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故世時,他的兒子已經先他而去,因此繼承其王位的是他的孫子趙胡。據南越王墓所發掘的考古資料,趙胡的原名為“趙昩”。據史籍和考古資料分析,趙胡在位十五年。在位期間,基本維持與漢朝的友好關係。
建元六年(前135),閩越王郢派兵攻打南越邊邑。趙胡並沒有馬上出兵還擊,而是上書漢武帝,請他裁決。他在奏書中說:“南越和閩越都是漢朝藩臣,不應該擅自派軍隊攻擊。現在閩越派軍隊侵略臣,臣卻不敢派軍隊去攻打他們。祈求天子下詔處理。”
漢武帝接到奏書後,非常讚賞趙胡的忠義,認為他能夠恪守職責和遵行盟約,下詔出軍救援南越,任命兩位將軍前往討伐閩越。漢軍還沒有越過陽山嶺,閩越王餘善就殺了郢前來投降,於是漢軍停止討伐的行動。
漢武帝派莊助出使南越,把漢軍討伐閩越的經過向趙胡通報。趙胡感激涕零:“天子竟然為臣派遣軍隊去討伐閩越,臣就是死了也沒有辦法報答這種深厚偉大的恩德!”為表示對漢武帝的忠心,趙胡派他的兒子趙嬰齊到漢朝去當宿衛,還對莊助說:“敝國剛被外敵所侵略,請使者先回去;我正日夜整裝準備去晉謁天子。”
莊助剛離開,趙胡的大臣們即勸諫道:“漢朝這次派軍隊討伐閩越,也是要以行動震懾南越。況且先王有言,侍奉天子,隻要不失禮即可,至關重要的是不能聽到天子的一番好話即去晉謁,一旦前往,就回不來了。那是亡國的情勢。”趙胡掂量了一下,借口生病,爽約不去晉見。
十幾年後,這位假裝有病的越王真的病了,並且病入膏肓。在長安當人質的太子趙嬰齊得報後,請求回國繼位,得到漢武帝恩準。趙胡死,諡號為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