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燕來宗大 南豐美女文化慧秀江右

  還未走進南豐,就會有人喜形於色地告訴你,南豐可是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南豐有“三子”--橘子、女子、爐子,南豐還有“三色”--紅色、粉色、金色。正當迷惑之際,旁人不由哈哈大笑解釋道,紅色指革命老區,粉色指女子漂亮,金色指蜜橘。於是橘子、女子的字眼便鑽入遊客的心裏發酵繼而浪騰起來,眼神一個勁頭瞅著窗外滿山遍野的橘園,隻見綠色層層疊疊,橘樹枝葉茂密橫而不流,哪有蜜橘金色的影子?旁人忍俊不禁又哈哈大笑道,蜜橘金色需秋天來觀賞,盛夏是南豐美女的季節。南豐女子鄧舒琴2008年入圍亞州現代選美大賽(天津賽區)第10名。

  最是盛夏季節,月夜坐在索橋旁老街小吃攤點上,剛剛端起瓷碗嘬上一口米酒,捏在指間的香豆幹還沒來得及送到嘴邊,二三妙齡女子白皙秀腿飄然而入視野,伴隨悠閑的硬底人字拖佩玉般節奏漸行漸遠,隻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正要懊惱夜色溶溶掩蓋美女嬌容時,又一佳人騎車嘎然而至,一聲輕脆婉轉的招呼聲如天籟之聲飄蕩在昏黃的路燈下,這回瞧仔細嘍,簡直就是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的那一類品牌,於是故意走到攤主旁裝著需要些點心,象是自言自語隨心歌詠“美女妖且閑,采桑岐路間。”朋友在一旁起哄接腔:“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還誇飾地故意站起來擼擼胡須整整分頭發型,女子不慍也不怯,回眸一笑齒如含貝,把夜色也驚呆了。文人的酸楚頓時湧上心頭,聲之不足故嗟之,嗟之不足不免仿效江南歌王惆悵而歌之:南豐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又想起溫總理說南豐橘子是“金牌”。

  南豐女子能是什麽牌?沒有人敢下結論。在樂而不淫傳統觀下的男人既便內心慕極美女色也會裝著若無其事般熟視無睹,惟恐落下好色之名。不知哪位名人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美女色是重要的度量衡或指標體係。

  還是忍不住要下一個結論:南豐美女是玉牌。因為南豐女性文化慧秀江右。

  金玉良緣合聚南豐,南豐自然成為最有魅力的城市了。於是博得群賢口誅筆伐,此公絕非聖賢之輩柳下惠之屬,大有登徒子好色之言。

  不由想起宋玉兄弟,要是邀他一道來南豐就搞定了。宋兄弟是楚國的大帥哥,帥到何種程度?且看他作“登徒子好色賦”曰: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換成今天的話說:隔壁鄰家的女子太漂亮了,不高不矮、天生麗質,特別是雙眉黛翠撩人心脾,皮膚白晰,腰姿細柔,雪白的牙齒整齊如貝,嫣然一笑,放出的電光能暈倒普天下的男人。宋兄弟真是太過份了,把鄰家的女子說得如此美麗,讓文人耿耿於懷達千年之久仍不滿足,還要說天下美女莫過於楚國,楚國的美女又以郢都最出色,而郢都最漂亮的美女就是東家之子,而此子隔牆窺視帥哥宋兄弟已整整三年多了,那宋兄弟有多帥啊,邀他來一趟南豐豈不占盡花魁,還想不想讓普天下文人騷客有無地自容的機會?

  走進南豐,就能深深體會到宋玉作賤天下男子的那種心酸。

  南豐美女類群效應足以惑陽城迷下蔡,宛若東家子,當她或她們從身邊輕柔婀娜地飄過,所有男人都恨不得自己立刻登徒子般自信起來,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行者擼髭須,俄而相顧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南豐美女色何如哉?

  將南豐美女上升到一種文化現象,或者流布四方,是一種創意,也是一種新概念與新視野。說到美女,西北有米脂的婆姨,江南有揚州女子,沒人能說清楚誰比誰更漂亮。搜羅國色天香、清水芙蓉、傾國傾城、絕代佳麗等經典辭句來形容南豐美女,或許有些過譽,卻大約能勾勒出南豐美女的風貌:有國色天香般的高貴血統,有清水芙蓉般的天生麗質,有一顧傾城再顧傾國的魅力,有絕代佳麗的品格內涵。

  南豐女子慧秀江右,有著悠遠的文化淵藪。

  曆史上的南豐宿儒們也許不屑身邊的美女色,故翻閱史料很難聽到半句讚美之辭,在那個女人禍水美女更是禍水中的禍水年代,重文輕色的南豐名儒巨公們的審慎是可以理解的。南豐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曾鞏就沒有一首詩甚至半句詞描寫家鄉美女,要知道他的老師歐陽修筆下的美女可清純無比,隨手拈一首《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釵。照影摘花花似麵,方心隻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怎麽學生曾鞏就沒能學會一點越女采蓮美色之辭?曾鞏尚且如此,宋元明清的南豐舊儒們就越發不敢造次了。在他們筆下記錄的南豐女子,倒有諸多才氣、俠氣、節氣者,數一數《江西通誌》中記載的貞烈之婦光榮稱號者,南豐是贛東地區最多的一個縣,在全省也位例前茅,堪稱節婦之鄉,實在不忍心將南豐烈女節婦們的事跡再一一陳列,惟恐驚擾她們舍生求義的靈魂,而這種精神正是孟子聖賢敦敦教導古往今來堂堂須眉的精髓,但為了宣揚她們被掩飾在節義背後的美麗顏色,要知道,古往今來守節而出名的女子往往均有一定的姿色,也隻有美女守節才更讓人感動,讓垂涎欲滴的清儒們貓爪撓撓般刻骨銘心,三更半夜豎起耳朵聹聽鄰家節婦門前旺旺的狗吠聲如何了斷,醜婦守節恐怕很難引起表麵上因循守舊而骨子裏仍存愛美之心的清儒秉筆書史的閑情逸致,因而換言之,南豐多節婦貞女則從另一角度告之世人,南豐自古出美女,隻是大多掩映在貞烈牌位之背後而已。

  不妨再請她們一一站上通往古今的T型台上亮亮相。

  宋代的謝泌妻侯氏,山賊來了,因侍候公婆逃避不及,賊人看她頗有美色威逼強行之不從,被賊人刀刃倒在水溝中。

  元代的曾愷妻李氏,夫死守節,至元壬午,葫蘆峒寇猝至,李氏藏於窖中,賊人伺知之,擲服飾甘言引之出,李大罵賊人受刃而死。謝勝華妻朱氏,年二十六而夫亡子幼,壬辰兵亂,艱曆危不變;羅撝妻胡氏,隨夫仕赴南充,舟遇灘險竟覆,胡氏不願舟人手援而亡,以為授受不親之嫌,後祀節婦祠等。

  清代的李偉妻封氏,康熙乙卯年十八歸偉,值閩寇亂,避鬥門砦,九月,賊帥樂燦踞城,肆掠逼開砦門,氏懼辱,與李四妻沈氏,李士先妻包氏,俱投崖死,沈年二十六,包年二十八;吳應陳妻封氏,李昌妻某氏,李三嗃妻趙氏,義女昭姑,湯學仁妻徐氏,李自時妻趙氏,劉仁順妻鄧氏,陳儀妻劉氏,餘伯定妻饒氏,鄧奀妻符氏,鄧台輔妻吳氏,曾曰斌妻胡氏,譚仲明妻江氏,鄧益妻曾氏,賣漿婦某氏,俱先後死難。

  貞烈南豐女,千古秉風清。

  自古南豐為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戰火帶給百姓的災難,最痛楚的莫過於正史中留下的許許多多列婦哭罵逆賊而視死如歸的聲音。

  那是一種美麗的聲音在曆史的上空回蕩。

  南豐的宿儒們記錄節婦列女的筆墨卻有些“凝絕不通聲暫歇”的感覺,果真“別有憂愁暗恨生”嗎?愛美與憐惜美的感覺有如惜春常恨花開早,豈不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其實不必苛求方誌史官們的腐儒氣息,那是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欲”思想盛開在中華大地上的一顆苦菜花,正如無數為貞節而舍身求義的南豐女子,花開的聲音很美,其味苦極卻有誰知?

  南豐女子慧秀江右,有貞有烈算是一類,而才氣逼人也算一類。

  丞相曾布夫人,魏玩,字玉汝,博涉群書,工詩,尤擅人倫鑒。布鎮真定,嚐攜教授李撰子及宋提刑子至署內,宋子眉目如畫,衣裝殊華煥,李不及也。既去,玩謂布曰:教授今雖貧,諸郎皆令器;提刑子雖楚楚,趨走才耳。李後五子皆登科,而彌遜彌大尤著。宋子止門祗候,一如其言。玩子十,紆叢知名,其詩得母教為多,累封道國夫人,著有《魏夫人集》。

  明徐峻妻黃氏,性慧工詩文,年二十,夫卒,嚐讀列女傳以自勵,姑壽,手繡一聯雲:嚴霜不改青鬆色,勁節長將菽水歡。賀者見之,皆為起敬,年七十稱完節。

  劉妻上官氏,生有鳳慧,讀書通大義,夫早死,遺孤劉芳尚幼,外氏欲奪之嫁,令其子市易,徙儒業,氏曰:失節辱身,訓利陷子,均不可。乃刻誌堅守,以義方訓,子後芳亦以貢仕竟成才學雲,嘉靖四十一年卒,壽八十二。

  清生員張治功妻儲氏,具鳳慧,三四歲能詩文,與弟開仕有奇女奇童目。女年十五歸張,吟詠閨中,如友朋,楷法緘神精工,莫與匹。夫死,儲年方盛,無子,矢不嫁,作哭夫篇,見誌。其他感物興懷,語皆思婦之音。孫頂遊謝約齋門,約齋讀其詩,為之嗟歎,有慧女行紀其事。

  曾公茂妻李氏,名慈姑,賦質幽閑,秉姿靈敏。康熙己卯,年十八,適公茂。勤勞奉養,得舅姑歡心。自幼好學,女工之遐,手不釋卷,子甫能言,即教以孝友大義,年二十七卒,所著有母教二篇。

  邱德保妻李氏,性聰敏通經義,兼善星命九章數,年二十八夫故,撫繼子訓以義方,鹹豐元年,張督學獎額勱節全貞,年七十五卒,已旌子邦道從九職。

  譚女,名馥,尚忠女公子也,幼慧,讀書通大義,尤工詩,人以女相如目之,其遊琴城書院絕句雲:門外虹橋百尺長,肩與過去芰荷香;回看魚躍清波裏,無數樓台入夕陽。

  生員李謙妻嚴氏,聰慧知書,多才藝,凡星命選擇、醫卜風水之說,皆通悉,洵巾幗中不可多得之才也,年三十夫亡,子複殤,守節三十九年卒。

  曾維城妻鄒氏,幼慧知書能詩,年三十而寡,有為危言趣之改嫁者,氏大書五言詩貼壁間曰:男女雖殊質,節忠惟一義;為臣不事兩,作婦豈從貳。吾敢曰能賢,撫孤心所誌;持此一片誠,遑恤盡瘁。自是人無敢言者,守節四十餘年卒。

  直隸知縣劉垂蔭繼妻高氏,直隸人,好讀書,隨夫任時,於國計民生均留心襄讚,暇時以吟詠自娛,著有“翠微軒詩稿”,選入“正雅集”。

  才女是南豐美女中的美女,首推曾布夫人魏玩之賢德才慧。

  史載魏夫人,本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魏泰之姊,徽宗時曾布為相,她被封魯國夫人,故以魏夫人稱之,博涉群書,工於詩詞,頗為後世詞大家李清照稱讚。茲舉其一首《定風波》詞為例: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

  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

  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雲散見無涯。

  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魏夫人存詞不多,但值得吟玩的精品卻為數不少。

  魏夫人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心理,借落花摹寫人生世態,無限感慨之中具有曆史蒼勁與身世無奈的喟歎,才慧識三者俱佳,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企及。

  所以,魏夫人堪稱南豐第一才慧美女。

  而譚氏女一句“回看魚躍清波裏,無數樓台入夕陽”,語意雖淺近,卻有杜牧“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句法境地,且將琴台書院莘莘學子情態作比清波魚躍,比興之法亦顯才氣。

  曾維城妻鄒氏的逝不改嫁詩卻頗有文天祥之正氣歌的浩然貌,叫人不敢輕易越僭妄圖,則深得文氏義正嚴詞的精妙。

  南豐才女,感動曆史的幾個閃光點如有萬綠叢中紅一點,恰如王安石詩言:嬈人春色不需多。

  南豐女子慧秀江右,亦不乏俠義衷腸外秀內剛類型。

  南豐有一個孫氏女子,號稱“殺虎夫人”,足以讓《水滸傳》中英雄好漢們汗顏,因丈夫排行老三,且叫她孫三娘。孫三娘為明代廖廷炕之妻,廖廷炕三兄弟,就有二人遭虎害。就在炕為虎害的那天雪夜,其妻孫三娘隻身持刀追攆老虎而將老虎殺死,嚇得老虎再沒敢出沒廖家山村而從此裏中再無虎患。

  孫三娘雪夜攆虎的情節故事,比起武鬆景陽崗打虎、李逵沂嶺殺五虎等要感人得多多,要知道無論武鬆或李逵均為身懷絕世武功的豪傑之士,而孫三娘僅是個足不出戶的貧家弱女子。

  南豐俠女孫三娘,堪稱南豐第一義勇美女。

  舊史載:

  明代廖廷炕妻孫氏,上古人,中村孫氏女,年二十三適炕。炕雪夜登廁,為虎所攫,孫操刃冒雪逐虎,及之,虎啖炕雪中,血肉淋漓,見孫,驚跳去。孫且哭且追,又十裏,虎弩斃,孫大罵,揮刃剖虎腹,破虎胃,出胃中夫肉,合虎殘啖,裏以歸葬。射虎者得虎雪中,血肉淋漓,皆驚歎為神人。既畢葬,三日慟哭墓下,自經死去,遣嫁月餘日耳,裏人合葬之,呼曰“殺虎夫人塚”。裏中至今無虎患矣。

  南豐俠女故事可歌可泣,殺虎救夫,令多少須眉汗顏。

  清代揭斯妻吳氏,年二十一,撫遺腹子事舅姑,至孝。一日,婦歸,忽心動,恐舅姑有變,急歸,翼日,舅果中痰卒。裏有為債家所逼,鬻妻以償,吳氏聞之曰:“債負幾何,而忍割其妻乎?”脫簪釧保全之,施恩不望報,人多以俠稱之矣。雍正四年旌表。

  黃大聯妻張氏,鵬溪人,夫歿於楚,有遺,索以返櫬,者將鬻女以償,張氏聞之,召謂曰:“吾悲死別,忍令若苦生離耶?”立火其券,日夜勤十指,三年得贏金,乃托兄張學顏往迎喪,其俠義有非尋常婦女所可及者。初,張氏聞訃,胸間如有物隔,漸成痞塊,及喪至,觸棺,長號嘔血數鬥,病良愈,竟得撫二孤,以長守節三十餘年,壽六十四。

  吳氏婢女玫瑰,失其姓,節婦。吳夢齡妻李氏之婢女也,有血性,憐主母苦節,亦矢誌不嫁,或勸誘之,答曰:“吾去,主母益孤矣。”服役終身,至七十餘歲卒。玫瑰素勤儉而慈惠,見窮苦者,輒勁主母濟之,卒之日,啟其篋,斷帛碎磁亦不忍棄,鹹封貯標識焉。

  揭妻吳氏的義舉,黃妻張氏的善舉、玫瑰女之忠舉等,無不昭然南豐俠女情至人倫品格慧秀江右,堪稱江右第一俠義女子類群現象。

  詩文筆下的南豐女子,情至義舉更為濃厚。

  明代鄉賢李萬實,感慨吳氏女子友悌堅貞不屈的壯舉,抆淚為之詩《吳烈女詩(並序)》雲:

  嘉靖辛酉秋八月,閩寇數千陷石油,破荷石砦。吳生宙女友悌,年十五死焉。先是吳族避砦上,賊書夜環攻,十餘日,群力困甚,遂見襲。女知砦且陷,乃攜弱弟遍告伯叔父母,以為托,既而泣與母訣,諸母鹹慰止之,女垂涕對曰:“我少女,留祗辱先人耳。”言未絕,遂踴身投崖而死,時某月某日也。越半月,賊退,父收其屍,顏麵尚未敗,止額顱皮敗方寸許,人鹹嗟異。李子聞之曰:“嗟嗟,烈哉!吳女至性,蓋夙成雲觀,含淒訣母,割愛如遺,對諸母一語,凜不可犯,豈姆訓使然哉,世有號偉丈夫者,臨難周章幸少,須臾無死,自謂巧全,即不死,視烈女羞死矣。”乃抆淚為之詩。

  砦門不守此身危,腸斷慈親訣別時。

  莫訝舍生輕似葉,隻緣嗜死美如飴;

  珠沈玉毀形難化,石轉崖枯誌不移。

  擬續曹碑垂野史,觀風何日許陳詩。

  跳崖的吳氏女子讓石郵堡的女子慧內剛外的名聲遠播鄉裏,一個美麗的身影從岩砦上一躍而下的時候,天空便有如一隻燕子飛翔入雲的感覺,鄉親們看到的是勇氣,鄉賢們看到的是貞烈,吳氏女子的母親能看到什麽?隻有吳氏女子幼弟哭喊姐姐的聲音最真實,那是對一種美逝去的呼喚聲。方誌家李萬實又能看到什麽?詩中以沈珠玉毀作喻,或多或少暗示吳氏女子的貌美麗質,或多或少為一種美麗飄然而去傷心抆淚,這是曆史讚美吳氏女子最好的聲音。

  一種美好的生命逝去,原本是人性的悲劇,鄉人擺脫不了綱常的束縛,借以言風化德被之美,則悲劇便變了性質,成為社會的悲劇。而讓人一直不願提及的是,南豐女子跳崖自盡的確是一種約定俗成傳統,似乎從元代開始就成為當地名揚四方的風俗,則不免讓人為子心寒而悸。

  元代有一位14歲的陳氏女子,遠隔數百裏特地跑到南豐來跳崖,以身體決絕語言祈求願景,倘若沒有深厚的相關文化背景是很難想象的,倘若沒有成熟的風俗習慣也是不可想象的。

  這是一種讓人足以聞之而膽戰心驚的風俗。

  且不知有多少美女為節、為義、為孝、為情而跳下山崖,當南豐女子跨越元代,跨越明代,跨越清代,而義無返故走上山崖時,有誰能聯想到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八女投牡丹江的壯舉,在追求人性完美與超越人性方麵等本質是何等相似,隻不過一個為國,一個為家,國亦大家,家即小國,國家在尊重人性方麵也就融為一體了。

  如今,已聽不到那一朵朵盛開在軍峰山崖上權且叫它“軍山花”砸碎在山穀的聲音,那是一種曆史慘烈的聲音,慘烈之中有一絲血色如軍峰之晚霞。

  因情成夢,因夢而生而死,把南豐女子美麗當作故事,講得最為離奇的要數宋代地理學家樂史。

  樂史作《太平廣記》中記錄一個南豐美女趙氏的故事。

  將仕郎鄧增,字如川,建昌諸鄧也,以父武岡太守昌國恩得官,為人疎雋少檢,頗工製小詞,作大字,娶宗室朝議大夫子洤季女,絕有色,未及從宦而亡,家素貧,趙無以守誌,才服闋,攜其二兒適南豐富室黃氏子甫。一月黃夢鄧至,誚之曰:汝何人,乃敢娶吾妻?吾今受命為瘟部判官,汝宜速罷婚,不爾,將行疫癘於汝家,至時勿悔也。黃驚而懼,雖甚戀慕趙,不得已,亟與決絕。逾年後,趙益窮匱,或日高無炊煙,又嫁南城童久中。越數月,亦夢鄧來責數,且雲當以我臨終之疾移汝身,童方溺愛,不謂然,果得風勞之疾,如鄧所感,時二年竟死。

  趙氏季女貌美絕有色,如此譽美之辭能從一個文德兼備的大儒口中道出,已經實屬不容易,但樂史筆下的南豐富室黃子甫膽小如鼠,一個夢就嚇得他屁滾尿流,太缺少為美而獻身的精神,多少有些貶低南豐男子愛美之心的勇氣。

  不必太在意,樂史是個善編神鬼故事的學問家,也許他從宋代走過南豐,多看了幾眼南豐楚楚女子而被她的男友怒目而視,則借故事編排“南豐潑少年”而已。

  南豐女子慧秀江右。謝、樂、曾、劉、吳、譚、揭、黃、李、孫、胡、朱、羅、傅等姓氏女子均史上有名,而這些大宗姓氏棲居南豐,淵源多始五胡亂華時節,時中原仕宦家族(士族)紛紛避戰亂而舉家南遷,南豐物阜年豐且通閩粵,也就成為重要選擇。

  隨便舉幾則例,可知大宗士族遷徙南豐的事實。

  武夷先生胡安國舉家避難南豐;

  呂南公舉家遷南豐;

  孟太後曾在南豐覺源寺避難。

  宋哲宗孟皇後(1073-1131)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寶祐中,冊為皇後。因掖庭秘獄,被詔廢。元符末,欽聖向太後聽政,奉詔還內,號寶祐皇後,旋又廢。靖康二年(1127),張邦昌僭位,複尊為寶祐太後,迎入禁中,垂簾聽政,下手書命康王即帝位,稱隆佑太後。

  孟太後大約在建炎三年十月前後,因避金兵之亂而流落隱居南豐。傳說她遭金兵一路追捕而輾轉至南豐時,已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了,當漫無邊際地走到覺源寺不遠的一個小山嶺上,坐下來歇息梳妝時,不慎將頭上的玉簪掉進山崖,此時的她又饑又渴心亂如麻,不由仰天長歎,後來人們就把孟太後歎息的地方叫做歎君嶺,並成為覺源寺的一處古跡。孟太後隱居在南豐覺源寺中,每日惦念著家國大事,有一天,她用完膳後將一筷子插在寺旁的一個小水井邊,並祝告蒼天說:若能平定金亂,插箸成林,沒過多久,筷子成活且長成一片竹林,讓人驚訝的是,這片竹林上圓下方,是遠近聞名的方竹。而這個插箸成竹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又有學者考證閩贛邊境遷徙情況。

  在唐末至北宋,閩粵贛邊地區是有史以來居民移動頻繁空前的時代。如《興寧吳氏族譜》記載:吳宣於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由四川閻州遷江西臨川不久,便攜子吳綸再遷南豐嘉禾驛,後又徙居祝家山;而吳綸次子吳看則徙閩西寧化;有生四子,長吳坎、次吳坤、三吳震、四吳巽,除四子仍居寧化外,長子遷龍岩,次子徙永定,三子居上杭;而吳坤生三子又傳衍閩粵各地。北宋元豐年間統計,閩粵贛邊地區人口已超出30餘萬戶。至宋朝南渡時,在籍人口不下150萬。唐末至北宋移民遷入贛邊地區者有劉、孫、廖、羅、鍾、薛、李、吳、沈、溫、蔡、何、丘、伍、朱、沈、範、湯、郭、曾、楊、葉、纓、魏等24姓。

  南豐山區仍保留吳越文化背景的土著居民村落名稱,如:

  寮:市山的新建村--管家寮;三溪的坪上村--下石寮;琴城的水北村--石背寮;衕:桑田的曾家豐村--烏家衕;萊溪的楊梅坑村--猢猻衕;東坪的田溪村--元衕;太和的下洋村--茶衕、下茶衕;太和的太和村--竹衕。傅坊的石咀村-徐衕;瑤:白舍--瑤陂,洽灣--前瑤,瑤邊,橋背--瑤浦,萊溪--官司瑤,太源--窯背,桑田--瑤坪上,白舍--瑤下;堡:琴城朝先--爐下堡、白舍三坑--上堡、太和--中堡、東坪--下堡、洽灣--裏堡、沙崗--裏堡等等;[土回]:太和--康都--石、犁咀;太源--背;傅坊--田陀--下。

  這些具明顯吳越文化土著痕跡的村名,與康都武夷山百丈隘上建立的越王台榭有直接的關係,吳越文化的遺存珍貴物象,算得上是南豐最早的先民或土著民族了,而吳越國出美女西施在曆史上最負盛名。

  用燕來宗大來形容南豐美女文化外遷而來、受旴水軍山之靈秀孕育而慧秀江右一點也不過分。“燕來宗大”四字,原本是明崇禎皇帝給南豐軍山之巔西溪藕塘唐氏家族宗祠的題匾,唐氏家族有一位美女被選秀入宮成為貴妃娘娘,代表著國色天香高貴血統與明代美女最高標準。

  明代後妃的標準非常嚴格而且規模非常之大。《明會要》記載:“洪武十四年,敕諭蘇、鬆、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間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女人三十以上、四十以下無夫者,願入宮備使令,各給鈔為道理,送京師。”清人紀昀的《明懿安皇後外傳》中記載了朱元璋子孫天啟朝選後妃的情況:

  天啟元年,熹宗將舉行大婚禮,先期選天下淑女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銀幣,其父母送之。以正月集京師,集者五千人,後亦被選入都。天子分遣內監選女,每百人以齒序立。內監巡視之,曰某稍長、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瘦,皆訣出之,凡遣歸者千人。明日,諸女分立如前,內監諦視耳、目、口、鼻、發、膚、腰、肩、背,有一不和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誦籍、姓、年、歲,聽聲之稍雄、稍窳、稍濁、稍吃者皆去之。去者複二千人。明日,由內監各執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畢複使周行數十步,以觀其豐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舉止稍輕躁者,去者複千人。去留者亦僅千人,皆召入宮,備宮人之選。複遣宮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扣其肌理,於是入選者僅得三百人,皆為宮人之長矣。在宮中一月,察其性情言論,而匯評其人之剛柔愚知賢否,於是入選者僅五十人,皆得為妃嬪矣。

  如此苛刻的選秀過程:初選5000人,經過一個月“初試”、“複試”、“三試”等隻剩下300人,最後,經過宮中“觀察”,才入選50人。直可謂千裏挑一,而南豐唐妃娘娘的貌美與慧秀則名冠江右了。

  有關唐妃娘娘的傳說有兩種版本。一說她是崇禎皇帝的妃子,深得崇禎帝的喜愛,然而此時明王朝已日薄西山,李自成攻克皇都時殺戮無數,崇禎帝在自盡之前,將諸皇子送出宮外,且親手持劍將自己喜愛的皇後與嬪妃一一刺殺以免遭羞辱,唐妃也死於崇禎之手。另一種傳說,唐妃並非崇禎之嬪妃,而是景帝之妃,景帝選秀天下,得了一個麗姝,體態輕盈,身材嫋娜,性情容止,惹得景帝越瞧越愛,越愛越寵,春風一度,無限歡娛,封為唐妃,景帝死後,群臣附議將唐妃殉葬金山。

  無論哪種傳說,唐妃的命運都很悲慘,恰巧應驗一句名言:自古紅顏命薄。這也是時值今日西溪藕塘唐氏家族鮮有人提及唐妃故事的原委。西溪藕塘唐氏家族的曆史也充滿傳奇色彩。據該村族刻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的祠堂碑記載,唐氏祖先曾為唐代進士同任潭州知府,居洪州柴埠門,二世祖世衍公字大章,始徙於南豐西渠耆四十七都黃荊溝,世衍公生七子,次子為唐朝國師,七子淮公任越州通判,因唐末戰亂七子分散各地居住,藕塘一支為元帝時的十九世祖繼公,傳到二十二世社秉禮公生四子,守紀、守綱、守經、守倫,為藕塘村四大房派。唐代以來,藕塘唐氏家族為望族名門,但在明代嘉靖年間因與甘姓家族發生山林糾紛,屢遭纏陷,直至明萬曆以後家族重振雄風,興建宗祠與戲台,後又出唐氏王妃,有崇禎帝匾題“燕來宗大”,則村族日益鼎盛,成為遠近聞名的美女村。

  軍山之秀,集英華於南豐女子容顏,那是千年山川靈毓的感動映象。燕來宗大,用來比喻貌若天仙的蜀國公主孟氏追隨駙馬吳宣落戶南豐祝家山最恰如其分,孟氏公主與吳宣的故事充滿諸多神秘成份,孰能聯想到此竟為千年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的原型。

  寶蓮燈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

  天庭玉帝之外孫女三聖公主,非常善良也非常美麗,因凡心蒙動而私自下到人間,與一書生相愛生下一子名沉香,公主的哥哥二郎神知曉後雷霆大怒,派天兵天將捉拿公主一家,公主挺身而出,被二郎神壓到華山底下。沉香長大後,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很傷心,立誌要救出壓在華山下的母親,他揣著母親遺留下來的寶蓮燈,獨自外出學本領,曆經艱難困苦終於學得高超本領,在寶蓮燈神功的幫助下打敗武藝高強的舅舅二郎神,力劈華山而救出三聖公主,一家人終於團聚。

  寶蓮燈中所言的二郎神民間傳說即五代後蜀國王孟昶,駙馬吳宣之妻三公主孟氏的哥哥,其父孟知祥原為後唐莊宗時代西川節度使,出任蜀川後,後唐內亂,莊宗被殺,孟知祥野心膨脹,訓練甲兵,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建立後蜀國。然而孟知祥當皇帝不到數月便因病而亡,他的兒子孟昶繼承皇位。後蜀後主孟昶(919-965年),在位31年,享年46歲,因孟昶喜好戲曲之故,有些戲班會祭祀其為守護神,稱之孟郎、孟郎君。另說後蜀亡後,花蕊夫人或感念孟昶的百姓,以“二郎神”、“西秦王爺”等名義加以供奉,故民間有供奉孟昶為二郎神。

  據吳氏家譜載,吳宣於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由四川閻州遷出至南豐祝家山,即孟昶即位的第二年(孟昶在位時間為934-964),吳宣公舉家遷徙到時為偏遠的南豐鄉村,或是出於某種避禍的心理。吳宣家族在四川曾為名門望族,與孟知祥聯姻時孟為四川節度使,後封為附馬,為什麽在孟昶掌政時卻放棄後蜀榮華富貴生活,舉家避難似的躲藏在偏遠的南豐祝家山呢?這或許永遠是一個謎,但三公主孟氏與哥哥孟昶(二郎神)之間產生的介蒂顯而易見,可以推測孟昶(二郎神)對駙馬與妹妹下嫁的憤恨和迫害甚至追殺,才是吳宣公逃避躲進深山溝的根本原因。孟氏公主跟隨吳宣公定居南豐,有如貌美若天仙的三聖母愛慕人間的天仙配故事,孟昶的憤恨有如二郎神的追殺,聽起來竟有如此的相似,寶蓮燈神話傳說便這般與南豐子民關聯一體。

  固然,傳說與推測並不一定是真實,權且作為茶後飯餘之敘談。但後蜀國公主下嫁南豐,且與吳宣公同葬於南豐萊溪鄉九聯村青銅山等,與這片物阜年豐的靈毓之地生生息息一體,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至少說明,南豐美女文化作為燕來宮闈的一種元素,有著國色天香的血脈與絕代佳麗的品格內涵等,是有目共睹的史實。

  南豐美女文化,高貴典雅之中又充滿慧貞節烈之氣,可謂江右人文精髓的又一傑出典範,其中驚天動地的神秘故事足以與軍山旴水相提譬美。走出南豐,行囊中揣滿“金牌”,心中裝滿的便是這塊沉甸甸的“玉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