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特別注明者外,附錄一內容都選自胡普江主編:《幹越曆代名人詩詞集》,香港銀河出版社2003年版。
一、詩詞
1.《泊舟康山謁李將軍信》(毛定符)
名利何時了,英雄盡綱羅。將軍今逝矣,我輩究如何。
日落山銜鏡,雲歸樹掛蘿,蘆花深處泊,沽酒聽漁歌。(清)錫真修,石景芬纂:《饒州府誌》,同治十一年刊本,第3084-3085頁。
2.《康山辭》(明蘇章)
康之山兮灌木樛廟,鄱之湖兮其水悠悠。
生民擾亂兮吾生何求,真主出世兮吾死何憂。
彼一人之不生還兮吾將焉求,悲屈原之獨行兮誓群入從汨羅浮遊。
3.《康山忠臣廟》(清張燾)
高王卷甲南征日,掃蕩亡陳向此洲。
焚炬未應誇勝算,覆巢原已畫先籌。
江東父老空憐楚,垓下山河盡屬劉。
寂寞康山湖上廟,至今煙雨不堪秋。
4.《鄱陽湖十六韻》(清李夢陽)
太祖平陳日,樓船下此湖。波濤留壯色,天地見宏圖。
水上開黃屋,雲中下赤烏。士猶詢後載,戈已倒前徒。
力屈鯨鯢仆,聲回雁鶩呼。橫江收玉,跨海定全符。
文軌遙通楚,梯航訖至吳。虎賁雖莫敵,龍戰豈全辜。
血染猶丹草,骨沉空白蕪。汀洲夜寂寂,霜月鬼鳴鳴。
殺氣黿徒,腥風島嶼孤。晉人拾古鏌,艇客慨秋,
偉彼高先烈,還將蕭鄧須。英謀協睿算,奮勇想長驅。
劍痙神仍王,舟焚勢與。康山巍廟在,忠武激頑夫。
5.《康山八景槐樹榮封》(董金藍)
無情草木有何知,槐樹千年尚在茲。
也效捐軀能護國,為人肯沒受封時。
6.《康山八景屯兵興跡》(董金藍)
列山帶水好屯兵,尚憶天威滅寇能,
真主戌衣才一耀,萬年天子欲升平。
7.《題忠臣廟》(清唐英)
十年想見忠臣貌,今日秋風拜社來。
我亦丈夫高氣節,願將馬革裹屍還。
英雄氣節無成見,風虎雲龍有自來。
諸公當年能擇主,空談馬革裹屍還。
貪其祿者忠其事,臣分君恩兩得知。
我見康郎廟下拜,致身三十五男兒。
仁心義膽本相同,千古湖山見大忠,
三十六公刀劍冷,一團英烈附秋風。
漁家子起戰疆場,貫笠風榷老斡當。
直為真主能造命,論功原不為尋常。
諸臣固禦盡忠公,千裏湖山一色同。
殉義成仁今尚在,我猶如見此英雄。
英風颯颯想英雄,戰血波濤夕陽紅。
我亦須眉號男子,肯將肝膽讓群公。
萬家湖畔盡鳩形,巨浸頻年草不清。
欲挽獨瀾付東海,扶持端明願忠靈。
風濤如雪浪花堆,隔岸雲煙取次開。
紅日半湖秋水闊,一帆仿佛自天來。
8.《康山忠臣廟題壁》(佚名)
生能英靈化輝光,俎豆馨香食報長。
肯讓江山草竊,願塗肝膽真王。
一朝改命新棋局,千古寒流舊戰場。
屈指忠貞多益善,數符三十六鴛鴦。
9.《庚子仲冬望前三日》(何其卓作)
入畫湖山舊戰場,群英曾此掃槍。
天開真主風雲會,地奠忠臣日月光。
遺像如生儼褒鄂,論功敢死失徐常。
我君幸際升平世,無事君王表國殤。
山河久已罷朱明,枉卻諸君搶命爭。
三十六臣留正氣,一千餘裏拜書生。
康郎香火英雄局,彭蠡波濤戰伐聲。
偽漢詎無忠殉士,惜他主業未能成。
勝代英靈聚一堂,衣冠恍是應天罡。
同仇同殉幹戈劫,無古無今俎豆香。
山色湖光烽燧剩,忠魂毅魄水重涼。
封侯事業興之恨,都付漁舟唱夕陽。
10.《康郎山功臣廟十四韻》(清査慎行)
疇昔驅除會,莫為想象閑。蹕移青雀舫,酒灑白茅灣。
鷹隼搏空擊,鯨鯢授首還。波濤經虎尾,矢石避龍顏。
一戰西南定,群公策辦閑。死方開國遠,生不點頭班。
紀信無遺恨,曹成本世官。顯榮褒後裔,茅土愴重頒。
亦葉將軍樹,中流砥柱山。炎風焚鐵劵,石馬嚼金環。
黃屋今無跡,朱旗閃尚殷。太平何事業,要害此江關。
廟貌瞻嚴肅,時情易險艱。興亡他日事,清淚獨潺潺。
11.《題康郎湖忠臣廟壁》(陶征)
草昧龍爭日,風去得武臣。乘時元赤幟,奮跡豈黃中。
羽檄綏南服,天垣動北辰。斷蛇先殲楚,逐鹿後降秦。
建業王居正,洪都戰血新。旌旗迷過鳥,矢石駭潛鱗。
借著應無屁,焚舟若有神。危社稷重,仗節死生均。
日月躔雙壁,洌戎奠九垠。君恩五等錫,士氣一朝伸。
孫子圭璋在,春秋俎豆陳。白波吹浩漾,蒼瓦覆嶙峋。
往事今為烈,羈人感自真。臨流獨橫涕,蕭瑟對秋聲。
12.《康郎山忠臣廟》(李肖筠)
今古皆果子,乾坤正氣同。如何臨大節,不克顯精忠。
濟國方為烈,捐軀未是功。我來瞻廟像,凜凜有餘風。
一死豈徒然,爭為報國先。撐開新社稷,劈破舊山川。
碧備留青草,丹業照自編。英風殊不滅,湖水浪稽天。
13.《康郎山忠臣祠》(李肖筠)
當代稱男子,乾坤正氣同,三千鹹一德,不克顯精忠。
誑敵能紓難,捐軀不計功,我來瞻廟像,凜凜接英風。(清)陳誌培修,王廷鑒纂,《同治鄱陽縣誌》,同治十年刻本影印,第447頁。
14.《康山八景槐祀將軍步家笏山伯原韻》(清章士馨)
一樹猶知折節非,恩承奕葉自流暉。
靈旗暮卷秋風勁,赫濯長留昔日威。
15.《康山忠臣廟懷古》(清章士馨)
蠡湖波撼吐還吞,當日曾淘碧血渾。
曉角悲鳴山月黑,靈旗暮卷陳雲昏。
軀投鯨浪原臣分,死賜龍袍亦殊恩。
鬱鬱金陵五分接迥,九原應得遂忠魂。
樓船百戰今何在?高峙中流廟宇宏。
勝算當年惟有死,餘威今日尚如生。
魂歸黑夜青磷影,氣壯長江白浪聲。
門外槐蔭無恙綠,將軍猶自著精英。
16.《忠臣廟》(黃煦)
康郎山色對湖開,碧血猶濺救生槐。
襄漢鯨鯢翻巨浪,濠梁龍虎集群才。
宮亭傾滿英雄淚,畫角吹殘草木哀。
三十六公遺像在,須眉不減漢雲台。
春帆東指掛斜暉,湖畔芊芊草正肥。
白骨沉江餘戰壘,丹心塗地染征衣。
教陵抔土鬆揪鬱,彭蠡淒風燕雀飛。
瞻拜徘徊天欲瞑,怒濤千頃震靈威。(清)區作霖纂修:《餘幹縣誌》,同治十一年刊本,香港成文出版社,第1384-1385頁。
17.《康郎山》(甘京)
群雄爭一戰,天馬定乾坤。帝業人何在?忠臣廟尚存。
篆煙勤伏臘,碧浪湧朝昏。獨有槐根在,當年沐聖恩。
18.《題忠臣廟》(長江水師後哨眾題)
康郎山下幾經過,吊古初心一嘯歌。
高殿古槐長掩映,大功青草近如何?
靈旗雨卷馳戈馬,落日風號戰薛羅。
誰向滎陽憐紀信?解圍曾創漢山河。
19.《從祀康郎山忠臣廟有懷》(蔡毓誌)
巋然廟貌峙孤洲,瀲灩湖光一望收。
殉義隻緣能擇主,捐軀端不為封侯。
肆筵鄭重新朝典,往事悲涼信史留。
忝與駿奔祈夙願,英姿仿佛在葉流。
20.《望康山》(江式)
康郎山下喜經過。依舊荒涼悵隔河。
虎旅千行餘徑去,雞鳴十畝較難多。
鬆山夜靄棲浮磷,蘆荻春泥拾斷戈。
偏有忠魂來異代,靈旗煙雨並嵯峨。
21.《康郎山忠臣廟》(徐法濂)
湖山陰晴變旦昏,當年碧血燃潮痕。
成皋紀信無祠宇,卅六英明萬古存。(清)陳誌培修,王廷鑒纂:《同治鄱陽縣誌》,同治十年刻本影印,第464頁。
22.《康郎山懷古》(清楊垕)
白浪連天地,蕭條戰伐塵。驅除民有主,割據爾何人?
百戰艱窮寇,諸公解致身,由來開創業,草木亦能神。李代良編注,《鄱陽湖曆代詩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頁。
23.《康郎山晚泊》(陶緒洵)
隔岸斜陽黯欲無,康郎山古接番湖。
東船西舫人如鯽,旅客情懷各自孤。
忠臣廟貌尚巍峨,卅六英魂葬逝波。
一姓興亡已陳跡,神州終古漢山河。李代良編注,《鄱陽湖曆代詩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488頁。
二、對聯
1.三江滾滾千層浪,金山巍巍一寺飛。(朱元璋)
2.死事因封疆遮蔽江淮從此乾坤開正統,成功造廟貌颯爽毛發至今風水動餘威。
3.義氣長留一代風雲開建業,神威存赫千秋俎豆垂西江。
4.護國忠心享千秋血食,佑民赤膽平萬裏波濤。
5.憑高據萬頃長流勝勢一乘何處荊寰蛇,遺廟枕幾堆戰英風千把還重繪褒鄂弓刀。
6.生當封侯死當血食卅六英風如在,勇不失節智不後時九十年鼎方淪。
7.死節首高陽當年鐵弩寒濤共翊江南王氣,遺祠控彭蠡此日碧堤芳草尚留湖上英風。
8.致身三十六人臣節凜然浩氣當年昭往代,享祀四百餘載神靈赫濯忠魂此日護熙朝。
9.躡足豈為封王事後論功位冠當年上將,巨眼果能識主生前食報愧煞人間丈夫。
10.績責樹西江當年血戰疆場忘身忘家惟有孤忠報國,思編頌此闕此日名標竹帛立動德無漸砥柱擎天。
11.一代啟龍飛當年慨想忠魂必曾推蠡湖神聖,辟材皆虎鬥此地論功血戰洵不愧大樹將軍。
12.殉節有心傳文信國武鄉侯三十六勳名齊竹帛,報功隆血食康郎山彭蠡水萬千肅觀瞻。
13.奇節殉真王終古傳燈承紀信,宏勳推蓋代至今砥柱峙康郎。
14.草昧造經綸紀百川效靈想見雲龍風虎,英姿何爽颯看重湖坐鎮漫誇渴驥長鯨。
15.浩氣壯中流四麵湖天遙對孤山留勝跡,威靈昭上界千秋廟食永清鄱水鎮康郎。
16.流擘豈無心原木讓廉拯波靡,風分原有意惟憑忠信挽瀾狂。
17.萬古綱常留正氣,千秋祀典仰芳型。
18.千古英風昭日月,百年忠藎祀春秋。
19.毅魄仰前朝想當年檣櫓風濤百戰奇勳光簡策,明禋崇後撰翰此日鍾虞俎豆兩間正氣壯湖山。
20.生寒偽漢辟酋膽,死建前明開癖功。
21.神庥永賴,忠昭千古。
22.康山昭忠祠對聯:逝者如斯夫數萬頃波濤不盡同人感慨,去世未遠也好一樓風景獨留我輩登臨。
23.百戰山河多少英雄淚,一樓風雨寂寞故人愁。
24.報國仰英風喜俎豆常新留千古不磨氣節,登堂思舊願烽煙淨掃補諸君未了勳猷。
25.脫凡俗初登仙境,上層巒更達雲亭。
26.俯眺已知塵欲遠,仰觀猶犽佛天高。
27.步近天門空世界,麵臨仙府觀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