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一章 求公正研究刑法 鬥病魔關愛兒童

  程味秋,大塘鄉汪山土庫程家二房人。父親程懋垓。1931年9月2日,程味秋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幼年的他在安徽安慶生活2年,在江蘇鎮江生活4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全家輾轉到了四川。1944年考入重慶市南開中學,學習6年,於1950年畢業。同年夏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政治係國際組學習。1951年秋至1952年夏,參加北京四大學(北大、清華、燕京、輔仁)土地改革工作團赴廣西柳州地區進行土地改革,為期一年,土改工作結束時被評為乙等功。1952年秋,隨全國大專學校的院係調整,所在法學院並入北京政法學院。1954年夏,在北京政法學院畢業。畢業後留校,先後在宣傳部、青年團和校刊編輯室工作,於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至1964年春,下放到海澱區東升人民公社鍛煉,參加該公社的“四清”。1964年至1965年夏,去廣西桂林地區興安縣參加農村“四清”。1965年至1966年仍在校刊編輯室工作,並被任命為校刊編輯室主任。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1971年北京政法學院被撤銷解散,隨學校到安徽省濉溪縣五鋪“五七”幹校學習和參加勞動鍛煉。1972年初,幹校解散,被就地分配到安徽屯溪徽州地委農業辦公室工作。兩個月以後,便調往河北師範學院學報編輯室工作。1979年調回北京政法學院(後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分配到刑事訴訟法教研室任教,給本科生開設中國法院組織法和檢察院組織法課程。1981年至1982學年,開始給複校後的首屆碩士生講授西方刑訴並參與指導研究生。1984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進修,研究美國刑事訴訟和比較刑訴。從1985年1月至1989年1月,兼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律係副主任、主任,給碩士生講授專業外語,給博士生講授外國刑訴,在校外還講授過比較司法製度和外國律師製度,指導碩士生11名。1997年退休後,還分別應聘給本校刑訴專業博士生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刑訴專業碩士生講授外國刑訴課程。複校以後,參加了15本專著的撰寫,發表了50餘篇文章、譯文和隨筆。

  1986年,經司法部和外交部的推薦,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春季常委會上,以最高票當選為聯合國犯罪預防和控製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on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委員,任期自1987年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期滿,又連任一屆,至1992年該委員會結束其任務止。在此期間,於1987年5月應伊斯蘭會議組織的邀請,參加了在日內瓦舉辦的“當今世界恐怖主義現象”的國際討論會,在會上用英語宣讀了“Considerations on Terrorism”(《關於恐怖主義的若幹思考》)的論文。同年11月,參加了在奧地利巴登召開的“聯合國與執法”的國際專家會議,並擔任會議副主席。1988年8月赴奧地利維也納參加了聯合國犯罪預防和控製委員會第10屆會議。1988年10月程味秋教授在會上發言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聯合國青少年犯罪預防和待遇及公眾參與國際討論會”,並宣讀論文《北京規則與青少年犯罪的早期預防》。1989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在泰國曼穀召開的亞太地區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籌備會議。1990年2月去維也納參加聯合國犯罪預防和控製委員會第11屆會議。同年8月,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赴古巴哈瓦那參加第8屆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1991年,赴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參加預防跨國犯罪特設專家組會議。1992年4月至5月,隨中國代表團去維也納參加聯合國首屆預防犯罪與刑事司法委員會會議,會後赴羅馬尼亞訪問。

  程味秋教授在教學、科研和國際交流活動中,對許多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才有犯罪,而犯罪也像瘟疫或傳染病一樣到處擴散或蔓延,因此在講授和研究刑事訴訟法時,應當始終關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即將犯罪問題納入視野。比如有鑒於貪汙賄賂犯罪、毒品犯罪、跨國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增加,應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吸取其教訓。

  (2)東方和西方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西方的法律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近現代西方國家的訴訟製度,是在反對中世紀封建的訴訟製度的基礎上,為適應資本主義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已有數百年的文化積澱。觀察和研究西方國家的訴訟製度,應該放在上述曆史背景下來進行。人們通常所講的控告式和審問式的審判模式,其實是就其基本構架而言,即從共性的角度講的。至於同一法係的國家間的訴訟形式也是各具特色。因此,需要介紹和了解各個國家的刑事訴訟法典及其製度,並力求了解它的法律文化、法律淵源,即它的本來麵目和來龍去脈。為此,除了對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的刑事訴訟法作了比較係統的介紹,並寫成教材和文章外,他還對兩大法係中近代警察機關和偵查程序、檢察官和起訴程序、庭審的方式、公開審判以及陪審和參審製度的起源和發展等問題進行研究,並寫成文章發表。而了解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和借鑒,即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和吸收對中國有用的東西,為建設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的法製服務。

  (3)刑事訴訟法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與偵查、起訴、審判等刑事訴訟實踐緊密相連。在比較法中有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的問題,即法律移植(或曰法律的融合、模仿、引進、吸收、借鑒)問題。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也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為此,一方麵,從1993年起,他積極參與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有關工作和研究;另一方麵,在幾篇文章中論述了以下觀點:從20世紀中葉以來,許多國家加強了對各國法律的比較研究,從而不斷推動許多國家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增補乃至重新製定法典。法律移植既有全麵的移植,也有個別的移植;既有外力強加的移植,也有自願進行的移植;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移植成敗的關鍵,是必須適合本國的土壤和氣候,即適合本國的國情。因此,吸收、借鑒和移植一定要從本國的實際出發。

  (4)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嚴重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它也是我國社會治安中需要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綜合治理是好的、正確的,但仍需要進一步立法,在法律上配套,形成更為有效的機製,把各種措施落在實處,以更好地達到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5)對國際恐怖主義行為,各國要根據國際法和其國內法的規定,在本國法律中把恐怖主義行為列為嚴加懲處的犯罪,同時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至於對普遍管轄權(universal jurisdiction)原則,應持審慎態度,如果對任何罪名均適用這一原則,很容易導致對各國主權的侵犯。

  程家曆代名人中不乏女流。著名音樂家程懋筠之女程應鈿,1930年11月生於安徽省安慶市,她從小心地善良,喜歡幫助他人。1937年9月起隨家遷移,先後在江西吉安、遂川、泰和、南昌和南京、上海等地讀中小學,1950年4月考入沈陽中國醫科大學兒科係兒內科專業學習,1955年8月大學畢業,被分配至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工作。195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住院部醫師、黨總支書記。1960年11月調哈爾濱醫學院工作,先後任教員、黨總支書記。1963年11月任哈爾濱市計劃生育辦公室秘書組組長。1968年6月下放“五七”幹校勞動鍛煉。1971年4月調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工作,先後任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副院長、技術顧問。1995年4月在哈爾濱逝世。

  程應鈿先後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論文《空腸彎曲菌感染七例報告》發表於《中華兒科雜誌》,此文曾獲黑龍江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她生前多次獲哈爾濱市政府及哈爾濱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其生平事跡被收入《古今中外女名人辭典》。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