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類
(一)
(清)陳蘭森等修,謝啟昆等纂:《南昌府誌》,乾隆五十四年刊本。
(清)許應等修,曾作修等纂,《南昌府誌》,同治十二年刊本。
(清)陳維清修,閔芳言、王士彬纂:《建昌縣誌》,同治十年刻本。
(清)陳驤等修,張瓊英等纂:《鄱陽縣誌》,道光四年刊本。
(清)陳誌培修,王廷鑒纂:《鄱陽縣誌》,同治十年刻本影印。
(清)達春布修,黃鳳樓纂:《九江府誌》,同治十三年刊本影印。
(清)狄學耕、劉庭輝、黃昌藩纂修:《都昌縣誌》,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1996年版。
(清)王澤洪、吳俊、黃家遴、王用佐纂:《饒州府誌》,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影印。
(清)丁啟健等編:《許真君曆年表》,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八冊)。
(清)範之煥等修,陳啟禧等纂:《湖口縣誌》,康熙十二年刊本,香港成文出版社印行。
(清)高植、沈錫三等纂修:《德化縣誌》,乾隆四十五年刊本。
(清)胡之玟編纂,陳立立等整理:《淨明宗教錄》,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
(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陳立立、鄧聲國整理:《萬壽宮通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清)藍煦等修,曹征甲等纂:《星子縣誌》,同治十年刊本。
(清)魯王孫等修,徐孟深等纂:《都昌縣誌》,康熙三十三年補刊本。
(清)呂瑋、張潔、胡思藻纂:《餘幹縣誌》,康熙二十三年刊本。
(清)歐陽壽等纂:《彭澤縣誌》,同治十二年刻本影印。
(清)彭鍾華等纂,楊鬆兆、孫毓秀修:《中國地方誌集成進賢縣誌》,同治九年刻本影印。
(清)區作霖纂修:《餘幹縣誌》,同治十一年刊本。
(清)沈建勳等修,程景周等纂:《德安縣誌》,同治十年刊本影印。
(清)盛元等纂修:《南康府誌》,同治十一年刊本。
(清)錫真修、石景芬纂:《饒州府誌》,同治十一年刊本。
(清)楊周修,趙日冕等纂:《新建縣誌》,康熙十九年刊本。
(清)殷禮、張興言修,周謨等纂:《湖口縣誌》,同治九年刻本影印。
(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雲居山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清)《餘幹縣誌》,故宮珍本從刊第111冊(《江西府州縣誌》第3冊),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湖口縣誌》編委會:《湖口縣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九江縣誌》編委會:《九江縣誌》,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
《餘幹縣誌》編委會:《餘幹縣誌》,新華出版社1991年版。
(民國)魏元曠纂修:《南昌縣誌》,民國二十四年重刊本影印。
(民國)吳宗慈編輯,胡迎建校注:《廬山詩文金石廣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民國)吳宗慈編撰,胡迎建注釋:《廬山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江西永修縣誌編纂委員會:《永修縣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薑南星主編:《星子縣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九江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編:《九江縣誌》,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
孫自城主編:《德安縣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謝日新主編:《新建縣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政協九江市文史委員會編:《九江宗教名勝》,贛新出內準字第0005173號。
(二)
(漢)劉向、劉歆編,李擇非整理:《山海經》,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南朝)範曄:《後漢書》,中華書局1982年版。
《全唐文》第8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
(宋)江少虞撰:《宋朝事實類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清)康熙敕選:《春江曲》,《全唐詩》卷三八二,中華書局1960年版。
(清)王其淦:《鄱陽湖棹歌》卷十九,鹹豐年間刊本。
(清)鄒樹榮:《南昌鄒氏--栗園叢書藹青編年體詩草》卷四,江西官紙印刷所1922年印。
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台灣文海出版社2004年版。
《欽定大清會典》(武英殿聚珍版書),乾隆甲申春禦製。
《欽定續文獻通考》,鴻寶堂書局1901年印行。
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台灣文海出版社2006年版。
《皇朝經世文續編》卷六十三,《禮政三大典下》,台聯國風出版社1964年版。
北涼雲無讖譯:《悲華經》,《大正藏》第3冊,金陵刻經處。
《道藏》第34冊,團結出版社1994年版。
《法華經義疏》,《續藏經》一編42套,第5冊,上海涵芬樓1924年。
(明)釋傳燈:《天台山方外誌》,天台山國清寺出版社2007年版。
《淨明忠孝全書》,《正統道藏》第41冊,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本。
盧元、沈蘅仲、張悃之主編:《學生古漢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
中華書局編輯部:《中華大字典》,中華書局影印1978年版。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張瀚:《鬆窗夢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陸粲:《庚巳編》,中華書局1987年版。
沈榜:《宛署雜記》,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謝肇製:《五雜俎》,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
朱國楨:《湧幢小品》,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二、著作類
鄭振滿、陳春聲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曹剛華:《明代佛教方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民間”何在誰之“信仰”》,中華書局2009年版。
胡普江主編:《幹越曆代名人詩詞集》,銀河出版社2003年版。
李向平:《佛教信仰與社會變遷》,國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景琳、徐甸主編:《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年版。
李小光:《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神仙信仰在道教與民間的互動》,巴蜀書社2002年版。
梁洪生、李平亮:《江西通史》(清前期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林永匡、袁立譯:《中國風俗通史》(清代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劉金顯:《南昌民俗》,香港天馬出版社2006年版。
劉興均、赫誌倫編著:《中國禁忌百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梅聯華:《南昌民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南炳文等:《佛道秘密宗教與明代社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鄱陽湖研究》編委會:《鄱陽湖研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
錢杭:《祭祀圈與民間社會》,《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任聘:《中國民俗通誌》(禁忌類),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邵紹周編著:《廬山古今寺廟》,香港新聞出版社2010年版。
孫尚揚:《宗教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
萬建中、李少兵等:《中國民俗史》(民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傑等主編:《長江大辭典》,武漢出版社1997年版。
王景琳、徐甸主編:《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中國文聯出版社1992年版。
王育民:《中國曆史地理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吾淳:《中國社會的宗教傳統--巫術與倫理的對立和共存》,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
向柏鬆:《中國水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版。
徐貴水主編:《都昌宗教》,贛出內潯壹字(2000)第47號。
徐效鋼:《廬山典籍史》,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年版。
許懷林主編:《中華地域文化大係江西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楊國安:《明清兩湖地區基層組織與鄉村社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張國宏:《宗教與廬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張金濤主編:《中國龍虎山天師道》,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章文煥:《萬壽宮》,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
鍾敬文:《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仲富蘭:《中國民俗文化導論》,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
朱海濱:《祭祀政策與民間信仰的變遷--近世浙江民間信仰研究》,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朱海虹等:《鄱陽湖的形成演變與現代三角洲沉積》,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李代良編注:《鄱陽湖曆代詩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政協九江市文史委員會編:《九江老字號》,贛出內字(96)32.
釋觀行主編:《廬山寺廟知多少》,廬山歸元彌陀寺2002年印行。
鄭翔主編:《廬山曆代詩詞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三、論文類
艾瀟:《當前我國民間信仰問題的現狀及對策思考》,《雲夢學刊》2009年第6期。
蔡少卿:《中國民間信仰的特點與社會功能--以關帝、觀音和媽祖為例》,《江蘇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陳春聲:《信仰空間與社區曆史的演變--以樟林的神廟係統為例》,《清史研究》1992年第3期。
陳春聲:《走進曆史的現場》,《讀書》2006年第9期。
陳明文:《試論民間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常德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3期。
陳太福:《廣西民間信仰述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
陳文濱:《淺談許遜由人到神的轉變》,《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2期。
陳瑤:《試論當代民間信仰的變遷》,《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第8期。
丁賢勇:《明清災害與民間信仰的形成--以江南市鎮為例》,《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第2期。
董強:《鄱陽湖老爺廟的傳說》,《百科知識》2009年第10期。
範正義:《民間神信仰與道教的互動--以閩台保生大帝信仰為例》,《華僑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範正義:《社會轉型與民間信仰的變遷--泉州個案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1期。
高茂兵、劉色燕:《略論晚清時期桂東南地區自然災害與民間信仰》,《廣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顧偉康:《論中國民俗佛教》,《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季刊》1993年第3期。
郭武:《關於許遜信仰的幾個問題》,《宗教學研究》2000年第4期。
賀璋瑢:《民間信仰與當代社會的關係之探略--關於廣東中山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之思考》,《學術研究》2010年第3期。
胡其偉:《漕運興廢與水神崇拜的盛衰》,《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黃彩文:《民間信仰與社會變遷--以雙江縣一個布朗族村寨的祭竜儀式為例》,《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7期。
黃第藩等:《長江下遊三大淡水湖泊地質及其形成於發展》,《海洋與湖沼》1965年第4期。
黃桂秋:《大明山龍母文化與華南族群的水神信仰》,《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黃建銘:《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及導控--構建和諧社會視角》,《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黃敏:《客家人的水崇拜》,《成功》(教育)2010年第1期。
黃秋萍等:《鄱陽湖生態環境現狀、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江西科學》2006第6期。
黃雲鶴、苑宏光:《清代以來東北漢族民間信仰構成及其特征》,《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賈廷秀、周從標:《論民間信仰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影響》,《理論月刊》2007年第7期。
蔣竹山:《湯斌禁毀五通神:清初政治菁英打擊通俗文化的個案》,《新史學》1995年第2期。
李福軍:《白族水崇拜與農耕文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李國梅、卿希泰:《論道教對台灣民間信仰的影響》,《廈門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李琳:《洞庭湖水神信仰的曆史變遷》,《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李紹強、李修齡:《論明清時期山東民間信仰的特點》,《濟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李四龍:《民俗佛教的形成與特征》,《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李曉方、溫小興:《明清時期贛南客家地區的風水信仰與政府控製》,《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李星:《論許真君民間崇拜中的農耕文化》,《農業考古》2009年第3期。
梁家貴:《從“魯義姑”信仰看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第1期。
林國平:《關於中國民間信仰的幾點思考》,《民俗研究》2007年第1期。
林國平:《論閩台民間信仰的社會曆史作用》,《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2期。
劉冰清:《武陵民族地區民間信仰特點及社會功能》,《求索》2009年10期。
劉雅傑:《古代先民的水崇拜及其民俗透視》,《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羅偉虹:《中國的民間信仰探討》,《社會科學》1994年第8期。
馬寧:《中國西北民間信仰研究綜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馬逸麟、梅麗輝:《鄱陽湖區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3年第3期。
繆鴻孺、徐彬:《許真君信仰與崇拜對旅遊民眾的積極作用》,《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12期。
邱榮裕:《論述客家“三山國王”民間信仰之變遷--以台灣宜蘭地區為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王存奎:《民間信仰與社會和諧:民俗學視角下的社會控製》,《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王習明:《對農村民間信仰的幾點思考--以關中等地農村老人“朝廟子”現象為例》,《中國宗教》2008年2期。
王小軍:《試論許真君崇拜的曆史發展軌跡》,《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2期。
王燕琴:《民間信仰對中國宗教發展的影響》,《宗教學研究》2006年3期。
魏子任:《中國古代的水神崇拜》,《華夏文化》2002年第2期。
吳保春:《贛西民間信仰的初步考察》,《南昌高專學報》2004年第1期。
吳建華:《湯斌毀淫祠事件》,《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吳曰友、賴格英:《鄱陽湖生態環境基本特征及近期變化趨勢》,《甘肅科技》2009年第2期。
向柏鬆:《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生活》,《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1期。
徐敏:《鄉村民間宗教的研究綜述》,《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年第4期。
薛衛榮:《山西民間水神崇拜心理探析》,《大眾文藝》2009年第23期。
袁鈺:《曆史時期洪洞水神信仰問題初探》,《太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張顯慧、範立舟,《明清時期華南地區的城隍信仰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8期。
張誌軍:《論農民與官紳對許遜崇拜的區別》,《農業考古》2009年第6期。
張祝平:《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民間信仰問題》,《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
章文煥:《〈中華人傑許真君〉概說》,《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
趙利生、餘吉玲:《鄉土文化--民間信仰存在的探究》,《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趙其國、黃國勤、錢海燕:《鄱陽湖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土壤學報》2007年第2期。
周榜師:《有關淨明道研究的幾個問題》,《江西科技師範學報》2002年第12期。
朱海濱:《民間信仰的地域性--以浙江胡則神為例》,《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4期。
鄒良誌、陳立立:《略論許真君崇拜》,《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2期。
陳沙:《明清時期山東地區民間信仰研究》,東北師範大學2008屆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
扶鬆華:《環鄱陽湖的民間信仰》,南昌大學2006屆人文學院曆史係專門史研究生碩士論文。
陶明顯:《明清以來徽州民間信仰研究》,複旦大學2007屆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
王健:《明清蘇鬆地區民間信仰研究》,華東師範大學2007屆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
斯軍:《長江與鄱陽湖交匯區域典型水神信仰變遷研究》,暨南大學2011屆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
魏斌:《宮亭廟傳說:中古早期廬山的信仰空間》,《曆史研究》2010年第2期。
王華、周海燕:《略論鄱陽張王信仰的主題變遷》,《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
黃旭初、朱宏富:《從構造因素討論鄱陽湖的形成與演變》,《江西師範學院學報》1983年第1期。
四、譯著及外文類
[日]姉崎正治:《中奧的民間信仰》,《哲學雜誌》第12卷第130期,明治三十年(1897)。
[日]鈴木岩弓著,何燕生譯:《民間信仰概念的在日本的形成及其演變》,《民俗研究》1998年第3期。
[法]愛彌爾塗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荷]許理和著,李四龍、裴勇譯:《佛教征服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楊慶堃著,範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韓森(Valerie Hansen)著,包偉民譯:《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日]濱島敦俊著,朱海濱譯:《明清江南農村社會與民間信仰》,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Daniel L。Overmyer。Folk Buddhist Religion:Dissenting Sects in Late Traditional chin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
John shryock。The Temples of Anking and Their cults。Paris,1931.
Kenneth Dean。Taoist Ritual and Popo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New Jersey:Princeton Uiversity Press,1993.
Lloyd。E。Eastman。Family,Field,and Ancestors:Constancy and Chang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1550-194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Valerie Hansen。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pp。79-104.金井德辛:《南宋の祠廟と賜額について--尺文珦と劉克莊の視點--》,載《宋代の知識人--思想製度地區社會》,(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