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章 東渡日本違父願 棄工從藝成巨擘

  二房程煥采之第五代有兩兄弟同時留學日本,兄長叫程懋型,弟弟叫程懋筠,一個正直為官,一個藝術為國,兄弟倆非同凡響。

  程懋型,字儀仲,1896年出生。他性頗敦敏。祖父程誌和對他十分鍾愛,幼小便親自教他識字。稍長出就外傅,讀書一目數行,閱史能解善惡。二十歲,東渡日本,學習電學,成績斐然,考試多名列前茅,為世人所敬重。

  懋型弟懋筠,字與鬆,又名譽鬆、雨鬆、默雲,於1900年8月25日出生在南昌市。出身書香門第的程懋筠自幼天資聰慧,記憶超人,五歲起在家鄉汪山土庫讀私塾,能背誦許多古今詩詞或名著,諳熟國學,自作詩歌,且出口成章,尤其喜愛京劇、古典文學和音樂。1918年他從江西省師範學校畢業後,為求深造,隨其兄程懋型東渡日本,奉父命準備攻讀理工科,因稍疏理工,便自作主張改變專業留學,考取日本東京音樂學院,先是隨留學意大利的著名聲樂教授彩田秀子主修聲樂,兩年後兼修作曲。在學期間,其聲樂、作曲成績優秀,尤其在聲樂方麵初露鋒芒,多次與日本同學登台演出歌劇,表現了很高的藝術天賦,受到日本著名音樂家田邊尚雄教授的賞識,被譽為“特生”(特別優秀的學生)。程懋筠在日本學習八年之久,不僅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且熟悉意大利語及英語。家學淵源深厚,博覽群書,漢語修養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功底紮實,為其以後的聲樂演出和歌詞創作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1926年,程懋筠學成回國。初期,先後在江西省立一中、二中、女中和江西師範學校任音樂教員。同年與江西省女子師範學校畢業的舒文輝女士(1905-1993)結婚,生有一子一女。1928年以後,隨著事業漸漸有成,他進入多所大學和專科學校從事音樂教育,如曾在浙江省立湘湖師範學校任音樂科主任兼樂理、和聲、作曲、唱歌等課教師,在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任藝術係主任兼聲樂副教授,在南昌國立中正大學任音樂教授。

  程懋筠一生的事業鼎盛時期,是在他創作了《國民黨黨歌》(即後來的《中華民國國歌》)以及在江西省主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工作,並和繆天瑞、蕭而化一起主持《音樂教育》月刊的年代。

  1928年10月,中國國民黨以孫中山先生1924年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師生的訓詞為歌詞征求曲譜,擬作為黨歌。程懋筠應征譜曲。他仔細推敲每一樂句、每一樂段,反複幾次仍不滿意。煩躁中,他將寫好曲譜的稿紙摟成一團扔進了廢紙簍。當時任小學教師的夫人舒文輝女士發現了這份曲譜。師範畢業且懂音樂的程夫人看後,經過彈奏,覺得作品莊嚴肅穆,有浩然之氣,便重新謄抄了一份,寄給了“黨歌編製委員會”。

  評審組對150餘首應征曲譜進行了嚴格的審查評審,他們以幕布隔開,演唱者在台上演唱,與台下的評委互不見麵。經音樂專家精選,選出四個曲譜。同年12月28日下午2時,經審聽,程懋筠投稿(密封號為81號)曲調莊嚴平和,雄壯有力,有激發民族意識之效能,獲得第一,從而被選中。1929年1月10日,國民黨中常委決定:程懋筠所譜之曲為黨歌歌曲。1930年3月24日,中華民國行政院明令全國,在國歌未製定前,一般集會場合均唱這首黨歌代替“國歌”。1937年6月3日,國民黨中常委批準了以黨歌代“國歌”的提案。之後,抗戰爆發,直到1943年,才宣布“中國國民黨黨歌”正式成為“中華民國國歌”。“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代表民族的尊嚴,無論在政治史還是音樂史上其作用和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程懋筠也因是國民黨黨歌(國歌)曲作者而名噪全國。

  1930年至1933年,程懋筠先後在杭州湘湖師範、英士大學、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授。1933年初,程懋筠因病返回故裏南昌,便向江西省教育廳提出“倡設一個音樂教育機構,推行音樂教育”的提案,很快在教育廳會議上通過。3月7日,“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成立,程懋筠任主任委員,主持全麵工作,聘請了當時國內音樂界幾乎所有精英出任該委員會委員,陣營強大。為了發揮音樂在教育上移風易俗、潛移默化之功,“音教會”以“振興民族精神,涵養愛國思想”為宗旨,以“除害、改革、創新”為目標,以推行音樂教育為主軸,有計劃地開展音樂、戲劇等藝術活動,廣泛吸收和培養音樂戲劇藝術人才;定期派員視導各學校的音樂教育,並對一切娛樂場所有視察取締之權,以創造“純正的音樂環境”,如當時就對黎錦暉的色情淫穢音樂作品進行了取締。“音教會”還具有專業研究、學術輔導、演出實踐及對演藝業進行監督管理等多種職能。

  湖濱音樂堂演出

  在程懋筠的提議下,爭取到省教育廳的支持,1934年,江西最大、全國罕見的湖濱音樂堂落成。“音教會”在此不定期舉行公開音樂會,以供市民欣賞,藉收潛移默化之功。湖濱音樂堂一時成為南昌音樂戲劇中心。同年4月,以程懋筠為法人代表的《音樂教育》月刊創刊。這是當時唯一由政府出資辦的音樂教育期刊,發行全國,傳播海內外。蕭友梅、王光祈、趙元任、繆天瑞、蕭而化、劉雪庵、賀綠汀等近現代音樂史上的精英人物幾乎都成了《音樂教育》的撰稿人。同時,“音教會”相繼成立了合唱隊,創建了管弦樂隊,程懋筠擔任指揮,演唱中外名曲。他本人就是很好的男高音,他演唱的《歌八百壯士》《馬賽曲》等曾在湖濱音樂堂轟動一時。為了較好地推廣普及音樂教育,開辦了音樂教師培訓班,教授音樂、合唱指揮、視唱練耳、鋼琴演奏等課程,之後又成立了話劇團,改良了評劇團,指導學校音樂教育,監督娛樂業的經營活動,把江西的國民音樂教育活動辦得有聲有色。“音教會”在諸多方麵的開創性工作,江西獨有,影響全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