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帝的根基
後主-姓劉名禪字公嗣。207~271年享年65歲。在位四十年(224~263)國號承蜀漢。國都成都。年號:改元者四即:建興十四年,延熙二十年,景耀五年。炎興一年。
太皇太後:元。
太上皇:無。
皇太後:尊吳皇後為皇太後。
皇後:張氏繼後又張氏。
皇妃:張氏、王貴人。
皇太子:劉璿。
皇子:共七子除太子外尚有:劉瑤,封安定王;劉琮,封河西王;劉瓚,封新平王;劉諶,封北地王;劉恂,新興王;劉虔,封上憲王。以上子生母均未載明。
皇女:一女嫁亮子。
諡號:懷帝。
廟號:後主。
墓寢:不載。
二、任前簡曆
劉禪小名阿鬥。甘夫人生。劉禪從出生的那一天起至當皇帝前簡直沒有過上一天安逸的日子。戰爭的顛跛,炮火的灰塵受盡了苦難。長阪坡被衝散,虧趙雲輾轉救出。有說團圓後又失散被賣給扶風人劉括。劉括得知禪為備兒後並為娶妻生得一子。幾年後劉備解放了益州,有個劉禪鄰居姓簡,當上了劉備的將軍。恰好備派他去回鄉辦事,由劉禪與他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後由簡將軍告訴了統治漢中的張魯。張魯大喜,認為是個結好劉備的好機會。便為劉禪灑浴更衣送與劉備。這段曆史由《三國誌》書注釋者裝鬆之經過與其他傳記比較考證後又否認了。反正劉禪是在動亂的年代裏成長起來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他12歲立為王太子,14歲立為皇太子,17歲嗣皇帝位。
三、嗣位背景
劉禪當上皇帝,他已是具備了三個方麵的有利條件。
第一,劉禪是劉備的商妻長子於漢獻帝建安24年(219)立為王太子;第二,蜀漢章武元年(221)立為皇太子;第三,有諸葛亮效忠其父,真誠輔位。
昭烈帝劉備駕崩由諸葛亮在永安主喪棺殮。並率百官奉喪還成都。太子禪年方十七歲,在都留守,但出都門守侯,梓官靈迎入正殿,舉哀行禮,禮畢讀遣詔:“朕病殆不自濟,人年五十不稱,朕已六十有餘,何所複恨?但以你兄弟念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及可服人,你父德薄不是效也。你兄弟政事丞相,更求聞達無替朕命!”太子禪拜受遣昭,亮即請禪嗣位改元建興。是為後主。
四、任期要聞與軼事
1、朝廷上下
諸葛亮英明輔政首一著
諸葛亮扶劉禪即位後。首先就把因諫阻先主伐吳而得罪入獄的秦宓釋放了出來。亮說宓也是法正一流的人物。他歎息法正早死。不能的話這次法正定會勸阻先主。即使不聽隻要法正跟得去了,也不致慘敗。所以把秦宓釋出來以後讓他做了個益州別駕。
接著後主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並仍然使領益州牧,大小政務皆歸裁決。後主便當個現成皇帝罷了。這時候又有個益州部將叫做雍罔的,他竟殺死益州太守叛蜀附吳,亮因新遭大喪未便動兵。且意在和吳伐魏故決計暫時擱過一邊。廣漢太守鄧芝,入為尚書,他窺知亮意,便向諸葛亮提出向吳修好。亮欣然道:“我早就有此意,可就是找不到合適人選到東吳去聯絡,今便幸得人了。”鄧芝問是誰。亮答:“就是你使君哩!”鄧芝亦不辭奉命即行。
吳王孫權正在再遷鄂縣,改名鄂為武昌作為武都。聞蜀中遣使到來,心裏想他的來意是什麽呢。上次吃了我的敗仗,還會來求和嗎?於是不肯接見。鄧芝待了兩日作書至權道:“臣今日到此,不光是為蜀,並且為吳。若大王不願見臣,臣就去了。”孫權得到了鄧芝的書,即召他見。鄧芝行過了禮便開口問孫權:“大王今日是想與魏和還是想與蜀戰呢?”孫權答道:“我不是不願意與蜀和好,我是怕蜀主幼國小,不足敵魏,所以尚未好決定。鄧芝聽了孫權的發言,立即應聲說:大王為蓋世英雄,諸葛亮亦一時豪傑。蜀有重險,吳有三江,若互為唇齒,進可兼並天下,退可鼎足峙立。今大王甘心事魏,魏必征大王入朝,奉王子入侍,一不從命,便當奉辭伐叛,蜀亦順流進取。臣恐大王兩麵受敵,江東地不能複有了。請大王熟思!”孫權聽後思索了良久便說:君言亦是,孤當與蜀聯和,煩君先歸通報,我當遣使訂盟便了。鄧芝乃辭歸。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即蜀建興二年(282),吳遣中郎將張溫去蜀方回訪。張溫到得成都。後主立而接見,並由諸葛丞相等優禮相待,與申盟好。張溫談笑自若,頗有傲窖。過了兩日,便辭行東還。丞相諸葛亮帶領百官,親自送行。
在溫未啟行之前,亮設宴款待張溫。這裏還有一段小故事:文武百官,基本到齊了,獨秦宓沒有到。亮很著急,多次派人摧促,好多時都還不見人來。這時張溫發現了亮的焦急表情。便問亮還要等誰來呢?亮隻好答道,我這裏益州的學士秦宓,剛說完,秦宓也就來了。張溫打量了一下秦宓,便笑著說:“君為益州學士,究竟你所學的些什麽東西?有多高的學問呢?”秦宓聽了有點不高興地回答說:“我蜀中的兒童個個都學,何況我這一輩人當然應該學習。”張溫接著問說:“君既在努力學習想必你一是懂得天文羅。哪我問你,天有頭麽?”秦宓隨便答道:“有呀,”張溫問在何方?宓答:“天在西方,有詩雲:‘乃眷西顧’,可知西方有頭。”張溫又問:“天可有身否?”宓又答:“天處高聽宇,若天無耳如何得聞?”張溫問:“天有足否?”宓複引《詩》言‘天步艱難’一語證明有足。張溫又問天有姓否?宓答言姓劉,溫問如何知曉?宓答稱天子姓劉可以推知。溫複說:“日生於東,”宓不待說完就接口說:“日雖東升,至西必沒。”說得張溫,瞠目結舌,不敢再言,急得汗流浹背,滿麵生慚。還是諸葛亮替他排解,才勉強飲了數杯,才算告別。諸葛亮又令鄧芝偕行。
到得武昌,請張溫先報孫權。然後進見。孫權向他們說:“兩國通好若得同心滅魏天下太平,從此可二主分治,不是一個很快樂的事情嗎?”可是鄧芝卻直答道:“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現在我團結一致,待滅掉了魏之後,就看天命所歸了。但作為君主的一定要有才有德,才能服民心,順民意,做臣子的也才會對其盡忠。到那時若兩邊的力量相等的話或許還需要通過戰爭,才能達到統一,才有太平至治的日子呢?”孫權大笑道:“君在今天何必誠肯地講得那麽清楚呢?”所以也厚禮相送鄧芝歸蜀,至此吳蜀又往來如新了。這就是諸葛丞相,首輔後主,所做的第一件事哩。
亮歿臣有變 險過安如故
諸葛亮接受了先主劉備的遺囑,總想秉承先主的遺誌,在他的有生之年,力圖滅魏拒吳統一中原,輔佐後主堅固社稷,造福人民。故在安定南中以後,不久即自請北伐,一戰失利,決來二次,直至大勝,蜀軍才得班師。既而又是定方略:“先聯吳抗魏。”聲勢浩大震撼魏廷。魏王親征,不料遇戰則退,魏大將軍司馬懿持勢高昂,碰上了諸葛兵采取堅壁固守,一兵不出。兩下裏相持三月有餘。諸葛亮無奈,隻是內心鬱憤成疾,漸致不起。後主聞信忙遣仆射李福省視,並谘詢亮的治國和抗曹大計,亮略與談論,遣福返報。李福辭去,數日後又複到,亮病已加重,見了福麵便對他說:“我知君來意,後事不暇細談。可盡順蔣公琰。”福又說道:“公琰後誰可大任?”亮答道:“費文禕。”福再問亮不語。又召入楊儀,薑維密囑後事,並及退兵方法。且令左右扶起榻中,出營回望。時正黃昏了,夜色沉沉忽有一大星,自東北來,色亦有芒,流至西南欲向營中墜下。亮不僅失色哇的一聲,嘔出一口鮮血,接連尚帶著喘聲。左右見亮不可支,扶令就寢。亮對著楊儀,薑維道:“天象如此,命已難延,隻怕不能與諸君討賊了!”遂口授遣表,令儀寫好,挨至夜半,竟爾壽終,享年54歲,時為蜀漢建興十二年(235)八月二十三日。
卻說楊儀,薑維依著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但將屍骸安載車上,拔營徐退。當有魏諜報知司馬懿,懿聞諸葛亮已死,便放膽追來,將及蜀兵了,忽見蜀兵回旗,鳴鼓前來截擊。蜀兵並高聲大喊司馬懿休走,此番中計快來送死。司馬懿聽著拍驪便走,魏兵見懿奔,亦棄甲兵倉惶逃命,跑了好幾十裏,不見後麵動靜,方才停住。再使探聽蜀兵虛實。回報說,蜀兵盡退入斜穀。揭舉白旗為亮發喪。懿再轉身往追,馳至赤岸。毫不影響。料知蜀兵去遠隻得退去。及回視蜀兵營壘,無一不布置有方,因即歎息,讚美孔明真天下奇才呢。又對諸將說:國家有福,喪敵人的良才。從此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遂引兵回長安。
且說蜀兵已入斜穀,楊方舉哀,全體素服。方將故丞相遺骸妥放棺殮。然後扶梓南歸,將要登上閣道的時候,又遙見前麵火光衝天,喊聲盈路,不放楊長史過去。楊儀、薑維不知何因急忙令人探問,返報前將軍魏延截住了去路。原來魏延自持才勇,藐視楊儀,隻因儀為丞相長史,不得不稍從含忍。到了現在丞相已經病歿。楊儀想令魏延斷後,先令司馬費煒往探延意,延勃然道:“丞相雖亡,難道就不去擊賊,楊儀等為丞相,官屬,盡可能扶奉喪還葬,我仍當留此討虜,且楊儀何人?敢令魏延斷後哩?”煒勸解道:“這是丞相的遺命,不宜有違!”魏延慎目道:“丞相若依我計,早已至長安。我今官居前軍帥征西大將軍,受封南鄭侯,應繼承丞相後任。楊不必托名丞相,使君誑我。”煒知不可說,支吾對付,飛馬回報。楊儀與薑維商議,針對魏延不聽從指揮的這種情況,決定從槎山之路進發繞出棧道,晝夜兼行抄到魏延背後,延聞儀等已至南穀,便迅速也往穀口迎擊,並奏稱楊儀造反。楊儀亦劾魏延作亂,兩表呈遞入成都。後主方得李福還報了這些情況,並說丞相孔明壽終勉不得悲慟逾恒,忽又接得延儀二人的評奏。心下大驚,急召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二人,給他們看奏文,卞明順逆。允與琬齊聲說:“臣等願保楊儀不保魏延。”後主說:“丞相新亡,兩人便自相予殺豈非大患?”蔣琬說:“丞相非不知魏延驕戾,隻因他勇力過人,妥為駕馭。臣料丞相必有遺策。授與楊儀請陛下勿憂。”後主稍稍放心,當待延、儀二人消息。儀等到了南穀,令王平為先行,平至穀口。正好與魏延相遇,彼此各擺開兵馬,互相答話。王平叱魏延道:“你何敢造反?”魏延叱王平為叛黨,揮兵擊平,王平楊鞭指著魏延的兵士道:“丞相待你們軍士何等厚恩,今丞相骨尚未寒,你等如何從逆?況你等都是蜀人,不乘此時回家團圓,靜後賞賜,反且助延為亂,自取滅門。你等試想該不該呢?”話音剛落,魏延部下同聲響應紛紛散去,魏延大怒揮力出戰。王平隻好接住廝殺,未及數合,隻有馬岱來助王平。魏延雖多力終因已卒盡散,不敢蠻戰,拍馬返奔。馬岱從後追擊,王平留報楊儀,儀聞魏延敗竄,乃偕平二人一起西進,未幾即由馬岱回軍持入魏延的腦首。楊儀用腳蹴踏道:“賊奴尚敢作變麽?”遂向朝廷表請誅去魏延三族。
魏延非真的叛漢。實因與楊儀有隙,妄想除掉楊儀,自己代諸葛亮。哪知輿論不服眾意,害得勢孤力竭竟身敗家亡,這也可否叫做是自作孽不可活呢?留府長史蔣琬想與主分憂,帶了宿衛各營,出都赴難,行約數十裏,接到楊儀軍報魏延已誅,乃退回成都,過兩日楊儀等奉亮遺梓,已至都門。後主帶領百官親出迎喪,哭聲載道。當下扶梓入城,暫停丞相府中。亮子諸葛瞻年尚幼弱,一切喪葬盡由蔣琬等監理。楊儀呈亮遣表,即由後主展閱。略雲:
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於先皇,布仁思於宇下提撥幽隱,以進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俗。臣家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隨身所需,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以後,不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貧陛下也。
後主閱罷。潸然淚下,楊儀麵奏道:丞相已有遺言,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但足容棺罷了。後主依儀,擇期奉葬。後來朝野官民追思亮恩,屢請立廟致祭,乃築祠沔陽四時享祀。亮子諸葛瞻年至十五,拜為騎都尉得尚公主為妻。後主謹從亮議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忽聞吳增兵巴丘約數萬人,後主不勝驚疑,速問蔣琬。琬請一麵添兵永安防備不測;一麵保舉中郎將宗預出使東吳,探明動靜。後主一律依從,宗預至吳都。吳主孫權反詰他添兵永安是何意思,予答說:“江東增戌巴丘,西蜀增戌白帝城,無非為時事所迫,不勞細問。”權欣然道:“君真不亞鄧伯苗(鄧芝字伯苗)我聞諸葛丞相病歿,恐魏乘喪侵蜀,故就巴丘增兵,遙為援蜀,並無他意。”予又答道:“東西聯盟,和好已久,當然彼此相關。陛下且增兵援蜀,難道蜀不可增兵應吳麽?”孫權乃優禮相待予,並請宗予,表達自己的態度,決不負約。宗予拜謝西歸,報知後主,後主當然喜慰,整個蜀中清楚了這些情況後,顯得輕鬆安閑了。
獨楊儀奉梓回到成都,雖得進拜中軍師,卻已撤銷了兵權。成為了個有名無實的人物。楊儀自認為才可比蔣琬,資望還比琬更優,乃位在琬下,難免心裏不舒服。後軍師費煒,有空閑時間,便過去與其聊天,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楊儀慨然道:“當時丞相初亡,我若舉軍就魏,何至落到現在的下場。”煒假意勸慰及辭退後,秘密地向後主報告了情況。後主下詔廢楊儀為庶人,徙至漢嘉郡。楊儀遷徙,心裏越不平,還要上書誹謗,結果是一道詔書收錄郡獄,楊儀隻好懷憤自殺。於是蔣琬為大將軍,費禕為尚書令,兩人同心輔政,力守諸葛成效方略,蜀漢安定如故。
2、討伐內外
諸葛亮南征七縱七擒收蠻酋
蜀相諸葛亮聞知魏兵伐吳被嚇退。料他在一段時期內無暇侵蜀。乃籌足軍響議定南征。正當這個時候有邊疆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接連上書,報稱蠻人土匪雍愷勢力很盛,屢次入冠;更有牂牁太守朱褒與越嶲夷王高定皆叛應雍愷,隨處騷擾。諸葛亮已調齊兵馬,辭別後主督兵南下。在出發前,成都令參軍馬謖送亮出都,諸葛亮對他說:“我與你共事多年,你也是一個有些水平的人。這次我去出征,你有什麽好的意見和建議嗎?”馬謖回答說:“南中蠻人自己認為他所住的地理位置險要,又距離都府那麽遠,不服從政府的領導。他們還認為,就是政府派軍隊進去,他們都不怕,準會勝利。即使我們的政府軍今天 擊破了他,他明日可又會背叛的。若把他們的人種都殺掉,永遠除去後患,這樣做又不符合做人的仁義。隻好連年駐重兵在那兒把守,發現他們有騷亂就狠狠地給予反擊。若這樣做的話,我們的國家哪有那麽多的兵麽?有那麽多的糧草來供應麽?因此我們隻有采取先用兵作威,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丞相這次南征最好使他心服方可一勞永逸呢!”聽得馬謖說完諸葛亮笑著答道:“君說的話很對,我也是這樣想的呢!”馬謖送至數十裏之外,亮才要他回去成都,自率大軍徑進。
蠻人素無紀律,怎能敵得過王師?再加諸葛亮用兵有方,事事占上風。因此所向無阻,勢如破竹,當下自越巂進兵,斬雍愷誅高定,傳檄諸郡,剿撫兼施。門下督(官名)馬忠,他是牂牁人自請效力,亮便撥兵與忠,叫他前往。才過半個月,即得忠捷報說朱褒已經消滅。牂牁地區已經安寧,叛虜的頭目全部誅滅。
本來是大功告成,可以旋師。偏有一蠻酋叫做孟獲,糾合雍愷餘眾出來拒趕蜀兵。諸葛亮派人偵探孟獲目前的兵力,和所處位置,更重要的掌握了他這個人的脾氣性格和能力,以及他聚眾鬧事的動機等。知道他沒有什麽智略,卻很驍悍,為當地人所害怕的一個人。因此擬定主意決心將孟獲收為己用,使他死心塌地庶無後虞。果然孟獲不識軍謀,一味蠻抗。戰了一次便由亮誘他入伏一鼓擒住,亮問他心服否?獲抗言不服,亮卻藏過精兵。礦竟使贏卒站列令他四周視察,獲看了後大笑說:“我原不知你的兵這樣虛實,今天看你的兵簡直沒有什麽用。我能被你們捉住是你們誘我進了你的包圍圈內,我出不去,而人又少,才造成的。真正麵對麵戰爭,我是不會怕你們的。諸葛亮聽了他說後便叫他回去整軍再戰。孟獲可高興極了返至蠻寨糾眾來劫亮營,又被亮手設機謀,四麵兜拿又擒孟獲。獲仍然不服,亮又縱退。獲渡過瀘水,負險自固。時當五月,溽暑熏蒸,水中又無船隻可行,蜀兵懼畏難,想退回去。亮下令道:我兵若歸,虜必再出。我去彼來,我來彼去,何時治得平靜?今惟有再接再曆,渡瀘進去,搗穴平蠻,就在此舉。願大眾努力,後當重賞。”兵士聽了方才踴躍起來。亮即命將士潛造木筏,至夜間悄悄渡瀘,直抵蠻峒。孟獲自恃險固,並不加防,得至蜀兵深入,倉猝迎故,好容易又被蜀軍擒去。亮仍不加誅,令獲還峒獲更避入深巢,又為蜀兵所破。直至七縱七擒。獲無處可容,方才拜服。亮還想赦他回去再與他戰,這時孟獲哭著對諸葛亮說:感謝你們不殺我,丞相天威無堅不摧,南人誓不再反了!便把諸葛亮的兵馬,帶到滇池去休息。執優款侍,奉侍諸葛亮如神,無論是蠻子、蠻婦,並來拜謁,亮好言撫慰,仍令孟獲管理蠻眾,聽蜀政令,眾皆口服心服,歡耀散去。
當時諸葛亮隊伍裏有人提出來在蠻地設置官吏,與孟獲同守蠻方。亮慨然道:“設官有三不易,留官必當留兵,兵無所食必將生變,是一不易;蠻人屢敗父兄傷亡,免不得記恨官兵互生釁隙是二不易;漢蠻風俗不同,當然異情,留官撫治蠻人不會相信我們留住的官所講的話,這是三不易。今我不留人不運糧,但使他相安無事便了。若要強迫他們與我們內地人一樣,應該等待著今後再來想辦法,現在一下子是辦不到的事。”於是下令凱旋。孟獲率眾拜送,並獻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作為軍用,充分犒將士,一無所私。唯途中往返輒患暑疫,經亮采查藥物合銼為未,用瓶收貯,每人各給一瓶。遇有中暑中疫等症吹鼻,即能故盛暑行軍,奔汲萬裏,得免死也。諸葛亮安全班師回國,人人欣悅,朝野清平。南中自此按時進貢,各程方物,諸葛亮與民休息,安養有年,乃國富民饒。
諸葛亮請戰北伐街亭失敗
諸葛亮平了南中地區的蠻眾。回到蜀都成都休息了一年又要興師北伐了。他首先布置好內外的防務工作使中都護李嚴移屯江洲;護軍陳到駐永安,作為東防,內史中部督向寵,與宿衛兵;尚書陳震、侍中郭攸、費禕、董允、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分治官府諸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後,乃上《出師表》一篇,以陳明宗旨。大意是:
“先帝創業,但不久就已去世,丟下的這個攤子很是疲敞。今天下三方相爭激烈,我們還是處在危急存亡的時候。現在能文能武忠誠於陛下的人,先主遺下來的不多,還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培養和重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世時每與臣(諸葛)談論此事卻感到歎息,痛恨於桓帝和靈帝。現在在朝任職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我覺得還可以請陛下親之信之。臣本人本係布衣,務農於南陽,看見當今的亂世,不想出來做官。而先帝不以臣卑鄙,硬是要我出山相助。雖三顧草廬之中,由是感動了我,遂隨先主出擊於危難之間,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臣謹慎,故臨死時托孤臣以大事。受命以來,夙夜憂歎,總是覺得怕托孤不效,有傷先帝之明,故想先前定了南方。現還想北定中原,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也是作為我報先帝即忠於陛下的職分,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當複之敕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這表上陳係在建興三年(226)三月間,後主禪年已逾冠,立故車騎將軍張飛女為後,年富力強隻生來庸懦,未識大體。一切軍國重事幸由諸葛丞相處理,諸葛亮意表請戰,後主自然依從。當下摧趲人馬,次第出發,振旅闐闐,伐鼓淵淵,由平陽關進兵,往行漢中,屯駐石馬城。
魏主曹睿甫經嗣立,改元太和。聞得蜀兵進攻,急想親出禦敵,有散騎常侍孫資說:“鄭斜穀險阻異常,不宜勞師進取。但命大將據守要害,”睿不同意,便進撫軍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屯兵琬城,堵禦東西;大將軍曹貞,都督關石,專拒蜀兵。新城太守孟達,本來由蜀投魏,與魏侍中桓階,將軍夏侯尚友善,尚、階相繼病歿,達心不自安,事為諸葛亮所聞。囑中都護李嚴招達。孟達複書如命,偏魏興太守申議與達有隙,時常偵伺,一聞達陰通蜀使,即報知曹睿。睿令司馬懿相機進討,懿佯作為慰解,暗中卻調出兵馬借趙新城,孟達得到司馬懿的書,遲疑未決。故遣人訪問諸葛亮,亮令孟達趕緊加防毋墮懿計,達尚複書與亮說:“宛城距洛陽八百裏,至新城且一千二百裏,若司馬懿前來亦會知道,往返需一月間事,達城的防衛工作已經做好請放心。”這書遞至石馬城,亮一閱即歎息說:“孟達必為司馬懿所擒了!”果然不到半月,達飛書求援。亮歎說已來不及了,不得已派遣偏師去援新城兵,方就道,孟達敗死的消息即已傳到,亮隻好將偏師調回。
鎮北將軍魏延,亮使為丞相司馬統領前軍。延對亮說:“魏令夏侯柕木都督長安,柕木係夏侯惇的兒子,曾取曹操女為妻,年少誌驕,毫無謀略。延願得精兵五千,取道褒中,沿秦嶺東進,繞出子午穀,不過旬日,可到長安柕木。聞得魏延到來,必令棄城自東走,丞相可從斜穀進來,與延兵相合,並力一舉,鹹陽以西,便可平定了。”亮搖頭說:“這個計謀太危險了,不如直接走平坦的道路還更安全得多。”延又說:“從平坦的地方進軍,沿途有好多敵兵防守,何時可取中原?”亮還是不以延計。亮使趙雲為鎮東將軍,鄧芝為揚武將軍,據住箕穀作為疑兵,一麵親率諸軍,進攻祁山。
魏大將軍曹真方督兵守郡,哪知蜀軍卻西出祁山,得到消息後連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無分身法。顧了此,沒有彼,隻好飛報魏主,請派將扼守關西。魏主遂起兵五萬,使右將軍張邰為前驅,自為後應,同至長安,並調司馬懿由東會師,共擊蜀兵。蜀將馬超時已早歿,隻有超從弟馬岱,從軍出征,岱勇略不及馬超,所以不令再鎮涼州。亮聞得魏將張邰和司馬懿合兵來攻,遂召諸將商議,亮說:“魏兵兩路前來,必須進攻街亭,此為漢中咽喉,非得大將把守。”時有參軍馬謖正隨亮出發。謖主動向亮請命道:“謖願往守街亭。”魏延和吳懿亦願前往。亮因認為馬謖素有智略,不致誤事,遂使馬謖統兵二萬人出屯街亭。臨行時再三叮嚀,囑他堅守城寨,勿疏忽,且使王平為偏將軍,與謖同往。柵又遣魏延等紮駐平陽關,遙應馬謖。謖與王平行至街亭,見前麵有山,便想引兵登岡,據山立寨。王平不同意,他說宜據城守柵,阻住敵鋒。謖傲然不從,平複說道:“敵兵前來圍山怎麽辦呢?”謖笑答道:“居高臨下,敵若來圍我即麾兵四下,還怕不能殺退麽?”平又說:“倘敵兵斷我水道又將若何?”謖大笑道:“我既然殺退敵兵,還怕斷水麽?”平還要苦諫,謖慎目道:“丞相行事尚且每事問我,你怎得撓我兵謀?”平知不可阻了,乃請分軍相應作為犄角。謖恨平違令,隻撥千人給平,平引兵據城聽令。馬謖上山,但派人去報告祁山大營。那知張郃和司馬懿兩軍,夤夜殺到,馬謖尚據住山頂,揚旗招風自鳴得意。待至翌晨,魏兵已環集山麓,把山圍住,謖麾兵殺下,魏兵全然不動。惟用強駑仰射,蜀兵多被射倒,隻好退回。馬謖尚想與敵拚命,驅兵再下,一連衝殺數次,毫無效果。張邰堵住水道不放蜀兵汲水,蜀兵無從飲食當然自亂。挨至夜半,竟紛紛下山投降魏營。馬謖禁遏不住,尚望王平救應。平手下隻有千人,哪裏殺得過十多萬魏兵?他也雖努力相救,半途被魏兵截回,沒奈何堅壁自持,保全危寨。馬謖待援不至,無法把守,隻得率兵竄出山穀,向西逃去。魏兵截殺一陣,二萬人所剩無幾,還虧魏延從陽平關殺到,方得救出馬謖。魏延見魏兵勢盛,不敢戀戰,忙與謖退保陽平關。王平自知難守,在城中佯鳴鼓角作進兵,實得離去。魏將張邰疑他誘敵,不敢進擊平得合師引歸。
司馬懿不去追馬謖,卻統兵迅速來到祁山,進攻諸葛大營。亮接王平軍報,已知馬謖誤事,急忙退回西城。且檄令天水諸郡守吏,齊回漢中,並召趙雲、鄧芝將軍還陽平關。忽報司馬懿統兵十餘萬,蜂擁前來。城中留兵不多,想趕快去陽平關已是不及,將士等並皆失色。亮獨談笑自若,但說無妨。待司馬懿的兵將到傳令城上偃旗,城中息鼓,大開四門,每門命軍役灑掃,不準妄動,自引童兩人攜琴登城,在城樓上焚香操琴。司馬懿當先躍馬,來攻西城,遙見諸葛亮如此布置,不禁大疑,端祥了好多時,沒有一點兒破綻,乃麾令退兵。部將問為何因,司馬懿說:“我聞亮不入子午穀,煞是謹慎。今大開城門,豈肯這般疏略?明明是誘我入城,為掩殺計,我若不退,休為所算!”說畢自去。亮見司馬懿退兵,不由的鼓掌大笑。參佐問亮道:“司馬懿號為能軍,為何忽來忽去?”亮笑著說:“懿知我謹慎,不肯弄險。他見我如此模樣,必疑有伏,所以退去。我料他不走大路,必沿北山遁去。今還要送他一程,截留一些輜重,也不負他一番奔走哩!”說著又派部將吳懿等速赴北山,隻準在山穀中呐喊,不準廝殺,如有輜重,可以奪取,運回陽平關便了。吳懿奉令即去,亮等回陽平關。那司馬懿果如諸葛亮所料,繞走北山,聽得後麵喊聲大震,總道是蜀兵追來,慌忙拋棄了輜重,沒命地跑去,吳懿等將輜重運回陽平關。
亮部退入陽平關內,由魏延、馬謖等接著,謖跪伏請罪,亮作色道:“你違我節度,幾至傾覆全軍,若非名正軍法,何以服眾?”謖一邊哭一邊說:“丞相視謖如子,謖視丞相如父。今自知事罪該萬死,但願丞相思我過去有功勞,謖雖死亦感深恩。”亮不禁揮淚道:“你若早聽王平計議,何致此敗?今事已至此,不能撓法,你家小自當撫恤,你子與我子相等,不必掛懷。”說至此,即令左右將謖推出斬首徇眾。仍令縫合屍骸,具棺埋葬,且親自臨祭。事後亮歎息說:“以前先帝言過,謖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自愧不明,致誤軍事。謖有罪我亦難辭。”遂擬上表自劾,可巧趙雲、鄧芝自箕穀退歸,繳還軍令,雲自言無功應受懲戒。亮問明鄧芝,芝言魏將曹真率兵追襲,幸由雲親身斷後,步步為營,始得全軍歸來。亮說:“街亭軍所退兵將,不能夠做到互相照顧。而箕穀雖然也不能勝敵,但兵將之間可以互相照顧,而使兵馬不受或少受損失。可見用兵原不完全在多寡呢。”趙雲尚有軍資帶還,亮使分賞將士。趙雲說:“此次軍士沒有打勝仗,何為有賞。且暫存庫中,作為冬賜,不好嗎?”亮點頭稱善。
街亭打了敗仗諸葛亮表請自貶,箕穀戰鬥也沒有取勝,趙雲附表請懲。後主得表,召問蔣琬、費禕。禕答應從亮言暫時降職,乃貶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降趙雲為鎮軍將軍,使蔣琬齎詔進營。琬勸亮回成都,亮搖頭說:“奉詔討賊,奈何罷休!”琬再說:“如果再想伐魏必須增兵。”亮說:“街亭敗退不是由於兵少,實是亮誤用馬謖致有此敗,今當減兵省將明罰思過。”蔣琬當然佩服,隨後辭去。諸葛亮又開始了練兵講武再作後圖。
計收薑維
諸葛亮帶領的蜀漢北伐部隊,自出發後屯駐在石馬城,短暫的休息後,接著又迅速往祁山進軍。一路上威震魏境,經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聞風請降。惟此時,天水太守馬遵與參軍薑維、功曹梁緒等尚在河東。聽得蜀軍將到祁山,郡縣響應,料知無路可歸了,想投上圭。薑維勸馬遵仍還郡治,遵卻疑維有異誌,便連夜自走。
薑維隻好還至天水郡中。到了天水,薑維將自己所帶的三千兵馬埋伏在天水城外。蜀將趙雲接得探報,很快也帶了兵馬五千來到天水,正準備攻城。忽然聽到喊聲大震,火光衝天。隻見薑維挺槍拍馬,朝趙雲衝殺過來,兩個人戰了好幾個回合,也不分上下。趙雲年紀大了,見薑維武藝高強,心裏暗暗吃驚,隻好帶兵返還。薑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氏,少好讀兵書,精通兵法,武藝在當地威望很高。
趙雲回營,見報諸葛亮,說明失敗的原因。諸葛亮聽到說薑維智勇雙全,認為是個難得的人才,便說道:“真沒有想到這裏小小天水地方,竟然還有這等高人,我們要設計把他收服過來。於是,諸葛亮開始了對薑維進行一番調查工作,得知他有老母居住在上冀。便先派人攻打上冀,逼得薑維帶兵去救母。隨後諸葛亮又派人領兵埋伏在上冀城周圍,待薑維進城後,把城緊緊圍住,持續了好多天,薑維的糧食已沒有了。諸葛亮又設計讓薑維出城奪糧,薑維剛搶了糧車準備回去,便被早已布置好的張冀和王平率軍堵住了道路。薑維千辛萬苦衝出了重圍回到上冀,結果那裏又被蜀軍占領了。薑維沒法,隻好單槍匹馬地殺開一條血路,又回到了天水,可是天水又被蜀軍占領。薑維已是走投無路,不由的仰天長歎,涕淚橫流。天水的吏民紛紛勸導薑維歸蜀,並摧令薑維去見諸葛亮。正好諸葛亮得知情況後,也領著幾個人坐著車子,手持扇子來到薑維跟前。諸葛亮說:伯約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肯投降嗎?”薑維想了想便下馬投降。諸葛亮走上前去,握著薑維的手說:歡迎你的到來,我喜歡你的才幹。薑維很是感動,連忙拜謝諸葛亮。諸葛亮說服了薑維,舉薑維為倉曹椽,並加號奉義將軍,如虎添翼,又連拿下幾城,蜀國的國威更加大震!
薑維的母、妻、子經蜀軍攻下上冀後而得,將其保護,薑維終能合家團圓。
諸葛亮北伐再請戰
諸葛亮在第一次請戰北伐街亭戰鬥失敗後不久,他沒有詔師回朝,而是不甘失敗,又請戰再次與曹魏分個高低。正要調動兵馬不料鎮軍將軍趙雲病亡,亮大為慟惜,後主禪亦甚悲悼。追諡雲為順平侯,令雲長子趙統襲封。朝廷上下都為失去一位大將感到悲痛,並建議近期內不宜興師。獨諸葛亮銳意北伐,未肯中止,乃上表奏聞說:
“先帝經常顧慮到漢朝的奸賊長期存在,漢朝的業績被奸賊霸占,故委托臣加以討平奸賊也,以先帝的這種明察的思想我決心伐賊勿疑,臣自從受命之日起,就寢不安席,食不有味,我們的皇室也不能長期偏安於蜀都,要奪取全國政權,才是我們的天職所在……臣願鞠躬盡力,死而後已!”這首表文蜀人稱為“後出師表”,後主惟亮是從,即刻批準。
諸葛亮即引兵數萬,道出散關,進圍陳倉。陳倉是魏大將軍曹真使部將軍郝昭把守,昭字伯道,太原人氏。知兵善戰,智勇兼全,他一到陳倉便把工事修整得堅固無縫。等諸葛亮領兵到來累攻不下。亮想了一個辦法,他遣郝昭鄉人靳詳到城下去招降郝昭,郝昭卻在城樓上回答說:“魏家的科發你們是知道的,我已經成了魏臣,死也是為魏而死了,請你不要多講,回去告訴諸葛亮能攻即攻,不能攻就退!”靳詳聽了魏將的回答知道不可動搖他們的心,便還營告訴諸葛亮。亮再使靳詳至城下與魏臣說明利害關係,勸魏臣不降會後悔的。誰知道郝昭更加堅定的說:“我前言已定,何必再說。我與你原先是相識的人,今天恐怕我的箭頭就不認識你了。”說著便拈弓搭箭,想射靳詳,嚇得靳詳慌忙退回。這時也觸動了諸葛亮。他也立即麾兵猛攻,城上矢石如雨,無隙可乘。亮改用雲梯數十具,四麵攀登。郝昭用炙箭注射,梯被燒斷,兵皆墜死。亮再用火衝車攻城,昭又用繩素穿石,猛力擲下,一陣又全部折斷。亮又遣人運士填塹,暗掘地道入城,昭內築重濠,猛截地穴,使蜀兵無從鑽入,好容易已過旬日一點兒也沒有攻下。
曹真遣將軍費耀援昭,魏主曹睿,又使張邰帶兵迅速趕到。這時諸葛亮正在考慮軍食不多了,要去籌軍糧的問題,又聞得魏兵大至,隻好撤圍引兵回歸,但密令魏延領兵待後。魏延即徐徐退回。忽然後麵塵土飛揚,喊聲緊逼,料是魏兵追來了,魏延便令部兵張旗先行,自率銳騎數十,伏於林箐中,靜侯魏將。魏將乃是王雙,望見前麵旗幟,總顧揮兵急追。魏延等他驟馬跑過,卻握刀突擊,大喝一聲,不等王雙回頭,便從他背後劈去,連肩帶頭砍落馬下。魏兵見主將斃命,當然駭散。延得再驅殺一陣,梟得許多首級,然後返入漢中,向亮繳令。
諸葛亮撤圍以後休息了月餘,又是冬盡春來,已是建興七年(230)。再遣部將陳式出攻武都,陰平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來援,與陳式相持數日,諸葛亮用奇兵助式,擊退了郭淮,很快攻下了二郡城池,留將把守。自回漢中,後主劉禪複拜諸葛亮為丞相,亮想辭去,經詔使費禕相勸還是受命。
聯吳發兵討魏
諸葛亮率軍北伐,經兩次大戰,雖取得了些勝利。但也深感曹軍的強大,而自己人馬雖然勇敢,而且齊心,但畢竟兵的數量過少,力量較之總要差一些。於是他與東吳孫權取得聯係,與他合作東西進攻,兩國各發兵十萬浩浩蕩蕩前來。魏主曹睿見勢頭,決定使將軍秦朗督兵三萬,往長安會合司馬懿,一同拒蜀,自率將士東行抵敵吳兵。
吳主孫權正出兵巢湖,準備進攻合肥,新城。並遣陸遜等入江夏沔口,西指襄陽,令孫皓等人淮北,目標廣陵淮陰。魏主曹睿也遣將分堵,自己乘龍舟東下,直達壽春,援應合肥。合肥守將滿寵設一計策,裝作放棄合肥新城,以誘敵至壽春城下,然後再合兵圍攻。曹睿卻不從。硬令滿寵率眾堅守,等待援應。
這時東吳那邊,有陸遜獻計給孫權,願出奇兵去裁斷曹睿的歸路。不幸被魏兵巡邏的人所知,計不得行。吳將諸葛瑾聞知,忙報以陸遜。遜才催人去栽種蔬菜。自己與諸將作棋。顯得無事一般。諸葛瑾看見陸遜這種形態,心裏有點慌張。陸遜看出後,且對瑾說:“軍機泄漏,我有所探知。但若帶兵撤退,敵人必定來追,豈不更危險麽?”說完便邀瑾入後帳,密囑數語,瑾欣然趨出,仍督舟師向袞陽城。陸遜這時也摧動陸軍,與諸葛瑾的兵並進。魏袞陽守將劉劭,本來已經得到了曹睿的指令出兵攻瑾。一聽得是陸遜親自出兵到此,便慌忙引退。陸遜到了白河口,便暗遣部將周峻等,分別的趕到江夏、新市、安陸、百陽。魏兵搞不清什麽名堂,隻好不敢出來,任他來去自由。那吳主孫權,督攻新城,反被滿寵選得壯士毀去了攻擊的戰具,隻得失利退歸。陸遜聽得吳王已退,然後也得引還,毫無損失安然抵鎮。孫昭等也即回來。魏王曹睿素聞陸遜有名,還恐他截擊白路,知道了吳兵東返,也不敢進逼,掉轉頭來西行。這時諸將請示主睿去長安合兵攻蜀,曹睿獨說:“吳既卻兵,蜀自喪膽。司馬大將軍自己有能力製敵就不需要麻煩我親自去了。”司馬懿隻好自帶兵前往。不久司馬懿便向曹睿報告說:“蜀兵出屯五丈原,(今陝西郿縣)現在隻有以守為戰,等到蜀兵糧盡自然退師。”曹睿接到軍報後,揣知司馬懿的意圖。隻令懿約束諸將,堅壁固守,有敵到來,就堅決拒擊。
原來司馬懿與諸葛亮戰過數次,敗多勝少,此次又聞亮要來爭功,當然打定主意但守勿戰。當諸葛亮出兵到達漕南時,司馬懿即在引兵渡渭水,準備在渭水靠背立寨。他對其他諸將說:“諸葛亮若動武功依山來追。我們就麻煩了,若是西出五丈原的話便可無憂。”今聞亮果出五丈原中,乃使郭淮守住北山。亮已令運糧軍士用著木牛流馬,果至斜穀口集中。準備久駐待戰。目前則派兵屯田,至渭水兩岸,到處種作,惟嚴格紀律,不準侵犯群眾利益,擾亂居民。應該兵民相安無事。亮滿以為就地獲得了許多糧食,以後就好與司馬懿堅持到底,免得奔波往返再致徒勞。誰知屢遣人下戰書促懿出戰,並且提出無論鬥將鬥兵鬥陣任司馬懿自己選擇,可懿隻是不出。後經亮摧逼不過懿才勉強答應鬥陣法,於是亮布置好八褂陣,司馬懿亦認識,及遣戴淩等攻打。哪知戴淩等一入陣中,辯不出什麽方向,沒頭沒腦的亂撞,終被蜀兵個個擒住。諸葛亮命把魏兵剝去衣甲,一律放回,叫他們告訴司馬懿,要他自己親自出來攻陣。懿佯約明日,收兵回營意不複出,亮遣人責備司馬懿背約。司馬懿始終堅持忍辱,置之不答。這是諸葛亮第六次北伐(第四、五此見魏明帝傳)也是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了一百多天。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不久病逝軍中。
重挫曹魏無能兵
蜀漢延熙元年皇後張氏病歿。又立後妹張氏為繼後;立長子璿為皇太子,次子瑤為安定王。改建新十五年為延熙元年(238)。還有車騎將軍吳懿也是這年病亡,所以諸軍統歸蔣琬節製,監軍薑維為副。琬與維分別駐守漢中及涪城。至延熙六年(243)蔣琬抱病甚重。故令薑維屯涪城另選得鎮北大將軍王平往守漢中。
當時魏國得知這個消息,大將軍曹爽本因前次不敢率兵伐吳,被大傅司馬懿奚落,心裏懷慚。又有尚書鄧揚,河南尹李勝勸曹爽要相機應功方可敵懿。所以他巴不得馬上去伐蜀立功。可是又被司馬懿攔阻。其理由是人沒有犯我,我何必去犯人?故遷延到了幾年後的今天。他看到蜀兵將的調整認為是個薄弱的環節,雖人同樣沒有犯我,但我想要把他消滅,因決然出兵攻蜀。有征西將軍夏侯玄同爽意見,他附和爽議慫恿前去。司馬懿再出勸阻。爽不肯服從。乃於魏正始五年,即蜀延熙六年(243)春,發兵與玄會師,長安共計得兵十餘萬眾。經駱穀逼漢中聲勢浩大,蜀兵在漢中駐守不滿三萬。諸將聽說魏大將軍曹爽親率大軍伐蜀前來,不免麵有懼色。不得已隻好也部署兵力,擬定固守嬰城,假如敵人攻破的話,就以涪城的兵力出來援助。鎮北大將軍王平說:“此去涪城約千裏路遙,援兵怎能迅速趕到。倘若賊眾攻入陽平關就糟糕了。”說罷,再經反複考慮後,遣護軍劉敏,引兵萬人往據興勢山,采取多張旗幟綿延百裏,興勢山為關口,保障與兵內互相呼應,便成重鎮。
果然魏兵為興勢山所阻,曹爽的兵馬到了這裏不能前進。從長安搬運各種軍用物資和糧草,沿途跋涉千加萬難,全要用人肩挑手扛。來不及就用牛馬車拖,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曹爽與夏侯玄兩人,已經屯兵月餘,糧食將盡了,一籌莫展。這時夏侯玄接得司馬懿手書,內稱:“你們現在的處境是相當危機,興勢山地勢非常險要,已為蜀兵占領,恐萬難進兵。若再不知情迅速撤離的話恐怕會全軍覆滅,究由何人來負責呢?”立即將懿書轉交給爽,曹爽不肯退回硬要強進。忽有探馬入報:“蜀又令尚書費禕為大將軍,統兵來援。曹爽才與夏侯玄商議決定退兵。”
退至三嶺間(沈嶺、衙嶺、分水嶺)為漢中入駱的通道,嶺間已經布滿蜀兵,旗幟遍布,上麵表明漢大將軍費字樣。嚇得魏兵人人膽怕個個心寒。曹爽到此無路可走隻得令玄為先鋒。自為後應,硬著頭皮麾兵過去,接連衝突數次才得殺開一條血路,越嶺奔回。所有輜重拋盡,十萬人傷亡過半,狼狽還都。
蜀大將軍費禕奏凱還朝,受封成鄉侯。蔣琬本兼益州刺史,因見禕才略突出。故讓州職於費禕。侍中董允為尚書令,佐禕輔政。越年蜀太後吳氏壽終。接連是大司馬蔣琬,尚書令董允相繼得病去世。蜀人稱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為四聖相,亦號四英。至今隻有費禕尚存,禕用曹先郎陳祗為侍中,祗多技巧,好奸,小智,與黃門丞黃皓相好。原先隻怕董允,現允亡,亦無所忌憚了。他與黃皓兩個人還合得來,不過忠於朝廷的思想較於以上所述四英倒差遠了。相反與之朋比為奸。且後主從此親政。提黃皓為中常侍,親小人遠賢臣,前諸葛公的話,終成空論,竟不得幾,就傾頹了。
夏侯霸逃蜀,參戰無功
蜀漢延熙十二年,曹魏正始九年(249)。後主劉禪進監軍薑維為衛將軍。與費煒並祿尚書事。薑維具有膽略嚐想繼承丞相諸葛亮的遺誌北伐中原。獨費禕不以為然,他慢慢的借口裁減他的軍力,使薑維統兵隻有萬人。若要自發去戰,兵源過少便就力不從心了,使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另一方麵費禕又做薑維的思想工作說:“我們的才智遠不及過去諸葛丞相。丞相先前都未戡定中原何況我輩?不如保國安民,靜待今後著是否有待能人,今天是不可希冀僥幸輕舉妄試,一或挫失後悔不及了。”薑維因為軍權在費禕手裏不便以予,隻好蹉跎過去。
一天忽有一魏將軍入蜀境,叩關請降,自述姓名,叫做夏侯霸。但由關吏報告薑維,維感到驚疑道:“霸是夏侯淵次子與蜀有仇,其父夏侯淵是蜀老將黃忠所殺。何故今天前來乞降,莫非懷詐不成?”遂督關吏嚴行盤詰,然後接到關吏的報告說:霸為曹爽外弟,官拜護軍,歸魏征西將軍夏侯玄麾下。曹爽被誅後,夏侯玄已奉詔入朝改派雍洲刺史郭淮代任,霸又與淮有隙,又恐坐爽親黨必將及禍,不得已奔入蜀中。路過陰平嚇得要命又迷失了路,加上隨身的糧食又盡,殺馬為食,隻好出行山間小路,衣服損爛,足手劃破,千辛萬苦,始得來到這裏逃生。
薑維聽後,認為是真情當然召入。霸跪伏地上,泣謝前情。薑維上前親為扶起,用言安慰,複引霸入見後主。後主亦慰勞一番,令為薑維的參軍。霸拜謝而出。薑維問霸道:“司馬懿專政,未知他會來窺探我國的情況麽?”霸答:“司馬懿經常呆在家裏,集中精力辦家裏的事情,他根本無暇顧及外事。唯有一個叫做鍾士季的年少有才,他日得誌必為蜀患。薑維問鍾士季為誰,霸答故太傅鍾繇子,現為秘書郎。薑維聽了這些話後,乃欲先擇機伐魏,遂上表固請奉詔出師。夏侯霸隨同薑維同行,到了雍州境內,審視地勢,見有曲山可據,即引兵占住,分築二城,使部將勾安、李韶居守自募,羌胡遺眾,往略諸郡。魏征西將軍郭勝,急令雍州刺史陳泰,往攻二城。泰發雍州兵前往,把二城團團圍住,令他水泄不通,城中無水可取將士枯渴。虧得初冬下雪,融作飲料,尚得苟延殘喘。維聞二城被困,引兵急救,才至牛頭山,就被陳泰攔住。陳泰才識練達,料知薑維的兵馬來援,必過此山。故就山設壘,親自守侯,連日攻撲,終不能克。突然有探騎入報道:魏將郭勝前來援陳泰。先驅已渡過洮水。薑維與夏侯霸商議:郭淮進至洮水,定來截我的歸路,如何是好?”霸皺眉道:看來不如速退免得喪師。薑維令夏侯霸先行,自為斷後,星夜退歸那曲山。二城待援不至,守將勾安、李紹無求突圍,隻好降魏。獨薑維還入漢中,心下不服輸。便擬定計劃,約東吳來夾攻曹魏,派使者奔東吳去了。
薑維承亮誌 堅持屢伐魏
薑維降蜀後,諸葛亮把他當做自己軍事上的接班人。多次帶他出征,意在培養。薑維感念諸葛亮之恩,多次立下戰功。諸葛亮死後,他率軍平安撤退。此除前述外,又多次北伐與魏軍進行堅決的抗爭,有敗也有勝,貴在其忠心耿耿為蜀強國安民,使先主開創的事業得以延伸和發展。
魏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239)魏明帝曹睿死,以後魏國的大權逐漸被司馬氏掌握。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廢掉魏主曹芳,改立曹髦為帝。不久司馬師去世,司馬昭為大將軍總攬朝政。
薑維則抓住這新政不穩的時機,奏請後主再次北伐。後主劉禪同意了。薑維帶了五萬人馬。突襲南安。魏雍州刺史王経率領兵七萬迎戰薑維,接連攻打數次,也沒有將雍州拿下。這時魏將陳泰和鄧艾又率領大軍前來增援王経了,薑維擔心腹背受敵,便率領人馬退往祁山一帶。
在行進的路上,又得知祁山已被魏軍占領,並防守十分嚴密。薑維就與副將鮑索商量,留他在原地紮營。每天派人去魏營打探,記住每次總要更換鎧甲和旗號,先把鄧艾穩住,自己帶領一隊人馬去襲擊南安。鄧艾發現每天有蜀兵來打探,卻不見有出戰跡象。於是登上高處再查看,發現每次來打探的人都是同一拔人,隻不過每天所穿的衣服不同,鄧艾明白了。原來薑維偷襲南安去了。他趕緊命令陳泰到董亭去阻截薑維的後路,自己率一支大軍趕去南安救急。
不幾天薑維率軍已到南安,首先搶占地勢安下營寨。這時隻聽到喊聲連天,鑼鼓齊鳴,魏兵從山頭一擁而下,衝著蜀軍殺了過來。蜀軍沒有任何準備,被打得節節敗退。等薑維反應過來,回身衝殺時魏軍已退回了山上。天也已黑了,薑維準備在山下紮駐人馬,可是又有魏兵偷下山來,點火燃燒蜀軍的軍仗。就這樣折騰了一夜,蜀軍的大營始終未安下來。薑維沒有辦法,隻得命令夏侯霸帶領一隊兵馬留下來牽製鄧艾,自己領兵去攻打上邦。當薑維率兵走到段穀的時候,又遇到了鄧忠,師篡設下的伏兵,激戰一番後,薑維準備回撤。不料,鄧艾又從後方攔住了去路,三路魏兵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打得蜀軍落花流水。好在夏侯霸率軍趕到,才殺還魏兵。薑維與夏侯霸帶了殘兵回到蜀地。這次出征蜀軍損失慘重,薑維上表請罪,後主將他貶為後將軍,代領大將軍職務。
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四年,吳赤烏四年(241),魏國政局發生了動蕩,諸葛誕聯合東吳大軍討伐司馬昭。司馬昭集合魏國主力大軍出征。薑維得到消息後,又立刻調發軍隊再次討伐中原,準備先攻打囤糧的長城(地名)。長城守將是司馬昭的族兄司馬望,望得到消息後,急忙帶領副將王真和李鵬出城迎敵。兩軍交戰沒多久,司馬望不敵薑維,落荒而逃,退回城派重兵守住城門不再出戰。
薑維見司馬望不肯出戰,就命令士兵用火箭炮打入城中,並在城下堆起柴草放起火來。頓時城內火光衝天,軍心大亂。就在長城馬上就要被攻破的時候,鄧艾卻派了他的兒子鄧忠帶著一支人馬又衝了上來,薑維隻好應付鄧忠,與他戰了四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薑維心生一計,轉身就走,鄧忠那裏肯舍,緊緊追讓。薑維便掛槍搭箭射向鄧忠,隻見那鄧忠身子一閃,躲了過去棄槍逃跑了。薑維追趕,這時鄧艾又追了上來,擋住薑維的去路,大喊:“薑維,你敢欺負我兒子麽?”薑維擔心周圍有埋伏,無心對戰,隻好退了下來。鄧艾也整合兵馬在渭水紮營,兩軍又相持了一些日子。薑維聽到說司馬昭打敗了吳軍,正準備帶兵回救長城,隻得下令撤兵退回漢中。
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吳太平二年(258),薑維再次上表伐魏,率兵二十萬,在穀口紮寨。魏廷得到警報後,令鄧艾在穀口提前挖通了地道等薑維把軍營紮下。鄧艾就命令鄧忠、師纂各領一支人馬進攻蜀營,又安排副將鄭倫率軍從地道偷襲蜀營的左寨。一到半夜,魏軍裏應外合,突然殺進蜀營斬首無數,薑維命令左右加緊防嚴,才得保住了中央大寨。
第三天兩軍對峙,薑維按照諸葛亮教授的兵法,布下八卦陣,鄧艾見狀也擺出了八卦陣,兩軍對戰。正要接觸時,薑維一揮手令旗隨著擺動了一下,蜀軍立刻變成張蛇卷龍陣,一下子把鄧艾困在了中間。鄧艾大驚失色,發現自己中了計,但已經來不及脫身了,好在危急關頭司馬望領兵衝了過來救出了鄧艾。蜀軍趁機攻占了魏軍的九座營寨,鄧艾等失敗退到了渭水南岸。
第二天鄧艾又來叫戰,薑維命令張翼、廖化帶領部分軍隊到山後去埋伏,鄧艾派了司馬望來戰薑維。薑維帶兵出陣,司馬望又布了八封陣,薑維冷笑他,並說鄧艾不敢出戰明鬥,便去偷襲我營寨。司馬望一聽大吃一驚,急忙揮軍殺向薑維,隻見薑維一揮手,兩邊的蜀兵齊聲喊殺過來,殺得魏兵片甲不留。司馬望策馬逃跑,在半路上遇著鄧艾,才知道鄧艾也中了蜀軍的埋伏,不但先鋒鄭倫被廖化殺死,自己也中了四箭,帶著殘兵退回來。
兩人回到軍營,決定使用反間計,讓蜀主疑心薑維,把他召回成都。於是派了謀士黨均帶著厚禮去賄賂蜀主劉禪最寵的宦官黃皓,難怪薑多次叫戰,鄧艾不出。不兩天但接到了後主的詔書,令他立刻班師回朝。薑維無奈,隻好命廖化,張冀帶兵斷後,自率大軍退回到了漢中。
蜀人輕防國滅亡
魏甘露三年,蜀景耀二年,東吳景帝永安元年(259)。
正值魏兵出攻壽春,蜀將薑維欲乘虛北伐。特率數萬人通道駱穀,進攻長城(縣名)。魏征西將軍鄧艾與長城都督司馬望,堅壁拒維,相持不下,及魏平壽春,司馬昭還師。薑維也引兵退還。但自薑維執掌軍政主張北伐至此,已經過六次了,差不多連年興師。蜀民當然愁苦,當時有中散大夫焦周曾作《仇國論》諷刺薑維連年用兵無效果,反苦了百姓,但薑維不在乎。
尚書令陳祗與常侍黃皓,在內用事,擾亂國政。不久陳祗死,後主禪用仆射董厥子為尚書令,尚書諸葛瞻為仆射,並進董闕和諸葛瞻為將軍,又命侍中攀建為尚書令,厥曾仕丞相府中令史,諸葛亮常稱為良士。瞻即亮子得尚公主為妻,兩的性格又素慎重未能力除黃皓,獨樊建不與皓往來。但有一套手段,果承寵眷蒙蔽後主,右將軍閻宇與皓親善,皓欲黜去薑維。所以經常與宇商量對策,以宇出麵代為行使陰謀。薑維察覺後對後主說:“黃皓奸巧專恣,將敗國家,請陛下速誅此人。”後主笑著說:“皓是一個跑腿的小臣,有何能為?”說著便叫黃皓出來當麵謝過薑維,弄得薑維不好意思地溜走了。
景耀五年(262)薑維又要伐魏,車騎將軍廖化勸阻不從。他以夏侯霸為前鋒進攻洮陽一交陣,霸即中箭身亡。薑維與鄧艾在侯和城下交戰又失利,隻好退還。
黃皓遂乘間在後主麵前又好說薑維的壞話了。他說薑維老是要去打魏國,但老是打敗仗,請陛下令閻宇代替薑維好了,後主雖未依言,心下又對薑維也的確產生了疑意。薑在退兵的途中得知了這個消息,便使人送書至朝廷自請在遝中地種麥,不複還都。兩個月以後,有人說有個魏人潛伏著窺探蜀地消息,並將情況反映到了後主,要求後主遣左右車騎將軍張冀、廖化督領兵馬,出鎮平陽關,及陰平橋頭,防備不虛,後主接得此報乃與黃皓商議。皓複奏道:“這又是薑維貪功,故有此奏。臣料蜀中天險,魏人亦未必敢來。陛下如有懷疑的話,聽說都中有個師巫能知未來,可傳旨問明。”後主遂令黃皓去問巫師,未幾返報說:“巫師又請得了神來說陛下,後福無窮,何來列寇。”後主信以為真,樂得耽情酒色,往享太平,所有薑維的表文,統置之不理。
當時還發生過這樣一回事。都鄉侯胡琰的老婆賀氏,生得美麗絕倫,因入宮朝見皇後,被皇後留住,住了近一個月才許回家。這胡琰卻懷疑賀氏與後主私通。竟呼家卒將賀氏撻麵數百下,將賀氏好好一張尚寵的臉,糟蹋得不像話。胡琰還不放過,硬要把賀氏驅出。可憐賀氏哭哭啼啼,隻好去宮中麵訴冤情。後主見她麵青腫不禁大怒,立命左右拘琰下獄,並令廷尉從重定罪,結果說琰是冤枉打妻,違犯國法罪當棄市。於是將琰處斬,這樣的事情公布於社會。時人則認為胡琰是罪輕法重,政府這樣的法律人民害怕,所以越加造成了人民對朝廷的反抗。後主呢,對待這些輿論當作癡聾人一樣,全無知覺。
再說自薑維上表後,過了半年,並不見魏兵入境,益覺得黃皓忠誠。薑維的話可不聽了。誰知時隔不久,霹靂一聲,震動全蜀,魏兵竟三路殺到,勢如破竹。魏大將軍司馬昭,因蜀人屢次犯邊。他打算派人去刺殺薑維,好在從事中郎苟勳勸說:“明公應當堂堂正正出師討蜀,奈何令刺客西行,這樣做無名無望呢?”說得司馬昭悅然心動,丟了刺官不派,便下決心大舉攻蜀。司馬昭把他的這個計劃向眾臣一講,遭到了多數人的反對。獨鍾會竭立讚成,司馬昭而令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部署人馬。再使鄧艾為西征將軍與鍾會並進,鄧艾以蜀沒有向魏挑釁為理多次提出,不應該去挑戰人家,但昭遣主薄師纂為司馬再三勸勉,鄧艾無奈隻好奉命。約越數月鍾會也已籌足餉械便統率十餘萬人,分別從駱穀,子午穀,直趨漢中。鄧艾督三萬餘人,自狄道入遝中,牽製薑維,再令雍州刺史諸葛緒督三萬人,自祁山往武衛橋頭,絕斷薑維歸路。三路魏兵同時出發,又由司馬昭遣廷尉衛顴,持節監軍。
且說從前先主平定漢中曾在陽平關外,分置戍嚴防外寇,至今薑維用事,他說:“不如斂兵聚穀退守漢東二城。”這一計策恰好為鍾會進兵,遂得長驅無阻,直達陽平關下。薑維自督諸軍攻關,使前將軍李輔,與獲軍苟愷,各率萬人往圍漢城、樂城使他隔絕不通。陽平關本來險峻,守將傅僉扼住關口,任憑鍾會有十萬大軍,一時總難飛越。傅僉恐寡不敵眾,忙遣使飛報成都,乞師相助。未幾來了一個蔣舒,本為武興軍督,由後主調他助僉。僉意在堅守,舒卻要出戰,兩人各執一是,結果是傅僉仍守關,蔣舒出迎敵。誰料蔣舒出關以後,竟向魏乞降,反引魏先鋒胡烈同來叩關。傅僉在關上俯矚,明明是蔣舒還軍當然開關接入。關門一開魏兵如潮湧進,亂殺守兵。傅僉才知道是為蔣舒所賣,於是隻好下關格鬥,力殺魏兵數十人,自己身受重傷,當下用劍割頸,一道忠魂往西天去了。魏兵共順流入關,得了許多糧草甲仗,很是喜慰。便即犒賞將士,越日,又得李輔荀愷軍報,乃是漢樂二城已經歸降。鍾會便越放膽前進,行至定軍山,忽然陰雲布合,愁霧迷蒙,幾乎連前麵路徑,都不可辨。鍾會問降將蔣舒道:“山上有無神廟?”舒答無廟宇,隻有諸葛亮墓。鍾會恍然大悟,說有諸葛亮墓,理應致祭,遂具備畜牲麵首親往禱祀,且誓言入蜀以後決不妄殺一人,待至禱,畢雲霧得開,然後再進。
後主劉禪聞漢中失守,急遣左右車騎張翼、廖化及輔國大將軍童厥領兵拒魏。一邊又遣使向吳求援,一麵下令大赦,改景耀六年,為炎興元年。這時薑維尚在遝中,聞得魏兵進攻。慌忙調兵抵禦,可巧鄧艾引兵殺到,便與對壘相持了好幾日。忽由探馬來報,魏將諸葛緒進據橋頭,截我去路。薑維聞言沉吟,想命軍士改向北行,揚言將截住緒後,緒果然所嚇,退兵三十裏。四麵窺探,並無蜀兵。哪知薑維已還向橋頭趨回劍閣去了。蜀將廖化、張翼、董闕等奉命拒魏,正與薑維相遇。薑維說:“劍閣險阻必可固守,不如並力拒住,待敵糧盡退歸。再來收複漢中。”廖化等也以為然,遂合兵同至劍閣依險分屯。果然鍾會兵至,就是鄧艾、諸葛緒齊趨集也是屢攻不克,徒費奔波。鍾會知難欲退,偏鄧艾冒險進取,引兵自行。這時諸葛緒還是和鄧艾在一起的,鍾會見鄧艾的兵,不受自己節製,便拉攏諸葛緒,對他說:“不要跟鄧艾去,打了勝仗也無功。”諸葛緒聽從。可是過了二日,鍾會竟誣緒杬皆不進。竟將他入檻車送歸。所有諸葛緒的兵三萬人,悉歸鍾會管轄了,鍾會且留攻劍閣,專探鄧艾消息。
鄧艾率領部曲,不顧艱險,行近江油。江油守將馬邈漫不加防,一聞艾兵已到城下,嚇得魂飛膽落,慌忙開城迎降。蜀衛將軍諸葛脆,方守涪城,聞得江油被陷,忙調兵抵仰,尚書郎黃崇勸諸葛瞻急出據險。瞻因兵力尚未集,不便急出,才閱二日,魏兵已將險要占去,眼見得涪城難守,不得已退保綿竹。鄧艾命子鄧忠,及司馬師簽,引兵追諸葛瞻,被瞻一鼓擊退。艾子報稱敵未可擊,鄧艾大思道:“存亡利害在此一舉,若非冒死擊進。難道還有生路麽?”鄧忠與司馬纂不複馬過去,便與瞻再戰。這番接仗與前次不相同,魏兵便以死為誌,銳不可當。瞻正慮招架不住,偏又有大隊殺來,乃是鄧艾自來接應,兩軍殺至日暮,蜀兵四散。諸葛瞻與尚書黃榮皆並陣亡。瞻子諸葛苗,中將弱冠登城遙望,見父瞻陷入陣中,不禁慟哭道:我父子荷國重恩,應該效死,隻恨朝廷不早斬黃皓故有此禍。今我父已死我何生為!遂策馬殺出卑格,斃魏兵數人,也即捐驅。鄧艾遂殺入綿竹,城守兵盡潰。綿竹距成都隻百餘裏,敗報早已發至,急得後主禪束手無策,忙召朝臣商議。有人說東出奔吳,有的說避往南中七郡,惟光祿大夫譙周說:不如降魏。後主遲疑不決流涕還宮。
是時吳太後與梁王劉理皆早歿,魯王劉承徙封甘陵不在都中,餘發張後及太子劉璿等毫無主張。“先帝於地下,奈何遽出去降呢?”後主瞧著乃是第五子北地王劉諶。後主怒說道:“童子何知,也可多言!”諶大哭道:“先帝創業艱難,一直拱手讓人,豈不何惜,諶寧死不受辱呢!”後主還是將他叱退。俄而譙周入報魏兵將到城下,陛下若依我言,還可保全爵祿,臣願至魏營力爭,決不使陛下受災。後主聽到此語心下稍寬。乃使譙周繕就降書,與侍中張紹附馬都尉紹良,同起艾營請降。艾在濰城得書大喜,同意優待接降。遣往良等持書返報蜀主。自率部兵經諧成都,後主便叫人反縛雙手,並叫人抬著棺材,出城降艾,艾即令焚燒棺材,親手解縛,好言撫慰,仍令還宮安民。是日北地王劉堪摯妻子至昭烈廟中,哭拜一番後,撥劍殺死妻子,然後自殺,蜀漢至此乃亡。總計蜀漢自先主開基稱帝三年,後主禪嗣位四十年合得43年。
五、國體構建及主要對民政策
與先帝不變。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劉微著有《九章算術注》一書。他的主要貢獻是割圓術,即今圓周率。他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又用幾何方法把它化為157/50叫作微率;二是關於體積計算,他能得圓台(錐)的體積與其外切正方台(錐)的體積之比為3.14:4;三是十進小數的應用;四是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方法;五是總結發展了重差術。
七、略評本帝
後主劉禪乳名阿鬥。古有扶不起的阿鬥之說。就是說阿鬥這個人,頭腦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