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四章 金融

  本欄編輯 鄧玉蘭

  綜述

  2012年,江西省金融業把支持實體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貫徹穩健貨幣政策,積極推進融資渠道多元化,社會融資總量較快增長,融資結構持續優化。全省銀行業運行質量穩步提升,證券期貨市場發展基礎有效夯實,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健康發展,金融基礎設施安全高效運行,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年末,江西省銀行業(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西監管局統計口徑,不含人民銀行機構數)有機構6345個,同比增長0.86%;從業人員8.83萬人,增長3.66%。其中,政策性銀行2家,機構96個,從業人員2225人;國有商業銀行5家,機構1878個,從業人員39892人;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7家,機構175個,從業人員3023人;郵政儲蓄銀行1家,機構1449個,從業人員12444人;城市商業銀行5家,機構264個,從業人員6328人;農村法人金融機構114家,機構2576個,從業人員23844人;財務公司2家,從業人員108人;信托投資公司2家,從業人員381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4家,從業人員187人;外資金融機構2家,機構3個,從業人員85人。

  全省存款保持平穩增長。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6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517.36億元,多增104.61億元,增長17.6%,增速在全國排名第十五、中部6省排名第四。2012年各項存款結構呈現出新的變化特點:一是單位存款增長下滑,定期存款增加最多。12月末,江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單位存款餘額為7464.55億元,比年初增加995.72億元,少增228.14億元。其中單位活期存款比年初增加367.93億元,定期存款比年初增加582.02億元。二是個人存款增勢明顯,儲蓄存款大幅增加。年末,江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個人存款餘額為8570.74億元,比年初增加1393.17億元,多增358.54億元。其中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349.65億元,保證金存款比年初增加4.07億元,結構性存款比年初增加39.45億元。三是財政性存款增長放緩。12月末,江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財政存款餘額為579.4億元,比年初增加79.4億元,少增58.77億元。四是其他存款明顯多增。年末,江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其他存款餘額為186.6億,比年初增加53.6億元,多增36.38億元。五是縣域新增存款比重上升,全省縣域存款增量占全部新增存款比重為48.6%,提升2.7個百分點。

  全省貸款餘額增速加快。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1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778.70億元,多增286.72億元,增長19.12%。全省貸款增量占全國貸款增量的1.95%,上升0.08個百分點。貸款增速在中部6省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七,比上年末前進5位,全省年度貸款增速曆史上首次躋身全國前十。2012年貸款的主要特點為:一是信貸投放靈活有序。前三季度,針對經濟增速放緩的突出矛盾,全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四季度在經濟形勢好轉背景下信貸增長回歸常態,各季度全省貸款增量比例為28:28:27:17.二是貸款結構繼續改善。年末,江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短期貸款餘額4646.27億元,比年初增加984.26億元,多增105億元;中長期貸款投放6178.4億元,比年初增加700.66億元,少增17.5億元,新增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占新增貸款比重由上年的53.7%:48.3%調整為54.7%:39.9%;票據融資餘額242.35億元,增量在8月份達到頂峰167.3億元後持續下降,年末增量為90.9億元,比年初增長60.02%。

  民生領域信貸支持進一步加大。2012年,江西省金融機構加大對就業、居住、消費、教育等民生領域的信貸投入。全省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餘額78.41億元,增長58.39%,高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39.27個百分點。全省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131.08億元,增長79.39%,遠高於貸款增速平均水平。全省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945.90億元,增長19.99%,高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0.87個百分點。全省助學貸款餘額13.40億元,增長37.70%,高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18.58個百分點。

  金融風險抵補能力增強。一是資產質量基本穩定。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15萬億元,增長20.32%。不良貸款餘額276.57億元,較年初增加51.89億元,不良貸款率2.50%,較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二是風險抵補能力增強。中小法人銀行機構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153.30億元,較年初增加46.01億元。其中全省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3.75%、4.29%、8.0%、1.65%、7.08%,分別上升0.79、1.30、2.88、0.23和0.98個百分點。三是盈利能力不斷提升。2012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利潤347.80億元,增加76.99億元,增長27.11%。年末全省貸存比達到65.8%,提高0.85個百分點,金融資源運用更加充分。

  (顏淩 葛正燦)

  銀行業監管

  “概況”2012年,江西銀監局積極應對複雜經濟金融形勢,突出重點,穩中求進,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切實增強風險監管的前瞻性、主動性和科學性,著力提升銀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全省銀行業機構規模、效益穩步增長,整體實力邁上新的台階。2012年末,全省銀行業機構網點達6349個,比年初增加58個;銀行業機構資產總額2.15萬億元,增長20.30%。全省中小法人銀行機構風險撥備水平穩步提升。銀行業監管有效性及銀行業機構內生動力建設不斷增強,對各類風險的防控持續加強,全省銀行業繼續保持穩定。

  “改善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金融服務”積極引領銀行業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社會薄弱環節的支持。出台《關於促進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促使差異化監管政策“落地”,推進小企業貸款經營機製及專營機構建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實施農村金融服務“三大工程”,完善支農服務機製,累計批設43家村鎮銀行,提高了農村金融機構覆蓋麵。2012年全省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增幅分別高於各項貸款增速9.97和6.04個百分點,實現了“兩個不低於”目標。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建立健全平台貸款風險防控工作製度、機製和程序,對全省21戶平台貸款開展現場檢查,督促銀行采取多種方式有效緩釋了風險,平台貸款未發生重大違約風險。嚴密監控經濟下行期光伏、鋼鐵等行業及重點企業經營變化和風險暴露,製定“一戶一策”的風險處置計劃,有效避免了企業資金鏈斷裂引發係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完善房地產貸款監測統計製度,督促銀行加強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導信托機構嚴控新增房地產信托項目和到期兌付風險,2012年末房地產貸款不良率0.25%,比年初下降0.08個百分點。深入開展“案防建設提升年”活動,督促銀行業不斷健全內控製度,加強合規文化建設,強化執行力,構建案防長效機製,全年未發生大型惡性案件。開展防範打擊非法集資集中宣教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查處非法集資案件,從嚴要求銀行機構強化員工教育管理和責任追究,有效防範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等外部風險向銀行業轉移,維護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

  “加快銀行體係建設”引導股份製銀行和城商行延伸服務觸角,推進農村合作機構產權製度改革,積極培育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機構,全省銀行體係建設取得新成效。華夏銀行南昌分行順利開業,招商、浦發、民生等股份製銀行設立縣域機構4家,城商行籌建23家支行,14家設在縣域,批準7家農村商業銀行開業,全省農村商業銀行數量達11家;批準6家村鎮銀行開業,全省村鎮銀行數量達25家,覆蓋了41個縣(市、區)。

  “加快銀行業改革進程”積極推動轄內法人機構做好實施新《資本管理辦法》準備工作,完成法人機構新監管標準達標計劃和資本補充規劃等工作,增強了審慎經營和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對21家機構476億元貸款分類情況實施專項檢查,督促銀行業機構做實貸款分類,確保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組織農合機構開展隱性不良貸款排查,夯實經營基礎。推動各類銀行業機構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法人機構科學製定發展戰略,優化股權結構,改進公司治理,厘清職責邊界,健全製衡機製,強化內部管控。推動農合機構股份製改革。推動郵儲銀行加快二類支行改革進度,落實風險防控責任,切實增強支農和服務小微企業功能。

  “整治銀行業不規範經營行為”以整治銀行業不規範經營活動為契機,加強和改進銀行業服務。開展聲勢浩大的金融服務宣教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傳導銀監會關於規範銀行經營行為的政策,得到了社會各界對整治銀行業服務活動的關注、理解和支持。通過自查與抽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內查與外查相結合,及時查處有關不規範經營問題,並嚴格要求整改落實到位。通過整治,轄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取消收費項目711項,調低收費標準125項,修訂完善相關製度233項。

  (鄔為敏)

  金融服務

  “概況”2012年,麵對錯綜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堅持把“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強服務、嚴內控、促和諧”結合起來,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維護區域金融穩定,認真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調控全省貨幣信貸合理投放。一是以支持實體經濟作為“穩增長”的支點,出台《關於支持江西實體經濟發展的信貸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等戰略部署,加大對重大項目、重點行業和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2012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38個縣(市、區)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7.2%和15.5%,綠色信貸餘額為512.2億元,增長38.3%。贛南蘇區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90億元,比年初增長22.3%,高於同期全省5.1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239億元,比年初增長25.1%,高於同期全省6.0個百分點。二是以支持“三農”、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旅遊、文化、物流和服務外包產業作為“調結構”的方向,實施綠色信貸“一票否決”製度。2012年,全省中小企業貸款餘額4460.3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40.26%,提高1.64個百分點。全省涉農貸款餘額4187.45億元,占全部貸款比重37.8%,提高2個百分點。全省縣域人民幣貸款餘額3829.54億元,占全部貸款比重35.10%,提高1.08個百分點。縣域貸款餘額貸存比51.90%,上升1.17個百分點,實現“中小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和縣域貸款占全部貸款比重均穩定在三分之一以上”目標。三是深入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擴大小額擔保的政策覆蓋範圍,全省小額擔保貸款餘額及發放量始終處於全國領先位置。2012年,全省小額擔保貸款餘額107.08億元,增加35.97億元,增長50.58%。發放額97.07億元,增長55.31%,直接扶持創業個人10.73萬人次,帶動就業37.79萬人次,增長34.4%。四是以引導法人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為“嚴調控”的核心,在認真測算全年合意貸款的基礎上,切實加強信貸調控考核力度,製定《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信貸調控正向激勵考核辦法》,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對信貸投向嚴重偏離信貸調控要求的法人金融機構進行通報批評。引導法人金融機構努力盤活信貸存量,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和力度。

  “推動企業直接融資”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創新等作為破解“融資難”的手段,與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省政府金融辦共同簽署《借助銀行間市場助推江西省經濟發展合作備忘錄》,成為中部6省中第一家成功簽署的省份。成功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1.7億元,運用債務融資工具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取得實質性突破。截至2012年末,全省累計發行債務融資127.3億元,增長44.7%。

  “跨境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2012年,跨境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業務品種不斷豐富。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196億元,增長528%。已開辦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企業308家,增加257家,增幅504%。已累計與境外67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增加59個,增幅738%。

  “進一步完善支付清算體係建設”組織轄內法人機構完成第二代支付係統上線兩輪聯調測試,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擴大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覆蓋麵,積極做好農村地區手機支付試點前期準備。加大對轄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務監管,支持符合條件的法人支付機構申領支付業務許可證。全麵部署省級預算單位賬戶專項清理工作,省級預算單位賬戶數量得到有效控製。深化警銀合作,持續打擊信用卡惡意透支。積極開展金融IC卡推廣應用工作,新餘市的“一卡通”試點工程成為人民銀行係統金融IC卡推廣應用成功案例。大力推廣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截至年末,累計發行356萬張,居全國前列。積極推進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係統安全等級保護工作。

  “強化國庫監督與服務”積極推進POS刷卡與國庫信息處理係統(TIPS)“一體化”繳稅,繼續提高TIPS業務量占比,全省通過TIPS實現電子繳稅數額占征收總額比重明顯上升,國稅、地稅在納稅大廳開通POS機刷卡繳稅1395台。製定《江西省國債收款單集中兌付活動實施方案》,全年全省各級國庫共辦理收款單兌付達820筆。全麵實施“鄉財縣代管”鄉鎮財政資金國庫集中支付製度改革,與省財政廳聯合製定《鄉鎮財政資金國庫集中支付委托代理協議(樣本)》等製度、辦法,明確相關管理要求以及業務操作規定。配合財政部門對各鄉鎮財政、預算單位銀行賬戶進行規範管理,鄉鎮財政專戶較2011年改革前減少近2700個。組織開展對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資格認定工作,簽訂委托代理協議,並對部分代理行開展執法檢查,規範了代理行業務管理。

  “推進轄內征信管理工作”紮實推進機構信用代碼推廣應用工作,全省機構信用代碼證存量、增量發放率均達到100%。全省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反洗錢業務領域應用累計查詢4.87萬筆,人民銀行係統在辦理貸款卡、企業信用報告查詢等征信業務中進行查驗查詢2萬餘次。積極開展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係試驗區建設,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輔助係統,逐步實現了信息在金融機構和相關部門的共享。全麵總結萍鄉中小企業信用體係試驗區建設工作經驗,聯合省中小企業局、省政府金融辦和江西銀監局,報經省政府辦公廳同意,轉發《關於在全省工業園創建中小企業信用示範區的實施意見》,以政策支持,融資服務為動力,開展中小企業信用示範區創建活動。探索建立全省集中統一的農戶信用檔案數據庫。截至9月底,全省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5.35萬戶,取得授信意向的中小企業達9632戶,其中獲得銀行貸款的達6572戶,融資餘額達1097.9億元。建立農戶信用檔案458萬戶,評定信用農戶325萬戶,386萬農戶獲得貸款,授信餘額913億元。深化貸款卡核發行政許可事項電子化推廣進程,截至10月底,全省共核發貸款卡8748張,年審2.39萬戶。以“我的信用我做主”為主題,組織全省開展第五次“信用記錄關愛日”宣傳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應。

  (顏淩 葛正燦)

  外匯管理

  “概況”2012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積極轉變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防範跨境資金雙向流動衝擊,順利實施外匯重點領域各項改革,有力支持了江西省開放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年,江西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334.1億美元,增長6.2%。實現進口總額83億美元,出口總額251.1億美元。出口增長14.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十五位。累計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89家,實際利用外資68.2億美元,增長12.6%。江西省跨境收支總額283.51億美元,增長4.8%。銀行結售匯總額213.69億美元,下降3.4%。

  “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效實施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在全國率先實行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一站式”窗口便民服務,實施直接投資外匯管理便利化改革,取消35項行政審批,簡化合並14項行政審核,基本形成“登記為主、銀行聯動、重在監測”的新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辦事成本。作為全國八個試點省之一開展中資企業外保內貸業務試點,核定3家企業外保內貸額度1億美元,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實行短期外債指標預分配製度,支持江西省法人銀行和企業融資需求。試點建立“一平台三支撐”縣域外匯服務模式,11項外匯管理業務授權縣支行辦理,滿足縣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外匯服務需求。支持銀行擴大結售匯網點,全省可辦理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網點達到1272家。實行“一案一議”的辦法,先後幫助江西銅業等多家重點企業解決出口退匯、差額核銷、逾期未核銷及境外期貨交易等特殊需求難題,幫扶企業破解發展難題。

  “維護外匯市場秩序”加強貨物貿易外匯監測核查,全年開展非現場核查1500多家次,對154家企業開展現場核查,及時防堵風險隱患。加強資本金結匯監管,將監管範圍從結匯與支付環節延伸至交易行為及相應的實際經營活動,及時發現涉嫌違規辦理資本金結匯或違規操作,並依照規定及時移交查處。高效高質完成對2221家外商投資企業及境外投資企業年檢,確保會計師事務所代申報率達100%,高出全國14個百分點。加大重點領域、重大違規案件查處力度,全年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99起,起到較好的震懾作用。加大專項檢查力度,開展專項檢查24次,檢查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360個次,有力維護了轄內外匯市場秩序,為地方開放性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創新外匯管理模式”一是創新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實施有效管理的手段。實行銀行外匯從業人員測試合格證管理,研發推廣《外匯指定銀行資信管理係統》,在全國率先形成機構管理、人員管理、在線測試“三位一體”銀行資信管理模式。創新保險經營機構管理模式,出台保險外匯從業人員資信管理辦法,促進保險外匯業務規範發展。二是全麵推進主體監管新模式。製定投資類主體分類監管操作指引,完善投資類33種非現場監測指標。試點“兩整合、兩集中”主體監管模式,既做到業務辦理“一站式”服務,又實現真正按主體分類監管。三是探索境外商品期貨套期保值外匯管理的規範與簡化。圍繞“便利化,風險可控原則”思路,重新設計該業務的管理方式、業務流程和統計監測等內容,取消備用金和賬戶核準管理,加強年度風險敞口、外匯登記、變更及注銷登記信息采集等管理,形成“以額度加登記管理為主,以跨境收支統計與監測為輔”的風險可控管理方法,有力地提升了非現場監管效率。四是完善外債外匯管理工作。製定中資企業外保內貸業務操作規程、內控製度及統計監測方法,在全省正式實施。創新轄內銀行機構短期外債管理方式,根據轄內法人銀行機構的實際需求,製定轄內銀行短期外債和對外擔保預分配製度,切實提高外債指標的使用效率,保證了轄內銀行融資業務的順利開展。

  “加強外匯政策宣傳”進一步增強新出台政策宣傳力度。組織召開江西省貨物貿易外匯管理製度改革新聞通氣會,17家媒體參與報道。深入400多家企業現場宣講直投新政策,提高了政策傳導效率。進一步增強誠信興商宣傳廣度。組織開展各類誠信興商宣傳活動13次,製作、張貼宣傳畫及宣傳展板2565張,發放宣傳單冊6540份。組織政府、銀行、涉匯企業近800餘人參加“合規經營外匯、誠信發展經濟”誠信興商主體宣傳活動,既有效傳遞了誠信理念,又廣泛宣傳了外匯管理政策。

  (何建軍 葛正燦)

  保險業監管

  “概況”2012年,麵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江西保監局認真貫徹落實保監會“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的工作方針,圍繞大局謀發展,貼近市場抓創新,回報社會強服務,突出特色塑形象,著力加強競爭能力建設,不斷提升保險服務水平,努力防範化解保險風險,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利益,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堅持監管為民,切實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積極引導行業重點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保障型險種。產險方麵,圍繞江西“綠色崛起”發展戰略,不斷拓展保險業服務“三農”、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麵的新領域。壽險方麵,積極促進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切實解決群眾關心、反映的突出問題。在治理車險理賠難中,建立一整套理賠標準體係,推進理賠透明化管理,強化理賠人員機製約束,開展現場測評和未決賠案清理活動。在治理壽險銷售誤導中,著眼產品源頭管理,建立人身險產品第三方評點機製。著眼規範銷售行為,開展專項檢查、強化營銷人員管控。著眼健全長效機製,開展標杆網點建設、服務標兵評選和服務標準建立的“三標”活動。不斷提升監管工作的公信力。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落地12378熱線,推動成立保險消費者事務工作委員會,推行信訪投訴快查快處,高質量完成157件信訪投訴的調查處理。成立保險合同糾紛第三方調解中心,選聘30位社會監督員主動接受監督,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升行業透明度。

  堅持防範風險,切實維護轄內保險市場穩定。突出重點防範風險。開展全行業的矛盾糾紛排查、退保風險排查和案件風險排查,建立風險應急處理機製,向指標異動公司及時下發質詢書和監管函,妥善處置因股權激勵引發的信訪投訴,與省公安廳建立保險案件協作機製,出台輿情應對與處置工作製度,確保行業沒有出現大的風險。大力規範市場。在產險領域,以整治車險領域惡性競爭為突破口,大力推廣監管推動、行業自律、大公司帶頭的“九江經驗”,劃定四條監管紅線,開展巡查督導。在壽險領域,抓住銷售誤導這個重點,組織開展全麵自查和重點檢查。對中介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將290家管理混亂、擾亂市場秩序的專兼業代理機構清退出市場。年內,共檢查保險機構60家次,處罰機構20家次,罰款171萬元,警告3家次,處罰個人13人次,罰款38萬,警告11人次,吊銷許可證2家次,撤銷任職資格3人次。夯實非現場監管基礎。加快監管信息化建設,拓展車險信息平台功能,增設費用監控模塊,研究推進大病保險信息化建設。構建區域性風險監測指標體係框架,修訂政策性報表格式,健全完善各項市場分析製度,進一步加強分析、研判和風險預警能力。強化分類監管,完善監管聯絡員製度,不斷提高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

  培育保險市場,堅持分類指導,鼓勵市場主體差異化發展,推動大公司積極開拓新領域,中小公司整合服務網絡和資源,專業性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積極引進有特色有作為的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大力實施中介市場轉型發展戰略。從以車商為代表的車險兼業代理機構入手,充分引進行業內外尤其是行業外的優勢資源,推動設立保險銷售服務公司,延長保險產業鏈,形成江西特色的保險市場發展格局。同時,通過中介市場轉型發展,倒逼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積極落實創新驅動戰略。通過調研、座談、重點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鼓勵支持保險機構大膽開展創新,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求監管工作也要加強創新。研究建立創新激勵和保護機製,積極鼓勵和支持行業開展以服務為導向的創新。創新行協工作機製,對設區市行協會長實行民主選舉、公開競爭,全麵推進行協秘書處職業化改革,推動行協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

  堅持圍繞大局,不斷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積極參與現代金融體係建設。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年內支持江西省出口26.2億美元,支付賠款1.1億美元,融資金額近40億元,為江西出口貿易的逆勢上揚作出積極貢獻。加強協調服務,促進保險資金對接江西重大建設項目,全力支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協助政府引進保險公司後援中心,加快金融商務區和金融產業服務園區建設。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作為重中之重穩步推進,在城鎮職工、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為農村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做好前期準備。支持公司加快發展商業健康和養老保險,認真調研江西省建設具有商業保險特色的養老社區的可行性。全省健康險累計增長32.5%。穩步發展醫保經辦業務,受托管理醫療保障資金2.9億元,參保340萬人次。繼續拓展企業年金業務,簽約委托管理資產10.3億元,投資管理資產10.1億元。積極參與農業保障體係建設。全年實現農業保險保費6.23億元,支付賠款3.26億元。其中森林保險的保費規模、承保麵積、保險覆蓋率三項指標居全國首位。農房保險在6個地市啟動試點,水稻保險承保麵積突破173.33萬公頃。承保能繁母豬138萬頭,實現應保盡保,“三農”保險保障體係進一步健全。在擴大覆蓋麵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理賠管理,督促公司提高理賠服務水平。積極參與防災減災體係建設。積極發揮保險業的風險管理優勢,組織保險業投入暴雨、台風等災害事故的防災減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探索運用保險業防災防損功能,為貧困農戶修繕加固破舊房屋,勇擔行業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管理體係建設。率先在全省範圍推行特種設備責任保險,在南昌啟動醫療責任保險,力推科技保險試點工作,積極參與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中心建設運行,切實減輕政府的社會管理壓力。責任保險繼續穩步發展,實現保費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13.8%。

  “產險公司保費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截至年底,全省共有14家財產保險公司省級保險公司及1家政策性保險公司。產險公司保費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01.6億元,增長14.8%,規模居全國第二十二位。賠款58.3億元,增長36.8%。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占全省總保費收入的37.4%。一是機車險增勢強勁。機車險保費80.2億元,增長17.4%,增速居全國第十位。汽車承保數量274.6萬輛,增長21%。其中商業車險發展迅速,實現保費57億元,增長19.5%,占機車險比重達71%,增加1.2個百分點。二是非車險發展趨緩。非車險實現保費21.4億元,增長5.8%,增速居全國第三十五位。責任保險、農業保險、保證保險等險種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業保險保費收入6.2億元,增長26.9%。農房保險在6個設區市啟動試點。責任保險保費收入3.5億元,增長13.8%。三是經營效益總體較好。累計實現利潤4.6億元。其中承保利潤4.2億元,承保利潤率4.9%,比全國高2.1個百分點。

  “人壽保險結構有所優化”截至年底,全省共有19家人身險公司省級保險公司。壽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70.1億元,增長3.9%,規模居全國第二十位,提高7.4個百分點,增速居中部6省第一位,居全國第二十五位,比上年前進10位。業務發展呈現3個優化。一是產品結構有所優化。在市場發展整體放緩的情況下,傳統保障型業務發展有所提速。意外險、健康險快速發展,分別實現保費6.5和12.5億元,分別增長17.7%和30.1%,在中部6省中均排名第一,高出全國2.1和5.4個百分點。普通壽險實現保費15.4億元,增速提高1.5個百分點。二是繳費結構有所優化。新單期繳業務保費收入23.2億元,新單期繳率27.2%,提高1.8個百分點。10年期及以上業務保費收入13.8億元,占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續期保費拉動顯著,累計實現保費收入84.8億元,增長24.8%,高於總保費增速20.9個百分點,業務增長方式基本實現由新單推動向新單續期聯合拉動的轉變。三是渠道結構有所優化。個人代理渠道貢獻度明顯提升,累計實現保費收入83.8億元,增長17.4%。個人代理渠道占比為49.2%,提高5.6個百分點。銀郵代理渠道實現保費收入70.7億元,降幅較去年減少2.5個百分點。

  (郭迪春)

  證券期貨

  “概況”2012年,江西共有46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內上市公司33家,境外上市公司13家。撫州的博雅生物和南昌的煌上煌2家公司完成境內上市,融資額為14.05億元。從玉農業、萬國國際礦業、中國白銀集團3家省內企業在境外市場成功掛牌上市,融資額合計4.87億港幣。年內上市公司實現交易所融資80億元,同比增長30%。境內上市公司股本總額212.35億股,較上年末增長8.9%,總市值2287.44億元,與上年末基本持平。年內,全省至少有8家擬上市企業引進投資機構入股,總融資額為14.27億元。

  2012年,江西轄區證券營業部共126家,開戶數234.25萬戶,托管客戶資產1521.46億元,全年證券交易金額1.41萬億元。轄區共有93家營業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信用資金賬戶數6306戶,信用證券賬戶數1.20萬戶。

  年內,江西期貨市場共成交2158.97萬手,2.47萬億元,增長36.8%和20.65%。截至年底,江西期貨市場客戶總數2.62萬戶、客戶權益15億元,增長20.63%和53%。

  “推動企業上市工作”2012年,江西證監局監管端口前移,先後到省內9個設區市的80多家企業開展現場調研工作,切實做好改製上市前的各方麵規範工作。其中,三赴贛州、吉安的縣市調研,考察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擬上市企業的現狀。同時組織成立相關機構,專職從事轄區上市資源發掘和培育工作。建立與地方政府共同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效合作機製,先後與鷹潭、吉安和宜春市政府簽署《推動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合作備忘錄》。在南昌聯合舉辦江西省企業上市培訓暨合作交流會,200多家擬上市企業、30多家保薦券商、50多家投資機構、20多家會計、律師事務所參會。年內製定完善《江西證監局企業上市輔導監管工作指引》《輔導驗收監管工作規程》等一係列內部工作程序和製度,提高了輔導審核、現場驗收等監管工作程序化、規範化、製度化水平。

  2012年,新增輔導備案企業6家,其中南昌3家,贛州、宜春、景德鎮各1家。完成輔導驗收2家,向證監會申報發行材料2家,南昌和上饒各1家。至年底,在江西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21家,包括在證監會審核企業5家。

  “推動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和再融資”強化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再融資和股權激勵監管。同時積極推動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和再融資,全年8家公司實施並購重組再融資,募集資金總額61.43億元。4家公司的再融資方案獲證監會審核通過,並準備年後實施。

  “全麵開展轄區主板上市公司內部控製體係規範工作”2012年轄區主板上市公司開始實施內控體係建設,江西證監局做好動員部署,要求各公司切實做到思想認識、人員組織、貫徹實施、監管措施四個到位。同時結合2011年內控試點經驗,密切關注內控建設進展情況,調研內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調度指導,有效推進了各公司的內控體係建設。

  “大力推進資本市場內幕交易防控和打擊工作”進一步完善監管協作,推動成立江西省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工作協調小組,建立健全江西省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工作會商機製和執法合作機製。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講解內幕交易案例、舉辦投資者見麵會、編寫發放宣傳手冊、舉辦內幕交易警示展、發放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同時在督促全省11個省轄市、省直部門及轄區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積極開展自查基礎上,聯合省打擊和防控協調小組其他成員對南昌市國資委、贛能股份和正邦科技2家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進行專項檢查。

  “強化上市公司現場監管”根據公司基本情況並結合監管實際,年內對轄區16家公司開展全麵檢查、年報檢查或其他專項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分別對5家公司發出責令改正決定書,有效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水平。

  “強化中介機構監管”年內,江西證監局對涉及轄區上市公司的14個中介機構項目進行檢查。針對存在問題向相關會計師事務所下發監管關注函和責令改正決定書,對存在問題的保薦機構進行談話提醒。通過強化中介機構執業現場檢查,加大對中介機構違規的處罰力度,有效推動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推動證券機構創新發展與合規經營”督促國盛、中航兩家公司加強風險控製與合規管理,特別是加強對新業務的風險監測、預警。完成轄區首次證券營業部分類評價,製定並下發《江西轄區證券營業部合規專員管理辦法(試行)》。以證券服務標準化為切入口,製定並下發3項服務標準化指引,切實打造“服務提升年”。

  “促進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江西證監局完善監管手段,創新監管方式,加強期貨經營機構監管,加大打擊違法違規期貨經營活動力度,增強市場防控風險能力,確保期貨市場平穩運行。深化服務職能,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引導協調,優化期貨網點布局,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網絡。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和市場宣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江西期貨市場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市場規模創曆史新高,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提高。

  “加強轄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努力做好前期協調和各項準備工作,支持南昌、新餘、鷹潭、景德鎮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納入新三板企業股份掛牌交易範圍。積極爭取江西省納入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省份,年底江西省已取得試點資格。加快推進江西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年底江西作為全國第二批省市通過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的檢查驗收,具備了規範建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前提條件。

  “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完成立案案件“期貨盜碼交易案”的調查取證工作,完成非正式調查案件1件。堅決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先後對新餘市灃琳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等10家機構是否具有經營期貨業務資質出具書麵意見,並派出工作組赴贛州協助贛州市公安機關對贛南臍橙電子交易市場有關情況進行調查。全力配合省政府對省內各類交易場所的清理整頓工作。

  (黃歆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