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五章 上饒縣解放和新政權誕生

  第一節 國民黨上饒縣政府垂死掙紮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部隊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失敗後,其主力部隊基本喪失,軍事上失敗已成定局。但國民黨不甘心失敗,一麵打著“和平”的幌子,要求與中共進行和談,企圖延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進攻,取得喘息的時間;一麵在國統區加緊征兵、征糧、征稅,充實軍事力量,妄想卷土重來。此時,國民黨上饒縣政府為了維護反動者的統治利益,肆意推行“一甲一兵”製,設立了征兵處,在廣大農村亂抓壯丁。龜縮在上饒縣的所謂國民黨“鋼鐵”部隊在上饒縣城招兵,浙西“義勇總隊”在沙溪招兵,“饒謙”部隊在八都招兵。

  經濟上,國民黨上饒縣政府在縣城工商界搞“自由”捐獻和征繳“戰亂”經費,加重各種稅收。在農村暴征糧食,強行派捐,當時每個農戶被征1-2擔稻穀,如果沒有人去當兵的壯丁戶,就采取征募兼施的辦法,至少征40-50擔稻穀,許多人不堪重負,被迫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國民黨征兵、征糧、征稅,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負擔,它的殘暴統治,也進一步失去了國統區的民心,其垂死掙紮的行徑,加速了它的反動政府的滅亡。

  第二節 上饒縣全境解放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饒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遵照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一線橫渡長江。由於百萬大軍攻勢強大,國民黨長江天塹防線被突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4、5兵團所屬6個軍18個師渡過長江後,按照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兵分數路進入江西贛東北地區作戰。

  4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4兵團第15軍,從香隅阪至德興地區出發,分成兩個縱隊向樂平、上饒縣挺進,殲滅逃敵。

  29日黃昏,2野15軍45師攻占樂平縣城。隨後以每日80裏以上速度前進,廣大指戰員不被小股掩護之敵所阻,不被成群逃散之敵所惑,不被城鎮所挽,不被山高路窄、風狂雨暴、人困馬乏的情況所動搖,輕裝上陣,日夜兼程,向上饒挺進。

  當時國民黨部隊在上饒的兵力部署及設防情況是:1948年,由於國民黨軍事上的節節敗退,上饒幾乎成了大兵營,城裏城外駐滿了國民黨的機關和傷兵。同年秋天,國民黨67軍移駐上饒,軍長名叫劉雄,該軍自譽為“雄獅”部隊。1949年3月該軍得知解放大軍即將渡江南下消息後,奉上司命令,倉皇逃離上饒,向湖南方向逃竄。同月,在上饒臨時招募的國民黨陸軍218師1團,駐守皂頭鎮新田村,團長叫餘謙,部隊自稱“饒謙部隊”,也奉命自行解散。上饒城內,僅存國民黨交警七縱隊的幾個連的兵力和一些國民黨散兵遊勇。

  5月2日,我15軍45師在漆工鎮追上了國民黨143師,激戰兩小時,殲敵一部。為了保持追擊勢頭,15軍45師用小部隊清剿殘敵,主力部隊直奔上饒。5月3日,45師逼近上饒縣城時,遵照兵團的命令,先攻占橫峰、鉛山縣,沒有直接進攻上饒城,目的是圍殲大量逃敵和保護上饒古城。我45師根據軍部的作戰部署,在師長崔建功的率領下,抵達浙贛線設伏,相機殲敵。傍晚,一輛軍用專列從東向上饒開來,火車進站後,徐徐停下。當車上國民黨軍發現車站已被解放軍占領時,又急忙命令火車啟動向後倒退。火車退到上饒城近郊的郭門村時,預先埋伏在此的解放軍鳴槍示警停車。車上的敵軍也開槍頑抗,由於我軍攻勢強大,幾分鍾後,車上的敵軍掛出白旗,宣布投降。火車上2個團的國民黨官兵被繳械,成為解放軍的俘虜。原來這列專車是護送國民黨官員家屬向西逃跑的專列,此時這列火車也成了解放軍設置在浙贛鐵路線上的最好路障。

  解放軍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城區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利益,保護城市不受軍事行動的破壞,決定網開一麵,讓敵軍從南麵逃離城區再打。於是,解放軍攻占了上饒火車站後,便從東、西、北三麵完成了對上饒城包圍攻擊的態勢。當晚龜縮在上饒城的交警七縱隊部分人員趁夜色掩護朝福建方向逃竄。1949年5月4日淩晨,威武雄壯的人民解放軍45師象征性地鳴放了兩聲響炮,以整齊的步伐,威武的雄姿,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了上饒大街。上饒城沸騰了,人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帶著勝利的喜悅湧向街頭,鳴放鞭炮,為解放軍倒茶水送食物,熱烈歡迎解放軍進城。

  堅持在上饒縣南部山區開展遊擊戰爭的上廣遊擊隊得知解放軍進攻上饒和敵軍向南逃竄的消息,便配合解放軍由南向北挺進。5月3日至4日,逃敵分別在鉛山縣江村和上饒縣花廳鎮、四十八鎮等地被解放軍和遊擊隊殲滅,國民黨上饒縣縣長羅平造帶的保警200多人也在花廳被俘,羅平造後被押往南昌正法。至此,上饒縣全境解放,宣告國民黨在上饒縣的反動統治結束,上饒縣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上饒全境解放過程中,中共地下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上饒是浙贛鐵路樞紐站,我黨在林關嵩家秘密建立起上饒交通站,負責京滬杭辦事處與江西工委的聯係、贛東各縣與江西工委的聯係,掩蔽或轉移我地下黨人員來往。1947年9月,中共閩浙贛區黨委城市工作部黨員唐鬆來到上饒中學開展革命活動,在上饒中學發展了朱昭、邵庭梧入黨後,成立了中共上饒中學黨支部。為了解放戰爭的需要,朱昭、邵庭梧到上饒電信局、火車站發展了林英珂、卓葆榮等成為共產黨員。解放前夕,經上饒地下黨組織的努力,上饒縣電信局、上饒鐵路線、車站設備及技術人員都得到很好的保護,人民解放軍進入上饒城後,完整地交給了人民解放軍,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得到人民解放軍和上級黨組織的好評。在人民解放軍攻打上饒火車站時,我上饒地下黨組織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上饒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地下黨員陳茂城與上饒小學教師陳才一道做上饒偽專屬保安司令陳民傑的策化工作,使陳民傑在上饒解放時陣前起義,從而使解放大軍攻占上饒城時,隻是在火車站附近經過短暫的交火,就順利進入城內,千年古城上饒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二、接管上饒 建立新政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15軍45師於1949年5月8日奉命撤離上饒,向福建挺進。接管上饒縣的第2野戰軍第5兵團直屬支隊2大隊3中隊,於同年5月11 日進入上饒縣境,14日抵達上饒縣城。

  抵達上饒縣城的當天晚上,三中隊全體人員集中在旅館裏的一個房間裏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宣布成立中共上饒縣委和上饒縣人民政府。張文軒任縣委書記,江澤民任縣長。張文軒、江澤民、將潤生、曾魯民、李育民、楊子遠等6人為縣委委員,組成中共上饒縣委員會,領導全縣工作。部署了接管和征糧幹部名單,宣布了縣委、縣政府各部門的負責人及區級機關負責人。

  縣委各部門的負責人是:武裝部長兼社會部長將潤生,組織部長曾魯民,宣傳部副部長楊子遠,民運部副部長李育民,縣委秘書喬學衍,縣政府各部門負責人是:秘書科長嚴慶瑞,民政科長孫傳生,財政科長顧華,教育科長張垓墩,建設科長喬旭,糧食局長胡少楓,工商科長劉庭相,銀行行長王爵,公安局副局長燕振邦。

  各區的主要負責人是:饒北區區委書記劉修璋,區長仝宣濤;饒南區區委書記房昆,區長李順卿;沙溪鎮黨委書記兼鎮長王傳佃,副鎮長兼公安派出所長楊際文。

  會上,3中隊領導人介紹了上饒縣的情況:原國民黨在上饒縣設有2個區、2個鎮、28個鄉。解放後,中共贛東北區黨委決定,將原上饒縣的廣平鎮改為上饒市,除廣平鎮撤鎮設市外,其它地方仍屬上饒縣。這次會議任命的幹部,是根據上饒實際情況而定的,對南下出發前,在菏澤宣布的各區任職名單作了較大的變動,有些區委書記、區長、區委組織委員、區委宣傳委員、武委會主任、聯合會主任等正副區級幹部,改任鄉長職務。除饒北區、饒南區所轄各鄉外,全縣其它各鄉直屬縣領導。

  5月15日上午8時許召開接收大會,到會的有原國民黨各區、鎮、鄉長和準備分赴各區、鎮、鄉接管的幹部。會上縣長江澤民講了話,主要是講形勢,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尤其是共產黨對原國民黨、政、軍人員的政策,教育他們認清形勢,轉變立場,為人民做好事,並令他們一定要作好交接工作。會後,前往各區、鎮、鄉接管的3中隊的幹部由他們帶路,及時到達各區、鎮、鄉實施接管。就這樣,全縣從縣到區、鎮、鄉各級人民政權,在兩三天的時間內全部建立起來。

  三、征收糧食 支援前線

  人民新生政權建立後,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征收糧食支援前方上來。為了確保征糧工作和其它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6月初,縣委、縣政府決定,調整縣行政區劃,撤銷饒南、饒北兩區,將全縣劃分為六區一鎮,即一區(楓林)由武守才任區委書記兼區長;二區(清水)由何維盈任區委書記(該區先是王桂森任區委書記,王走後由何接任),楊琳任區長;三區(饒北)由李修璋任區委書記,仝宣濤任區長;四區(靈溪)由武繼先任區委書記兼區長;五區(黃市)由房昆任區委書記兼區長;六區由李順卿任區委書記兼區長。沙溪鎮由王傳佃任鎮黨委書記、鎮長。此時,上饒縣共設6區1鎮28鄉。縣委、縣政府機關駐地為皂頭的車頭村。

  同時,縣委、縣政府針對全縣的工人、農民、教師、學生、工商業者,對黨的政策還不太了解,生活尚未安定下來的情況,在全縣範圍內,采用張貼布告,召開會議,辦訓練班等多種方法,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在沙溪師範舉辦了由中學教師和部分完小教師70人參加的為期一周的訓練班。該訓練班工作由縣教育科長張垓墩主持負責,中共上饒地委宣傳部長苗春亭向大家較係統地宣講了社會發展史、新民主主義論,張垓墩向大家宣講了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

  那時,征糧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萬大軍在福建、廣東地區與敵作戰,急需糧食。3中隊剛到上饒,人地生疏,不了解情況,缺乏接管工作經驗,任務重而力量單薄,加上地主和殘留的國民黨黨、政、軍中的少數頑固分子與特務勾結在一起,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抗、破壞征糧工作。因此,縣委、縣政府根據當時的工作情況和革命鬥爭形勢,決定把已接收的原國民黨在水南街倉庫的三四十萬斤存糧支援前線,同時采取以下征糧措施:一是各鄉普遍召開群眾大會,宣傳形勢,講解政策,動員群眾交糧;二是召開保甲長和地主參加的會議,向他們宣傳政策,具體分配交糧任務;三是召開由地下黨和進步人士參加的會議,動員他們協助政府做好各項工作;四是對個別頑固的、有糧食故意抗交的大地主,采取臨時管押措施(交了糧就放回)。采取以上措施後,僅楓林和沙溪鎮在20多天的時間裏,就征收糧食40多萬斤。到8月23日,全縣征收糧食320多萬斤,有力地支援了前方,圓滿地完成了上級分配的征糧支援前線任務。

  四、剿滅殘匪 保衛勝利果實

  解放初期,國民黨在上饒縣還有一定的殘餘勢力,這是因為上饒縣原為國民黨反動勢力十分強大的地方。抗戰期間,上饒是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部駐地,在上饒設立了迫害共產黨人的集中營,社會上反動分子比其它縣更多,從縣到區(鎮)、鄉、保都有國民黨的黨團組織,僅饒北區就有國民黨21個區分部,大一點的地主都有自己的武裝,私人槍支也比較多。當時,接管上饒縣的3中隊隻有132名幹部、戰士。分赴各區(鎮)鄉後,力量更為單薄,多數鄉隻有1名接管幹部,少數鄉才有兩名接管幹部,多數區是2-3名接管幹部,少數區才有4-5名接管幹部,而全縣被接管下來的國民黨的黨、政、軍人員就達700多人,每個鄉有20多人,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相當懸殊。

  6月初,殘留在上饒縣的國民黨頑固分子,不甘心國民黨的失敗,開始四處公開活動,妄圖卷土重來,顛覆新生的人民政權,已被接收的原國民黨區、鄉武裝,有的開始嘩變,如饒北區接收的兩個班,有一個班攜械叛逃;沙溪鎮已接收的兩個班,也有一個班妄圖攜械逃跑上山。鎮政府覺察後,捉了敵首要分子,才製止了事件發生;和濟鄉被敵占領,鄉長趙衍珍隱蔽在群眾周啟忠的家裏,深夜在周啟忠的掩護下,換上便服,才回到區公所報告敵情;望仙鄉受到敵人嚴重威脅,鄉長趙培欽背著電話機離開鄉公所打遊擊。7月底8月初,潛伏下來的國民黨青年救國軍和被接收的原花廳地主武裝勾結在一起,在上饒縣的鐵山鄉、花廳鄉、田墩鄉一帶公開活動。這兩股沆瀣一氣的反動殘餘勢力,互相勾結,氣焰十分囂張,企圖謀殺鐵山鄉鄉長楊廣君。敵預謀未遂,便又企圖聯合起來攻打田墩、花廳鄉政府。

  縣委、縣政府、縣大隊根據敵匪活動情況,及時采取了相應措施:一是聯係當年戰爭時期與黨組織失去聯係的黨員,給他們辦理登記手續,在兩三個月內,自動到縣委登記的黨員有600多人,這不但發展壯大了黨員隊伍,加強了黨的組織建設,而且為接管上饒縣後鞏固各級人民政權,完成各項任務打下了堅實的革命組織基礎。二是加強改造國民黨的黨、政、軍殘留人員,要求他們認清形勢,轉變立場,與人民站在一邊。三是發動群眾,建立人民武裝。一方麵從接管下來的舊人員中挑選表現好的人和吸收願意參軍的貧下中農子弟,組建人民武裝;另一方麵發動群眾建立民兵組織。由於措施得力,人民武裝隊伍很快地建立起來,人員快速增加,部分區配備武裝人員達20多人,一般區配備武裝人員也有6-7人。為了進一步加強武裝鬥爭力量,還抽調地下黨員分配到各區、鄉,把隨軍南下的山東膠東地區支前民兵連分散開來,每鄉1-2人,又把“短期幹部培訓班”培訓的幹部分到各鄉,每鄉1-2人。這幾股力量結合在一起,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剿匪鬥爭。各鄉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和群眾提供的情報,有計劃地主動出擊敵匪,並在武裝鬥爭中,不斷繳收敵匪的武器,到8月下旬,全縣收繳敵匪長短槍支500多支,一些叛逃的原國民黨區長、鄉長、鄉丁都被捕。在與敵英勇鬥爭的同時,全縣人民武裝隊伍發展得更快,縣保衛隊發展到60多人,縣大隊發展到200多人,饒北區的區隊發展到近百人,其它各區、鄉人民武裝隊伍也得到發展,南下接管上饒縣的3中隊132名幹部戰士無一人傷亡,剿匪鬥爭取得重大勝利。

  8月下旬,接管上饒縣的3中隊幹部戰士接到向西南進軍的命令,各區、鄉的工作和縣委、縣政府的工作便移交給江西省委派來的幹部。從此,上饒縣人民在紅土地上安居樂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附錄:

  上饒縣黨史人物

  寧春生

  又名春生,譜名懋行,化名大老寧、老黃。1898年2月11日出生於上饒縣湖村鄉的一戶農民家庭,少年時讀過兩年私塾,當過店坊學徒。1927年冬參加革命;1929年同劉道奇一起積極配合邵式平率領的信江紅軍獨立團在湖村鄉碧霞橋潭頭消滅了“八都聯合靖衛團”;1930年3月上饒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被選為縣蘇主席團成員;1931年3月6日,任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兼任省消費合作總社主任;1934年初,赴皖南開辟新區工作;8月,他同劉毓標等人組織領導皖南柯村暴動;10月,皖南蘇維埃政府成立,他擔任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12月,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潭家橋失利後匯集在柯村,他組織蘇區軍民熱烈歡迎紅軍,妥善安置了幾百名傷員。北上抗日先遣隊轉移後,他仍留在皖南堅持遊擊戰爭。1935年4月21日晨,由於叛徒告密被圍於裏溪而不幸被捕,被關押在屯溪監獄,後被敵人秘密殺害。

  寧月生

  又名春發,譜名懋鼐,字芳生,別名細仔,化名小老寧、老寧。1909年1月28日出生於上饒縣湖村鄉的一戶農民家庭,童年時讀了兩年書。1926年受到徐明高、熊太通等知識分子宣傳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積極參加農民協會。1929年1月在家鄉參加了革命暴動排。193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3月被選拔到省委白區工作幹部訓練班學習,爾後被分配到鉛山縣旁羅開辟新區工作,擔任省委交通員。同年冬,被閩浙贛省委派往徽州負責工委工作,到達後,根據閩浙贛省委及方誌敏同誌的指示,在歙縣小練村成立了皖南特委,開辟以黃山為中心的新區工作。1933年6月,皖南特委由於叛徒告密而遭受破壞,他由組織安排,繼續留在皖南做政治交通員工作。1934年8月20日,他率領際村的暴動武裝參加了柯村暴動。柯村暴動勝利後,他兼任太平縣委書記。1934年12月,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潭家橋失利後,大量傷員轉移到柯村,他根據特委的指示,負責安置了這批傷員。北上先遣隊轉移後,他仍留在皖南堅持遊擊戰爭。1935年5月上旬,在宏潭區佘溪裏塢戰鬥中,他同國民黨78師曾伯瑤營對峙了兩天,最後彈盡援竭,身體多處中彈,壯烈犧牲。

  龍樹林

  原名龔盈炳,小名二炳。1911年出生於上饒縣稠川村的一戶農民家庭,童年讀了三年私塾。1930年在家鄉參加了青年團組織。1931年春參加了紅十軍。半年後,被選拔到彭楊軍事政治學校學習。畢業後任紅十軍某連連長。1933年1月,他隨紅十軍離開贛東北到中央蘇區參加第四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他留在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1936年,由中央上海特科安排去蘇聯伏龍芝軍校學習。1937年冬,從蘇聯乘飛機回到新疆。1938年經武漢到達新四軍軍部報到,被任命為新四軍教導營政委;4月,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訓練處主任;11月任丹北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協助管文蔚司令員整編丹北遊擊隊建立黨組織工作。1939年1月,率挺縱三支隊渡江北上江都河南地區的大橋、嘶馬,開辟了蘇北抗日根據地前哨陣地,建立了江都橋頭堡,不久仍回江南。同年5月,他奉挺縱的命令前往大橋鎮解決方均嘩變問題,在迫使對方繳械時,不幸犧牲。

  劉道奇

  又名劉春泰,1887年10月20日出生於上饒縣湖村鄉的一戶農民家庭裏。1927年冬加入橫峰港邊農民革命團。1928年夏,從橫峰回到湖村進行革命活動,成立了湖村農民革命團。1928年7月23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1929年冬茗洋年關暴動的具體領導人。1928年9月,中共上饒縣特區委委派他前往茗洋開展革命活動。他來到茗洋後,一方麵積極地發動群眾,組織農民武裝,另一方麵秘密地活動於駐守茗洋仁孝殿的“八都聯合靖衛團”之中,宣傳革命思想。1929年9月王禮西等8名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窮苦農民出身的靖衛團團丁,首先帶槍逃跑,投奔到茗洋農民武裝隊伍中去。爾後,又有10多名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的團丁陸續帶槍投誠。由此,茗洋農民武裝的力量壯大了,靖衛團原80人槍剩下50人槍,反動武裝力量極大地削弱了,迫使靖衛團團總徐月良、謝申等把靖衛團撤出仁孝殿,搬到湖村潭頭舒家祠堂駐紮整頓,為茗洋人民舉行年關暴動掃除了一大障礙。10月,他在茗洋成立了區委,並任區委書記。11月1日,他率領茗洋農民武裝幾百人到湖村潭頭配合紅軍消滅了“八都聯合靖衛團”,取得潭頭之戰的勝利。潭頭之戰後,茗洋成立起區蘇維埃政府,他任區蘇主席,在此之後的幾年中,他曆任上饒縣蘇主席、縣蘇一至四屆主席團成員,並兩次出席贛東北省蘇工農兵代表大會。1934年5月後,上饒縣蘇區遭敵“圍剿”強攻,麵對日益嚴峻的革命形勢,他率領的遊擊隊隊員所剩無幾,仍堅持在山上活動。同年冬,他被誘騙下山被捕,被關押在上饒監獄。1936年3月17日被解回湖村殺害。

  吳善炳

  1898年出生於上饒縣大地鄉廟灣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裏,從小給地主當長工。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上饒縣第五區委書記。1931年當選為上饒縣委委員。贛東北蘇區失陷後,他仍率領一支遊擊隊在上饒的中路、廟灣、大地、楓嶺頭一帶堅持遊擊鬥爭。1935年5月4日,他帶領6名遊擊隊員在廟灣活動,不幸被敵一個連包圍於一個山洞裏。突圍中,不幸腹部中彈而被捕。第二天被押往上饒城而犧牲。

  汪佑春

  字澤鑒,號子華,1898年7月14日出生於上饒縣華壇山鄉革畈村的一戶兼營造紙的農民家庭。1922年就讀於上海東南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在那裏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五卅”運動中,他積極參加了反對帝國主義暴行的鬥爭,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罷課離校後,回到江西省南昌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初,由方誌敏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又由方誌敏介紹前往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受訓。受訓後,回到南昌接受了任務就前往湖口開展農民運動。7月底,由黨組織安排回到南昌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起義軍撤離南昌時,黨組織安排他回到家鄉上饒開展革命工作。12月,他在家鄉發展了自己的胞弟汪元春、好友汪大源為中共黨員後,成立起上饒縣第一個黨小組--革畈小組,並準備在四角坪建立革命根據地。1928年3月,他帶領革畈小組的成員前往鄭坊台塢鄉鄉公所奪槍失利,隨即轉入磨盤山參加方誌敏領導的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7月紅十軍成立時,他任紅十軍某營政委。1933年1月,在肅反運動中被錯殺於德興縣重溪。

  李財標

  1891年8月30日生,上饒縣湖村鄉排山底村人,文盲。革命前做木工。192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到雙溪等地開展革命活動,並於同年建立三區委,任三區委書記。1929年冬領導了雙溪、左溪等地農民進行年關暴動。1930年上饒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任縣蘇主席團成員。1935年6月4日在大畈村董家被捕。不久,被殺害於李家灘。

  李天民

  (籍貫不明),1935年來到上饒縣南部山區的毛樓、禹溪、甘溪一帶開展遊擊戰爭,並任遊擊隊長。1937年9月下旬,他先同閩北黨組織取得聯係後,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在上饒南部山區轟轟烈烈地開展起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冬,他在甘溪街動員了200名愛國青年參加新四軍,編入新四軍三支隊五團。1939年任中共上饒中心縣委(亦稱中共上廣鉛中心縣委)書記。同年冬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高州村。

  楊森

  上饒縣董團鄉魏家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曆任上饒縣軍事部部長、紅軍獨立團團長、八十三團政委。1934年底失蹤。

  餘炳慧

  上饒縣湖村鄉碧霞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曾任過上饒縣一區蘇主席。1938年2月從浙江回到上饒縣老區串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黨員30名,恢複了碧霞、庫前、茶園、王家壩、稠川、左溪等村黨支部。同年5月,他在碧霞村陳家召開黨員會議,成立起中共上饒臨時縣委,他任書記。中共上饒臨時縣委成立後,他積極擴大黨的基層組織,派員打入國民黨機關,掌握地方領導權。國民黨政府對此惶恐不安,指派特務混入中共上饒臨時縣委機關刺探情報,伺機破壞。1939年3月,國民黨上饒縣政府派自衛隊破壞了臨時縣委,搜捕共產黨員。他得知消息後脫離了險境。1941年被捕於福建,押往上饒集中營,後犧牲於集中營。

  周園香

  女,1914年出生於江西橫峰高灣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裏。出生不久,被其無力撫養的父母送往上饒縣茗洋鄉王珊源村的貧苦農民王仁水家做童養媳。1928年3月參加革命。1930年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上饒縣二區青年婦女部部長、上饒縣青年婦女部部長、閩浙贛省青年婦女部部長。1934年10月,隨省委機關一道轉戰於磨盤山區。1935年初,敵人重兵“圍剿”根據地,她因懷孕經長期轉戰奔波,不幸早產。正在她身體未獲康複之際,敵人又包圍了省委機關駐地。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時刻,她為了掩護省委領導和其他同誌突圍轉移,隻身舉槍應戰,把敵人引向自己身邊而壯烈犧牲。

  熊旗

  上饒縣清水鄉橫山村人。1927年參加革命,曾任省委文書。1931年被贛東北省委派往閩北開辟新區,並任閩北分區委黨校校長。1933年,在肅反運動中被錯殺。

  徐明高

  1899年出生於上饒縣湖村鄉峰山頭村的一戶清末武秀才家庭。1925年在北京大學就讀時,就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假期回到家鄉,積極深入民眾中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鼓勵農民成立農民協會,並帶頭向自家的佃農債戶宣布減租退債。“五卅”運動後,他回到江西,與方誌敏、黃道等同誌在南昌從事反帝愛國宣傳活動。1926年底,在方誌敏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並在江西省黨部內做組織工作。1927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後隨起義部隊轉戰於廣東三河壩犧牲。

  舒善德

  1886年出生於上饒縣湖村鄉丁家源村。1928年10月參加革命。1929年1月由李財標介紹入黨。曆任第三區區委委員、赤衛隊隊長。1929年冬接受中共上饒臨時縣委交給的任務去弋陽請求信江紅軍獨立團支援上饒革命,並給紅軍帶路,率領上饒縣“兄弟會”會員包圍殲滅了駐紮在潭頭的上饒縣“八都聯合靖衛團”。接著回到三區組織雙溪等村農民在石城寺舉行暴動。在組織領導石城暴動過程中,因缺乏領導革命群眾對敵鬥爭的經驗,被階級敵人偽裝革命所麻痹,遭敵突然襲擊而使三區赤衛隊蒙受損失。舒善德及時認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1930年在雙溪戰鬥中英勇犧牲。

  程宜水

  上饒縣楓嶺頭鄉王家店人。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2月,他根據贛東北省委的指示,在上饒縣旺青畈建立了中共上廣特區委,並任特區委書記。1933年12月,玉山縣蘇維埃政府在上饒彭宅成立,他當選為該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上任伊始,為了鞏固新建立的蘇維埃政府和向外開辟新區,就集中軍事力量,於同年年底在沙溪王東閽殲滅了沙溪靖衛團一個排,沉重打擊了敵人,增強了蘇區人民的鬥誌。短短的幾個月內,玉山蘇區就擴展為六十餘村、一萬多人口的新區。1934年6月,浙江保安師三團、玉山縣保安隊及臨湖靖衛團聯合進攻玉山蘇區,他就及時組織和領導蘇區人民奮起反擊,但終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玉山蘇區淪陷,他就隨玉山縣蘇機關向上饒縣高南峰山區轉移。1935年被敵俘獲而犧牲於上饒城。

  黎三友

  上饒縣湖村鄉人。1930年參加革命,曆任上饒縣蘇裁判部部長、中共上饒縣委書記。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他領導上饒縣蘇區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34年4月下旬,敵進犯我老鴉尖堡壘,蘇區的赤衛隊和紅軍戰士在此奮勇還擊。為了保衛紅色蘇區不失一寸土地,他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上山支前支戰,在前沿陣地做鼓動工作時,不幸被拉絲炮誤傷。後被送往蘇區葛源醫院治療搶救無效而犧牲。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