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開局,《楚天都市報》就舉全報之力,在全國率先獨家報道了湖北省一對“信義兄弟”,誠行天下,義薄雲天的感人事跡。謳歌了信約踐諾的傳統美德,樹起了道德標杆,展現了荊楚兒女的精神風貌,彰顯了時代新風,高揚了主旋律,唱響了正氣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剖析“信義兄弟’接力送薪”這一成功案例,我們覺得,其中的一些運作手法、操作手段以及幾個關鍵“節點”,對該組報道的發軔、拓展、升華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蘊藏的幾點珍貴啟示,值得我們精心收藏。
一、強化采集力,獲取獨家線索是報道成功“爆破”的“引線”
從2月21日起,《楚天都市報》連續10多天都用多個顯要版麵的篇幅,采用立體宣傳手段,大張旗鼓地報道了武漢市黃陂區建築商人孫水林、孫東林兄弟,一諾千金,接力送薪的感人故事。
這一普通人的重大典型是如何被發現的?
2月20日上午,《楚天都市報》內部信息網得到一條普通線索:2月10日淩晨,在南蘭高速河南開封境內,發生一起重大車禍,武漢市黃陂區泡桐街在京建築商孫水林一家五口不幸遇難。孫水林弟弟孫東林來電求助稱:目前,哥哥一家的遺體還躺在異鄉,善後工作遇到困難。懇請《楚天都市報》這張具有全國影響的市民報紙關注此事,最好派人與河南開封的有關方麵聯係,促使事情盡快得到處理。
這樣一條事發較久,牽扯兩省的災難性信息,有沒有介入的必要?《楚天都市報》編委會討論認為:“百姓的喜愛和信賴是本報發展壯大之本,為民解難是本報的服務宗旨之一。作為一張將責任扛在肩頭,情為民係的主流媒體,有責任和義務關注此事。”於是,立即派記者到武漢市黃陂區采訪。
試想,如果我們沒有得到這一獨家線索;如果我們對這樣一條事發較久、牽扯外省的很普通的災難性信息置之不理,這一人物典型還會被我們獨家發現嗎?
在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線索為王。廣大的忠誠讀者就是我們賴以生存、壯大的“順風耳”和“千裏眼”,隻有強化采集力,充分珍惜、利用每一條線索,才能使自己“耳聰目明”。
二、主流化視角,從普通的車禍中發現彰顯主流價值的感人故事
青年記者舒均領命迅速前往黃陂泡桐街了解情況。沒想到,卻從這起車禍背後,發現了一個令人泣下的故事:黃陂民營企業家孫水林兄弟,長期帶領一批黃陂農民工在北京等地承包建築工程。工友們介紹說,兄弟倆經商20年,共同信守著一個不變的承諾:“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在每年的大年三十之前,一定要結清所有農民工的工錢。”哥哥孫水林,為搶在大雪封路、大年三十前給農民工發工錢,連夜從天津駕車回家,路遇車禍,一家五口不幸遇難;弟弟孫東林,為了踐行哥哥的承諾,忍悲含痛,來不及辦理哥哥的喪事,湊錢按時為黃陂60多位農民工兄弟發放了33.6萬元工錢。
從此可以看出,記者不僅要手勤、腿勤,更要腦勤,遇事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積澱,運用主流化視角和思維,善於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洞悉新聞信息的核心本質,絕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
三、決策快捷,迅速啟動重大報道應急預案
記者迅速將其了解的情況向編輯部匯報。《楚天都市報》編委會認為,在社會轉型期,各種利益、矛盾相互交織、糾結,社會的誠信體係尚不健全,企業信義缺失比較普遍,拖欠農民工血汗錢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此背景下,武漢這對兄弟的故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若能深入開掘,豐滿展現,將會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教育意義,也有利於提升湖北、武漢人的良好形象。
編委會馬上達成共識:迅速啟動《楚天都市報》“重大報道應急反應預案”。迅速成立以總編輯張勤耘為組長,常務副總編輯王溥為副組長的報道組,調派優秀精幹記者,連夜布置采訪路徑和報道點。
2月21日,《楚天都市報》頭版以《為了哥哥的遺願,弟弟代兄發工錢》為題,講述了孫家兄弟的故事。
為了進一步挖掘出這一新聞故事蘊藏的精神、文化內涵,對該組報道進行提煉和升華,《楚天都市報》編委會遵照集團社長江作蘇的指示,決定開門辦報,借助外腦,邀請集團內外的專家來本報開展“頭腦風暴”。
當日下午,來自省社科院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的專家學者,齊聚楚天都市報會議室。大家暢所欲言,對報道方向提出了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大家認為“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精髓,構成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觀、榮辱觀。國人更是將“信義”奉為“立身之本”“興業之綱”“治世之道”。該組報道理應向這一方向開拓。
《楚天都市報》編委會在采納各位專家觀點的基礎上,為該組報道確立“信義兄弟,接力送薪”的主題和基調。從而使報道的方向更明確,主題更集中。
可以說,這組報道的麵世,充分體現了楚天都市報人對新聞敏感的把握、準確的判斷、迅捷的決策和輿論引導能力。
四、精心策劃,精心包裝,人物形象豐滿鮮活,報道可親可讀
從2月21日到3月4日,《楚天都市報》宣傳、報道“信義兄弟”,共動用了39個顯要版麵;共刊發消息、特寫、通訊、評論、圖片等新聞報道156條(幅),報道規模和聲勢前所罕見。
《楚天都市報》在報道“信義兄弟”時,各種新聞“語言”都極具匠心,體現了該報大力倡導的“精品意識”。
該組報道采用了消息、通訊、評論、攝影、特寫等多種新聞手段,強力聚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粉飾不拔高,真實地反映了平民典型的各種側麵,樸質客觀,讓讀者對道德楷模可敬可親,可信可學;每天的主標題,洗練深刻,盡收“畫龍點睛”之功;每日評論,洞幽燭微,高屋建瓴,盡顯事跡內蘊的道德、文化精髓;敘述語言生動形象,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讓荊楚讀者可讀耐品;圖片傳神寫意,既有悲情再現更具精神關照;版麵組合大氣,多而不亂,分而不散。
“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信義兄弟”樸實無華又擲地有聲的語言,已讓受眾耳熟能詳。這既是他們對社會的承諾,又是對失德者的鞭撻。
五、可歌可泣,“信義兄弟”感動中國
《楚天都市報》的報道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數十家國內外重要媒體,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網易、騰訊網、鳳凰網等大型網站紛紛跟進采訪、報道。
2月22日晚,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欄目中,用1分45秒的時間,播發了孫氏兄弟的感人事跡。
23日,《人民日報》在“社會版”頭條位置,發表題為《哥哥發薪路上遭車禍,弟弟忍痛接力還工錢》的報道,指出:“這源於孫氏兄弟堅守20年的約定--‘無論多麽困難,決不拖欠一分錢’”。
23日,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以湖北“包工頭兄弟”不欠薪的生死接力:“今生不欠來生債”為題,播發長篇通訊。
27日、28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再次播發“信義兄弟”的長篇報道。
《湖北日報》、湖北廣電總台、《長江日報》等本埠媒體,也紛紛以多種報道形式,宣傳了“信義兄弟”的感人事跡。
湖北省、武漢市主要領導分別為“信義兄弟”報道作出重要批示,讚揚孫氏兄弟踐約守諾、接力送薪的行為。省委書記羅清泉在批示中說:“信義兄弟的先進事跡十分感人,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仁義、誠信的優良品格。他們是時代的道德楷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是社會和諧的踐行者。”省長李鴻忠批示稱:“楚天都市報》‘信義兄弟’的報道,為德美者樹起了豐碑,也使失德者汗顏和自慚,希望《楚天都市報》下一步在歌頌德美者的同時,勇敢地鞭撻失德者。”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鬆指示要求:“繼續深入挖掘和拓展,弘揚中華民族的光輝精神。”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張昌爾批示:“孫東林兄弟講誠信,接力送薪,保障農民工的利益的事跡感人至深,是個好典型,值得大力頌揚。”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春明批示說:“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孫氏兄弟接力踐諾的動人事跡。再展了荊楚兒女的時代風貌和良好形象,理當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賞!”武漢市市長阮成發批示認為:“孫氏兄弟事跡感人。這就是典型的武漢人,信義、守諾、豪氣。我為這樣的武漢人自豪。”
湖北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在全省範圍內深入學習、大力宣傳、隆重表彰“信義兄弟”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推動全省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湖北省文明委授予孫水林、孫東林同誌“誠實守信道德模範特別獎”,湖北省總工會追授孫水林同誌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授予孫東林同誌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3月2日,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春明,主持召開弘揚“信義兄弟”崇高精神專題座談會。
據了解,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誌,也分別作了重要指示。
成千上萬的讀者、觀眾、網友也來電和發帖,盛讚“信義兄弟”這一道德楷模,稱其足以“感動中國”。大家紛紛表示,《楚天都市報》的這組報道,塑造了“信義兄弟”平凡而光輝的形象,弘揚了和諧社會、科學發展時代,荊楚人民對“信義”等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堅守,對道義與責任的擔當,對現代契約精神的遵守。這是荊楚文明的沃土上綻放的又一奇葩,值得全社會大力學習,廣為傳頌。
六、高揚主旋律,“小報”也能扛“大旗”
“信義兄弟”報道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屬必然。近年來,《楚天都市報》實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責任擔當為使命,以影響廣泛人群為目標,作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的主流化轉型,辦報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現已初見成效。
2008年,《19年前的良心債》係列報道,深深打動荊楚讀者;去年,《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的長江大學“1024英雄群體”、武漢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都成為“感動中國”人物;2010年,《楚天都市報》又率先發現、報道了“信義兄弟”這一重大典型。
3月2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春明在省委宣傳部主持召開的弘揚“信義兄弟”崇高精神座談會上,對《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給予高度肯定和充分評價。他說,去年,“1024英雄群體”、“暴走媽媽”成為“感動中國”人物,《楚天都市報》在報道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信義兄弟”又是,這是《楚天都市報》實現主流化轉型的非常生動的實踐。《楚天都市報》形式上是張“小報”,但卻扛起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大旗。
(原載《新聞前哨》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