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改善與提升高校教師地位

  穩定的教師隊伍是高校穩定發展的重要一環。要使教師隊伍穩定,必須使教師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專業地位不斷得到提升。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遺毒,全國各項事業都進行了整頓。針對高校整頓中出現的對非黨老教師的粗暴態度,195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發專門社論,提出“高等學校的黨員和非黨的老教師相處當中,應該認真執行黨的政策,尊重老教師,關心老教師,虛心地向他們學習,並幫助他們進行思想改造,幫助他們把工作做好,決不能對他們采取粗暴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上),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70頁。而在此前的11月,高等教育部還就青年高校教師的業務進修問題下發了《高等學校教師進修暫行辦法》,要求在高等教育的改造中,“既積極地培養大批新的師資”,又充分挖掘老教師的潛力,“達到新老教師互相幫助、共同前進,辦好高等教育的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上),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72-73頁。

  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前後,為了“保證教師集中精力從事主要的工作--教學工作、教學法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1955年7月,高教部製定了《高等學校教師教學工作量和工作日試行辦法》,對各級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定額、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教學工作日的時數及超額工作獎勵等問題進行了細化,做出了諸如“女教師產假期間的工作全部免除”,“一般教師用於教學行政工作時間,以每年不超過150小時為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上),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173-176頁。的符合廣大高校教師利益需求的規定。1956年8月,高教部又頒發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獎勵暫行辦法(草案)》,對高校教師的科研工作給予政策上的獎勵規定,極大地鼓勵了高校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上),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222頁。高教部在1959年11月召開的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工作會議上,再次確認“高等學校是一支重要的科學技術力量”,“把高等學校的科學力量比作是‘遊擊隊’的說法,是不適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上),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257頁。

  為了更好地安排高校教師的工作,1960年2月,國務院通過了《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首次確定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定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1961年9月,中央還嚴厲批評了高校中的對待教師的“三多”現象:“勞動過多,科學研究過多,社會活動過多。”在根據中央精神頒布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中,就規定“在假期中,學校和校外單位不要向師生隨便布置工作任務”,“教師參加生產勞動,一般平均每年半個月到一個月。男教師在45歲以上,女教師在40歲以上的,不參加體力勞動”,“科學研究工作,不搞競賽和突擊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上),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265-272頁。

  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共產黨對高校教師的職稱及工作環境問題做出了一係列明確的規定,但由於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認識的變化,尤其是在“文革”時期,高校教師不但受到嚴重衝擊,而且在社會上還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改革開放後,鄧小平首先呼籲“要提升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當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重要文獻選編》(下),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編,第441頁。1982年7月,陳雲就高校教師待遇問題做出批示,要求中央書記處盡力解決高校“中年知識分子生活、工作負擔重,但工資收入低,很多人健康水平下降”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教育文獻選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頁。李先念在致全國教師的信中也認為高校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比較“清苦”,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盡最大的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李先念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教育報》,1985-09-10.此後,1983年國務院通過了《關於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幹問題的暫行規定》,提出高校副教授及教授可以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1985年全國第一個教師節確定;並建立和完善了教育係統的獎金津貼製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住房保障、衛生醫療等問題也依次逐步解決。譬如在1998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就下發了《關於加快普通高等學校筒子樓改造,改善青年教師住房條件的意見》,就筒子樓改造的意義、改造要求及資金來源等問題提出建議;在1999年教育部提出的《關於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再次提出要把教師住房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對教師購房、租房等實行優惠政策,同時要求加快高校教師養老保險、醫療及待業保險等社會保障製度的改革步伐。《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98-2002),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343-344頁。在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下,一個安於教育、關心教育的高校和諧氛圍逐步在教師階層形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