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自己是個性格倔強的人,可沒想到我不到兩歲的兒子竟然比我還強。今天晚上發生的事讓我著實對兒子今後的教育產生了一絲恐懼。
車老師:
我知道自己是個性格倔強的人,沒想到我不到兩歲的兒子竟然比我還強。雖然以前兒子也在一些事情上反映出倔強的性格,那時並未太在意,有時還和爸爸、媽媽當成兒子的小可愛談起。今天晚上發生的事讓我著實對兒子今後的教育產生了一絲恐懼。
吃過晚飯後,我照例一邊看電視一邊和兒子在沙發旁玩。兒子拿來一盒南瓜子讓我幫他磕,他就在那兒玩瓜子。一會兒,他又找來一個小盒子,把大盒子裏的瓜子倒到小盒中,自然撒到了沙發上一些,他隨手就把這些瓜子扒拉到了地上。我突然想起昨天他爸爸向我告狀,說兒子故意把瓜子扔到地上,還不撿起來。於是,我蹲下身對兒子說:“乖孩子,瓜子掉地上了,把它撿起來,好嗎?”誰知兒子突然就下手在我臉上拍了一下。我有些生氣,沉下了臉,語氣也重了,厲聲說:“尚尚,你弄掉的瓜子,把它撿起來。”
兒子並不買賬,口中還嘟囔著不撿不撿。在我幾次高聲的要求下,他仍無動於衷。“鬥爭”由此開始。
我開始威逼:“尚尚,如果你不把瓜子撿起來放到盒子裏,我就把你關到衛生間。”以前我從未這樣懲罰過他。我想他可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就邊說邊把他往衛生間拉。跟他一起進入衛生間後,我關上門並未開燈,告訴他:“尚尚,如果你不把扔掉的瓜子撿起來,媽媽就走,你一個人留在這兒。”兒子可能意識到什麽,開始大哭並要求我抱。
我趁熱打鐵:“乖孩子,隻要你把你弄掉的瓜子撿起來,就是好孩子,媽媽就抱。”兒子還隻是嘟囔不撿不撿。我丟下他,獨自出去並關上了門,他哭得更痛了。讓他哭了一陣,我又問:“你撿不撿?”
他拖著哭腔說撿。於是,我開開門,拉起他的手,準備一起去撿。可是走到沙發前他又變了卦,說著不撿就跑開了。我心想,既然已經哭過了一陣,也同意撿了,不能就此妥協,就堅持到底吧。
我奪過他剛剛拿起的小汽車,繼續威脅:“如果你不撿就不要玩汽車!”他見我拿走了這個汽車,又哭著跑向茶幾拿起了另一個汽車……直到我奪過他的三輛汽車後,他開始抱著我的身子搖晃,要求抱,但仍拒絕撿起瓜子。真是沒轍了,在他又上氣不接下氣地哭了一陣後,我繼續堅持要他撿,並說:“如果你撿了就是好孩子,媽媽馬上就抱。”
但兒子仍然拒絕!我隻好使出最後通牒:“如果你不撿,媽媽就不帶你睡覺,讓你自己睡外麵。”然後,我擺脫他的拉扯,快速跑到臥室關上了門。兒子在門外哭,我的心揪著,既心疼又恨兒子,為什麽這麽強。
哭了一陣,兒子變成了邊敲門邊哭,而且說了聲:“媽媽,對不起!”我心中掠過一絲欣喜,莫非兒子要投降?我趕緊安慰他:“知道錯了是好孩子,把瓜子撿起來,媽媽就開門。”又哭了一陣,沒了敲門聲。我不放心,把門開了個縫,隻見兒子走向了沙發。聽到我的動靜,他又直回了已經彎下的腰。我趕緊重新關上門,告訴他要全部撿起來。
等到我又開門時,看到兒子正在彎腰撿瓜子並把它們放回盒子。地上隻剩下五六個了,我順勢和他蹲在一起,要求他加油,並允許他把已經撿到的瓜子放在我的手上。整個過程曆時了半個多小時,雖然兒子最終按我的要求撿起了瓜子,但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我真的勝利了嗎?兒子今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又會有什麽表現呢?兒子他現在還不到兩歲,再大些會更有自己的想法,麵對如此“強”的兒子,我該怎麽辦?
一位焦心的媽媽
應該說,這位媽媽對孩子很用心,也很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她不太了解兩歲孩子的性格特點,采用威逼利誘的方式,看似達到了目的,實際上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煩躁、恐懼的情緒,長此以往,對孩子性格發展極端不利。下麵,我結合孩子的第一反抗期的特點談談對兩歲孩子性格的培養。
一、兩歲孩子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很多家長都發現,一歲半到兩歲左右的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喜歡說“不”了,要抱他,他打挺;要回家,他非得向前走;要喂他吃飯,他非得自己用筷子吃得滿手滿臉都是等等。他不假思索地反對爸媽的一切意見並達到執拗的地步,很多家長都為此頭疼。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是正常的,因為他正處於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心理學上把兩歲孩子所處的這種性格急劇變化的特殊時期稱作是寶寶的第一反抗期,也有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兩周歲”(Terrible Twos,泛指一歲半到三歲之間)。
可怕的兩歲兒的主要特點是:心理發展出現獨立的萌芽,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好奇心強,有了自主的願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幹涉自己的行動,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製止,就容易出現說反話、頂嘴的現象,也會歇斯底裏地發脾氣。這是他們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宣泄方式。上文的尚尚,恰好是兩歲左右,他多次拒絕母親提出的把瓜子撿起來的要求,不是不聽話,是自我意識的流露。
二、怎樣和第一反抗期的寶寶相處
家長順應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講究方式,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自主意識,為孩子自信自強的人格奠定基礎。假如家長用粗暴簡單的方式,用家長權威強迫孩子聽話,或者無視孩子獨立性的要求,事事包辦代替,容易壓抑孩子個性,讓孩子自卑、懦弱、事事依賴家長。因此,家長掌握跟第一反抗期的寶寶的相處之道很重要。
(一)尊重並多和孩子商量
在撿不撿瓜子的事件中,媽媽的態度過於強硬,尚尚的屢次反抗,貌似不聽話,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種自我保護。其實,可以用尊重和商量的口氣的,比如:“你想什麽時候撿起來呢?”“你是希望自己撿,還是媽媽陪你撿?”“你睡覺都躺在床上,讓瓜子躺在地上睡覺,瓜子會很難受的,我們把它撿起來,讓它在盒子裏睡,好不好?”
總之,在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尊重孩子,遇事和孩子商量,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可以使孩子變得有主見和自信。家長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也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二)用遊戲娛樂的方式因勢利導
冰心老人曾用她特有的語言告誡家長和老師們:“淘氣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不要把很小的孩子當作青少年和成人看待。對一個兩歲多的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家長隻能設法激發孩子的興趣,絕對不能用嚴格要求的方法去逼孩子。”
對兩歲的尚尚,這位媽媽沒必要那麽小題大做,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對孩子因勢利導。比如,看到尚尚把瓜子扔到地上,可以假裝看看表,說:“尚尚真厲害,一下子扔到地上這麽多顆瓜子,媽媽想知道,你把這麽多瓜子撿起來需要多少時間,你來撿,媽媽給你計時,好不好?”或者說:“我們來比賽,看看誰撿的瓜子多?”
等孩子把瓜子全部撿起來後,邊表揚他邊擺出些玩具(氣球、布娃娃等)和食物(瓜子、糖果、娃哈哈等),問他,哪些是可以扔在地上的,哪些是不能扔在地上的,讓他辨別。講明理由或者編個童話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讓他明白,瓜子是吃的,扔在地上是不對的,乘機對他提出以後不亂扔瓜子的要求。
(三)多鼓勵和肯定
孩子畢竟隻有兩歲,不可能事事做得很好,父母不能因為他做錯了,做不好,就指責他,剝奪他做事的權利,這樣容易讓孩子自卑和無能。而兩歲的孩子獨立性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期,鼓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多對他進行賞識和肯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可以讓孩子自信。尚尚丟瓜子,隻是覺得好玩,並沒有覺得自己錯了,故意跟媽媽做對。倒是媽媽對他要求太高,態度過於嚴厲,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
媽媽可以從表揚他會玩,懂得把沙發上的瓜子丟到地上入手,肯定他動作快、聰明,再通過遊戲比賽,因勢利導,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愉悅的心情中,接受媽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