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萬壽宮

  萬壽宮向來是江西士民祭祀和崇拜許真君的重要場所。許真君信仰與萬壽宮兩者關係緊密,萬壽宮以許真君信仰生存並發展,許真君信仰以萬壽宮為載體祭祀並流轉,萬壽宮與許真君信仰兩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南昌的萬壽宮,有兩處規模最大。一處是玉隆萬壽宮,即今西山萬壽宮;一處是鐵柱萬壽宮,即今南昌萬壽宮。西山萬壽宮坐落於離南昌市西南三十公裏處西山逍遙山下,“西山得道,雞犬升天”,所以,西山萬壽宮基本被公認為祭祀許真君的祖庭,是淨明道的發祥地,也是道家修煉的一理想場所。真君飛升後,真君族人就地立祠,名為許仙祠,這就是萬壽宮的前身。南北朝時,許仙祠改為遊帷觀;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升觀為宮,改賜額曰“玉隆”。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複賜禦書額曰“玉隆萬壽宮”,即西山萬壽宮;曆元代,玉隆萬壽宮也予以整修大殿,自明到清,俱以玉隆萬壽宮名。鐵柱萬壽宮,在南昌廣潤門內,因宮內有井,中有鐵柱,相傳為許旌陽所鑄以鎮蛟螭。宋大中祥符二年,賜名“景德觀”;政和八年,改“延真觀”;嘉定間,禦書額曰“鐵柱延真之宮”。明初,明太祖駕幸鐵柱觀。嘉靖間,賜名“妙濟萬壽宮”。

  萬壽宮供奉的主神是許真君,許真君信仰昌盛則萬壽宮昌盛。許真君是晉代人物,因而萬壽宮曆史亦年代久遠,朝代更替,社會動蕩,萬壽宮幾經重建與修繕。玉隆萬壽宮在清代康熙二年,募修正殿等;乾隆四年,巡撫嶽睿重修;八年,募建夫人殿;嘉慶二年,毀,重建,鄉人添建文昌閣;道光元年,道人喻圓森、周教浪募修真君殿,並將各殿閣予以修葺;鹹豐六年,賊破壞神像,鄉紳吳坤修捐資重塑;鹹豐十一年,賊由安義至,萬壽宮遭焚,蕩然無存;同治六年,郡紳劉於潯、胡壽樁等牽頭,與各富商一起捐資重建,玉隆萬壽宮煥然一新。鐵柱萬壽宮亦稱妙濟萬壽宮,也是曆經滄桑:明萬曆二十八年複建;清順治十四年,巡按笪重光倡導修建;康熙十四年,巡撫董衛國重修;雍正二年,廢,巡撫裴率度重修;乾隆二十六年,南昌知縣李冼心重修。

  對許真君的祭祀和崇拜,曆代文人墨客均有文記,如明豫章人胡儼作《豫章許韋二君功德碑》文,其中提到晉旌陽令許遜許真君,認為“於民功德若此,而報祀不舉,豈非曠典歟?”“許君仍舊觀以祀,即鐵柱延真宮也”。(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678-679頁。鐵柱延真宮就是南昌萬壽宮。南昌萬壽宮和玉隆萬壽宮均是祭祀和崇拜許真君的重要場所,關於兩宮的記述很多。藩台阿蘭泰作《重修玉隆萬壽宮碑記》雲:

  豫章西山之陽曰逍遙山,為晉旌陽令許諱遜之故宅。旌陽博學勵行,抗懷忠孝,心存利濟,治旌有循聲,尋棄官東歸,遊嵩陽,得全真修煉之學,家於此。拔宅衝舉,曾墮錦幄於其地,唐時賜額曰遊幄觀,即今玉隆宮。(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708頁。

  文中可見玉隆萬壽宮之曆史:玉隆萬壽宮之前身為遊幄觀,唐時便有此賜號,其方位在南昌西山之南的逍遙山上,因紀念許真君而建,以彰許真君的忠孝與有功於民。

  南昌萬壽宮即鐵柱萬壽宮,亦稱妙濟萬壽宮,清江西巡撫裴率度作《重修許真君祠記》雲:“南昌城廣潤門左有許真君祠,由來舊矣。公諱遜,字敬之,仕晉為旌陽令,有善政,致仕歸。會裏有蛟為民害,公起而除之,鑄鐵柱以鎮地脈,水患於是乎息。”“祠創於晉,盛於唐,賜額為宮於宋,至明嘉靖間,改萬壽宮,取詩之祝無疆也。”(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723頁。從裴文可見,妙濟萬壽宮同玉隆萬壽宮一樣,均為紀念許真君而建,隻地點不一,均頌許真君之功德,但妙濟萬壽宮,更加突出許真君的治水有功,許真君鑄鐵柱以鎮地脈,水患於是永遠平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妙濟萬壽宮的許真君水神之功能。

  明清時期,萬壽宮的宮殿規模逐步擴大與發展。陳立立指出:“清朝前中期,隨著奉祀神靈的增加,新建殿宇也在不斷增加。康熙八年,增建關羽塑像和關帝殿;乾隆八年又增建夫人殿,奉祀許真君夫人;乾隆初年,宮內有五殿(真君正殿、三清殿、三官殿、關帝殿、夫人殿)、四閣(玉皇閣、諶母閣、文昌閣、玉冊閣)、五祠(真公祠、白馬祠、土地祠、蛇王祠、地王祠)和逍遙靖廬等建築物。”(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陳立立、鄧聲國整理:《萬壽宮通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頁。明清時期,許真君崇拜信眾增多,宮觀擴大,光緒四年《又呈請南昌縣立案稟》載:

  溯自鹹豐三、四年間以來,逆匪竄擾江境,西山殿宇焚毀殆盡,遂成焦土;城內宮闕亦久未修葺,漸次傾圮。紳等於同治六年,江境肅清以後,會議集費興修,先將玉隆宮殿宇十餘所一律新造,後將省城鐵柱宮之殿宇全數更新,並各有添建。所有動用巨款,皆由殷實商樂輸而至,業經分別款項,開明數目,匯集芳名,勒石嵌牆,並刊刻清冊,續載《逍遙山誌》後。(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1210頁。

  可見,在清朝萬壽宮多次重修且“並各有添建”,萬壽宮的規模逐步擴大,供奉的神靈也逐漸增多,但許真君主神地位從未改變,而是隨著萬壽宮的發展而發展。除南昌地區的萬壽宮鼎建外,其他地區萬壽宮的遍布與許真君的祭祀一樣,相輔相成,如《九江縣誌》載:

  明清之際,縣內城鄉修建三宮殿、三官廟、呂祖廟、許真君廟多處,僅萬壽宮達7所。九江縣誌編纂委員會:《九江縣誌》,新華出版社1996年版,第746頁。

  又《新建縣誌》載:

  萬壽宮,在吳城後河,順治年間建,乾隆間燬,嘉慶十一年合鎮紳商捐費萬金複建,正殿中三尊神像,旁列十二真人,殿後為玉皇閣,殿右為諶母閣,左為觀音堂,堂後為三元佛祖,堂下為清心精舍,殿外有牌坊,坊東為天花宮,大王殿西為白馬五顯二廟,道光二十年,正殿中梁墜,紳商複捐金萬餘修葺,以餘資造逍遙別館,自是氣象矞皇與玉隆、鐵柱二宮相埒。(清)承霈修,社友棠、楊兆崧纂:《新建縣誌》,同治十年刊本,第3557-3558頁。

  可見,萬壽宮廣為普建,且規模宏大,其與許真君的祭祀也是如影隨形,兩者密不可分。在對許真君祭祀方麵,很有講究,在每年農曆八月前後,西山萬壽宮都要舉行盛大的“朝仙”活動,即“南朝”活動。“南朝”是指許真君為報諶母傳道授法之恩德,每年要拜謁諶母。此有“飛茅建祠”之傳說。《晉旌陽令許真君實錄正傳》載:

  真君、方心期每歲必來謁母,母覺之,曰:“子勿來,吾即還帝鄉矣。”因取茅一根,望南擲之曰:“子歸,認茅落處立吾祠,歲秋一至足矣。”二君還,首訪飛茅之跡,尋於所居之南四十餘裏得,至已叢生矣。遂建祠宇,亦以黃堂名之。每歲仲秋之三日,必往謁焉。(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211頁。

  該文記述“南朝”之由來。“南朝”前後四天:八月初二晚“降殿宿,齋南廡”;“次日昧爽啟行,少息於憩真靖,晚宿紫陽靖”;又次日早,“登龍城壇,渡小蜀江,臨午至黃堂,朝謁諶母”;初五早,“由西路以還宮中”。對“南朝”活動,清人曾作《南朝紀事》,其中載:

  南朝者何?蓋唐、宋以來相沿成俗,鄉人奉許公仙仗南謁母,答師恩也。(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580頁。

  “南朝”就是報答師恩,與淨明忠孝道提倡的敬祖、敬師、忠孝、君臣相一致,故此,在曆代朝廷都予支持和扶持。

  除“南朝”活動外,還有一重要祭祀活動,就是“西撫”。“每三歲,上元日後一日,真君仙仗往瑞陽存問黃君,曰西撫。”“西撫”祭祀活動比較複雜,祭祀路線也有規定,具體見《逍遙山萬壽宮通誌》卷十一《祀典》載:

  在上元日,宮中先迎至前殿,陳齋供三獻之禮。詰朝乃行,初出東門,即南過望仙橋,經茂埇入黃姑庵。次至安裏邁,入元都壇,少憩。次登師姑嶺,入元仙靖。尋出驛路,再邁入小路二裏許,至朱塘,複出大路。至暗山頭,遂至三十裏鋪。從者午食,乃度九岡、九溪,過龍陂橋,抵祥符瑞,人多出城迎謁,號曰接仙。真君降輿,與黃君宴於殿前。十七日,複受享禮,主首侍從仙駕者乃詣後殿,供獻於許氏仙姑。次日,未五鼓而返,士庶焚香,迎謁者以千數。(清)金桂馨、漆逢源編纂:《逍遙山萬壽宮誌》,光緒四年影印本,第576頁。

  從文中可以看出,自上元日起至十八日,前後四天時間,祭祀非常隆重,數以千計的士民焚香迎謁,信眾之多,祭祀之重。

  除“南朝”、“西撫”兩種祭祀外,還有一重要的祭祀活動,叫“朝仙會”。每年在西山萬壽宮舉行一次盛大的廟會。光緒《南昌縣誌》載:

  朝旌陽宮,村人爭醵錢為香會,名“朝仙會”。自初一始會,或數十人,或十數人,一人為香頭前導,刻蛟龍長二三尺佩於左,一人為香尾殿後,荷紅旌書“萬壽進香”四字。餘皆纓帽長衫,鼓樂群行,示大患既平,民氣歡騰。佩蛟龍者,謂就馴擾,以象其功也。日數十百群,鼓樂喧闐道路。是日多輕陰,俗呼為“朝拜天”。(民國)魏元曠纂修:《南昌縣誌》卷五十六“風土”,民國二十四年重刊本。

  “朝仙會”的習俗在南昌地區廣為流傳,今《新建縣誌》也有載:

  西山萬壽宮每年舉行一次盛大的廟會(農曆八月初一至月底),各地“善男信女”紛紛前來進香,信奉形式主要是“朝仙會”。朝仙會以自然村或姓族為單位組成朝仙隊伍,少到二三十人,多則數以百計。會標為一麵紅旗,旗中書有“普天福主”,右上為“萬壽進香,虔誠朝拜”,左下為“某縣某鄉某村朝仙會”。隊伍前,一人舉會標一人背竹龍,數人前鑼打鼓吹嗩呐,作為前導,每人手執燃香向西山萬壽宮進發。進入萬壽宮前後,三步一拜,九步一跪,到廟前陳敬貢品,晉謁仙顏,默念自己的心願,祈求“福主”的恩賜。謝日新主編:《新建縣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1頁。

  明清以來,西山萬壽宮雖幾度遭遇戰亂,廟宇屢次修繕,但其廟宇規模不斷擴大,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在官紳、商賈、士民等不同階層人民的共同參與下,西山萬壽宮遂發展成為地域性祭祀中心,許真君信仰在各地以“朝仙會”等方式深入民間並得以傳承。萬壽宮因許真君崇拜而存在和發展,許真君信仰因萬壽宮的修繕、重建而不斷擴大影響,兩者相輔相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