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章 會詩友匡廬相聚 勸兄長回鄉從政

  民國二十四年(1933),陳三立在廬山避暑,邀集全國著名詩家名人來廬山賦詩唱和。程學恂與陳三立交誼深厚,性情相投,又同為江西同光體代表人物,自然在邀請之列。陳三立八十大壽時,隱居在廬山牯牛嶺他的“鬆門別墅”裏。程學恂曾賦七律以賀,詩境圍繞著陳氏不圖塵世浮名、傾心於遁世隱逸的主題而展開。

  壽散原丈八十(時丈在廬山)

  五老蒼顏照岸巾,飄髯謦欬隔年親。

  龍蛇直撼乾坤急,猨鳥常依杖履馴。

  早隱逃名關運會,夜吟窺座有星辰。

  山薇飽啖看桑海,留占人間太古春。

  此詩首先以廬山五老峰的蒼顏和散原翁的飄髯謦欬並提,既點出陳氏時在廬山,又有“壽比南山”的寓意,一語雙關。繼後以“龍蛇”撼世和“猿鳥”依杖一聯,點出陳氏的高古之風,寧與自然界質樸無虞的猿鳥相伴,也不與濁世席卷風雲的“龍蛇”為伍。接著進一步寫陳氏擺脫世俗浮名的糾纏,行吟於寒星熠熠的山野,何其自在。然而散原翁並非真正不食人世煙火,超然於事外,他在飽啖山薇之餘,其實正冷眼看著世事的滄桑變化,希望太古時代的美麗春天能夠長駐人間。以這樣的意思結句,非常巧妙地詮釋了陳氏隱逸生活的完整含意。程學恂性好吟詠,每日或隔日即賦一詩,雖病不廢。因他勤學苦練,作詩成癖,且意境高遠,終成一位著名詩人。同時,程學恂愛好書法與繪畫。鄉人葉紉芳贈程學恂詩有雲:“落上鄉賢達,高名眾所推。英才取科第,壯誌走風雷。三絕詩書畫,一官歸來去。”程學恂書法工顏柳,有骨有肉,繪畫專工山水,筆調蒼勁,布局嚴謹,有書卷氣。由於他能詩,也能繪畫,又能書法,時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此時程天放正從浙江大學校長位置上調中央政治大學任教務長,也在陳三立先生邀請之列。受邀的還有李烈鈞、程正瑧、吳宗慈、楊增犖、熊式輝、謝遠涵、曹經源等70多人,他們先雅集於萬鬆村別館,大家見了麵敘敘舊,然後各自自由組合遊曆廬山各風景點,三天後再於萬鬆村別館吟誦自己的詩歌作品。

  程學恂如魚得水,詩興大發。以下是他以晉慧遠和尚遊廬山詩為韻,賦詩唱和。

  秋新入廬山賦呈散原丈

  積歲戀匡廬,今始蠟屐至。逃暑已後時,攬勝實初誌。

  方今豺虎亂,駸駸四海沸。茲山天赦宥,獨峙橫流外。

  丈人養天倪,一壑專自媚。我來拜床下,顏色五老霽。

  泉明義熙人,何讓劉雷輩。撰杖願從公,結茅牯牛背。

  程學恂書法創作

  詩曰久慕廬山,始得親臨,避暑已過時,攬勝當其時。慶幸混濁亂世之中,尚有這塊冰潔清靜之地。更讚譽散原老人遠離汙濁之世,以山水以自媚,其高風可追晉之陶潛,更不讓自以為是隱居高士的“劉雷”之輩。作者巧妙地以晉時廬山東林寺蓮花社“劉雷”之典,使自己的詩與晉僧的詩作有所契合,最後不忘表達對散原老人在廬山牯牛嶺結茅而居的羨慕之情。

  此時廬山薄霧蒙蒙,細雨霏霏。程學恂堂弟程天放又邀他及陳三立、靜仁、纕蘅、醇士、小魯、彥和、登恪及予凡等共九人遊尺五天,程學恂賦詩紀其事。

  舍弟天放邀同散原丈、九人遊尺五天,遂至黃龍寺坐雨紀以長句

  久聞尺五天妙境,問徧芻蕘不記省。豈有大力負之趨,踏破芒鞋失蹤影。李生搜剔出荊榛(尺五天久迷所在,為滇南李一平求得之),如士處囊新脫穎。予季乘興駕言遊,牽率群公乃得請。散原詩老八十人,屹立峰前暇整。許侯捫讀磨崖詩,辨析微茫目炯炯。擘窠大字天台王(“尺五天”三字,明天台王士昌書),留與山中說奇景。此地人跡久不到,石長苔痕樹生癭。西遊更約尋黃龍,和答行歌向前嶺。毗廬佛閣殉劫火,寶樹巋然殆天幸(寺前有雙寶樹又柳杉二株、銀杏一株,皆數百年前物,近人指為晉僧曇詵手植,則非也)。坐閱興亡幾百秋,昔我朱顏今白頂。遠峰送雨從東來,急避齋廊試苦茗。蜀僧愛客煮山泉,魚眼初生沸在鼎。談禪坐久忘晷刻,阻我鐵船遊未逞(擬遊鐵船峰觀瀑未果)。須臾雨止各分散,歸路鬆風拂麵冷。詰朝定為看瀑行,暫放晴曦料天肯。

  詩之前八句述事之緣由,久聞廬山有“尺五天”勝境,而無人知其所在,後由當代人李一平探得端倪,故極欲一窺此“脫穎”之錐。然後以生動筆墨,描寫陳三立麵對尺五天勝境的悠然自若及許靜仁揣摩崖石刻時的神情專注。於是,“和答行歌”之中乘興造訪黃龍寺,寺中佛閣多圮於劫火,所幸寺前晉僧所植寶村猶存,遂引起對世上人事興衰無常的感慨。忽然“遠峰送雨”,山僧煮泉待客,於是談禪品茗聽雨,雖鐵船峰之遊未遂,然意興不減,相約明晨看瀑。

  程天放與兄長程學恂總是聚少離多,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麵了,這次相見感到分外親熱。他倆是共爺爺的堂兄弟,天放雖然比學恂小二十六歲,但學恂對天放的政治眼光和學識十分賞識,天放對兄長的學問也很敬佩。兄弟倆各自談了這幾年的工作生活狀況,學恂在南京無所事事已有十多年,天放勸他還是出來為國家做些事。他深知兄長自視清高,需要人請他才肯出來,於是找到當時在江西主政的省主席熊式輝。熊式輝也覺得學恂滿腹才華不可荒廢,熱情邀請他來江西出任省政府委員兼政府秘書。此時程時煃從福建調江西省任教育廳長才半年。

  他們這次唱和的詩歌匯總編成《癸酉廬山雅集詩草》一書。

  程學恂書畫作品

  民國二十七年日寇入侵江西,南昌告急,程學恂遂攜家人隨省政府轉至吉安、泰和等地。時熊式輝創辦通誌館,重修《江西通誌》,聘請史學專家吳宗慈擔任江西通誌館館長,吳宗慈又聘程學恂、辛際周、周性初、蔡敬襄等人出任協纂。當時江西省會是在泰和縣,通誌館設在泰和橘園村。程學恂參與並負責編寫新建、南昌、豐城、進賢等縣人物列傳數卷。抗戰結束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由於全省纂修地方誌,新建縣設文獻編輯委員會重修縣誌,又聘請程學恂擔任主任委員兼主纂,並請陶直侯、閔天培、蔡工強、王迪諏、熊子理等為委員兼分纂,發凡起例,分工兼修各誌,至三十八年(1949)誌稿未成,因社會變革未刊行。程學恂1951年12月被鎮壓,年七十八歲。著有《影史樓詩存》十四卷、《鶼恨集》二卷、《戊己詩存》一卷、《韓詩臆說》二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