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重大主題策劃體現報紙風骨

  建黨90周年的報道又有新突破

  2011年6月28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是今年主題宣傳的頭等大事,也是檢驗主流媒體報道能力的重大新聞題材。同以往的重大題材一樣,《楚天都市報》對這一重大報道動手早、準備足,精心策劃,內容豐富,既高瞻遠矚,又立足現實,體現出厚重的曆史感與深刻的啟迪意義,社會反響良好。

  為深情回顧黨的奮鬥曆史,熱情謳歌黨的光輝業績,進一步激勵廣大青年和人民群眾堅定理想信念,繼承革命光榮傳統,激發湖北人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創造激情,我們從3月底開始,聯合共青團湖北省委,組織發起了一場跨越半年的大型主題教育活動--“十萬青年重走大別山”。

  大別山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區域,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是中國革命實現曆史轉折的戰略樞紐。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別山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在新的曆史時期,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的重大戰略部署,為這片紅色熱土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早在今年初,《楚天都市報》就擬定“十萬青年重走大別山”活動方案,希望通過組織十萬青年“走紅色老區、瞻紅色景點、扶老區人民、唱經典紅歌”等係列活動,回顧黨的曆史,緬懷先輩業績,加強對國情、省情的認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民族複興的曆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活動方案得到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漢寧的批示肯定。

  4月初,“十萬青年重走大別山”活動正式啟動。4月23日,“十萬青年重走大別山”出征儀式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為青年代表授旗,對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勉勵各界青年通過深入大別山這片紅色熱土,吸取精神營養,建功“十二五”,續寫新輝煌!

  “十萬青年重走大別山”活動受到全國眾多媒體的關注,《人民日報》以圖配文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報道。活動吸引力大、參與度高、感染力強,既具有曆史高度,又體現時代精神,還符合受眾特點。據統計,全省重走大別山的青年總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這是《楚天都市報》在紀念建黨90周年的重大主題宣傳中,根據媒體的自身特點,創造性地唱響主旋律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這次活動的成功,離不開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的悉心指導,從活動方案到組織實施,尹部長自始至終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與親切的關懷,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

  6月17日,本報攜手《三湘都市報》、《江南都市報》啟動的“紅色三山行”大型采訪活動,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是別開生麵的新聞創新之舉。韶山、井岡山和大別山都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見證了中國革命從星星之火燎原到華夏大地的偉大曆程,在中國共產黨90華誕之際,三家都市報跨省合作,追尋曆史足跡、緬懷先烈偉績、記錄滄桑巨變,是一件富有時代意義的事情,活動得到了湖南、江西、湖北相關部門以及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圓滿成功,拓展了媒體影響力,效果良好。

  本報與團省委聯合舉辦的慶祝建黨90周年“紅色電影映荊楚”活動,為期半年,萬場電影巡映,奉獻百部紅色經典,為高校、社區、農村、老區、軍營、企業送去歡樂,豐富群眾生活,體現了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上述三大主題活動的同時,本報還以大型特刊形式,全方位展現在湖北這塊熱土上興起的波瀾壯闊的革命風雲和湖北人民浴血書寫的紅色史詩,全麵展現湖北人民為黨的創立、發展、壯大所作出的獨特貢獻。係列特刊立足湖北又放眼全國,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革命鬥爭年月,到新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以及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期,用大量珍貴的史料與事實詮釋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由《基石》、《求索》、《鑄劍》、《複興》等專題構成的係列特刊,充滿了貼近性與權威性,真實可信,感染力強,對於人民群眾正確理解共產黨的曆史、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有極大的鼓舞作用與教育意義。

  總之,慶祝建黨90周年的報道,楚天都市報人從題材的把握到操作手法的生動靈活上又有新突破,三大活動影響廣泛,可喜可賀,其寶貴經驗值得大家認真總結,作為今後組織報道的借鑒。

  新中國60周年報道的莊重性、可讀性、互動性

  2009年1月15日

  今年國慶60周年的主題宣傳,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但要體現出《楚天都市報》的水平,體現讓讀者稱讚的水平。莊重性、可讀性、互動性要體現出來,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我想這件事要認真研究。

  現在媒體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媒體對象化、分眾化帶來了社會輿論的“碎片化”、離散化,使輿論態勢變得空前複雜。我們整合各種資源,集中開展大規模、持續性的主題宣傳,正是著眼於在社會輿論多元多變的情況下,提高輿論引導水平,推動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主流媒體開展主題宣傳,可以很好地將主流聲音傳播開去,讓主流價值觀得以不斷放大,並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麵。

  具體到國慶60周年的報道,任何一部曆史,都是當代史,都是當代人在看曆史,完全還原是不可能的。這取決於我們用哪一種思路來梳理這60年,能夠梳理出幾個、十幾個曆史的橫斷麵,我就覺得很不錯了。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印跡,50年代、60年代、70

  年代的人,性格、氣質、印跡都不一樣。我們用什麽樣的眼光來梳理曆史,這是我們的水準。我讚成成立一個專班,從可知可感的角度去抓,主題宏大,但要讓讀者能清晰觸摸到那個時代。

  1.專題化。可以跟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報道一樣,打一個固定的欄目,精心包裝,傾力經營,讓報道產生強勢的輿論場,突出主題宣傳的針對性。

  2.係列化。可以用紀念特刊、功勳人物評選、係列報道等形式,將整組策劃次第推進、有序展開,形成一波推一波、一浪高一浪的效果,體現主題宣傳的縱深感。

  3.多樣化。主題宣傳也要實現“三貼近”,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讓群眾喜聞樂見,增強主題宣傳的吸引力。

  4.規模化。數量上要形成規模,質量要上檔次,提高主題宣傳的影響力。

  重大主題策劃是報紙風骨的體現

  2008年1月10日

  關於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刊第一期“凝思”,我想多說幾句。這組報道形態在《楚天都市報》的曆史上是沒有過的,是一個大製作,是《楚天都市報》自我施壓、實施主流化轉型非常重要的標誌。當然,後麵的報道,可以想象非常艱辛。但我們是要做年度巨獻,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我們這樣的百萬大報,一定要有把握重大題材、策劃主題宣傳的能力,這不僅關係到我們的輿論引導力,還關係到我們的影響力。《南方都市報》之所以在全國有影響,不僅僅是因為他做了很好的輿論監督報道,還因為他對於重大題材的把握能力非常強,他對報道資源的整合能力非常強。

  主題宣傳的報道,對於我們來說,是報紙風骨的體現,是精氣神的體現,是生命力的象征。這次的報道,我們構築了一個宏大的框架準備推進一年。第一個特刊,陶德麟教授、吳漢東校長這些著名學者都欣然接受我們的采訪,陶教授還親自撰文7000多字,獨家首次披露“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一些細節,這是對《楚天都市報》最大的厚愛,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這麽多學者集中擔任我們這組特刊的顧問,在湖北省是首次,對《楚天都市報》的品牌是一次極大的提升。這次報道可以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次戰役性的勝利。盡管這隻是第一步,但大家都帶著激動的心情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開了一個好頭。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聲音。坦率地講,這組報道好評如潮,但也有人提醒我,這組報道和《楚天都市報》平常的風格不太一樣,會不會沒有人看?這些意見是對《楚天都市報》懷有厚愛的同誌提的,完全可以理解。

  對此我講兩個觀點,一是《楚天都市報》的總體風格並沒有因為這組報道而改變,相反這組報道豐富了《楚天都市報》的風格。就像一桌子菜,它的總體風格沒有變,但我們可以偶爾上一盤兩盤大菜,來提升一下這桌菜的檔次。而且我們的8個版是通過擴版來實現的,沒有占用前40個新聞版。第二,是不是我們的讀者不看這個?不是這樣的。這樣一個重大主題,這30年發生的種種事件,影響了並正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每一個人都深陷其中。千萬不要低估了我們讀者的素質,我們恰恰缺少這樣一種人文精神去聚合並引領社會的主流人群。主流人群,不僅僅是指官員和企業家,還包括胸懷主流價值觀的所有社會棟梁,他們怎麽可能不看這些東西?而且我們的特刊,也力所能及地照顧到了可讀性。我們將來必定會走向厚報時代,很少有人能把所有的版麵看完,通過分疊後讀者應該可以各取所需。報紙傳播新聞信息,除了滿足讀者的基本需求外,還應該主動去培育、開發讀者的需求,這就是報紙的引導功能。一個經常發表主流意見的媒體,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下一步怎麽做?我很讚成分專題來研究。這也是規定動作,我們提前做,有序地做,就會掌握主動。第二組特刊,做農村的變革,也需要認真研究,集思廣益。這30年的曆史性變遷,現在回頭來看,變化真是特別大。但身在其中的人,特別是現在的中青年人,那時候可能還小還不成熟,對當時的變化可能體會還不深,看不出其中的意義。我們的報道,如何既有曆史的縱深感,同時對未來的發展有所關照,又能夠讓讀者有參與感,勾起他們對往昔歲月的回想和再認識,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個很值得研究。我主張這組報道要“立足湖北,放眼全國”。確需去外省采訪的,我們要不惜財力人力,報道中要有高端人物的聲音、身影出現。我們是百萬大報,是湖北第一報,別指望別人去做,我們要自己做。包括讀者參與的活動,也要做好。總而言之,我們要把這個規定動作做得出彩,做得成為檢驗《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

  奧運報道再次體現“大事看楚天”

  2008年8月28日

  奧運報道,總體感受非常漂亮,再次體現“大事看楚天”。剛收到中宣部對我們奧運報道的新聞閱評,這是今年以來中宣部對本報的第三次專題閱評。

  奧運報道的成功,在於滿懷激情地做好主題宣傳的報道。北京奧運會不僅是一屆體育盛會,也是政治大事,國之大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承載著國力強大、民族複興的追求與情懷。這組報道以平民視角、人文精神,成功挖掘出了眾多體育明星的感人故事,深受讀者喜愛。尤其是最後一天的收官之作“北京傳奇”當日零售淨增3萬多份,省委宣傳部領導和江作蘇社長給予高度評價。

  這說明,主題宣傳並不是“交公糧”的苦差事,做好主題宣傳對於擴大報紙影響力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收獲的果實是甘甜的。

  本周關於“巡司河”的報道很有章法。“長江隧道”的報道、包括“閱馬場幾成公交百慕大”這組報道,不隻是幾萬換乘市民關注的事情,還能引起更多讀者的關注,主管部門重視並迅速采取了改進措施,這是對報道很好的回應。

  我們為老百姓服務體現在什麽地方?就是為他們的衣食住行服務,為一些他們每天所必需的生活節點服務。我們各個部門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都應該從這個地方出發。除“大事看楚天”,還要“服務看楚天”。

  世博會報道作出了差異化

  2010年6月16日

  從世博會的報道來看,我們做得不錯,但是還可以動腦筋。《湖北日報》在湖北周那天做了一個特刊,百餘個版,全是招商廣告,放在湖北館免費發放。這樣的事以後再碰上,《楚天都市報》怎麽做?其實我們如果跟世博局聯係好了,做特刊印10萬份放在湖北館免費發放,不也很好?這樣的事情需要提前策劃。世博會報道我們有不少亮點,比如我們幾乎獨家約到了世博會晚會總導演專訪,這是很不容易的,與其他媒體的報道相比,顯出了差異化。幾家大型網站上掛出的總導演專訪,都是我們報紙這一篇。

  《荊楚蝶變》為曆史存檔

  2010年11月25日

  作為都市類報紙怎麽為曆史存檔,這是我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從更高的曆史層麵來對待,很重要。

  《荊楚蝶變》這組報道氣勢恢弘,有點有麵,站在宏觀的背景上,對我省處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作了生動的詮釋,切合時代要求。荊楚大地正重新改寫在中國版圖上的分量與地位,作為新聞人,我們有責任記錄下這些石破天驚、波瀾壯闊的時刻。

  這幾年,《楚天都市報》的成績有目共睹,主流化轉型成效顯著。人物典型報道已爐火純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搞得非常漂亮非常成功。下一步,怎麽把主題性的策劃報道作出《楚天都市報》的特點,值得大家思考。大時政、大民生、大評論、大氣派,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要敢於投身主題宣傳

  2007年10月18日

  “十七大”的報道做得很漂亮。這是我們第一次用這麽大的篇幅來做重大題材的報道,創刊以來可能也是首次。這向外界表明:我們在主流化轉型的過程中,敢於去做重大政治性題材的報道,而且是有準備地推進。

  主題宣傳,就是以黨和政府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要決策部署為主題,集中、連續開展的重大宣傳報道活動。主流媒體要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就要統籌協調好主題宣傳、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主題宣傳是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體現,有利於把宣傳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動員和激勵幹部群眾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

  《楚天都市報》背靠集團,跟隨《湖北日報》有計劃、有組織地協同作戰,這是我們的優勢。另外,我們的落地解讀,有獨到的視角,有權威性,這對於改善、提升《楚天都市報》在社會主流人群中的形象大有幫助,有利於我們一改《楚天都市報》細碎的形象,提高報道的分量。

  主題宣傳對我們來說就是打大仗,我們要有打大仗的準備,也要打有準備的大仗,就是事先做好策劃,做好成熟的報道方案。

  要在合規的前提下再出彩

  2007年10月25日

  我們的報道,首先要合規,在合規的前提下再出彩。

  合規,就是要合乎規律,合乎規則,合乎規定。這次十七大的報道,社內外很多同誌評價都很好,省委宣傳部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就是在合規的前提下出彩的一個例證。

  作為發行過百萬的一份報紙,對於十七大這麽重要的政治活動,我們的報道怎麽做?首先,我們必須關注,這是沒有疑問的,這就叫做合規,動作要符合規則。然後要出彩,絕對不能應付了事。這些方麵,我們以前比較忽視。我舉個例子:我回到《楚天都市報》上任第一天,胡錦濤總書記今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我們版麵上居然一個字沒有報道。現在回頭看當時的講話,就是十七大報告的雛形,這麽重要的一個標誌性文獻我們一個字都沒有刊發,就不是一個合乎規律的表現了。

  我們要做一份主流大報,就要合乎規則、規律、規定,關注主流人群所關注的事情,然後結合《楚天都市報》的特點,找準著力點,爭取出彩。十七大報道,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所以編委會給予高度肯定。特別是我們的落地解讀,有計劃地推進,主動地介入,這是提升報紙品質的有益嚐試,非常好。

  “走進襄樊”唱響業務創新的主旋律

  2007年8月30日

  實施主流化轉型就要開放辦報,“市民有約--走進襄樊”報道對本報品牌、品質有提升作用。

  自從提出主流化轉型以來,我們做了一些積極有效的嚐試,這種嚐試使得報紙盡管沒做很大的版麵調整,但在麵貌上已有不小的變化。不僅在市場上有所反饋,而且主管部門、集團內部都比較肯定。在這個時候,我們再往上提升一下,推出了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報道。我的思考有三個方麵:

  第一,作為湖北省發行100多萬份的報紙,怎麽體現出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性作用?怎麽體現出主流意識?毫無疑問,對於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戰略決策,就要通過我們的報道進行關注。

  第二,這種報道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對紛繁複雜的事實進行提煉,要有獨到視角,是對區域經濟的一種“鳥瞰式”的宏觀把握,是從過去到未來的一種全景式的觀照,要濃縮在這麽幾個版上,很不容易,采編人員都付出了不少艱辛,隊伍得到了錘煉。

  第三,這組報道毫無疑問是對報紙品牌、品質的一次提升。為什麽這麽講?以前別人都認為《楚天都市報》隻是市民生活報,盡管此前我們也有不少重量級的報道,但像這麽正麵接觸的、直接研究區域經濟的報道,還是第一次。我想,這組報道不僅襄樊的民眾關注,省直部門、武漢的讀者、其他市州的幹部群眾也會關注,他們可能會注意到:原來《楚天都市報》也能做這些內容。我相信對於主流人群,這組報道是一個提示,一種標誌。

  開放式辦報,也包括對《湖北日報》的學習。《湖北日報》有其獨特的優勢。《湖北日報》的一些報道方式和報道理念也值得我們借鑒。多方麵學習借鑒,結合市民報特色,加以融合,最後就能使我們的報紙具有獨立的品格和豐滿的精神氣質,具有不可替代性。

  當然,這一類報道是《楚天都市報》作為市民報的高端產品,就像一桌子菜,多是蘿卜白菜,再上一盤龍蝦。但是不能每個菜都是龍蝦,餐餐吃龍蝦。這是一種稀缺產品,一種高端產品,是一種耗費心智的產品,我們不會也不可能經常搞。

  編輯部就是要形成鑽研業務的好風氣,唱響業務創新的主旋律,隻有這樣,報紙的質量才會得到不斷提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