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昭烈帝

  一、本帝的根基

  昭列帝又稱先主-姓劉名備,字玄德。公元161~223年,享年63歲。在位三年。(公元221~223年)國號蜀漢,國都成都,年號章武。

  太皇太後:無。

  太上皇:無。

  皇太後:無。

  皇後:立吳氏(屬第四妻於建安17年納原劉謂妻)。

  皇妃:結發妻甘夫人;二妻糜夫人;三妻孫夫人。

  皇太子:劉禪(甘夫人生)。

  皇子:共三子除太子外尚有二劉永,封魯王(生母未載);劉理,封梁王(生母未載)。

  皇女:不見記載。

  諡號:昭列皇帝。

  廟號:烈祖。

  墓寢:惠陵。

  二、任前簡曆

  劉備,西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的後代。涿郡涿縣人今湖北涿州人。父劉弘早歿。從小跟隨母親以販鞋織席維持生計。15歲時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求學,拜原九江太守,名儒盧植為師。他不大喜歡讀書,且喜歡弄狗鬥騎,又喜好結交豪傑之士,因此,有不少年青人都爭相依附著他。

  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大起義爆發。劉備集結了一支鄉勇其中包括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關羽,本郡人張飛在內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軍的行列。立了功,被朝廷任命為安喜縣縣尉,後來依附公孫瓚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由公孫瓚薦舉為平原相,不久又投靠陶謙。至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徐州牧陶謙病死,遺囑將徐州送與劉備接管。第一次濟身於大軍閥之列。

  以後相繼依呂布投曹操,漢獻帝建安元年(196)由曹操舉薦為豫州牧。合操誅布,又離操投袁紹,離袁紹投劉表,接著先後得徐庶、諸葛亮、龐統為謀士,聯孫抗曹,又排曹孫自立。奪取益州進而取漢中,於建安23年漢中大定,群僚表請劉備為漢中王。建安廿五年(220)曹操死,曹丕篡位。次年(221)便自立為帝。

  劉備早年屢遭挫折。但百折不撓奮力創業,十年開疆拓土,建國稱帝。暮年慘敗,晚景悲涼,堪稱得是三國時代的一位悲劇英雄。

  其具體經曆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縱橫交叉錯,喜怒哀樂,柳暗花明,格格不絕的生動感人故事。請參看東漢靈,獻帝在位傳。

  三、嗣位背景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嗣爵。緊接著以魏代漢,逼令漢獻帝讓國的消息傳到蜀中,有人說曹丕篡權把漢獻帝殺死了。漢中王劉備即為發喪成服,諡獻帝為孝湣皇帝。為此蜀中一班將吏便勸劉備紹承漢統即日正位。開初劉備不從所請。但將士們再三慫恿還是不從,大約過了月餘有諸葛亮和許靖又申請劉備正位;他們說:此聞曹丕篡位沒設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說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後,君仁,複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不丐,宜即帝位光複舊物天下幸甚!

  劉備看後,還想因辭,再由諸葛亮等進陳興滅繼絕的大義,才準如所請。

  四、任期要聞與軼事

  1、朝廷上下

  宣誓就職

  劉備令博士許慈,議郎孟光訂定禮儀,就在成都武擔山築壇登位並昭告天地。他的昭告祝文是這樣寫的:“維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漢獻帝建康改元,備未尚接昭,故文中仍用建安年號)皇帝備敢用去牡,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祗。漢有天下,曆數無疆,襄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恕致誅,社稷複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真凶逆,竊據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隨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恭行天罰。備雖否德,懼添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僉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類係一種祭拜的名稱),惟神饗祚漢家,永綏四海,垂於無窮!”

  劉備認為漢朝數百年來,以前王莽曾篡過短期位,不久就由光武帝光複了。經過又幾百年後的今天,又由曹丕篡竊了去。我作為一個漢室的後代,有資格、有能力繼承祖業,奉承天命,光複社稷,流芳百世。這是全國人民的願望,也是身邊將佐的強烈要求。所以他立誓昭告天地後,接受百僚的朝賀,頒昭大赦天下,改元章武,仍稱漢帝,史家號為蜀漢示與後漢有別。

  劉備既已正位,緊接著進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給祭高祖以下諸世係。立夫人吳氏為皇後,長子禪為皇太子。

  且因有後人稱劉備為先主。未幾東吳孫權亦改元黃武,尋且稱帝。自是中土三分,勢成鼎足,居然三帝並峙了。有人認為維蜀承漢,幅員雖小,名號最正。當然更有人認為天下不是限於一姓人的天下,漢獻帝勢弱被曹氏篡了去。管轄範圍最廣,隨即東吳也向其稱臣,且後來蜀漢又被曹魏消滅。加上在曹丕未代漢之前,劉備與其爭地盤也是為私,並不為大漢獻帝而去討操挾天子。故以魏作為正統是錯不了的事。公理可以大家去討論。

  劉備情長

  劉備是一個極富有魅力和號召力,感染力很強的人。劉備對朋友有情有信,對屬下有仁有義,對親人有恩有心。貧賤時堅持作風,富貴後不改寬厚,造就了人心向往之勢。少時就有不少年輕人崇拜,爭相歸附於他。連往來的馬販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都願意主動多給劉備金財。到了後來的戍軍仕途上,鄉勇平民每到一地擁戴的人也不少。徐州牧陶謙一接觸劉備就願意分兵助其力,臨死時,叮囑身邊人,“非劉備不能安此州”。故將徐州的管理權送給了劉備。劉備為呂布所敗後投曹操,操將他視為“天下英雄”。離開曹操投袁譚,袁譚將部騎迎先主,離譚去紹(譚父)處,袁紹“遣將道路奉迎”並自己在二百裏之外趕來與先主相見。真可謂父子傾心敬重劉備了。離紹依劉表“表自當郊迎”,諸葛亮對孫權說:“劉備是蓋世英才”。

  劉備夫人甘氏,天生麗質,加之膚若霜雪。劉備常常在戶外望之,猶如月下聚雪的景觀一樣,令劉備十分陶醉。連亡命途中,也與甘夫人時刻不離。甘夫人受到劉備寵愛備至。後來有位河南人獻給劉備一個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使劉備愛不釋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間裏,使兩者媲美生輝。可是常常一邊擁抱著甘夫人,一邊玩味著玉人,口中還念念有詞道:“玉之可貴,德比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甘夫人看到他這樣倒急壞了,她不是因為劉備愛玉人吃醋,而是因為愛玉人和自己過分了,會影響事業的成功!因此,甘夫人借了古代春秋子罕不以玉為寶,凡是淫惑令生變的道理勸告了劉備。劉備很重視夫人的良言,將一時輕忽貪圖玩樂的惡習迅速扭轉了過來。振作精神又一心為之事業而奮鬥了。這就是劉備對親人有心的恩愛。

  總之三國時期,諸多英豪都對劉備禮遇有加。當然有真偽之分,但可以說明一點,劉備這人,有人可怕,更有人可敬。劉備按照著自己的意誌,堅持走過來,反對他的他看得出來。他能機智把握靈活處理,熱愛真心擁護他的人。他始終付以傾心愛護和團結得緊緊的,有差錯或危險,他力排萬難,以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去為之奮鬥。是的,走到今天,雖然當上了皇帝,但對事業的搖籃期一路攜手走來的親如兄弟般的關羽,現在竟然離開了人世,永遠離開了。自己是多麽的難過與傷心。他在心靈深處已認定是東吳殺害的,一定要報這個仇。

  不久,有養子劉封奔還成都說:“孟達叛去,反引魏兵來襲”劉備一聽怒火衝天,責他管孟達不住,不去援助關羽至關羽死,而下令殺了劉封。劉封死時說:“悔不聽孟達言!”劉備後來才知道孟達已邀他降魏,劉封不從,所以又有後悔殺了劉封。但是關羽的死一直在劉備的腦海中盤旋著,始終感到不安。他硬是要發兵討吳,他籌備好了軍隊,後勤內政等,將要啟行。有將軍趙雲出來勸阻說:“魏為國賊,比東吳較重,曹操剛死,其子丕篡位。陛下宜出圖關中,扼住渭河上遊,聲討逆賊。臣料吳東義士,必將裹糧策馬歡迎王師,等到魏既討滅,吳亦可服了。”先主不肯從,再諸葛亮聯名奏諫,才稍有曲意。忽又有張飛跪倒地上,拖住劉備的腳,大哭要求要替兄弟關羽報仇。先主便立意發兵討吳了。可見對一個一直與自己同誌的人的情意是那麽的源遠流長呢!

  先主托孤後事

  自關羽被東吳屠戮以後,劉先主時刻恨吳在心,屢屢總要報仇。加上張飛又死,先主更加心切怏怏,誰也勸不依要他放棄伐吳了。但正是心切就導致緊張,莽撞,因而也就使戰爭慘敗,損失之大。先主怒上加怒,操勞過度心血耗費,不免對身體帶來非常不利。遂增加憂憤成疾,慢慢的起居不適。

  先是在猇亭遭到慘敗,隻好奔回白帝城來,還想收拾餘燼再行對吳。無奈七萬餘人死亡大半,潰卒雖然漸集不過一兩萬名。還是焦頭爛額的呢,惹得先主又悔又恨,又恨又悲。忽然又有東吳傳來消息,說是孫夫人得知先主兵敗並被害,竟跳河殉節,表示在遙遠之地的祭禮。先主本因她無故歸吳置之度外,不料她還有這般貞烈未免有情,故越是悶愁不堪。

  趙雲等請回成都,又不見許。且因白帝城為魚複縣治所,就改名為永安,館舍為永安宮。這會兒的確有吳使至白帝城報稱孫夫人的喪信,並請罷兵息爭。先主含糊答應,不過也遣大中大夫宗瑋,赴吳報命,但心裏麵卻總覺得這次猇亭之戰吃了他的大虧,終日裏鬱鬱寡悶,忘餐廢寢。劉先主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怎能禁得起這般神傷。遷延半年終致不起,遂召丞相諸葛亮及尚書令李嚴等到永安宮聽受遣命。

  章武三年(223)(魏黃初四年,吳黃武二年)亮等到了永安尚有先主庶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一同隨著,俱到先主榻前問安,先主對諸葛亮說:“朕不能用丞相言,悔已無極了。”亮聽後勸慰他說:“陛下須善自珍惜自己的身體,過去了的事不要再提。”先主接著說:“命數已經看來是無可挽回,惟與丞相在一起多年,深蒙輔導。今天我可以說智短命窮了,將成為長別,奈何,奈何!”說至此淚流滿麵,亮不禁也淚下。但見此時精神尚存,不致於急危。故忍淚勸解後領眾暫退,隻留二王在側。以後每天都有人來看望,就是留居成都官僚亦陸續到來請安。

  成都令馬謖係侍中馬良弟,良有兄弟五人,並有才名。諸葛亮亦器重馬謖。等謖看過先主,越日得亮一人在場時,先主對亮說:“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宜留意。”亮應命退出還不解其意。這時成都官吏離開去永安的有一個漢嘉太守叫做黃元,他造起反來了,好在益州侍中楊洪派陳忽和鄭綽把他殺了。

  到孟夏先主病已垂危,乃召諸葛丞相,尚書令李嚴等托孤寄命,彌留時對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我的兒子可輔,勞君匡輔,若不可輔,君可自取。”亮慌忙拜倒道:“臣敢不竭肱,效忠貞誓死賦勉報聖恩?”先主命李嚴作遺詔,留囑嗣君。且喚永、理二兄弟至前,拜亮父事丞相,不得有違!又與翊將軍趙雲叮嚀數語後長歎一聲,瞑目竟逝。

  2、討伐內外

  執意複仇出戰失敗

  劉備當上了皇帝,不忘為關羽報仇。任何人也勸不依了。他叫張飛領兵來會,並立命丞相諸葛亮,留守成都輔太子禪。是時黃忠已死,馬超出鎮涼州,隻有趙雲是老成宿將。先主因他諫阻東征,不使前驅,但令他督運軍糧作為後應,自率諸軍東下。益州從事秦宓再諫,即令下獄。再麾兵前去直指秭歸。途中接得閬州來表,總以為是張飛領兵快到了吧。及拆開表文一看,乃是張飛營內都督署名,不禁驚詫起來說道:“難道張飛死了麽?”忙閱表況,果係張飛怒打左右,為帳下將張達、範強所害,攜首投吳,頓時放聲大哭。又一觸起關公遺痛,哭很悲傷,將佐等從旁力勸,方才收淚,追諡張飛為桓侯。查得張飛子張蒼早死,乃令次子張紹襲爵。

  原來張飛得請示劉備同意為關羽報仇後,心裏非常高興。回到營裏又大飲其酒,酒醉後見部將張達、範強有不如意事便怒火上升,令人鞭打。使之兩人不服,出了個主意,將飛殺死投吳。

  正在劉備收淚撫血完畢以後,又有東吳來了使人,呈上一箋,係由南郡太守諸葛謹差來。撕了函封先主又有慍色,但見信中說:“陛下以關羽之親,還有先主即獻帝不親麽?荊州大小你知道。天下有多大你知道嗎?今漢獻帝被曹丕篡了位,傷了命你不顧,一朝漢天子的天下是海內,有多麽大,你不去考慮。你就知道與東吳爭戰,有什麽意思呢?”說得先主又慚又怒,他想把來使殺掉,好在諸將軍勸解說:“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才住手,便喝將來使速回。吳主孫權得報便派出李異、劉阿去防禦蜀漢的進攻。異阿的隊伍行至秭歸,便與蜀將吳班、馮習等相遇。一場交戰吳軍敗退,孫權聞報不免傍徨,默思滿朝的將佐,隻有陸遜才略過人,乃特受陸遜為大都督。還遣未然,潘璋、韓當、徐盛、餘謙、鮮於丹、孫桓諸將一起領兵五萬,出拒蜀兵。陸遜以年輕望淺為理由辭去出戰資格。孫權還是令他便宜從事先斬後奏,於是陸遜接受了命令啟行。

  孫桓為孫權族子。父名河,他出繼給姑母俞氏家,去繼承財產家業去了。但還是姓孫。年方25歲,得拜安東中將,狀貌魁梧,饒有勇略此次隨陸遜西行,願充當前鋒。陸遜同意。孫桓即帶領偏師馳至彝陵。這時蜀將吳班的兵馬正在這裏,兩下裏就交鋒起來,桓來勢凶猛。吳班慌引軍撤退,一時間蜀兵四起,彌裏盈穀,向桓殺來。桓雖猛勇,但寡不敵眾,被蜀兵圍在垓心,一時衝不出去。好在吳將朱然引兵來援,才得殺開重圍奔回彝陵。吳班又引兵再追,把城圍住。朱然向陸遜求救,遜獨不發兵。眾將俱問遜為什麽不發兵救孫安東(桓字),孫桓才與孫權是同族呢。陸遜說:“彝陵城高糧足,孫安東又得人心。我料他定能安守,等我們破了備軍孫桓自然解圍了。”眾將又說:“督都你說破備軍就下令呀。”陸遜又說:“且慢。”諸將又說:“既不救孫桓,又不破劉備,難道待蜀兵自斃麽?”陸遜大作色道:“我自有計破蜀呢。諸君但當守營壘,阻住敵人前進便是了。”諸將才退去。

  且說劉先主已到秭歸,連接捷報,當然欣慰。並聞得孫權是用了陸遜督軍統兵五萬,在亭東南屯營,料知必有劇戰,因令各軍嚴行加防,準備廝殺。等得了好多日,不見動靜就準備自己親自出去攻擊陸遜,這時有治中從事黃權說:“吳人耐戰,我軍沿流直下易進難退,加上東吳與魏在最近已交通和好,還有陸遜又多計,寧肯等到魏進攻吳的時候,我們才去進攻吳。到時與魏夾攻吳,我願效力前驅。”劉先主不從,但命黃權為征北將軍,督守江北,防禦魏人,自率諸將東進直抵猇亭。

  這時吳將聞先主親至,紛紛向陸孫請戰。隻聽得陸遜說:“劉備舉兵東下,銳氣方盛,不宜急攻,待他日久生疲一舉且可破滅了。”諸將不信遜的話,尚在爭論。陸遜便撥劍置案道:“劉備為天下梟雄曹操都怕他,今天與我們交兵,正是勁敵。我包括你們諸君都是受了國恩。此次出戰目的是要把劉備打敗,現在你們這樣衝動是要不得的,我們要忍辱負重,才能達到目的。我是奉了全權的,若你們再不聽話,軍法如山,應當斬首。諸將才不敢再言。”

  那蜀軍都遍地紮營。自巫峽延至猇亭約有數十裏,前部督叫作張南,大督就是馮習。且由劉先主調回吳班,引兵數千,就吳營西前立寨。眼見這種形勢吳將又忍耐不住,又向陸遜請戰。陸遜還是不允。吳將韓當、徐盛實在有點急躁了。便對陸遜說:“讓我們出戰,若不敢勝,願按軍法。”陸遜這時沒有講可允否,隻是說諸君與我來觀察敵情,便出營遙望多時。揚鞭西指說:“前麵山穀中隱隱約約地籠罩著好多殺氣。必有大量伏兵,蜀想引我們入伏。便可以掩殺我們,我們豈肯墜入他的詭計?故堅持不同意諸將出戰。”諸將聽後,隻好暗暗冷笑。不得已隨遜回營。過了三日吳班引蜀兵退,山穀間果有蜀兵擁著主子,徐徐回去。吳將才知陸遜是有先見。但時間過去數月,未見一點戰功,總不免有將領笑遜庸懦。陸遜也不在乎,再過了幾日陸遜上表孫權說指日破蜀。諸將聞悉,不知他葫蘆裏賣什麽藥。

  再蹉跎了些時間,已是盛暑,紅日炎炎。蜀軍大營移至樹林間屯駐,避暑乘涼。陸遜還未嚐發兵截擊,忍到了一天的翌晨,陸遜便召入諸將道:“今日方可破蜀了願大家努力。”諸將道:“破蜀的時間應在先前,現在蜀兵深入五六百裏。連營相望又有七八月的時間了,什麽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我們怎能去破得呢?”陸遜笑著說:“劉備轉戰一生經曆了不少事情。他親自率兵來此打仗,事先一切都考慮得穩妥停當了,且來到此地時間這麽長了。一直沒與我方交戰把他的原計劃已打破了,現在他們的兵由於時間上的久拖已經疲勞了。戰鬥意誌也鬆懈了。正在這個當兒,我們便好進攻呢!”說完便令鮮於丹引兵往攻,韓當、徐盛為後應迅速前進。不到半日,三將敗回帳稟報:“蜀兵勢大,難與爭鋒。末將等攻他一營,各營齊至,首尾相應,因此致敗。”陸遜不慌不忙地說:“我有破蜀計策,今天定可成功。諸君可早食晚餐入帳受計。”未幾,日已下山,將士們吃了晚餐入帳待令。待至天色已晚,陸遜對諸將說:“用火攻,並分撥諸將各執火具去燒蜀營。”

  劉先主在營夜坐,正與將佐談論軍機。從事程畿說:“近日軍營上麵有黃氣罩住,長十餘裏,廣數十丈,恐與全軍有礙,不可不防。”先主說:“吳軍屢戰屢敗,怕他什麽?”正論之間,忽由軍吏入報:“吳兵來攻各處火起。”先主一驚忙說:“快快傳令張南、馮習等將小心迎敵。”軍吏即出,又有趨入道:“馮、張二營已被吳兵燒毀了。”先主忙披甲上馬,出營了望,已是四麵八方火光繚繞,漸漸地燒及禦營。並且喊聲四震,不知有多少吳兵前來劫營。驀見將軍傅彬踉踉蹌蹌前來報知:“馮習、張南並皆陣亡。”這時先主隻好令傅彤斷後,自率親軍西走一麵,令從事程畿趕快去通知水師上岸援應。傅彤隨駕速行,到了馬鞍山。吳軍四麵環集,進退無路,不得不上山駐紮,令傅彤據住山上,隻遙見火勢燎原,好容易俟至天明。望得長江一帶,屍骸重迭,隨流而下。先主且憤且慚道:“我乃為陸遜豎子所折辱嵋非天數。”言剛完,又有軍弁趨至說:“吳軍放火燒山,傅將軍危急萬分,請禦駕速行裁決。”先主決意再統領兵衝突了好幾次仍然不能出圍。未幾又是傍晚了,吳兵各去晚餐,好在鑽這個空子,傅彤拚命殺出個口子讓過先主,叫他速行,自己截住吳軍,吳軍見狀又來環擊,彤與他力戰多時,看看手中的人盡死。吳兵叫他投降,隻聽得傅啗彤喊聲:“吳狗,大漢將軍豈有投降於你。”說著又格死吳兵數人,身受重創力竭捐軀。先主惶速奔,後麵吳兵窮追越來越多,乃令將士脫甲塞路,縱火焚甲,阻斷追兵。吳兵撥去殘甲,仍然追擊蜀兵,沿路潰散隻剩得騎士百餘人隨著先主。先主長歎道:“我命休了。”語音剛落,見前麵又有蜀兵趨至。為首大交乃是翊將軍趙雲。先主方轉憂為喜,忙令他截住吳兵,自引百餘騎,入白帝城。

  趙雲本在江州督糧,因見東南方向火光衝天。不知前軍勝敗,因領兵前來,虧得有此一舉,才得殺退吳兵,保回主駕。此外蜀中將士多半傷亡。從事程畿奉命往召水師,水師已被吳軍掩擊逃得精光。吳軍圍船,程畿撥劍自刎。還有蠻王沙摩,阿攀,眾從蜀亦至戰死,餘如蜀將杜路、劉寧等窮蹙投吳,還有鎮北將軍黃權被吳軍截斷歸路,卻引兵投魏去了。

  五、國體構建及主要對民政策

  三國鼎立國土麵積就算蜀漢最小。它隻統有荊州在長江以南的四郡,益州各郡擴大到漢中地區,故人口也就算蜀漢最少。上層建築各領域的官製、法製建製如同漢朝一樣不變。

  在對民政策方麵,該地區受戰爭破壞較輕,劉備入蜀以後實行團結當地豪坤的政策,發還地主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他們領導和組織流民發展農業生產恢複經濟。同時對手工業和商業要采取鼓勵優惠的政策使之發展較快,最著名的手工業有紡綿業當時有“魏市於蜀,而吳亦資西道”即魏人到蜀地來買賣東西。吳人的錢也往蜀地跑。可見蜀的經濟是較發達的地區。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蒲元是個鑄鍛工匠,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冶煉經驗和製造技能,成為當時著名的造刀能手。史書記載他曾為劉備製刀5000把。他所製的鋼刀能削鐵如泥。

  七、略評本帝

  昭烈帝劉備立誌討奸平亂護國。但曆經艱辛,終不能實現。最後落了個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一生真是戰鬥的一生,滿身創傷。屢屢疤痕到處碰壁到處站起,不妥協,不放棄,且敗且戰不灰心,不退卻,堅持到底,做了個三分之一的中國皇帝,總算有點安慰,有人說他是個悲劇英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