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三十六忠臣崇拜及其神廟香火,曆經六百多年,依然興盛,特別是鄱陽、餘幹兩縣,忠臣崇拜與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廟在明代為國家祭祀,太祖朱元璋親自為之立廟並納入祀典“有司祭祀”。至清朝建立之後,明代忠臣仍受清政府的高度重視與青睞,推崇祭祀並修葺忠臣廟,其目的在於崇德尚忠,倡導忠義精神和忠義文化,並教化世人做忠臣孝子,忠君愛主。明清時期鄱陽湖地區,忠臣崇拜遍布湖區。時光流轉,忠臣廟的忠臣神靈日益變遷,往來商旅、漁夫、船家無不泊船落帆,憑吊忠臣,祈望忠臣神靈護佑他們在鄱陽湖上行走的平安與福祿。在湖區百姓的心中,忠臣神靈已經演變為湖神,正如對聯所說“護國忠心享千秋血食,佑民赤膽平萬裏波濤”胡普江主編:《幹越曆代名人詩詞集》,香港銀河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頁。國家特定的祭祀神靈最終轉化成為民間信仰的神靈。
§§第四章 許真君信仰與萬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