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五章 叔侄同榜中鄉舉 巾幗豈肯讓須眉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江西鄉試,汪山土庫有堂叔侄二人同時中舉,且一武一文。叔程建釗中試第三十一名舉人,欽命大主考翰林院編修楊取批其鄉試朱砂卷為“高華沈實,經策精詳”;侄程學恂中試第二十七名舉人,大主考批其朱卷為“朗潤清華,經策明實”。汪山土庫人在一次鄉試中二人同時中舉,是前所未有的。汪山土庫及大塘程氏把此事視為中興,歡天喜地。土庫祖堂及程氏宗祠豎起新旗杆,掛起“叔侄同榜”金匾。他們辦酒宴,親朋好友都送來賀禮。汪山土庫搭起戲台唱大戲,演唱《方卿戲姑》《八仙得道》《嶽飛傳》《單刀會》《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桃園結義》《空城計》《借東風》《天下歸心》等等,足足熱鬧了半個月。

  程建釗中舉後簡選知縣,後保以直隸州知州,分發山東補用,署理山東鄆城縣知縣、濟寧州知州,複由軍功保免知府以道員用,賞加副都統銜。清季簡放江蘇任徐州道,其時民軍起義未及抵住,民國元年(1912)複簡任江蘇任徐州道尹,軍務在躬自請開缺,簡放陝西漢中道尹,獎以三等文虎章。汪山土庫所存圖書中,有程建釗研究過的《孫子兵法》,抗戰時日本兵來土庫看到《孫子兵法》,以為這裏藏有國軍軍事指揮官,後經程懋厚翻譯解釋說明才沒有往深裏追究。

  而程學恂中舉後為湖北候補知府,署通江廳、鳳凰廳同知,入民國,因與長江巡閱使張勳少有情誼,經張勳保薦,任長江釐局局長多年,頗有積蓄。解職後,客居南京,以吟詠書畫自娛。

  學恂工詩詞,善書法,能繪畫,富收藏,所結交的詩人、文人、書畫家以及鄉試同年好友很多,可以說“交遊遍天下”。江西修水現代詩壇泰鬥--陳三立(號散原)與學恂是至交,常與他一起修禊賦詩。陳三立與程學恂、夏敬觀、王浩、華焯、胡梓方、吳天聲等是同光體代表人物,其贛派中有一大批追隨者,均有相當成就。推崇學恂者眾,即便新生代學人如王伯沆、胡先驌、汪辟疆以及王易、王浩兄弟(均錢仲聯《近百年詩壇點將錄》中提及人物)也莫不奉其為一代宗師。民國九年(1920)庚申初,陳三立、程學恂、胡宗武、梁公約、蒼崖上人(名字裏貫籍俱失考)五人同客金陵(現南京)。三月三日是我國古代文人的傳統節日上巳節,這天恰好冒廣生亦過金陵往京口,陳三立老人乃出麵邀集這五人仿蘭亭修禊故事,泛舟秦淮,作詩歌唱酬之遊。舟過蒼園,各人賦詩一首,蒼崖上人為繪《秦淮修禊圖》一張。程學恂得此圖後,極為珍視,先請仇繼恒題“秦淮修禊圖”作引首,繼將陳三立老人等人的親筆之作續裱於後,且將散原老人之作置於首位,以示尊重;複請孫師鄭、夏敬觀、楊增犖、王易等十數位詩家賦詩紀勝,將此圖與詩作裝裱成一手卷,堪稱詩、書、畫三壇史上的一段佳話。

  時有秦淮歌妓潘小紅字麗青者,江蘇東台縣人,名噪秦淮,被學恂納為簉室。陳三立還曾為學恂母親許太夫人撰寫墓誌銘,銘曰:“太嶽之胤,世為名門。文敏教澤,洽於家人。有女似之,陰軌遵循。三從靡衍,邦媛之型。徽音孔揚,刻茲貞瑉。”(《青鶴》第二十三期,1934年10月16日)胡宗武、梁公約、孫師鄭、蔡寶吾、程道存等數十人是學恂的詩友,鹹稱學恂為詩家。這些詩人每年都會雅集一次,賦詩結集。

  程氏家族自“一門三督撫”之後,更加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不僅男孩子必須讀書,女孩子同樣要讀書,如前所敘程福蘭就飽讀詩書。嫁進程家的媳婦也都出身官宦和書香之家,大都很有學問。民國時,土庫的女性中有兩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即程翠英和程琇,人稱土庫女雙傑。

  程翠英,又名程時琳,1895年生,曾就讀上海大廈大學、江蘇省教育學院。1936年任江西省民眾教育館主任。抗日戰爭中任中國婦女慰勞抗敵自衛將士貴陽分會委員,兼北境抗屬工廠廠長。抗戰勝利後,任重慶中學副校長、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總幹事長、中國婦女民主建設協會理事、中國婦女問題研究會常務理事長。1947年,當選“國大”代表。去台灣後,任“恢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憲政研討委員會”委員、“憲政督導委員會”委員。著有《特種教育之理論與實施》《三民主義教育之改革》《今後婦女運動之趨勢》行世。

  程琇(程擷英),學恂長女,1898年生,早年大學畢業,以一個大家閨秀、千金小姐之身穿對襟白底花衣褂,下著短裙,足蹬一雙高跟鞋,手提書箱,離開故園,漂洋過海去法國留學。那時,在國人的觀念裏,整個地球是一個大得不著邊際的神秘之物,在海浪連綿的彼岸,到底是怎樣一個世界,等待著自己的又是什麽,一切無從得知。加以交通工具的落後,這漫漫長長的求學之路,是個何等不易的艱辛之旅!程琇大學畢業後,從上海出發,在汽笛的鳴叫聲中登上船舷,然後揮別父母親人,棲身於一葉顛簸於洶湧海濤上的孤舟中,在海舟上度過三個月單調枯燥的生活,成天麵對的是令人生膩的無涯碧海,耐著孤獨和寂寞的煎熬,忍著海風的可怕呼嘯。然而,也正是在這段沒有外界幹擾的渡海生活中,她學會了原先不諳的法語,為登岸後的求學和生活打下語言基礎。經過一個又一個狂風大作、駭浪衝天的日日夜夜,停靠了一個又一個異國的港岸,最後才來到法國,攻讀法律。在法國的日日夜夜,除了學習法學專業課程外,她還經常去圖書館檢索版本珍稀的中國古籍,上博物館欣賞印象派繪畫大師的驚世之作,去森林公園劃舟漫遊。也許是由於對祖國和故鄉親人的思念,她最鍾情的業餘愛好是集郵,而且熱情始終如初,長年堅持不輟。獲得一枚好郵票是她最大的樂趣,所以凡發現信封上有佳品,她都會剪下來。談到集郵珍品和贗品的識別和鑒定、專題郵集的製作、郵票的各種分類方法,她都堪稱專家。她說,集郵得有開闊的眼界、廣博的知識麵、堅持不懈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常人看來,大凡女子喜歡的無非是珠寶和金銀首飾,要不就是衣著和打扮,像程琇這樣鍾情於情趣高雅的集郵,並且興趣熱情始終不衰的確是少見。在法六年,程琇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學成後歸來報效國家,1941年應國立中正大學校長胡先驌之聘,任文法學院教授。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赴台,著有《法學講義稿》。程琇的丈夫劉南溟也是留學博士,曾經是南京中央大學的教授。

  在那種資訊閉塞的時代,一個倩秀體弱的女子敢於跨越遼闊無涯、變幻莫測的大洋,這需要何等的勇氣、毅力以及對新知識、新生活的汲汲渴求!她和嚴複、鄭振鐸這些中國早期渡海看世界的學子一樣,是追求新知識、新觀念,尋求強國之路的先驅和精英。

  程翠英、程琇和程天放分別為“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名噪一時。他們同為矞采長子福培的孫輩或曾孫輩,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在汪山程氏的族譜中,有一個單獨立冊的名字“程其讓”。而這位程其讓居然還是一位女性,按照當時的宗法製度,女子的名字僅附記在父母的名下,其嫁與何地何人是不能單獨載入譜中的。程其讓是第一人。

  自幼聰明好學的程其讓,個性倔強,做事不輸於男子,立誓終身不嫁,以奉養父母。從女子師範學院畢業後,在南昌射步亭小學當校長多年。

  當時,程氏義莊(文寶公立)有莊田較多,田租收入除了救濟生活困難的族人之外,尚有結餘,族人邀她回鄉辦學以教育族中子弟。程其讓於是使用祖父的名字辦了兩所小學:“石泉一小”和“石泉二小”,親自擔任校長並創作校歌。這些校歌通俗易懂,至今仍有一些老人能清晰地唱出來。

  程其讓義務任職多年,即使在抗戰時期,仍然堅持辦學,宣傳抗戰教育,直到抗戰勝利。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