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他哭,我會把他關在門外,明知這會讓他害怕和恐慌,還是緊閉房門,就那樣聽著咣咣的砸門聲和哭喊聲;更多的時候是吼他,打他,讓他不要哭!
車老師:
懷孕時,我信心滿滿,覺得一定能教育好孩子。因為我酷愛看書,很注重從一些育兒書籍中學習怎樣當父母,而且,我對自己的童年心理記憶猶新。現在,兒子三歲多了,他認識不少字,能獨立睡覺,收拾玩具區,作息時間準時,自己玩,不黏大人等。聽朋友說她們的孩子晚上不睡覺,要陪著折騰到很晚,我還挺有優越感的。
最近,麵對兒子,我卻有很深的挫敗感。因為我發現,雖然天天強調,孩子並沒有養成好習慣。比如進門脫鞋洗手就是簡單衝下水,明顯敷衍我;玩具要經我提醒才能收拾好;對時間基本沒什麽概念,雖然每天都是同一時間入睡,但並不清楚是什麽時候。
我明白要讓孩子養成自覺的習慣,不能簡單地責備說教,要有耐心並默默付出。但我更喜歡用命令的方式,而他性情執拗,不管我怎樣強硬地懲罰,也不讓步。這點倒像我。我小時候就是打不怕罵不服,要母親反過來求我才肯認錯,盡管母親很少打我。
還有,他和我熱烈、奔放的個性不同。從小就酷酷的,不愛理人,和認識的人玩時天真活潑。碰到生人,就一直很冷、很抗拒。上公開課,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回答問題,他冷眼旁觀,老師拉都拉不上去;去繪畫班,老師問什麽都不理,不看老師,也不畫畫;英語老師打電話進行英語電聯,他不肯接聽;甚至連他爸爸打來的電話都不接。
他的這些退縮及不合作行為讓我很生氣,經常忍不住對他發火。我一發火,他就哭。我明白孩子哭時,需要的是愛,我隻要抱一抱他,他馬上就會不哭,但我偏偏不肯抱他。有時他哭,我會把他關在門外,明知這會讓他害怕和恐慌,還是緊閉房門,就那樣聽著咣咣的砸門聲和哭喊聲;更多的時候是吼他,打他,讓他不要哭!
平時我很愛他,經常抱著他親,他也特別喜歡我。但是一聽到他哭,我就耐性全無。我知道母親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性格形成很重要,也清楚我心情好時對孩子又親又愛,心情不好時對孩子又喊又打的方式,會把孩子的個性搞出問題。我想克製,也在白板上把對自己的要求寫下來天天看。但隻要聽到孩子的哭聲,我就沒辦法不發火。現在,對哭泣的兒子進行打罵幾乎是家常便飯了,我根本無力控製自己。
以前感覺需要看書,現在覺得看書也沒用。我不明白我到底是怎麽回事兒。有個那麽好的老公,對我包容如兄;父母非常疼愛我,童年也沒什麽陰影;婆婆待我如親女,夫家的兄弟姐妹,也都是值得親近的人;孩子長得可愛,別人也感覺我很疼愛孩子,隻是有時候脾氣急。那我還需要什麽?
車老師,我為什麽會這樣?我到底怎麽了?我需要你的幫助,請答複!
一凡
看一凡的郵件,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特別心疼那個在母親打罵中哭泣的小男孩。母親無法控製自己時,最好別對孩子“亂作為”,因為管好自己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下麵是我的建議:
首先,任何一本育兒書都不會提倡對三歲的孩子實施打罵,這極容易扭曲孩子的性格,給他心靈刻下抹不去的陰影,以後讓孩子形成強迫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或者養成暴力人格。所以,無論什麽理由,一凡都要立刻中止對孩子的打罵行為。
憑直覺,我猜測一凡可能患有衝動型人格障礙和強迫症傾向。因為她明明知道孩子需要愛和擁抱,卻拒絕給予;明明知道打罵孩子對孩子性格不利,卻無法控製自己。建議她到專業的心理機構進行測試和谘詢,以便更準確地知曉自己的情形。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控製和梳理。
在情緒平穩之前,最好與孩子分開一段時間;控製不了自己時,可以打沙袋、打枕頭,千萬別再打孩子;即使通過心理治療,情緒已經穩定了,也不宜每天都對著孩子虎視眈眈,能夠找份工作分散對孩子的注意力更好。
其次,關於幼兒的生長發育,有句俗語:三翻六坐八爬擦,十個月會喊爸爸。這句話說明孩子身心的發育水平及各種技能的形成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最簡單的例子,再高明的教育家,也無法通過教育讓僅有一個月大的嬰兒張口喊媽媽;再尋常的母親,隻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孩子十個月大以後,都會喊出“媽媽”這個甜美的稱呼。
一凡非常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但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有點不切實際,比如她說“對時間基本沒什麽概念。雖然每天都是同一時間睡覺,但並不清楚是什麽時候”。
按照孩子時間觀念形成的規律,3歲幼兒能區分白天、黑夜和早晚就不錯了,5~6歲才可能弄清楚具體的時間是幾點鍾。無視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實際水平,強行拔高並指責打罵,隻會讓孩子惶恐、退縮、自卑。家長真愛孩子的話,應尊重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了解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對孩子因勢利導,絕對不能揠苗助長,損害孩子的發展。
還有,孩子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氣質不同,性格就不同。比如說:多血質的孩子活潑好動,善於交際,思維敏捷;而抑鬱質的孩子生來就內向敏感,言行緩慢,優柔寡斷。家長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幫助孩子揚長避短,而不是先設定一個框,不管不顧地把孩子往這個框裏套。
一凡希望孩子開朗活潑,如果孩子是抑鬱質的,這就有點強孩子所難了。她需要弄清楚孩子所屬的氣質類型,在不熟悉的人麵前退縮、冷漠的原因。比如,孩子是否是因為對繪畫不感興趣才拒絕跟老師交流;孩子是否因自卑才不敢上台發言;孩子的自卑和冷漠與一凡的打罵是否有直接關係等等。弄清原因,對症下藥,清除孩子的疑慮,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目前的做法隻會讓孩子更無助、更自卑、更惶恐,甚至埋下暴力的種子。
最後,我想對一凡說,教育孩子不需要多麽高深的知識,但母親一定要有愛心、耐心和平常心,一定要以理智平和的心態和孩子相處,引導著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