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宋皇室由來及兩宋世係

  一、祖籍之爭

  960年,祖居今河北涿州、出生於今河南洛陽的趙匡胤取代後周而建立了宋朝,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

  關於趙匡胤的出生,《宋史太祖本紀》是這樣記載的:“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諱匡胤,姓趙氏,涿郡人也。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他的籍貫就應當是河南洛陽。但他的祖籍,卻引起同屬河北省保定市的清苑縣和涿州市之間爭論不休。河北省保定市修建的軍校廣場文化名人石雕牆和新編纂的《保定市誌》將宋太祖趙匡胤寫成清苑人,引來爭議不斷。

  宋太祖趙匡胤“世為涿州人”是千年曆史定論。這一定論見諸《宋史太祖本紀》《續資治通鑒》《辭源》《辭海》《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和各類曆史教科書。《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對宋太祖的解釋是:“即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960-976年在位。涿州(今屬河北)人。”

  翻開鄧廣銘(著名宋史學家漆俠教授的導師)主編的《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版),稱:“宋太祖(927-976),即趙匡胤。世為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著名曆史學家周穀城先生所著《中國通史》(新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寫道:“趙匡胤是涿郡人,他的先世累代都做大官……”著名曆史學家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也明確載明“宋太祖: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該書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再翻閱從中學到大學的曆史教科書,大都載明趙匡胤是“涿州人”或“涿郡人”;此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可愛的河北》以及保定地區行署地名辦和保定市政府地名辦1985年編印的《保定地名誌》等書,也都清楚地載明趙匡胤的祖籍是涿州。

  據史書記載,從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始置涿郡,到五代後唐趙匡胤出世(927)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裏,涿州經曆了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朝代更替,行政建置由漢代的涿郡,陸續變更為三國時的範陽郡、南北朝的涿縣,隋代又複置涿郡,唐以後為範陽縣、涿州等,轄區範圍也變化很大。特別是,趙匡胤的祖輩所處的唐到五代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由治到亂的大分裂時期,涿州正處於這樣一個“亂世”,加上地處邊境,群雄割據,烽煙戰火不斷,行政建置極不穩定,因此,真要準確地說出趙匡胤的祖籍,是要花費一些氣力的。正因為如此,《宋史》的編纂者便圖省事,稱趙匡胤是涿郡人,這是對趙匡胤祖籍的一個簡化和概括,但這並非否定趙匡胤是涿州人。

  “涿州說”有曆史遺跡為佐證。在涿州縣城東北1.5公裏處,原有一座遼代建築名清涼寺,又名普壽寺。1954年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涼寺非常壯觀,寺內北部有土台高兩丈餘,台上有正殿和東西配殿,並有造形玲瓏的佛塔一座。寺門前東側立一石碑,上書“宋太祖故裏”五個大字。這裏原有個小村叫北台,因兵荒、水災被毀,原村內廟基地便是趙匡胤祖居故址。史書記載,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因父親趙弘殷終日領兵打仗,母親便帶他回到涿州老家讀書。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涿州被割讓入遼,趙家不久便告別故土舉家遷移到汴梁(今開封)。涿州民間至今流傳著趙匡胤少年時在清涼寺內習文練武的故事。

  顯然,清苑說沒有充分的證據,僅憑《宋史》第九十五卷《河渠誌》中禦史中丞韓絳的一段話:“宣祖以上,本籍保州,懷敏廣塘水,侵皇朝祖陵。近聞詔旨以錢二百千賜本宗使易葬,此虧薄國體尤甚,物議駭歎”,就斷定趙匡胤是清苑人,認為《宋史太祖本紀》記趙匡胤為“涿郡人也”乃大錯大謬,“讓讀者糊塗了六百五十多年”;認為自古至今的曆史學家也都是“以訛傳訛”、“了無新意”。清苑縣要“正本清源”,“撥開雲霧見晴天”,“使曆史真相大白於天下”,顯得有些牽強武斷。

  二、皇室追蹤

  據《宋人軼事匯編》所言,在宋朝的奏章與宋版史書之中,“不當名趙廣漢”。其原因是宋朝宗室認為“本朝廣漢後也。”

  《漢書趙廣漢傳》雲:趙廣漢,字子都,河北涿郡蠡吾人。少時為郡吏,以廉潔通敏、禮賢下士而名,遷官至京輔都尉守、京兆尹,位同宰相。趙廣漢任京兆尹後,謀誅京兆豪紳杜建,上任十日,京兆大治,政績卓越,因功而晉爵為關內侯。正史記:“自漢興以來,治京兆者莫能及。”《氏族典趙姓部匯考》稱譽其為“華夏第一京兆”。

  趙廣漢孫趙貢,亦為漢朝京兆尹,位同宰相。其後,晉時趙至為一代名士。隋時趙世模和趙元淑父子為一代功臣。

  趙世模隨隋文帝建國,戰死疆場;其子趙元淑襲承父官,授驃騎將軍,後因功進位柱國,拜德州刺史,尋轉潁川太守。

  涿郡趙氏此後一直寂靜無聞,直到唐代後期才有人出任官職,稍稍有些名聲。史載,趙朓任唐朝的永清、文安、幽都縣令,他的兒子珽任唐朝藩鎮從事,累官至禦史中丞,孫子趙敬任後梁營、薊、涿三州刺史。後梁被後唐攻滅,趙敬死於戰亂。趙敬的兒子趙弘殷避父禍,逃難到今洛陽郊外的夾馬營,被鄉紳杜爽招為贅婿,就定居於此。趙弘殷少年時驍勇異常,擅長騎馬、射箭,在後唐時作戰有功,深得唐莊宗信賴;後漢時,官至護聖軍都指揮使。後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後漢建立周(史稱後周),趙弘殷又在郭威和周世宗柴榮手下效力,先後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檢校司徒,統率禁兵,封天水縣男。趙匡胤即趙弘殷的第二子。

  趙匡胤建宋以後,對祖上都進行追封:趙朓為僖祖,趙珽為順祖,趙敬為翼祖,趙弘殷為宣祖。

  三、兩宋世係

  北宋定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南宋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宋朝存在三百餘年,是封建社會中曆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由前期向後期轉折時期,是趙姓的鼎盛階段,趙姓在這時上升為全國性的大姓。

  自宋之後,趙姓不但人口眾多,而且地域分布廣,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自960-1127年屬北宋時期,共曆七代九帝,即太祖趙匡胤、太祖弟太宗趙光義、太宗子真宗趙恒、真宗子仁宗趙禎、仁宗養子英宗趙曙(1064-1067年在位)、英宗子神宗趙頊、神宗子哲宗趙煦、哲宗弟徽宗趙佶、徽宗子欽宗趙桓。

  北宋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統一王朝,它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狀況,加強了中央集權,基本上消滅了中國曆史上多次出現的地方割據局麵。這一時期,北宋經濟發達,商業興盛,科學先進,尤其是發明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也廣泛用於軍事,這三大科技成果為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乃是當時世界上的先進國家。

  北宋王朝世係表(960-1127)

  (一)太祖趙匡胤(在位17年)

  建隆(960-963)

  乾德(963-968)

  開寶(968-976)

  (二)太祖弟太宗趙光義(在位21年)

  太平興國(976-984)

  雍熙(984-987)

  端拱(988-989)

  淳化(990-994)

  至道(995-997)

  (三)太宗子真宗趙恒(在位25年)

  鹹平(998-1003)

  景德(1004-1007)

  大中祥符(1008-1016)

  天禧(1017-1021)

  乾興(1022)

  (四)真宗子仁宗趙禎(在位41年)

  天聖(1023-1032)

  明道(1032-1033)

  景祐(1034-1038)

  寶元(1038-1040)

  康定(1040-1041)

  慶曆(1041-1048)

  皇祐(1049-1054)

  至和(1054-1056)

  嘉祐(1056-1063)

  (五)仁宗養子、商王元份孫英宗趙曙(在位4年)

  治平(1064-1067)

  (六)英宗子神宗趙頊(在位18年)

  熙寧(1068-1077)

  元豐(1078-1085)

  (七)神宗子哲宗趙(在位15年)

  元祐(1086-1094)

  紹聖(1094-1098)

  元符(1098-1100)

  (八)哲宗弟徽宗趙佶(在位25年)

  建中靖國(1101)

  崇寧(1102-1106)

  大觀(1107-1110)

  政和(1111-1118)

  重和(1118-1119)

  宣和(1119-1125)

  (九)徽宗子欽宗趙桓(在位2年)

  靖康(1126-1127)

  自1127-1279年屬南宋時期,也曆七代九帝,即欽宗弟高宗趙構(1127-1162年在位)、高宗養子宋太祖七世孫孝宗趙昚、孝宗子光宗趙惇、光宗子寧宗趙擴、寧宗養子宋太祖十孫理宗趙昀、理宗養子宋太祖十一世孫度宗趙禥、度宗子恭帝趙、恭帝弟端宗趙昰、恭帝弟帝昺。南宋是半壁江山,諸帝著力經營江南,使我國南方社會經濟持續向前發展,呈現高度繁榮,並最終完成經濟中心的南移。

  南宋世係表(1127-1279)

  (一)欽宗弟高宗趙構(在位36年)

  建炎(1127-1130)

  紹興(1131-1162)

  (二)孝宗趙昚(在位27年)

  隆興(1163-1164)

  淳熙(1174-1189)

  (三)光宗趙惇(在位5年)

  紹熙(1190-1194)

  (四)寧宗趙擴(在位30年)

  慶元(1195-1200)

  嘉泰(1201-1204)

  開禧(1205-1207)

  嘉定(1208-1224)

  (五)理宗趙昀(在位40年)

  寶慶(1225-1227)

  紹定(1228-1233)

  端平(1234-1236)

  嘉熙(1237-1240)

  淳祐(1241-1252)

  寶祐(1253-1258)

  開慶(1259)

  景定(1260-1264)

  (六)度宗趙禥(在位10年)

  鹹淳(1265-1274)

  (七)恭帝趙(在位2年)

  德祐(1275-1276)

  (八)端宗趙昰(在位2年)

  景炎(1276-1278)

  (九)帝趙昺(在位2年)

  祥興(1278-1279)

  從實際意義上講,宋朝是中國曆史上又一個南北對峙時期,它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與之同時並存的有好幾個政權。在它的北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定都臨潢(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附近);它的西北邊,有黨項族建立的西夏,以興慶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為國都。此外,還有雲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及西北的高昌、龜茲、於闐等。北宋時疆界東、南到海,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遼接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流域與西夏、吐蕃接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與吐蕃、大理接界;以廣西與越南接界。南宋疆域日漸縮小,北以淮河、秦嶺與金接界,東南、西南與北宋時相同。

  宋朝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與周邊政權發生戰爭,在西與西夏進行作戰,在北先是對付遼,遼亡後又對金和蒙古(元朝)作戰。從宋太宗時起,宋朝采取守內虛外政策,對遼、夏及以後的金、蒙古(元朝)采取守勢,以安定國內統治秩序為主要任務,這是由於宋朝內部地主和農民爭奪土地的鬥爭很尖銳所致。整個宋朝,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交織上升,使它成為曆史上罕見的積貧積弱的朝代。宋朝最終亡於元朝,它經曆了兩次亡國之亂:1127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難,1279年的最終滅亡。

  宋朝既然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為何能存在三百餘年呢?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的《宋太祖千裏送京娘》中借士子之口說出了三個原因:修文偃武;曆朝不誅戮大臣;不貪女色,尤其最後一條,比起漢、唐來,更勝一籌。這些原因是否正確,姑且不題,比起“髒唐亂漢”來,宋朝諸帝不貪女色確是可稱道者,自宋太祖起的曆代皇帝確實沒有過分沉溺於酒色之中,而曆朝皇後也沒有穢行,宋朝因而沒有女主臨朝專權者。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