周顛碑。
石龜下蹲高結螭,天葩震烈雲漢回。
文古兩漢仍過之,憶昔草昧龍虎鬥。
黃旗紫蓋顛能知,顛也似真還似癡。
帝非感悟寧用茲,百年勢移功漸泯。
碑亭毀裂將及碑,訶持白晝鬼神泣。
光耀天陰雷電隨,先朝雖允僧奏剳。
修葺其如歸有司,有司有司顛莫疑,試看碑文碑後詩。
3.《竹林寺》(邵經濟)
顛仙,赤腳僧,天眼師,徐道人會集之地,今存其石,故雲。
聖祖開基產異人,周顛赤腳總誠臣。
四仙羽化元非偶,一統箍來自有真。
玉檢竹林千古寺,金函鐵塔百年身。
豐碑表識殊恩寵,仰止風前拜後塵。
4.《訪仙亭》(錢仝)
竹林無處訪仙居,寥廓西風想步虛。
百尺丹崖懸斷石,遊蹤應是未曾除。
5.《竹林寺》(錢仝)
既上飛仙台,還尋竹林寺。小憩洞岩前,逢僧漫留偈。
6.《訪仙亭感賦一首》(楊本仁)
竹林冷落白雲隗,曾枉高皇首重回。
雙闕千年卻向北,九江一帶還西來。
鄱湖戰勝真人隱,溫石藥成王氣培。
不是微言當聖帝,宸碑那得倚天開。
7.《禦碑亭小立》(楊本仁):
倚天石閣覆奎章,指點江山語笑長。
忽有紫煙生眼底,令人卻憶董東莊。
8.《廬山行》(張時徹)
昔聞周顛仙,怪語驚聖神,天眼尊者知其尊。
赤腳小僧會傳語,奎章燦爛垂星辰。
9.《禦碑亭》(何遷)
石室猶堪到,神仙不可求。天風吹酒盞,更作采真遊。
10.《天池寺》(樊鵬)
顛仙丹成獻明主,半留天池人莫取。
出岫常為一片雲,有時解作千峰雨。
11.《白鹿台上有高皇禦製周顛碑》(範欽)
地處匡廬勝,仙傳神母齊。高皇勞寵異,此日共攀躋。
虎戰康山北,龍遊泗水西。遺靈何處問,蕭槭亂猿啼。
12.《聚仙亭》(徐良傅)
四仙如聚塵,中有徐道人。偶爾遇前識,安知非後身。
13.《遊廬山和錢樾橋先生十一首》(李萬實)
萬仞孤亭依碧天,空山風雨自年年。
覺來篷島終歸盡,漫道人間聚四仙。
竹林古寺顛仙居,仙去林空寺影虛。
獨有山前奇石在,舊遊蹤跡未應除。
14.《訪仙亭》(李萬實)
亭在竹林寺前,橋公感顛仙事立此。
浮遊八表駕輕鴻,弱水虹橋路可通。
莫道竹林無處覓,使君元自有仙風。
15.《升仙台恭讀禦製顛仙碑二首》(李萬實)
蒼台留勝地,白石立層霄。古作追先代,雄詞出聖朝。
雲章明日月,麗藻煥璚瑤。揮灑還如昨,新亭見帝堯。
怪語驚天地,前知動帝忱。更輸醫國手,已遂太平心。
勝刹開真境,穹碑映竹林。名山藏琬琰,雲物護陰森。
16.《顛仙歌贈吳立之》(李萬實)
又不見匡廬山下周顛人,太平怪語驚聖神。
雄談捫虱二三鬥,燒酒一石微沾唇。
草衣木食臥竹影,天眼尊者情最親。
即今遺事尚曆曆,穹碑照耀高嶙峋。
17.《廬山禦碑亭二首》(陳嘉謨)
青蓮萬朵白雲低,雲裏仙人望不迷。
千載鼎湖弓劍在,雨花台畔竹林西。
千佛閣前佛手垂,天泉長滿境心池。
鍾鳴雨暗孤峰冷,應是風雲護禦碑。
18.《宿天池寺》(李先芳)
石榜孤懸古竹林,洞簫忽下群仙馭。
遂有周顛騎白龍,拍肩並駕九奇峰。
天眼尊者持丹藥,赤腳高僧獻紫筇。
19.《廬山讀禦製周顛仙碑》(李先芳)
鬆風度岩壑,石瀨瀉天池。水月懸雙境,雲鬟疊九奇。
問偈閑龍藏,遊仙讀禦碑。卻望九江上,盈盈一水微。
20.《禦碑亭》(王宗沐)
虛空忽見四仙身,鶴駕鸞驂布地金。
一自丹砂回聖眷,奎光夜夜照禪林。
21.《訪仙亭》(王宗沐)
仙蹤草昧聊行俗,一到金陵返山麓。
竹林無寺空有名,獨結茅亭當華屋。
22.《竹林寺》(王宗沐)
周顛仙所居。山誌謂“有影無形竹林寺”。
天地重開日再中,顛仙何事識重瞳。
石岩久隱無形寺,江水猶生有膽風。
穀口斜陽翻紫翠,霜餘亂樹維青紅。
酒闌欲問當年事,百尺穹碑在半空。
23.《訪仙亭》(孫應鼇)
訪仙亭畔野雲深,幻跡曾傳古竹林。
靈嶽禦碑常照耀,隻園寶樹隻蕭森。
尋岩忽動棲岩興,住世其如出世心。
兀坐觀空移晚日,獨憐山水似知音。
24.《廬山放歌》(王世貞)
匡續先生幾千載,周顛仙人安在哉。
聞聲便喚竹林寺,見影頓築文殊台。
浮雲四起忽無地,舉足步步愁莓苔。
吳越應從下方出,岷峨別向西天開。
擬呼聖燈照迷去,更借鐵船淩漢回。
山僧一笑挽我袖,何如且住傾三杯。
25.《竹林寺》(駱問禮)
岩端空有題,岩際原無寺。變幻出清瑉,神奇佐明世。
雲雨楚台荒,瑤池漢何事。三讀禦碑文,悠然起遐思。
26.《四仙亭》(張程)
漢代尊黃綺,天朝集四仙。陳詩占鳳曆,紀異仰鴻篇。
鶴唳淩霜樹,猿聽滴露泉。竹林不可見,何處問真詮。
27.《周顛仙碑》(鄒元標)
聞說顛仙幻化奇,至今蹤跡使人疑。
怪來昨夜霞光迥,夾道豐隆有禦碑。
28.《廬山遊佛手岩下尋竹林寺》(陳昂)
佛手方相對,雲開翠壁深。亭疑鞭石就,寺似鑿空臨。
一滴鳴球磬,孤筇問竹林。何須風雨裏,聞唄始能尋。
29.《遊佛手岩至訪仙亭講經台雲霧大作欲至五老峰不果途中占三絕句》(湯賓尹)
垂垂佛手放新綿,接引人登第幾天。
大地山河都一抹,就中來往似周顛。
30.《聚仙亭》(吳運嘉)
春煙散盡暮山紫,野花百合香風起。
一回片月下樓西,仙人夜渡吳江水。
31.《禦碑亭》(釋如愚)
可笑周顛仙,無端幹聖祖。時以天平言,病以丹藥愈。
火蒸並水溺,懲治略無苦。本是一家人,元非兩腸肚。
辟彼通情妓,最愛而反侮。亦如極嬌兒,有時賴父母。
簫管無定曲,隨奏和律呂。戲場有奇扮,中心非去取。
見聞生驚駭,舉世皆聾瞽。忽值看破人,一笑超今古。
方知聖賢心,得失同寒暑。千載禦碑前,使我淚如雨。
32.《禦碑亭》(文德翼)
聖藻留雲表,仙蹤近日華。瑤池周自誕,岱穀漢徒誇。
來往終乘鹿,朝昏尚集鴉。臨風染淚處,竹林又誰家。
33.《題禦碑亭》(清閻爾梅)
文與詩皆太祖親製,贈周顛仙、天眼尊者、赤腳仙人、徐羽客四人。
懸崖絕路影堪疑,白鹿仙蹤定是誰。
招隱奈何成怪誕,搜神不似此支離。
錦囊禽去棲三疊,珠嶺雲來接九奇。
想象遺文還嗟賞,高皇二十六年碑。
34.《佛手岩岩前有寺》(清張仁熙)
孤岩盤蒼翠,前對禦碑亭。一徑雲中下,千山樹裏聽。
有泉當白晝,無事到青冥。近識秋風熟,柴門動不扃。
35.《廬山詩》(清方文)
上霄之北有天池山,其下天池寺,洪武中年所敕建也。昔周顛仙數見明太祖,言禎符事,及征偽漢,與大軍具西至湖口,辭去入廬山,杳然絕蹤矣。後明太祖病,有赤腳僧來送藥,雲天眼尊者周顛仙人所遣,服之立愈。問顛仙何在,曰在竹林寺。竹林既不可見,而其地與天池近,因飾天池寺以崇祀之,禦製碑文,並賜銅鍾、象鼓各一。
高皇建人極,不樂聞詭秘。惟有周顛仙,時時與之戲。
水火莫能殺,去來隨厥意。竹林既窈冥,天池表神異。
煌煌鍾鼓靈,千祀永不墜。
天池北有升仙台,上刻禦製《周顛仙人傳》,覆以亭。其東為佛手岩,有盤石突出,下臨絕壑,潭色沉沉正黑。僧雲此竹林寺也,有影無形,神聖所居,風雨中往往聞鍾梵聲。昔天眼尊者與周顛仙命赤腳僧送藥,即此處也。
竹林在何處,有影複無形。蒼崖百丈餘,下視青冥冥。
聖僧於此居,顛仙亦時經。軫念人主疾,饋藥至明廷。
何以酬酢之,睿藻炳日星。
36.《訪仙亭》(清柳文彬)
石壁停幽舃,殷勤訪列仙。從龍成往事,跨鶴感當年。
寺鎖誰招隱,亭虛更集賢。有懷艱一晤,翹首白雲天。
37.《訪仙亭》(清徐翀)
一曲高歌天際行,白雲深處訪仙亭。
仙人去後無消息,蓄得蒼鬆倚。
38.《竹林寺》(清蔣中和)
獨立孤亭問老僧,竹林幾見七賢登。
未聞墮淚生春草,猶憶歌風雜野藤。
眼底浮雲隨步履,杖頭幽興亂樵簦。
舊遊漫說仙凡隔,巧婦聲聲泣杜陵。
39.《聚仙亭》(清潘耒)
顛仙莫測是何仙,天眼身居第幾天。
暫露神通驚聖主,略將言句表真詮。
至人未肯輕忘世,散聖由來不縛禪。
不是豐碑留禦筆,盡疑靈跡屬虛傳。
40.《廬山道中》(清高孝本)
何處周顛鐵笛吹,白雲嫋嫋上天池。
此生未必無仙分,一雙芒鞋去來遲。
41.《洪武禦碑歌》(清查慎行)
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拏攫龍之而。
鴻文載在禦製集,初步假手詞臣為。
我來摩挲一再讀,顛者蹤跡大可疑。
42.《循佛手崖觀竹林寺石刻至訪仙亭》(清查慎行)
竹林疑有無,仙者跡久泯。
43.《禦碑亭》(清陳大章)
洪武建有石碑,勒禦製周顛祭文,碑陰有太祖及顛詩。
禹篆秦碑久寂寥,宆然石碣戴金鼇。
天垂四野雲頭盡,樹拔千峰鶴背高。
絕境昔年餘王氣,仙山終古悶靈璈。
老僧能說前朝事,漠漠斜陽首重搔。
竹林寺在天池南,石壁嵌空,頂中有“清虛靈台”四字,斜日影照,金色燦然,外有周顛仙書“竹林寺”三隸字,先是明太祖病,顛遣赤腳僧賚藥赴金陵,服之,旋愈。太祖召問,與顛及天眼尊者,徐道人,相遇於竹林寺後,屢遣人蹤跡之,竟不可得,因敕建,天池寺及禦碑亭,以旌之。
卻是原無寺,奇蹤果夙聞。劈開千仞石,幻出一溪雲。
斜日窺金字,丹台秘篆文。神仙原在世,無地叩靈氛。
44.《洪武禦製周顛仙碑亭》(清杜詔)
碑亭巋然文煥然,顛仙始末今流傳。
世謂仙者胡為顛,吾謂顛者方為仙。
有明開基三百年,告太平知幾先。
要知其說頗荒誕,匡廬深入何有焉。
不顛不仙運神智,厥惟功高佐劉青田。
45.《禦碑亭值雨》(清葉榮)
石屋前朝構,蒼鬆夾道栽。偶同僧小坐,恰值雨西來。
野闊仍餘照,山空易見雷。秋崖何代樹,十丈雪花間。
46.《聚仙亭即周顛仙輩四仙弈處》(清江昱)
岩畔孤亭出,空林蹋葉行。群仙遺勝跡,深夜有樵聲。
霜月移峰頂,鬆陰覆石枰。清談應虛穀,卻恐老猿驚。
47.《竹林寺》(清江昱)
並無屋宇,有門在,石壁傳為仙人居。過者往往聞鍾磬聲,聞於返照,時現金書“清虛靈台”四大字。
青苔白石常扃戶,流水桃花別是春。
一樣不容生客到,朱門多少侯門人。
48.《天池寺》(清曹龍樹)
在宋為天池院,逾錦澗橋而南下,臨傾崖,宛轉攀陟,行裏許,輒有一亭可憩,凡九十九盤,始得至寺。廬山僧曰:此為最高。佛殿前有二池,清泉上迸不竭,故名天池。俯視大江,如金色世界,九奇峰峙其南。寺有周顛仙,從明太祖屢有異征,敕建閎閣,與竹影寺相近。竹影者,有影無形,人不能到,蓋仙跡也。
49.《竹影寺》(清吳嵩梁)
竹影寺,在豆葉坪側,明慧燈禪師建。
竹影非竹林,寺在蒼雲頂。
枯坐不知年,竹外山猶影。
50.《佛手岩至羅漢洗腳池觀竹林寺遺跡》(清吳嵩梁)
寺影尋竹林,鍾聲出山背。仙佛信渺茫,吾心自恬退。洗腳有清池,誓將脫塵埃。
51.《聚仙亭題壁》(清張維屏)
仙聚幾何時,仙散在何許。問仙仙不言,鬆花落如雨。
52.《周仙祠,祀周顛》(清張維屏)
元祖邱真來,明祖周顛至。從來興王興,每見異人異。
53.《訪仙亭故址》(清舒天香)
澗底流雲似渴鹿,壁上古鬆如怒龍。
試問訪仙亭畔路,青蓮歸去倘遺蹤。
54.《顛仙人碑亭》(清舒天香)
隨喜入林壑,蜿蜒若無路。岩窮一境現,群嵐競奔赴。
踧踖立仗馬,高峰乃徐步。俯躬瞰絕壁,斬斬欲相怖。
倪迂技殊絕,皴染出奇趣。顛仙遁世人,寧複希寵遇。
功臣半誅滅,乃竟不忘故。豐碑答靈貺,矗立飽霜露。
未隨明社墟,定有神嗬護。
55.《訪仙亭》(清舒天香)
岩下碧桃花滿枝,長春時節列仙知。
壺中日月明於鏡,照破塵心更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