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口中的“廢材”是指我的女兒,她今年才11歲。在她7歲時,她爸爸帶她到香港定居了。
車老師:
我和我前夫是10年前離婚的,今天我接到前夫的電話,他說:“你什麽時候來接你生的廢材回去?”
前夫口中的“廢材”是指我的女兒,她今年才11歲。在她7歲時,她爸爸帶她到香港定居了。我現在在廣西生活,請你告訴我,我能把孩子接回來嗎?接回來後會對孩子有什麽影響?不接的話又會有什麽影響?謝謝!
芸旭
看到這段帖子,我的心一下子揪成了一團,因為那個11歲的小女孩。
她從小就生活在父母離異的家庭中,在最需要母愛滋養的時刻,她跟父親生活在一起。父親如何待她不甚明了,但一句“廢材”(即無用之人或者是廢物)卻將厭惡與嫌棄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芸旭在接到前夫的電話後,占據心房第一位的不是噴薄的母愛,亦不是對女兒處境的心憂如焚,而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這裏,我能看出她理性而現實的一麵,也隱隱約約感覺到她對女兒情感上的隔膜與疏離。
古人雲:“窮養男,富養女。”女孩子嬌嫩敏感,在其成長過程中,尤其需要父母的“富養”,這裏的“富養”主要是指精神方麵的富足。隻有生活在父慈母愛、溫馨和睦的家庭中,得到健康而充沛的父母之愛,女孩才能由衷地感到安全和自信,變得高貴而優雅,聰慧而明智。有太多的例子和研究證明:“父教缺失”“母育缺失”的女孩容易自卑、焦慮、缺乏安全感,缺乏經營婚姻和事業的能力。她們陰鬱、自卑、敏感、憤世嫉俗,既無法自愛,也不懂得如何愛別人。對待異性不是過於熱衷和隨便,就是冷淡和疏離;對待事業及現實的人際關係,也常常顯得無助無能。
芸旭的女兒從小就被迫生活在親生父親或者母親長期缺席的環境中,這樣的成長已經十分辛苦。如果她從父親那裏得到的是輕慢和傷害,又被母親視作累贅,小小的她要怎樣努力才能克服不被父母接納的陰影,茁壯而明朗地成長?尤其是,她已經11歲,即將進入青春叛逆期(12~15歲)。如果父母不能敞開心扉接納她,用愛用心滋養她,她如何安然度過這個被心理學家稱作“疾風驟雨”的時期,化解心靈風暴,保護自己不變成問題少女?
我忍不住提醒芸旭,趕快給女兒打電話或者寫信交流,了解父親長期以來對她的態度,看看在她心目中,父親是否具備“人父”資格,征詢她是否願意回到母親的身邊。如果她惶恐無助,痛苦而壓抑,有回到母親身邊的渴望,作為母親的芸旭,一定要敞開懷抱,熱忱地歡迎女兒,在以後的日子裏,盡量給她提供優質的教育,暖暖的母愛和細密的嗬護。讓她知道,無論她曾經經曆過什麽,她身邊都站著一個愛她至深的媽媽。
當然,接回女兒之前,盡量跟前夫達成撫養費、監護權方麵的協議,說服前夫能通過電話、郵件、送禮物等方式向青春期的女兒傳遞關愛之情,履行父親的職責。
如果女兒對跟父親生活很滿意,而所謂的“廢材”隻是他一時氣憤下的口誤,女兒自己並不願意跟母親同住,就要以女兒的意願為準,跟前夫心平氣和地協商,不要擅自替女兒決定,也不能因為怕麻煩,畏懼負擔而回避母親的責任。更不要陷柔弱的女兒於“父親不疼,母親亦不愛”的淒苦境地。
芸旭,“母親”兩個字很神聖,以敬畏之心做母親吧,無論是否接回女兒,你和她的血緣親情無法割斷,你對她的責任亦不容放棄,用女兒能感覺到的方式好好滋養她、潤澤她,用愛撫平她內心的痛楚。用情塑造女兒強大而豐富的心靈,讓“母親”兩個字定格為俗世紅塵中女兒內心最溫暖而明亮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