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上饒人民抗日救亡運動

  第一節 新四軍上饒辦事處成立及其活動

  新四軍開赴皖南前線殺敵後,留在後方的中共合法機關,有新四軍辦事處和通訊處,實際上這是當地的特委和縣委。其任務主要是領導當地群眾繼續堅持鬥爭,恢複和發展當地黨組織,利用它的合法地位,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宣傳抗日。

  贛東北新四軍辦事處在貴溪成立不久,在城東的十裏地方成立了新四軍上饒辦事處,主任胡金奎。為了更好地進行秘密工作,還在辦事處內部成立了上饒縣工委,即上饒縣委。

  新四軍上饒辦事處是個公開機關,下設有20多人的武裝部隊,是用來保衛機關和保護黨的地下工作人員,聯係後方的紅軍遊擊隊和革命群眾,支援新四軍抗日。每個武裝人員左臂佩戴“抗敵”二字的袖章,可以四處通行。

  新四軍辦事處成立初期,主要是進行上層統戰工作。1939年間,積極地組織了上饒抗敵後援會宣慰工作團、抗宣二隊、演劇第五隊、第十隊等許多抗日救亡團體,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另一方麵,秘密地領導這些團體內的黨組織進行活動。同年冬,上饒各地抗日宣傳團體,先後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破壞。這時,許多共產黨員紛紛跑到新四軍辦事處來,辦事處則把他們送到新四軍部隊工作。

  皖南事變前夕,國民黨四處阻撓人民抗日運動,鎮壓人民抗日力量,上饒局勢開始惡化,上饒新四軍辦事處被迫撤走了。

  第二節 黨領導的各抗日救亡團體的成立及其活動

  抗戰爆發後,中共福建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精神,號召各界人士,團結起來,築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爭取抗戰勝利。在這一號召的鼓勵下,上饒縣人民很快掀起了抗日熱潮,各種抗日救亡團體紛紛成立。

  一、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立及其活動

  上饒城位於贛東北,北靠浙贛鐵路,南臨信江,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是贛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抗戰爆發後,成為抗戰的後方,這裏抗日救亡活動十分活躍。

  1937年10月,無錫流亡團等抗日救亡團體來到上饒後,上饒的抗日救亡活動更為活躍。正在此時,黃賢才受黨的指派,從延安來到上饒,領導上饒黨的秘密活動。黃賢才來到上饒,最先發展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員是張小狗(小名)、吳鳳翔。後通過親友在信江書院、上饒鐵路機車修理廠、國民黨上饒保安隊第五團宣傳隊,發展了30多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員。隊員增多了,需加強對他們的組織領導,黃賢才便在上饒城正式成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該組織成立後,各學校、機關、團體以及社會上的許多青年,陸續加入這一組織。

  不久,國民黨上饒縣黨部總幹事吳啟昆,通過特務的秘密偵探,獲悉黃賢才是中共黨員,便指使特務,嚴密監視黃賢才的行動。由於特務監視,黃賢才秘密工作活動極為不便,於是他就想到從南昌來上饒進行抗日救亡活動的青年服務團工作。那時國民黨特務到處散布他的謠言,為了避免意外事情發生,他不得不到南昌青年服務團工作。1938年黨組織將他調至南昌工作。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組織活動,仍在黨的領導下繼續開展。

  二、抗敵後援會宣慰工作團成立及其活動

  1937年冬,南昌青年服務團來到上饒後,幫助上饒成立了上饒青年服務團。當時有許多進步青年參加了這一組織。

  上饒青年服務團成立後,它雖然按國民黨政府的規定,辦過登記手續,但國民黨政府無法控製它,因內部有許多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員、進步青年和中共黨員。

  1938年3月,因隊員發展,組織擴大,上饒青年服務團改為上饒後援會宣慰工作團,隸屬上饒工委統一領導。

  當時,上饒後援會宣慰工作團內有吳鳳翔、張翼、黃誌強、胡愉、張品三、張健、黃鈺等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該團在上饒工委的正確領導下,經常深入農村、街頭演唱、貼標語、散傳單,宣傳抗日。在黨的秘密活動方麵,主要是為婦女指導處、同樂會等抗日救亡團體的地下黨員傳遞信件和消息等。

  三、上饒婦女工作指導處成立及其活動

  1937年冬,南昌婦女指導處派數位指導員來上饒,成立了上饒婦女工作指導處。

  為了鼓勵群眾的革命鬥爭熱情,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政策,上饒婦女工作指導處,根據黨的工作安排,於1938年冬,先後在沙溪、庫前等地方,舉辦了三期婦女訓練班。

  參加婦女訓練班人員,都是從原蘇區各村選來的或者是婦女工作指導處動員來的革命立場堅定的老幹部。每期學員有30至40名。

  學習內容,有“新四軍抗日勝利情況”、“八路軍在敵後抗日及其發展壯大情況”、“當前的國內外形勢”、“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政策”。

  訓練班學員除抓緊學習外,還到附近村莊組織動員婦女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在庫前組織了20多位老年婦女,成立歌舞隊,這支歌舞隊經訓練後,常到各村、城鎮演出。在碧霞,由上饒婦女工作指導處介紹,把學員送到進賢等地受訓。

  上饒群眾經婦女工作指導處的抗日救亡宣傳教育,激發了愛國熱情,有的群眾主動把兒子送去參加抗日軍隊,有的群眾慷慨捐錢捐物,為偉大的民族解放鬥爭作出自己的貢獻。

  但是,國民黨政府懼怕民族抗日運動的熱潮高漲,處處阻礙、壓製民族抗日組織的發展。1938年冬,指使特務破壞了正在秦峰雙塘村舉辦的婦女訓練班,抓走了負責具體工作的同誌。1939年春,國民黨特務完全破壞了上饒婦女工作指導處這一組織。

  四、同樂會成立及其活動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到處設立征兵機關。1937年春,國民黨在上饒設立“潯饒師管區司令部”,在上饒各地派丁征兵。當時,司令部為了對新征兵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部內成立了“官兵同樂會”,簡稱“同樂會”。

  同樂會組成人員,大都是共產黨派來的無錫流亡團的共產黨員,但也有國民黨的特務分子。

  同樂會組織從表麵看,是受國民黨擺布,其實在上饒工委的領導下,許多共產黨員想方設法,盡極大的努力,在同樂會中搞好宣傳教育工作。他們常常用“持久戰”、“解放”、“全麵抗戰”等雜誌、刊物,向新征兵員傳播進步思想,還經常進行文藝演出,寓教於樂地向新征兵員進行思想教育。

  1939年,駐守上饒的國民黨“潯饒師管區司令部”司令王祿豐,發覺同樂會有許多進步書籍、刊物,大為驚慌,但不知刊物傳播者是誰,無從下手。後來,一名特務從同樂會中竊走了一位會員的日記本,獲悉了共產黨組織活動情況和進步會員的名單,王祿豐以此為由,立即武裝包圍了同樂會,搜捕了孫子遂、戴漢全等7位共產黨員。從此,共產黨在同樂會的黨組織遭受破壞。

  五、抗宣二隊在上饒的活動

  抗宣二隊是國民黨軍事政治部所轄組織抗日宣傳隊中的一個,抗日宣傳隊有10個隊,每隊都有共產黨員和抗大學生。抗宣二隊中抗大學生和共產黨員較多,隊長名叫何懼,是位進步人士。該隊由武漢到貴溪,再到上饒。

  1938年4月後,抗宣二隊已活動到上饒。1939年上半年,抗宣二隊從貴溪轉到上饒,在貴溪時,工作受設在貴溪的新四軍辦事處直接指導,到上饒後,工作由贛東工委領導。

  抗宣二隊工作者很活躍,他們的宣傳工作在城內和農村。宣傳方式有唱歌、演戲、演講。共產黨在隊裏開展活動目的是,宣傳共產黨的正確主張和政策,爭取進步青年,發展黨員,掩護黨的同誌,為黨內同誌發通行證、生活費等。抗宣二隊工作激進,在上饒群眾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國民黨上饒縣政府雖然對抗宣二隊很反感,但因抗宣二隊是國民黨軍事政治部的下屬團體,不敢公開幹涉抗宣二隊的行動。

  隨著全國抗日民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國民黨對不斷壯大的人民力量害怕起來,便對抗日救亡團體進行破壞。平時,“同樂會”與抗宣二隊有工作來往,這無疑會牽涉到抗宣二隊。為了保護好黨內同誌,贛東工委負責人及時通知部分黨員撤離上饒去皖南。沒過幾天,抗宣二隊隊長何懼被國民黨上饒縣政府扣留。抗宣二隊是屬於國民黨軍事政治部的,沒有確鑿證據,不敢公開破壞。過了幾天,演劇8隊隊長冼群把何懼保釋出來。

  抗宣二隊從此之後被國民黨控製,被迫加入三青團組織。為避免與國民黨正麵衝突,掩護身份,經中共黨組織決定,全體同誌參加了“三青團”。

  1939年冬,國民黨第三戰區命令抗宣二隊到皖南工作。在皖南工作一兩個月後,又轉到上饒。

  回到上饒後,國民黨特務發現抗宣二隊從皖南帶回新四軍刊物和宣傳品,還發現一封張翼同誌開給婦女指導處兩位同誌到抗宣二隊工作的介紹信,引起了特務的嚴密監視。根據這種情況中共黨組織決定,把一部分同誌疏散到贛南臨川前線去,剩下的由張翼同誌介紹到武夷山區。那時,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在武夷山。1940年7月,剩下的同誌陸續上了武夷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