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代表吉安人精神的膽魄路徑,是對吉安開明開拓、借力發展、博采眾長、兼容並蓄的城市品行的高度概括;是處於全球化狀態下吉安人應有的豁達氣度、雍容氣魄,寬廣胸懷;是吉安加快發展的前提條件。在當代,唯有以自信的心態,包容的胸襟,才能做到開放。我們要加快開放的步伐,加大開放的力度,加深開放的廣度,把吉安人開放的膽魄胸襟展示在世人麵前,從而推動吉安的發展和振興。
開放才能吐故納新,開放才會有生命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一個地區也是如此。不尋常的發展曆史表明,開放是國家、民族發展成功的路徑,也是吉安進位趕超,實現崛起的必由之路。
當今時代,國家之間、區域之間交流日益密切和便捷,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開放的時代需要有開放的理念、開放的舉措,吉安要贏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明開放,創新求變,用世界的眼光審視吉安,發展吉安,以更加寬廣的眼界和胸襟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把吉安打造成萬商雲集,創新創業,求新求變,充滿發展活力的熱土。
開明開放是對保守封閉的天然否定。
大凡對中國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熟知“夜郎自大”、“抱殘守缺”的典故。兩典故均出自《漢書》,前者諷刺的是西漢時期一個僻遠小國國王對外部世界茫然無知,卻又妄自尊大;後者批評思想保守的人抱著陳舊、殘破的東西不放,不肯接受新事物。可見,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對那種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的人和行為,就作了無情的嘲諷和鞭策。
與保守封閉相反,開明開放的一個主要特點恰恰是敞開大門、吐故納新。因此,開明開放者總是充實自信,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無論是開明開放的人還是開明開放的社會,總是鼓勵獨立的思考和創新,不滿足、找差距、開闊眼界、開拓思維、虛心好學、善於引進,不斷產生改變自己現狀的衝動和行為。其結果,開明開放者便總是在否定、衝破保守封閉,不斷擴展自己的天地,不斷地走向更大的進步。
我們選擇開放的城市精神,是透視現代社會的基本屬性決定的;我們選擇開放的城市精神,也是與當今時代的顯著特點分不開的;我們選擇開放的城市精神,更是源自於吉安沉甸甸的曆史啟示:
興旺於隋唐,鼎盛於宋明的“江南望郡”、“文章節義之邦”的古廬陵以及正在以全新姿態對接全球、擁抱世界的新吉安,靠的就是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的開放精神,一千餘年中,創造了一段震古爍今的曆史,並且正在書寫更加輝煌的現在和未來。
剛正不阿、身正清廉的人格操守,是正氣的精髓。人格,是做人的規格或標準;操守是人們平素所執持的誌行品德。操守和人格,都有高低和優劣之分。在我國的儒家文化中,十分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即有意識地創造人們共同景仰的人格範型,引導人們攀登崇高的道德目標。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有聖人、仁人、大丈夫、君子等,都是具有高尚道德的典範。在儒學思想浸染深厚的沃土中成長的廬陵先賢們,孜孜追求高尚操守和理想人格,力求做孟子所說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藤文公下》);做孔子所倡導的“明明德”、“修己以敬”,有修養、有道德、有誌向的“君子”。這種對理想人格的追求,經名士垂範,代代積澱,輻射流傳,深刻地影響著鄉風民風,形成了古廬陵的一種道德風尚。通俗的說法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追求理想人格的廬陵先賢們,有著共同的思想道德特征。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正,二是直。這“正”,包括持正義,走正道,做正事,為人正派,為官清正等。這“直”,指的是正直、直率、硬直等。有人評述為“隻論是非,不計利害”。就是對人對事,隻看你是不是符合正義和正道;如不符合,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不會考慮本身的得失進退。而對自己,則以君子的道德來約束言行。廬陵先賢的正直在曆史上是很有名的。宋明兩代,廬陵籍的大臣在朝廷任要職的較多。宋代有4位宰相;明代至少有11位在內閣任職,行使相當於宰輔的權力,其中有4位為首輔;至於尚書、布政使之類的“省部級”官員不下百人。他們有的參與國策的製定,有的是君王的左右手,有的掌握了財經和生殺之權,有的是封疆大臣,都是堂堂正正的謙謙君子,鄙視陽奉陰違、搖尾乞憐、奴顏媚骨、得意忘形、見利忘義的小人。他們坦蕩正直,自尊自愛,維護人格尊嚴,胸存君子應有的剛毅正氣,其不變的高尚操守和品性,像《呂氏春秋》中所描繪的那樣“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中,圖強曆來就是中華兒女亙古不變、生生不息、勵誌奮發的精神追求。
一個城市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頹廢,是生機勃發還是暮氣沉沉,反映的都是一種品性和格調。吉安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是與曆代先賢奮發圖強和眾多誌士革新圖變密不可分的。他們為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斷打破舊思想觀念的束縛,抱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吉安無論在經濟社會領域還是在思想文化領域,都顯示出勃勃生機。
圖強,也是吉安人精神特質的靈魂,是吉安人民永不滿足、永不止步、永不停息的精神風貌和銳意進取、勇於開拓、不懈追求的豪邁氣魄的體現,代表著吉安人民精神的目標追求?熏引領著吉安人民在新的曆史征程中自強不息、臻於至善,為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改革創新、善謀實幹、奮發努力。
吉安,吉祥平安,蘊含著國泰民安、吉福祥瑞的意義。元代各縣升為州後,吉州取吉水、安福兩縣首字,合為“吉安”。吉安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曆史的古老城市,是廬陵文化的發祥地。山川秀美,人文蔚起,物阜糧豐,是江南的魚米之鄉,享有“金廬陵”、“江南望郡”之美譽。
自強不息,奮發圖強一直是吉安的優良傳統。在櫛風沐雨的漫長歲月中,我們的祖先發奮圖強,在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勞作,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培育了數不清的風雲人物,鑄就了吉安城市精神的文化根脈,注入了頑強拚博、奮發圖強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