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百四十章 勇者

人都說讀書人迂腐,其實最精明的也是讀書人,留守杭州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投靠了方七佛,在他的授意之下,開始替方臘鼓吹造勢。

但他們並不想背負千古罵名,因為讀書人最重名聲,這也才有了生晉太傅,死嗜文貞的最高理想。

陳公望這麽一個老頭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尋常一員聖公軍壯士就能夠殺死他兩三百遍,為何方七佛如此重視他?

難道真的因為他是所謂的杭州文壇的精神領袖?

事實並非如此。

陳公望想要留在杭州,想要以死全節,想要名留青史,但杭州那些讀書人同樣需要他。

因為隻要陳公望也投了敵,那麽這個老頭子便會吸引絕大部分的輿論譴責,別人會說杭州讀書人之所以道德淪喪,立法崩壞,為虎作倀,是因為陳公望覆轍在前。

離開杭州的那些讀書人,是真正懂得取舍的人,是真正關切國計民生的大勇者,留守的這些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其實都是私心作祟。

他們渴望在這場變故之中豎立自己的名聲,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他們的膽子比戰場上的武夫都要大,因為他們也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那些想要死在杭州的,不過是為了贏取一個貞潔烈士忠君愛國的名聲,而他們心裏也清楚,方臘需要讀書人給他鼓吹,是不會真的殺死他們。

那些做了婊*子的,也想著立個牌坊,所以他們是希望陳公望能夠活下來的,因為陳公望就是他們的牌坊。

隻要陳公望不死,隻要陳公望投靠方臘,那麽陳公望就是讀書人裏最大的婊*子,他們這些留下來的讀書人,就真的成了“忍辱負重”的忠義之士。

世間之事,不過名利權勢。

王侯掌勢,官員崇權,商人逐利,文人求名,無論治世亂世,無論世道是烽火刀槍,還是風花雪月,都無法阻擋他們追逐的腳步。

陳公望確實沒有了赴死之心,不是他想當這個婊*子,而是因為他想要救蘇牧。

在讀書人之中,除了趙文裴蘇瑜和劉質,又有誰比他陳公望更清楚蘇牧對杭州的付出?又有誰比他更清楚蘇牧對杭州的重要性?

起先越王趙漢青賜甲與蘇牧,很多人表示不服,各種羨慕嫉妒恨,但陳公望知道,這些都是蘇牧應得的。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他陳公望隻不過是懦夫,不敢背井離鄉,老得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了,便想用這條半死不活的命,來贏取一個忠烈之名。

他並不否認,但內心深處想得更多的,卻是不願離開這片土地。

他老了,已經走不遠了,倒不如留下來,能死得好看一些,好聽一些,就算是額外的收獲。

但現在他卻不能死了,因為蘇牧被擒了。

蘇牧雖然已經是公認的第一才子,再也沒有人敢質疑他的文壇聲望,但蘇牧從來不以讀書人自居。

可如果讓陳公望說句實話,他會這樣想著,哪怕用此時投靠方臘的這數百讀書人的性命,來換取不是讀書人的蘇牧的自由,他都是願意的!

這種想法有些極端,誰的命不是命?

但事實上,陳公望確實這樣想過,因為他很清楚,這數百讀書人於杭州城的價值,還不如一個蘇牧。

因為這些讀書人投靠方臘之後,老百姓沒有罵他們,因為在老百姓心裏,活著才是天大的事情,他們不懂什麽名聲最大,所以他們認為這是人之常情,對這些讀書人並沒有太多譴責。

可當蘇牧被擒的消息傳開之後,老百姓卻悲憤難當,因為他們覺得這是老天爺的不公,才讓蘇牧落入了敵手。

老百姓的心裏都是亮堂的,他們看得最清楚,隻是沒有發言權罷了。

從老百姓的反應之中,便可以看出,蘇牧和那些讀書人,對杭州,對老百姓的不同價值和意義,這便應了那句俗語,公道自在人心。

他是看著蘇牧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又怎能看著蘇牧一步步走向死亡?

在亂世之中,死,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們留下來的,反而變得懦弱,那些敢於放棄名聲,為了保留讀書種子而離開杭州的,才是最勇敢的。

讀書人求名,能夠放棄名聲,便是最大的勇敢。

而對於陳公望而言,他也想求名,死得忠烈,流芳千古。

可現在,他也想勇敢一回,哪怕投靠方七佛,汙了自己的名節,他也要苟延殘喘,用自己的價值,換蘇牧一條命!

科考失敗了十數次之後,他也心灰意冷,像縮頭龜兒一般,躲在小小的杭州文壇,用這些小打小鬧的名聲,來掩蓋自己懦弱的事實。

他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熱血沸騰,沒想到老了,反而變得爺兒們了一回。

方七佛本來就沒想過要殺蘇牧,當陳公望找上門來,他自然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杭州的讀書人見陳公望“同流合汙”,自然也是心頭大石落地,今後哪怕遭受譴責,陳公望也是首當其衝,他們這些小魚小蝦,又有誰會關注?

因為勸降了陳公望,方臘對方七佛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將蘇牧之事暫時壓了下來,全力籌備建立南方小朝廷的事情。

杭州之戰到如今已經接近兩個月,朝廷的大軍竟然還沒有抵達江浙道,這雖然是情理之中,但也有些意料之外。

以朝廷那些狗官的尿性,通常會先分析討論十天半個月,爭爭吵吵烏煙瘴氣十天半個月,決定平叛主帥,暗中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又要爭吵一段時日,調動征集大軍,籌備糧草軍械,拖拖踏踏兩三個月也就這樣過去了。

這段時間自然也給了聖公軍恢複元氣,壯大軍馬的喘息之機,杭州一戰果然起到了極大的標榜作用,給方臘增添了極大的號召力。

一時間江浙和兩淮的諸多反抗義軍紛紛潮湧而至,投入到方臘麾下。

這些或大或小的賊軍勢力,跟朝堂上的人一樣,同樣有明爭暗鬥,同樣有利益糾葛,但他們很明白一點,也是他們與朝堂諸公的不同之處。

朝堂上爭鬥瓜分的,是早已做好的餅子,而他們這些反抗勢力,想要爭,就必須合力把餅子給搶過來,餅子沒搶過來之前,任何爭鬥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他們趕來杭州,加入方臘,就是為了合力將大焱這塊餅子給搶下來!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共識,他們的速度可就比朝廷的平叛大軍要快太多太多了。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方臘的聖公軍頓時人多兵強馬又壯,讀書人又四處鼓吹,四麵八方的流民都編入軍中,周邊的百姓和摩尼教信徒一呼百應,這便是建國稱帝的最佳時機!

在朝廷大軍趕來之前,一旦能夠順利建國稱帝,那麽他們就不再是叛軍,不在是亂臣賊子,而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建國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權力框架,意味著大量的元老官位和功勳,他們的朝廷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聚眾百萬,攻占了六州五十二縣,大半個南麵江山!

這些是他們的無上榮耀功勳,也是他們繼續北上,繼續攻伐的基礎和起點!

也正是因為在這裏的形勢之下,他們才更需要讀書人來填充大量的文官空缺。

畢竟聖公軍之中大多是武將粗人,論起打仗還行,真要治理整個大南方,沒有貨真價實的文官可不行。

以後杭州便成為了他們的壁壘和大後方,杭州無虞,他們才能安心北上。

在這一點上,聖公軍的人很清楚文人的價值,卻又發自內心看不起這些文人,自認為武將拚死拚活打下了江山,憑什麽要低聲下氣請這些文人來坐享其成?

類似的矛盾也充斥著整個聖公軍,新舊武將更替傳承的過程當中,也難免會有權力的交鋒。

隨著喬道清早早離去,第一高手石寶叛變,包道乙身死,鄧元覺被蘇牧暗算之後留下極大的傷病隱患,如今王寅也叛變了出去。

老一輩的成名武將或死或傷或叛逃,新一輩的翹楚卻仍未脫胎換骨,也就一個方傑能夠拿得出手,軍中強者麵臨的將是青黃不接的局麵。

偏偏這些手底下沒斤兩的年輕人卻又一個個並不安分,極力攛掇方傑,想要做那從龍有功的扶龍之事。

要命的是,聽說摩尼教的青龍法王撒白魔複出,將聖教改名為大光明教,拒不承認方臘的教主之名,時刻伺機報仇雪恨,聖公軍中那些個來自於摩尼教的骨幹們,已經軍心不穩。

而還有一些更加隱秘的情報,被方臘和方七佛等高層壓了下來,並未公開,因為一旦公開,必定會使得軍中士卒更加的恐慌。

根據前鋒的情報,這次朝廷除了派樞密使童貫作為平叛大臣,率十五萬大軍南下之外,前不久被朝廷招安的梁山泊好漢也將隨之南下!

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將可謂天下聞名,發展到後來,便是聖公軍初時的規模,也未必比得上,若非現在聖公軍打下了大半個南方,根本就無力與之抗衡,更何況還有朝廷的大軍和輜重糧草的支持!

綜合重重因素,近期之內建國稱帝,將是方臘不二的選擇,而且必須盡早開始!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列強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樓
6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7興明
8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9狗頭軍師
10贗品太監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民國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曆史 【已完結】

    民國初年,兵禍不斷,硝煙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將相的後裔紛紛脫穎而出,群雄逐鹿、攬轡中原、爭霸民國,蒙塵的傳奇慢慢揭開。一位沒有被載入史書的風雲人物;一段被民國政府刻意隱瞞的曆史……遙想前朝歲...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