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上饒縣人民的抗日反偽鬥爭

  第一節 楊文翰、沈宗文領導的遊擊隊在上饒的鬥爭活動

  一、楊文翰領導的遊擊隊在上饒的鬥爭活動

  1938年冬,中共上(饒)橫(峰)弋(陽)德(興)中心縣委書記兼贛東北紅軍遊擊大隊政委楊文翰,率領100多人的遊擊隊轉戰到上饒縣北鄉葉家一帶。

  遊擊隊到了葉家後,在大嶺山蘿卜棚,與陳新森、濯德三(九都濯家人)、李國寶(大嶺山人)等人取得聯係,得到了他們提供的糧食、油鹽、蔬菜和軍事情報。

  當時葉家一帶,常有上饒、德興兩縣的國民黨保安隊來騷擾群眾,“清剿”革命武裝。群眾對這些嗜殺成性的國民黨保安隊,早已恨之入骨。為了殲滅國民黨保安隊,遊擊隊采取“敵來我隱,敵退我擊”的作戰方法,把遊擊隊分成五個班,分別開往小東塢、望仙、茗洋、德興等地,零星分散活動,相機消滅敵人。1939年初,遊擊隊在陳井灣襲擊了國民黨德興保安隊的一個碉堡,繳槍10餘支。1939年5月,有一個班的遊擊隊來到小東塢,巧妙地消滅了堅持反共立場的聯保主任薑清朗,並繳長、短槍各1支及糧食用品等。隨後去襲擊駐沙洲的德興保安隊。一天,遊擊隊員化裝成挖冬筍的農民,繞到山上的碉堡附近,活捉了兩個哨兵,經審問,得知敵人碉堡內隻有13人槍,就埋伏下來。等到半夜碉堡內的兩個哨兵出來解手時,衝進碉堡,繳了敵人的武器,擊斃敵排長、班長各一名。楊文翰率領遊擊隊在沙洲、原盤、楊山等地活動一年多時間。

  1940年春,德興、上饒兩縣保安隊對大嶺山、沙洲等地瘋狂“圍剿”,放火燒山,亂捕濫殺,迫於形勢惡化,楊文翰率領遊擊隊轉往婺源、開化等地活動。

  1942年11月,楊文翰率領一支16人的遊擊隊,又轉到葉家一帶。楊文翰來到葉家後,先與陳新森取得聯係。後來陳新森就聯絡葉家村的群眾經常上山為遊擊隊送糧、鹽和蔬菜。1943年清明節前兩天,裴月山司令帶幾個人去廣豐偵察前往閩北的路,打算去同閩北遊擊隊會師。楊文翰帶領劉福喜、王榮貞(楊文翰的愛人)、陳蓮鳳、周愛花留宿營地。途中因敵封鎖了去路,便又回大東塢。裴司令返回就住在小東塢,其餘的人由遊擊隊的陳隊長和楊文翰的通訊員邵漢菊(綽號板子)帶領去捉劣紳王秋嶺。就在王秋嶺家對麵山坳裏埋伏時,邵漢菊蓄意離隊叛逃,槍殺了遊擊隊陳隊長之後,便連夜逃往德興繞二,向國民黨德興保安隊自首投降,並向他們交待了遊擊隊的情況。

  第二天天還未亮時,邵漢菊帶著國民黨德興保安隊100多人,30多支槍向大嶺山蘿卜棚實施包圍。楊文翰和劉福喜發現敵情,立即還擊。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遊擊隊被打散,有的同誌壯烈犧牲。楊文翰、劉福喜為了掩護王榮貞、陳蓮鳳等同誌,一麵還擊,一麵往後退。相持半個小時後,劉福喜負重傷,楊文翰子彈打完了,就隻好帶上劉福喜溜下半山腰,藏入一個岩洞裏。敵人在山上瘋狂地掃射,並把王榮貞、陳蓮鳳、周愛花、管宗丕4人帶下山。遊擊隊被劫去了兩支長槍,一支駁殼槍和許多財物、金器等。

  同日晚,楊文翰、劉福喜見敵人撤離大嶺山後,從岩洞中爬出,包紮傷口,乘著夜色,匆匆地向弋陽走去。被打散的遊擊隊,由裴月山司令重新組織起來後,又轉戰到弋陽去了。

  二、沈宗文領導的遊擊隊在上饒的鬥爭活動

  1942年春,由沈宗文領導的一支10多人槍的遊擊隊,在上(饒)、鉛(山)、崇(安)邊區一帶開展遊擊活動。

  1942年4月,沈宗文率領遊擊隊9人轉戰到了上饒縣南部山區禹溪。當時遊擊隊沒有糧食,沒有錢。為解決錢糧問題,一到禹溪,就把國民黨禹溪村保長和國民黨保安隊副隊長抓了起來,關在吊林關的一個麻坊廠裏。遊擊隊向他們倆提出三個條件。1、嚴守秘密,不準走漏消息;2、供給情報,隨時把情況報告遊擊隊;3、保證供應遊擊隊糧食。以上三個條件如果全答應,就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結果,他們全答應了。遊擊隊得到錢糧後,就在禹溪駐紮下來。不久,毛樓豐山村有3個農民參加了遊擊隊,隊伍發展到12人。

  同年5月,日本侵略者沿浙贛鐵路進攻,駐紮在上饒的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部向福建方向退卻,上饒因此而淪陷。正在此時,禹溪的姚元生從上饒集中營的茅家嶺監獄逃了出來。他向遊擊隊介紹了新四軍的情況,報告了有關敵情。當遊擊隊得知赤石暴動的消息和暴動出來的革命同誌到了遊擊區,就立刻派了人下山尋找。第一天在禹溪找到了8人,彼此交換了情況後,又一同繼續尋找其它暴動出來的同誌。經過兩天兩夜,共找到暴動出來的革命同誌64人。為防不測,遊擊隊把他們安置在兩個棚子裏住,一方麵殺豬宰牛招待他們,另一方麵派人到各飯店收購國民黨散兵的軍衣,解決那些同誌穿衣問題。經過半個月的觀察了解,肯定了他們全是革命同誌,遊擊隊才和他們真誠合作,共同到村子裏做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由於隊伍擴大,力量增加了,活動範圍便向外擴展到船坑、範家坳、封禁山等地。同年7月,沈宗文到範家坳住了一段時間,並在那裏恢複了黨組織,建立了黨支部,姚元生任支部書記。

  7月,遊擊隊在禹溪江金良、翁金祥、方誌甫等十多人的配合下,襲擊了鉛山裏洋關的國民黨100軍的槍械修理所,繳獲機槍8挺,步槍70多支,彈藥無數。遊擊隊在返回甘溪途中,抓了個土豪,沒收許多財物,分給沿路的窮苦群眾。第二天,遊擊隊把繳來的勝利品,在禹溪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進行展覽。通過展覽活動,大大地激發了遊擊隊和當地群眾的鬥爭熱情。

  國民黨100軍在同年7月15日調遣一個師的兵力圍攻五府崗,當時中共福建省委駐紮於此,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沈宗文率領的遊擊隊牽製了敵一個團的兵力。8月底,遊擊隊奉命轉戰到閩北方麵去了。

  第二節 中共上饒臨時縣委遭破壞和贛東工委的成立

  一、中共上饒臨時縣委遭破壞

  1938年春後,碧霞一帶的革命組織已迅速地發展起來。由於革命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國民黨上饒縣政府惶恐不安,便於同年10月派特務彭彰打入碧霞黨組織,刺探情報,侍機破壞黨的秘密組織和各級機關。

  彭彰原是閩浙贛紅十軍軍部的一個號兵。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他被俘而變節投降,成了國民黨的特務。當時中共上饒臨時縣委書記餘炳慧對他失去革命警惕性,沒有審查考核,便把他作為革命者介紹到縣委工作。由於彭彰偽裝極好,處處獻殷勤,騙取了黨組織的信任,在縣委機關工作不久,被組織上推薦送往新四軍駐貴溪辦事處受訓。受訓後,他仍回中共上饒臨時縣委工作。由於組織上對他的信任,他因此掌握了許多機密,並將機密報告給國民黨上饒縣政府。

  1939年春,國民黨上饒縣政府獲悉碧霞黨組織快速發展,便勒令彭彰回到上饒城,指派謝華國、塗石君等特務,帶上國民黨上饒縣自衛隊10多人,殺氣騰騰趕到碧霞,逮捕了邱雲山、吳成紹等人,餘炳慧聞訊後,逃離了險境。1941年餘炳慧在福建被捕,送往上饒集中營關押,後犧牲在集中營。中共上饒臨時縣委被敵徹底破壞。

  二、贛東工委的成立

  1939的同樂會被國民黨特務破壞後,抗宣二隊、婦女指導處,宣慰工作團等抗日救亡團體,也受到牽涉,由於這些團體及時疏散了部分黨員到皖南前線工作,隻被國民黨沒收了一些進步書籍刊物,損失不大,但是上饒抗日救亡運動從此冷卻了下來。

  為了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繼續開展城市工作,中共福建省委任命李泳桂為書記,貢獻等人為委員,成立贛東工委,繼續領導上饒城內的中共地下黨組織工作。

  贛東工委成立後,對城區黨組織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上饒城區黨組織已遭到破壞,許多同誌奔赴皖南抗日前線工作,也有部分同誌到福建找黨組織。針對這種情況,贛東工委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秘密發展黨員、恢複各級黨組織上。

  1939年冬,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國民黨特務活動更猖獗,此時的上饒白色恐怖氣氛更濃。為了便於開展黨的秘密工作,又將贛東工委改為中共上饒特委,以李泳桂為特派員,領導上饒、玉山、廣豐、鉛山、橫峰、弋陽、貴溪、餘幹、南城等縣黨的秘密工作,特委機關由上饒城區遷往鉛山河口。

  第三節 上饒縣南鄉人民挫敗國民黨反共高潮

  1940年秋後,國民黨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當時,中國共產黨在上饒縣的黨組織活動,主要是在南鄉。國民黨上饒縣政府為了效忠它的黨國,唆使特務破壞南鄉革命組織,派出反動武裝“圍剿”南鄉遊擊根據地。

  國民黨上饒縣政府派出的行動隊到南鄉後,與甘溪反動保甲長、地痞流氓相勾結,肆意進行破壞活動。不久,鐵山、四十八、徐潭等地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由於鬥爭環境惡化,中共上饒中心縣委機關遷往更隱蔽的禹溪。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在上饒縣南鄉發動了瘋狂的“圍剿”。在“圍剿”毛樓、禹溪遊擊根據地時,敵人看到人就殺,見著房屋就燒。敵人殘暴“圍剿”,使鬥爭環境更加惡化複雜。一些立場不堅定者,便投敵叛變。1941年2月,上饒中心縣委組織部長黃春芽,縣委委員邱美鳳經不住考驗,下山投敵叛變。兩人叛變後,竟把區委書記廖燮、龔桂堂等20多名革命幹部出賣了,致使毛樓、禹溪等地黨組織遭到破壞。

  國民黨上饒縣政府捕捉了革命同誌後,企圖進一步瓦解革命力量。國民黨江西省行動隊和上饒行動隊等特務組織,派特務混入遊擊根據地,進行破壞活動。國民黨軍隊又從閩北方麵向中共福建省委駐地五府崗進行“圍剿”。敵人來勢凶猛,形勢十分危急,中共福建省委機關便撤至金竹排,並指示上饒中心縣委:“為保存根據地,保全省委機關,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必須恢複和繼續開展毛樓、禹溪的秘密活動,開展群眾工作。”上饒中心縣委書記周雲金請假回家便不再回來,省委立即調黃國樟擔任中共上饒中心縣委書記,恢複中心縣委工作。

  黃國樟恢複了中共上饒中心縣委工作之後,重新建立了禹溪、範家坳、平溪、金鍾山等區委,各區委領導群眾進行“堅壁清野”,使敵人每次進犯,既找不到食物,還屢遭遊擊隊和群眾打擊。1942年3月,由龍隊長率領一支遊擊隊,在東山地方襲擊了有百人槍的李華遠靖衛團,斃敵數十人,繳槍數支,殘敵狼狽地向船坑逃竄。

  1942年4月底,初步粉碎了敵人的“圍剿”。同年5月底,組織上調黃國樟到閩南工作,中共上饒中心縣委撤銷。但在金鍾山、毛樓、禹溪、範家坳一帶,仍有黨組織堅持秘密鬥爭。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