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後皇嘉樹 南豐的金色橘文化

  金牌是一種實力的象征,金牌的背後蘊含著一種民族精神。

  南豐蜜橘是金牌,憑借的就是形神兼優的品質,唐代以來曆列皇家貢品之屬。而蜜橘這塊金牌掛於南豐胸前,最初緣於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同誌一句“橘中之王”讚譽;在諸多中國紅色領袖們讚美南豐蜜橘的基礎上,溫家寶總理站在現代市場經濟的高度概括道“南豐蜜橘是金牌”。

  金牌蜜橘於是成為南豐最燦爛的笑容。

  到南豐觀“橘海”,體味陽光燦爛的魅力,已成為諸多攝友驢友們每年固定的旅程,很多人都是懷揣著溫總理的這句名言而來的,他們想看看,金牌懸掛在橘枝上的感覺,究竟有沒有像屈夫子所形象“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的楚騷般眩暈。

  若是穀雨時節到南豐,滿城清爽凝神的香氣襲人,仿佛整個琴城飄浮在霓裳羽衣仙曲之中。

  詫異之餘,尋香問徑。

  好客的南豐鄉民則多半靈巧如歌般發出一個圓潤的名詞聲響--“咕哩”,尚未聽得真切,便倏地滑過耳邊去,隻好歉意地請求再說一遍,這回慢了許多:“咕--哩--”,卻仍然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也不好意思再追問,似懂非懂的樣子疑惑不已,南豐鄉民看著你“痛苦”的表情便會進一步解釋說“佢食的‘咕哩’呢!”終於聽明白了一個“食”字,啊?!原來是可以“吃”的東西,語音未絕耳邊,頓生另一疑惑:“南豐口語中如何保留有漢唐古韻音係?”“食”字通常出現在漢唐人的口語中,現代人僅則作書麵語用,“咕哩”會不會也是唐音古語呢?來不及仔細推敲,鄉民們又會再告訴說“食咕哩”要等到十月份再來南豐。

  終於明白了,“咕哩”就是橘子,就是南豐蜜橘!

  好可惜嗬!許多南豐人會充滿善意地表示婉歎之意,四、五月隻是橘子開花的季節,九、十月再來南豐滿山遍野橘子紅了,如天上街市繁星點點,且蜜橘香甜盈腮流齒,日啖蜜橘三五顆,不辭長做南豐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作者、著名的戲劇大家田漢就是在四月天來南豐的,正是橘樹開花香滿房前屋後山間溪邊的季節,53歲的劇作家詩興大發,欣然秉筆題曰“風雨來尋子固家,插秧農父勁彌加。雖然未飫黃金橘,看遍南豐縣裏花。”春風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詩人的浪漫在於香飄滿城的橘花,寓花於橘,寓橘於南豐民與曾鞏世家,小小的五片潔白花瓣已開在田漢的心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南豐蜜橘是幸運兒,幸運源於橘農愛國愛家的一片赤誠之心。

  1951年8月中旬,時任國家內務部長、中央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團長的謝覺哉來訪南豐,橘子果實累累壓滿枝頭,謝老帶來毛主席對革命老區的題詞“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至今這個題詞鐫刻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前,也是曆屆南豐縣委縣政府大院最輝煌燦爛的壁照。3個月後,南豐縣琴城鎮水南村全體橘農非常有創意地將豐收的果實--采擷最好的1000公斤蜜橘作為特殊的禮物呈獻給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和當時的蘇聯領袖斯大林,並熱情洋溢地給兩位國家領導人各寫了一封信。

  給毛主席的信這樣寫道:

  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以快樂和感激心情,向您匯報兩年來的幸福生活。

  過去,在反動統治時期,我們租地主的地,按倒三七交租,所以,每年春天橘樹開花的時候,就出賣了“秋橘”,我們一年累到頭,都不能得到一天暖飽!

  自從南豐解放後,我們的痛苦解除了。總算見到了天日。兩年來,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進行了減租、廢債、退押、反霸鬥爭;今年秋天,鄉裏又實行了土地改革,我們分得了田地、房屋,分得了糧食、農具,過去那種挨冷受餓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尤其是縣人民政府的貿易公司,幫助我們打開了蜜橘的銷路,提高了價格,使我們生產出來蜜橘暢銷全國,我們的生活因此又得到改善;去年冬天和今年初冬,我們普遍添製了新衣和新農具。在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的日子正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當這收剪的時期,我們送上剛剪下的蜜橘一千斤,給您嚐嚐,表示我們一點心意。

  敬祝

  身體健康!

  南豐縣水南鄉全體橘農上

  十一月十五日

  給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信寫道:

  偉大的斯大林元帥:

  我們中國人民在您領導下的蘇聯援助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目前,我們正在蓬勃地建設新生的祖國,美帝國主義不甘心失敗,它妄想繼續侵略我國。一年來,我們全國人民在抗美援朝中,表現了無比的英勇,在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水南鄉的全體農民,捐獻了二千八百多萬元,給中國人民誌願軍購買飛機大炮,我們願意和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一道,為打垮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捍衛世界和平而努力。

  今天,我們為答謝您和蘇聯人民的援助,將我們的勞動果實--一千斤蜜橘--獻給您。這每一顆蜜橘,都表示著我們每個人對您的敬愛的心,我們決心在您的領導下,為保衛世界和平而奮鬥到底。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南豐縣水南鄉全體橘農上。

  十一月十五日

  斯大林品嚐後盛讚南豐蜜橘“橘中之王”。

  斯大林的讚譽,立即帶來巨大品牌效應,南豐蜜橘是“橘中之王”的品牌從此確立。隨後的十餘年時間,國內諸多政治重量級人物與文藝界名星紛至遝來,幸運的南豐蜜橘品牌無形資產迅猛飆升。

  195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子恢來了,副總理級別的政治人物首次出現南豐橘園,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4年後的五月,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也來到南豐視察,同年十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讚、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又來南豐視察。短短4年時間有3位國家領導人視察南豐,在南豐的曆史上絕無僅有,南豐的名字與蜜橘品牌進入輝煌時期。

  文藝界的明星也來了,1959年4月田漢尋訪曾鞏故裏來南豐,且作詩詠懷;1961年10月,全國人大代表、著名電影演員白楊來南豐視察,參觀了水南橘園;1962年秋,著名作家沈從文等一行4人也來南豐問橘。

  1973年1月12日,鄧小平偕夫人卓琳路過南豐,在縣委小禮堂作短暫停留,品嚐並稱讚南豐蜜橘。

  上世紀八十年,由江西省副省長張國震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井泉偕夫人蕭裏來南豐視察。

  1987年10月20日,南豐蜜橘園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就是當年品嚐過水南鄉全體橘農呈獻給毛主席蜜橘的毛氏子孫--毛岸青夫婦等人,也許是青少年時的品嚐南豐蜜橘留下的甜美記憶,毛岸青偕夫人邵華、毛澤覃之子賀麓成偕夫人譚曉紅以及邵華之姐劉鬆林等人參觀橘園後興致盎然,毛岸青夫婦題詞曰:“人傑地靈有曾鞏,物華天寶產橘王”,賀麓成夫婦題詞雲:“故鄉當然好,橘鄉似故鄉。”

  南豐人傑地靈有曾鞏,物華天寶產橘王。

  南豐蜜橘文化上升到唐宋八家曾鞏文化境界,也許這就是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蜜橘之鄉”的南豐、在2003年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欣然稱讚“南豐蜜橘是金牌”的內涵緣由之一。南豐蜜橘因此取得了國家原產地域保護認定和A級綠色食品證書。

  2005年CCTV-7,“鄉村大世界”走進南豐橘園。

  2007年CCTV-3,“歡樂中國行”之魅力南豐,南豐蜜橘金牌效益光芒四射。

  在蜜橘的金牌效應之下,南豐橘農開始思考現代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等戰略問題。當全縣蜜橘種植麵積達26萬畝,總產量達2.82億斤的曆史高峰之際,以蜜橘加工與銷售的龍頭企業應運而生。而南豐國際蜜橘節每兩年一次的舉辦,將南豐蜜橘產業藝術化、將蜜橘品牌國際化,成為傳播南豐蜜橘文化的“播種機”與“宣傳隊”。

  現代的美食者喜歡研究食品中的成分,雖然缺乏詩情畫意,卻能提高民眾的科學價值觀。

  據國外有關研究人員對六千多人進行調查後發現,蜜橘肉有生津、開胃的用處,橘皮可以入藥,是防止上火的上佳藥材。常吃蜜橘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的比率比較低。蜜橘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如果把橘子內側的薄皮一起吃下去,除維生素C外,還可攝取膳食纖維--果膠,它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此外,橘皮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硬度,降血壓,擴張心髒的冠狀動脈。因此可以說,橘子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上佳果品,其中以南豐蜜橘為最。

  真可謂:日啖蜜橘三五顆,不辭長做南豐人。

  然而,品南豐蜜橘也是有學問的。

  首先要學會挑選上等蜜橘。如果在果樹上挑選,則擇樹梢上的那幾顆最燦爛耀眼的,棲居枝頭獨領風騷,形態美學已占三分優勢,或者挑選果樹長勢中等、樹冠半圓頭形與開張、枝梢細長而密者,所選蜜橘果實扁圓形,單果重30~50克,果色橙黃,較光滑,皮薄易剝者,則其果肉柔軟多汁,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14%,糖含量10~11克/100毫升,酸含量0.9~1.0克/100毫升,則品質最為上等。

  常言道會挑橘不如會剝橘,剝食蜜橘也是一道學問。不諳此道者雙手用力生剝硬掰,往往弄得滿手橘皮油汙,且將刺激性的風油精似的味道與蜜橘甘甜混沌一道塞入口中,真可謂是暴殄天物;而最傳統的剝食南豐蜜橘的手法,則隻須輕巧地將蜜橘先掰成兩半,再各分成四分之一,所剝下的橘皮鋪平展開,有如展開的一幅世界地圖。

  品南豐蜜橘,還是宋代江西詩人最逍遙自在,樂在其中。

  宋人鄧深《摘橘》詩頗有素淡之美,其雲:

  久矣經霜白,全然映日黃。仰頭忻自摘,流齒愜新嚐。

  未抵千奴利,應堪四老藏。猶勝橘州上,滅跡不聞香。

  摘橘的欣喜與流齒愜新嚐的體味,與商山四皓的節操關聯一體,品橘成為陶然物外之美德象征。

  宋代傑出的江西詩派代表人物之一謝逸平生多次到南豐,且有多篇詠南豐的詩作,其在有《詠橘》詩,其雲:

  巴清霜後,獨餘兩大橘。一朝剖而食,四老欣然出。

  乃知避世士,退藏務深蜜。吾邦富此,味不數萍實。

  堆盤爛生光,累累照巾;香霧欲人,未食先流液。

  何當見四老,授我隱居術。

  吾邦富此果,宋代的撫州已經成為貢品的隻有南豐蜜橘,謝氏所詠的蜜橘雖然產自巴邛之地,卻飽含家鄉撫州南豐蜜橘之情懷。有意思的是,鄧氏與謝氏詠橘詩中均不約而同地提及“四老”,“四老”即商山四皓,後借指隱居的高士。

  南豐先賢曾鞏詠歎家鄉的蜜橘,情懷更為獨特,詩中可見南豐蜜橘已作宋代皇宮貢品的事實,其詩雲:“翠羽流蘇出天仗,黃金戲球相蕩摩。入苞豈數橘柚賤,芼鼎始足鹽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籞尚覺凡木多。誰能出口獻天子,一致大樹淩滄波。”詩中言及“獻天子”之句語意雙關,即借蜜橘自喻。南豐多橘橙,唐以來為貢品,深得宮廷青睞,此木出鄉裏,雖凡品卻天姿國色,堪比濟世賢臣。

  曾季狸遊南豐金沙寺後,對南豐橘農盛情更是感懷備深,把橘話農桑,既有對橘農幽靜的田園生活的傾慕,更有對家鄉特產的讚頌,其雲:

  古寺同真率,君家更秩筵。酒杯無算飲,橘樹不論錢。

  勝日攜佳客,曾來是去年。莫嫌頻至此,直為主人賢。

  縱覽宋代鄉賢的橘文化情結,橘成為濟世賢臣的象征。

  元代江南廉訪使建昌郡守之子程文海有詩《送南豐曾敬齋學正歸省》中,也提及南豐蜜橘,將蜜橘與思鄉之情融為一體,且滿懷對鄉賢才識的讚賞,其雲:

  芹藻香中識歲華,滿懷霜橘苦思家;

  來時剩載螺江酒,要及枝南第一花。

  南豐曾敬齋出任福建省學政歸來,他滿懷思鄉之情,對家鄉的蜜橘更是情有獨鍾,可知元代的南豐蜜橘文化已深深植入遊子鄉賢的記憶之中,且為思鄉的一種寄托,因此元人心中南豐蜜橘文化,在貢士賢臣的象征意義之外,還寄寓一種遊子思鄉的文化底蘊。

  橘文化的內涵多賦予了文人剛正不阿的品質,以橘喻貢士,以橘比濟世賢臣,以橘烘托隱名高士等,堪稱中華文明的經典。

  屈原《橘頌》雲:“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誌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嗟爾幼誌,有以異兮。”屈夫子筆下的橘文化代表著德者的形象,屈原出身高貴,品格剛正,忠貞堅忍,內外之身的修養均達上乘境界,其實橘就是屈原自己的寫照。而同為楚文化背景之下的南豐,顯而易見直接承續先秦時期楚文化的餘韻,且成為楚文化最具原生態特質的文化傳承者。從這個角度上講,南豐蜜橘栽培的曆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的楚文化領域。

  德的人形象,他出身高貴,品格剛正,忠貞堅韌,內外之身的修養均達上乘境界,其實橘就是屈原自己的寫照。而同為楚文化背景之下的南豐,顯而易見直接承續先秦時期楚文化的餘韻,且成為楚文化獨具原生態特質的文化傳承者。

  於是又回到南豐人的上古口語“咕哩”一詞。

  不妨從古漢語文字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南豐的方言。

  “橘”,現代漢語拚音為“ju”,陽平調,而南豐方言念成“咕”音,為“gu”,陽平調,其陽平聲調基本一致,韻母也一致,不同的是聲母,前者為舌麵前音聲母,後者為舌根後音聲母,一為清,一為濁,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也。再看看南豐方言中類似的字是否也如此,如:“姐”字,按“咕”字的發音規律性本應該念“gie”音,可南豐方言則念成“霞(女段)”,將此體係繞開了。與“橘”字相同的字如“局(長)、”“菊(花)”“舉(重)”字等,按“咕”字的發音規律性則應念成“股長”、“孤花”、“古董”等,然而,現在的南豐方言中並不是這樣發音的。由此反推,則知“橘”念成“咕”音顯然屬於個別現象,即隻有一種可能:從上古時代南豐地產橘子而代代相傳,並將其名稱原生態地保存與傳承下來。

  順著這個“咕”音繼續往前探索,忽然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

  “橘”字在《唐韻》與《集韻》注釋中均沒有類似“咕”音,如《唐韻》居聿切,《集韻》《韻會》訣律切,《正韻》厥筆切,均入聲。可見南豐方言中以“橘”為“咕”音,並不是承續上古“橘”字的原義,應該屬於漢字轉借類造字方法範疇,即“咕”音的某個古漢字具有包括“橘”字的含義或周延更大,後被轉借為“橘”字,進而替代成為南豐方言中的固定名詞讀音,且定格為“橘”字,而這個類似“咕”音的古漢字一定與南豐古代某種獨特的文化內涵相關聯等。

  可喜的是,查閱古漢語字典,既念“咕”音又內涵可能包含有“橘”之義的,且與南豐古文化底蘊能關聯一體的,隻有一個字,即“榖”。

  據南豐舊誌載,南豐縣在三國時代稱“嘉榖”,現代人念成“禾”音。其實,“榖”字為多音字,其中一種讀法即念“咕”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爾雅翼》:三穀各二十種,為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由此不妨作一理論上的推斷:南豐在三國以前地名稱“嘉榖”,正確的讀音為“加咕”〈注:嘉字,《唐韻》古牙切〉,意思為南豐境內土地肥沃盛產“百穀”,其中包括橘子等蔬果在內,南豐土著民族認為包括橘在內的“穀”是虞舜之德之恩披,為上天賜給南豐生民的禮物,故最初的南豐縣境即有“天授鄉”,因此對“穀”字的敬畏之情上升到區域文化高度,且對“穀”的稱謂(讀音)形成南豐原鄉土著的民族記憶,後隨著南豐蜜橘成為地方特色品種或南豐特有的小氣候與土壤條件產橘等本質原因,則“穀”便意義縮小成為“橘”的專用名詞。若果如此,則南豐蜜橘實為上古以來原生態物品,是南豐境內獨特土壤與氣候環境下生產的“蔬果活化石”級別的物種。

  有趣的是,有關南豐蜜橘來曆的一則民間傳說中,竟然巧合地印證了上述推測。

  傳說在很久以前,江南一個小鎮上,一天正逢圩日,圩上人來人往。有一個人推著一車橘子擠到圩中間,忽見眾人向兩旁擠,空出一條路,讓一個肥肥胖胖、又矮又粗、五官醜陋的人過。賣橘人想讓來不及,等那胖矮的醜八怪一到跟前,便低眉彎腰地走向前去,討好賣乖,連稱“老爺”,把剝好的橘子敬到他跟前。醜八怪見有人來孝敬,也就落得吃,一個又一個,吃得咽不下了,半個謝字不提,邁開八字步就走。旁邊兩個討飯的,一個是白發蒼蒼的老太婆,一個是她瘦弱的兒子,看到賣橘人這樣大方,以為是個好人,便跪在地上求他給一個橘子吃。賣橘人剛才還是笑臉,此刻變成黑麵雷公,凶神惡煞叫她倆滾開。小孩見討橘子不到,便撿起地上的橘子皮吃。賣橘人看見,忙用腳把橘皮踩爛,惡狠狠罵道:“吃、吃,叫你吃去死!”正巧,有個仙人雲遊到這裏,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便搖身一變,變成個討飯佬。他走到賣橘人身邊,也伸手討食。賣橘人“啪”的一手打去,開口就罵:“剛走了一雙,又來了一個。”仙人看得眼裏冒火,聽得勃然大怒,轉身就升到半空中,對著賣橘人的橘子,吹了口仙氣。這下可好,筐裏的橘子一個個向外飛,一直飛到南豐城西門外,見石佛菩薩的手指向水南村,才落了下來。從此,南豐縣水南村開紿有了橘樹。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南豐就到處栽上了橘樹。

  南豐縣誌中也記載一則民間傳說故事。

  傳說的故事情節大致為:水南橘農遇見一個白發老人,此人為仙翁下凡,在橘園摘了幾顆品嚐,卻被守橘園的後生抓住,並受到嚴厲責罰。仙翁走後,南豐蜜橘樹一年比一年枯萎,守橘園的後生思過後悔哭得非常傷心。後又遇到一仙婆,看似乞丐,守橘園的後生將剩下的最後一顆樹上的最大一顆橘子送給她吃,仙婆感動之餘,教授後生如何嫁接種植橘樹技術,水南橘農從此家家戶戶都會了此種植橘樹絕活。

  兩個民間傳說故事,均有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但都不約而同地將南豐蜜橘的栽培與神仙相聯一體,看似平常,卻有如中國諸多神話故事中蘊含某種上古信息,一者可能沿襲“天授”文意,二者或許其中便有南豐蜜橘本為上古原生態物種的“原型意義”。

  史料的記載往往滯後於口頭的傳承,南豐蜜橘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唐以前的南豐在史料上基本上處於缺失的狀態。南豐的藝文史料記錄是從宋代曾致堯的編著開始的,南豐的大事記中唐以前的史料文字總共加起來才五十幾個漢字,共記錄兩件事,一是三國太平二年(257)建縣,二是隋大業十二年(616)鄱陽農民起義。進入唐代以後的南豐,才稍微有一些內涵,其中一條“開元前(距今1300多年),境內開始栽培朱橘,因其風味獨特,自後曆代均作為貢品”,將南豐蜜橘的曆史溯源至唐代開元年間。其實這並沒有可靠的舊史資料或考古發現佐證,因而並不可靠,更不能科學地界定南豐蜜橘的原生態與原產地問題。

  南豐新誌上將南豐蜜橘界定在唐開元年之前,其依據基於如下的理論。

  一是史料記載的依據來源。如:唐以前南豐產朱橘的史料始見於明《大明一統誌》所雲“撫州各縣出朱橘”等,明萬曆《南豐縣縣誌》有“困之屬有橘、柚、橙、金橘”;清乾隆版《建昌府誌》載“唐時建昌貢絲、葛、朱橘、朱紅稻米”等。顯然,從這些史料記載最多隻能證明南豐在唐代時才開始有朱橘,並不能證明南豐產蜜橘,更何況最早的史料《明一統誌》距唐代也有六七百年的曆史,其準確性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最早證明蜜橘作為貢品的是《新唐書》,其載唐開元之前越州會稽郡中,都督府土貢產品中即列有蜜橘,也就是說溫州的蜜橘在唐代成為貢品是有史可查的。日本高橋鬱郎著《柑橘》《日本園藝大辭典》《日本果樹園藝大事典》都說日本紀州蜜橘約在700年前(注:大約在明代)“引自中國乳柑(南豐蜜橘)”,於是有學者提出南豐蜜橘可能來源於贛南原始森林地區野生寬皮柑橘,也可能引自古洪州盛產乳柑的地區。

  二是理論上的推測。南豐春秋戰國時屬吳、越、楚等諸候國領地,作為吳越之地的中心會稽產蜜橘,且南豐唐時有朱橘等,或贛南原始森林地區有野生乳柑的可能,後兩者不斷嫁接變種為南豐蜜橘。這種推論實在有些牽強附會,很難讓人信服,甚至讓人懷疑南豐蜜橘文化的正宗血統性,顯然也不符合曆史真實與科學方法體係。

  但現在隻能根據僅存的某些信息推論,問題是推論要符合邏輯性,而不是空中樓閣式的猜測。根據南豐的土壤與小氣候條件自上古以來就盛產“百榖”,且三國以後稱南豐縣域為“嘉榖”,即上等的“百榖”,其中“榖”包括果蔬在內,便囊括上等橘產等內涵,而南豐方言保存有上古土語“榖”音,即以“榖”為“橘”的指代性,再結合春秋戰國時期南豐先後屬吳、越、楚的區域特點,楚與越均已有史料證明在唐以前盛產橘,特別是楚地多“嘉樹”以為是後皇之德化產物如屈原《橘頌》等,綜上所述即能在邏輯性上推斷,南豐蜜橘本為楚或越之地南豐的原生態產物,是地地道道的土特產,是南豐稱為“嘉榖”的又一典範名詞。

  南豐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8.2℃,降水量年均1685.2毫米。適宜蜜橘生長的旴江沿岸,地質構造屬最新地層即新生界第四係(在旴江與支流沿岸)。旴江及其支流岸邊多潮土,富含鉀、鈉、鈣、鎂等元素,麵積11318畝,是蜜橘種植最佳的土壤,又洽灣、橋背、市山鄉較多紫色土,質地較粘,也富含磷、鉀、鈣等元素,也是種植蜜橘優質土壤。地質條件的獨特與土壤氣候的適宜等,均能在一定程度印證南豐蜜橘的原生態與土著身份。

  南豐蜜橘真正揚名並走向鼎盛,有史可查的年代為清朝。

  1795年編的《清朝文獻通考》載:“南豐產橘極佳,秋間可售一二十萬元。”清同治縣誌載:果之有橘,四方知名,秋末籬落丹碧累累,閩廣所產遜其甘芳,近城水南,楊梅村人不事農功,專以為業。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12月,南豐三十六都楊梅堡有胡姓基四處昔種橘樹,現因荒廢,飭由局紳責令該族改種苧麻。清末是南豐產橘的鼎盛時期之一,年產六至十萬擔。而民國六年(1917)以前,橘園麵積保持在三千畝左右,年產隻有二三萬擔。如民國六年調查,各鄉蜜橘麵積株數:琴台489畝,12450株;水雲鄉1081畝,27030株;世賢鄉1134畝,28350株;樂善鄉244畝,6100株;合計2948畝,73930株。民國二十年至二十五年(1931-1936)間,隻有2000畝。民國二十四年(1935)調查數計:城區250畝,130戶,1875擔;水南500畝,120戶,3750擔;楊梅200畝,80戶,1000擔;瑤浦700畝,140戶,3751擔;茅店20畝,30戶,100擔。民國二十五年年鑒:南豐因近年來,橘樹多被砍伐,生產日減。民國二十九年(1940):南豐橘子2000擔,平均價20元。民國三十五年(1946):南豐密橘年產一萬七千擔,總值十七億元。本地銷四千擔,外埠銷一萬三千擔。南豐蜜橘的產量並不多,大年產量在三萬擔左右,小年隻有一萬七千擔左右。

  然而,江右之壯邑南豐,抑或有冰雪水旱等自然災害。

  最早的記載始見於宋皇祐二年(1050),當年的大水致使田園被淹,農作物歉收。

  自然災害於南豐蜜橘是致命的打擊。雖然在清乾隆以前鮮有記載南豐蜜橘樹遭受自然災害而減產或絕收的記錄,但南豐橘農在明清時期災害頻頻的情況下,那種望橘興歎的哀怨聲,隻能寄托在向山川神靈與城隍老爺的風調雨順的祈求中。每一次的自然災害記錄,都是一記橘農哀鳴的符咒。

  民國時期的江西修水人陳三立,對同在江西的南豐蜜橘的曆史也頗為感慨,曾自豪地抒發隻有南豐這麽好的氣候才能生產出如此世間罕物,其雲:

  南豐號壯縣,產橘世罕覯。別種自流遺,落實美氣候。

  脆瓣緣素絡,薄膚隱黃皺。環握靈蛇珠,細玩怖鴿彀。

  表裏淨渣滓,甘芳沁營腠。弟畜新會橙,奴視洞庭柚。

  磊磊聯瓔珞,爛爛堆錦繡。平生耽異味,親友亦樂就。

  土物薦晶盤,跳踉到童幼。還持誘垂涎,幫寶訝天授。

  新中國成立後任江西省長的方誌純對南豐情有獨鍾(其兄方誌敏即南豐鄉賢趙醒儂介紹引導走上革命道路的),也有寫南豐橘詩句,雲:“黃橘累累耀迷眼,綠樹枝枝壓彎腰”。

  南豐橘文化從清代開始已經跳出以橘喻人的格局,而充滿生活與大自然的情趣化,南豐蜜橘開始“橘中之王”與“金牌”的商品經濟時代。

  眾多領袖人物的眷注,使南豐蜜橘充滿神奇色彩。以下是南豐一位記者鄉賢采錄而記下的史料。

  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應邀訪問蘇聯並祝賀斯大林70壽辰。毛主席帶去的眾多禮物中,就有500公斤南豐蜜橘,據說斯大林品嚐之後,讚之為“橘中之王”。

  周恩來總理也對南豐蜜橘備加推崇。在一次招待會上,周總理端著盛著兩顆橘子的碟子,一顆大的,一顆小的,送給著名電影演員黃宗英,告訴她小的是江西南豐蜜橘,又甜又香。黃宗英驚喜不已,品嚐之後,久久難忘。後來黃在其報告文學《橘》中,生動地描述了這件事。

  還有一件是講述胡耀邦同誌讚美南豐蜜橘的事。那是1984年6月,安徽省徽州地委(現改為黃山市委)委員、農工部長率團來撫州考察林業產權製度改革,時撫州的領導向客人談及南豐蜜橘時,客人興致勃勃地告訴說:時任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徽州時,徽州拿出當地的柑橘招待他,並介紹如何如何的好。胡耀邦同誌連連擺手,說你們的橘子不算頂好,江西南豐蜜橘才算好哩,又甜又香。徽州地委的同誌講,他們是聽了胡耀邦同誌的介紹,才知道南豐蜜橘,並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5年著名作家秦牧談及南豐蜜橘時讚歎不已地說:“我吃過(南豐蜜橘),那是一種很好的品種,果形小,無核,香甜。”當記者告他說“南豐蜜橘過去叫貢橘”時,他感歎道:“難怪那麽好吃,原來是有名的品種。”

  曾有南豐鄉賢到天津看望著名作家孫犁時,送給他一簍南豐蜜橘,他事後特地寫信來表示感謝並讚美南豐蜜橘的甘甜味美。而鄉賢記者在北京采訪中央文史館館長、著名記者、作家蕭乾時,也是提一簍南豐蜜橘,後來蕭乾特地從北京寄贈一本散文集,並在扉頁上寫著:“南豐橘味美情意深。”

  如今,南豐蜜橘的栽培技術已經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種植南豐蜜橘,在南豐成為一種悄然興起的城市白領投資綠色文化的時代潮流。放眼武夷山之西麓、軍峰山巒層層梯田、旴江下支流沿岸,金色的十月遍地都是流蘇般閃爍的累累貢果蜜橘,橘園溢彩成為南豐新八景之一,而橘園生態旅遊業更是成為遠方客人駐足休閑的首選線路。

  為了做大做強南豐蜜橘金牌產業,勤勞而智慧的南豐人請來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首席農業科學家、中外農村經濟技術研究所所長劉振邦教授及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規劃部處長陳文暉博士一行5人,為南豐蜜橘產業化規劃研究編製科學發展的藍圖。

  2008年5月29日至6月1日為期三天的考察調研過程中,5位專家先後考察了南豐縣蜜橘產業的生產和經營情況,對南豐蜜橘產業化發展規劃編製工作提出了以下九個方麵的建言:一是規劃期限確定為2008-2020年。二是規劃定位應麵向國內外,初步確定把南豐蜜橘產業打造成服務全國,輻射東亞,麵向西方發達國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良蜜橘品種擴繁基地,高附加值蜜橘種植基地,聞名全國的蜜橘深加工基地和蜜橘產業循環經濟基地。三是規劃目標分兩階段,近期目標為五年,遠期目標為十二年。四是規劃內容,主要包括:1.蜜橘產業化發展定位;2.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的選擇及空間布局;3.水利節水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4.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工程;5.企業注入條件確定及項目庫編製;6.產業基地建設保障支撐體係研究。五是區域功能區劃,擬分三個循環經濟功能區:1.生態保護循環經濟功能區,含生態治理及生態保護;2.蜜橘種植循環經濟功能區;3.主導經濟功能區,含良種繁育區、蜜橘博覽園、蜜橘加工區、蜜橘科技園、物流倉儲區。六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包括交通設施,水利、節水設施、管網係統,信息網絡等建設。七是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工程,包括生態公益林網建設、生態景觀林建設、大氣環境因子控製、水環境因子控製等。八是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九是效益分析。

  走科學發展觀的道路,南豐橘農在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心理額外明亮。

  縱觀新中國成立後,南豐蜜桔生產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1971年,經過土地改革,桔農有了自己的桔園,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蜜橘生產恢複較快,產量有所上升,1958年達2276噸。1959年後因連續3年自然災害和片麵強調以糧為綱,蜜橘生產發展緩慢,至1971年,全縣蜜橘麵積185.87公頃,比1949年僅擴大11.47公頃,產量2101噸,比1949年增1206噸。

  1972-1978年,南豐蜜橘生產發展步伐加快,除邊遠山區公社外,大多公社重視蜜橘生產,不少大隊長年雇請老橘農為技術顧問。1972年蜜橘麵積比1971年翻一番,達359.2公頃。1977年全縣蜜橘種植麵積擴大到771.8公頃,比1971年翻兩番。1978年達991.47公頃,全縣除三溪、東坪、太源尚未起步外,其他公社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其中城郊公社366.27公頃,市山公社199.8公頃,萊溪公社133.07公頃,洽灣公社112.93公頃,四個公社的種植麵積占全縣總麵積的82%,成為蜜橘大公社。

  1979~1991年,隨著農村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實,蜜橘生產發展迅速。1991年蜜橘麵積擴大到4359.2公頃,比1978年擴大3.4倍,年產量達34838噸,比1978年增長15.4倍。全縣17個鄉鎮中,蜜橘麵積666.67公頃畝的有市山、橋背2鄉,達400公頃以上的有萊溪、洽灣2鄉,達133.33公頃以上的有太和、三溪、桑田、白舍4鄉,達66.66公頃以上的有波羅、中和、琴城、東坪、洽村5鄉鎮,近66.66公頃的有沙崗、太源、傅坊、西溪4鄉。

  1992-1997年,是全縣抗災自救,蜜桔恢複發展階段。1991年12月至1992年元月,南豐出現曆史罕見的惡劣天氣。1991年12月23日,氣候暖和,日平均氣溫14.7℃(日最高氣溫22℃、最低氣溫10.9℃);24日驟然降溫,27日出現冰棱凍雨,28日降雪量13.7毫米,雪深6厘米,日平均氣溫降至零下3.7℃,29日繼續下降至零下5.2℃,最低氣溫零下10.8℃(比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低氣溫還低3.8℃)且持續3小時之久。7天時間內最高最低極端氣溫相差32.8℃。1992年元月初,雨雪交加後又遇霜凍,直至2月上旬,持續陰雨低溫,給南豐蜜橘生產造成毀滅性打擊。全縣桔樹死亡80.27%,幸存桔樹中受四級凍害的8.52%、三級凍害的2.38%、二級凍害的6.33%、一級凍害的1.82%、零級凍害的0.68%,凍死蜜橘苗木76萬株,直接經濟損失3.4億元。

  凍害使桔農生產積極性普遍受到挫傷。縣委、縣政府緊急行動,於1993年元月初召集柑桔技術人員研究防凍對策和補救措施,深入災區現場指導,並召開鄉鎮領導會,部署抗凍救災;元月7日將《緊急行動起來,迅速落實橘樹凍後補救措施的意見》印發至村;元月10日,召開全縣四級幹部大會,發出“緊急行動起來,投入抗凍救災戰鬥”的動員令;2月9日,召開鄉鎮領導和重災區村幹部會,部署抗災救援工作;2月11日,下發《關於全民動員、全力以赴做好柑橘生產救援工作的通知》。經及時補救和精心管理,幸存的部分桔樹當年產果72噸(市山鄉40噸、沙崗鄉20噸、橋背鄉5噸、太和鎮7噸)。

  為盡快恢複和發展南豐蜜橘生產,南豐縣委、縣政府提出“打破城鄉界線,動員社會力量,采取多樣形式,發展蜜橘生產”的口號,積極創造寬鬆環境,出台多項優惠政策:規定開發荒山坡地興辦園藝場,自有穩定收益年起,五年內免征農業稅,減半征收農林特產稅和土地提留;實行開發興建集體園藝場和集體養豬貼息貸款的規定;落實權屬,保護開發者權益,凡農戶開發的荒山、荒地、荒坡,執行“誰開發、誰投資、誰受益”的政策,縣政府統一印發《山權證書》,有經營、轉讓、繼承權,放活山地經營權;鼓勵鄉鎮、村、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方麵力量通過有償轉讓、租賃、拍賣、股份合作製等形式參與南豐蜜橘開發,管理不善、經營不好的國營、集體園藝場允許承包、轉讓、拍賣;逐步健全完善三項經營管理製度,即承包責任製、股份合作製和租賃製。1992年開始,全縣掀起果業開發高潮。1994年,全縣蜜桔麵積發展到6462公頃,超過凍前麵積的48%。至1997年,達12566.67公頃,相當於凍前的3倍,產量超過凍前,達8015噸。

  1998-2008年,為南豐蜜橘產業化經營全麵啟動和認真實施階段。1998年,南豐縣委、縣政府下發《關於實施南豐蜜桔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全縣開始實施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服務現代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方式。2001~2003年蜜桔生產出現發展高潮。南豐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緊緊圍繞南豐蜜橘產業,實施果業開發項目,新開發蜜橘麵積近2666.67公頃,建高標準果園54個,修築桔園道路227公裏,建蓄水池1478個,埋設涵管3022米,安裝V型水槽5.2公裏,架橋17座,架設輸電線路10公裏,打水井4眼,埋設地下輸水管道48公裏,加固水庫3座,種植護坡草1000公頃,移栽優質蜜桔苗木112萬株,提供基肥1920噸,扶助農戶8000戶,果業開發項目總投資3353.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1177萬元(含有償481.9萬元)、省級財政710.57萬元(含有償361.3萬元),市級財政86.31萬元、縣級財政191.22萬元、農貸624萬元、開發主體自籌564.5萬元。同時,在政府的引導下,全縣社會各界參與南豐蜜橘開發的熱情空前高漲。南豐蜜桔生產還被省外大企業集團看好,福建的超大、上海的江順等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南豐,投巨資參與開發。至2003年,南豐蜜橘麵積增至17315.27公頃,超過全縣耕地總麵積,總產141000噸,超過全縣糧食總產量。2004-2008年南豐蜜橘迅猛發展,2004年南豐蜜橘總麵積達到20052.5公頃,總產171286噸;2005年南豐蜜橘總麵積23385.8公頃,總產250244噸;2006年南豐蜜橘總麵積26125.1公頃,總產310497噸;2007年南豐蜜橘總麵積30006.7公頃,總產497327噸;至2008年,全縣蜜橘總麵積33106.3公頃,比1998年擴大22404.57公頃,總產652644噸,比1998年增加636965噸。

  南豐縣於1986年被國家列為全國柑橘商品基地縣。

  1995年命名為“中國南豐蜜橘之鄉”。

  中國地理標誌注冊名錄載:南豐蜜橘;注冊號:1219973;商品類別或名稱:蜜橘;注冊人:南豐縣柑橘技術推廣中心;地域範圍:江西南豐縣縣城周圍的琴城、市山、橋背、洽灣、萊溪、桑田、白舍等鄉鎮沿旴江兩岸的橘園和長紅園藝場。

  南豐蜜橘果實較小,單果重25~50克,果形扁園,果皮薄,平均厚0.11厘米,橙黃色有光澤,油胞小而密,平生或微凸,囊瓣7~10片,近腎形,囊衣薄,汁泡黃色,柔軟多汁,風味濃甜,香氣醇厚,種子1~3粒或無核。可食部分78%,果汁55%,可溶性固形物為12-19%,還原糖7.08%,含酸量0.4~0.6%,含維生素C19mg~32.5mg/100毫升。南豐蜜橘在11月上中旬成熟。主要品係有大果、小果和早熟等。1962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良種之一,1985年、1989年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優質水果,1999年被評為“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

  金秋季節,到南豐觀橘海是最佳的季節。

  南豐橘友博客中一篇宣介性的文章寫:

  江西省南豐縣,一年四季都風景如畫,山清水秀。等到橘子紅了的時候,南豐比平時更加的美麗;這時候,您可以欣賞美麗的滿山遍野的南豐蜜橘景色,體驗親手采摘蜜橘的快樂,品嚐樹冠上朝陽最甜的南豐蜜橘。

  其實可以再簡約些,不妨這樣寫道:

  南豐蜜橘是金牌,金牌是一種美麗的象征,更是一種季節的聲音。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