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3年的轉型實踐,《楚天都市報》在保持原有的市民報特色的同時,出現了三大突出的變化。
一是報紙注重將大事報足報好。時政與民生新聞在內容構成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報紙在服務大局、推動中心工作和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方麵的主動承擔意識和推動作用明顯增強。該報在報道重大時政新聞、政策法規與領導人活動時,十分注重尋找黨委政府的作為與百姓關切的契合點,並以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呈現,由此使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和百姓的關注度雙獲提升。
二是報紙在弘揚、重建社會核心價值體係,著力成為引領世態人心向上向善的精神風向標的意識和作用顯著增強。“1024英雄群體”、“暴走媽媽”、“信義兄弟”和“大別山師魂”,一家都市類媒體接連率先發現並推出感動中國、叫響社會的重大人物典型,是國內傳媒界一個罕見且值得關注的現象。
三是報紙始終繃緊輿論監督之弦,著力維護公眾利益和民眾的知情權,力促社會和諧、公平正義與文明進步的守望意識日益增強。
市場表現和讀者反饋表明,該報影響力、公信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資深媒介專家、高級編輯 陳柏健)
2011年1月20日,《中國新聞出版報》在頭版頭條刊發長篇通訊,推介《楚天都市報》的主流化轉型實踐,文章稱:
《楚天都市報》一係列主流化轉型的實踐,讓黨和政府關注,讓同行矚目,讓讀者叫好,為都市類報紙主流化轉型提供了範本。《楚天都市報》所走過的轉型之路,濃縮了一段中國都市類媒體邁向主流、傳播主流、受眾認同主流的曆程。這一曆程證明,都市類媒體不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見證者,同時也要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楚天都市報》打造報紙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的辦報理念,對於提升報業競爭力,加快中國報業產業化進程,乃至整個媒介市場的完善和提升,都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必將在中國都市類媒體的發展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