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帝的根基
高貴鄉公-姓曹名髦,公元241~260年,享年20歲,在位六年(公元255~260年)。國號承魏,國都洛陽,年號正元二年,甘露四年。
太皇太後:尊前朝太後郭氏。
太上皇:無。
皇太後:尊前皇後。王氏。
皇後:未立。
皇妃:無。
皇太子:無。
皇子:無。
皇女:無。
諡號:無。
廟號:無。
墓寢:以民禮葬之。
二、任前簡曆
高貴鄉公曹髦字彥士。係魏文帝長孫,明帝弟東海王曹霖子。正始五年(244)四歲受封高貴鄉公。一貫在封地隨父母長大嗣位時十四歲。(公元254)
三、嗣位背景
一是司馬師與其弟司馬昭密謀廢除了前魏帝曹芳。但一時還不敢篡權。
二是司馬師強迫群臣同意迎入彭城王曹據為嗣君。但為了要求得郭太後的皇帝璽綬。郭太後便提出要改迎入高貴鄉公曹髦,以曆史慣例中、小宗應繼大宗為理,好將郭太後的位置擺平,從而迫使司馬師不得不依。
四、任期要聞與軼事
1、朝廷上下
入朝嗣位
大將軍司馬師立意要廢去齊帝曹芳。郭太後無奈,隻好依了他。但提出小宗繼大宗,立高貴鄉公曹髦。師出於正論難違,才就照辦。而遣使往迎。
幾天以後,髦至洛陽。朝中公卿大臣統往西掖門拜迎,髦下車答拜,禮官說不必答禮。隻聽得高貴鄉公曹髦很認真地說:“我是人臣,今奉了太後征召,未知何事,怎得見了你們這些大臣不要答拜呢?”說著即步行入殿。郭太後早已聞知,這時候已在大殿東堂坐著等呢。髦見了太後,倒身下拜。太後起身牽起曹髦,囑咐了數語,並親手將璽綬給了他。髦推辭不肯接受,經太後努力勸授,好一陣後方才受璽易服,禦殿登座,下令朝見百官,改嘉平六年為正元元年(255),大赦天下。
緊接著對大將軍司馬師口授,給予了超出眾臣的優待條件:即上朝不快步;奏事不報名,還可帶劍上殿。以太尉司馬孚為太傅,司徒高柔為太尉司空,鄭衝為司徒尚書,仆射盧毓為司空。對其他有關大臣也各封賞有差。真個是廢立有功,隻怕是篡弑更會增光了。
漭撞討逆自喪身
甘露二年司空盧毓歿,大將軍諸葛誕為司空。甘露三年司空諸葛誕遭誅以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到了甘露四年(260)寧陵地方,井中出現黃龍。群臣上表稱賀。魏主曹髦獨歎息道:“龍為君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乃屬居井中,有何祥瑞可言?”因此,自作得《潛龍詩》一首,以示自己諷刺自己了:“傷截龍受困,不能飲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這詩為司馬昭所聞,很是不悅。心裏又起了廢立的念頭。每見到魏主曹髦總是用言訓諷嘲笑。惹得曹髦忍無可忍。這時司空王昶薨,陳留王峻薨,車騎將軍孫壹又為婢所殺,髦乃召侍中王沈,尚書毛經,散騎常侍王業私下與語道:“司馬昭居心叵測,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廢辱,今當與卿共討此賊。”王經當即諫阻道:“晉魯昭公不忍季氏,散走失國為天下笑。今大勢久歸司馬氏,內外公卿俱為他的爪牙。不顧順逆,陛下宿衛空虛,甲兵單弱,如何能出討權臣?還乞求你慎重三思。”聽後曹髦憤然起坐道:“我已決意出討,雖死不懼,況未必遽死哩!”說著即從袖中取出詔書,投諸地上,自往永仁宮稟明太後去了。
王沈等踉蹌趨出。王沈對王經說:“此事隻好往白司馬公,免致同盡。”業也以為然。獨王經不從。於是隻有王沈,同王業二人去告訴司馬昭。昭得知此消息後迅速部署。立即通告護軍賈充,叫他整兵防備曹髦。那魏主曹髦自永寧宮出來,竟不顧利害,召集殿中宿衛及蒼頭官僮數百人鼓噪出宮。自己撥劍升輩,當先押反,直奔止車門。門外有屯騎校尉司馬伸係是昭弟,當即引兵攔住;髦曆聲喝道向前再行,方至南闕見賈充帶著兵士數千前來迎戰。曹髦呼喝不住,兩下竟廝打起來,太子舍人成濟,頗有勇力墮充軍前,便問充道:“此事究應何處置!”充悍然道:“司馬公養你為何用,正為今日哩!”成濟又問:“當誅呢,當縛呢?”充又答:“殺死便了,何必複問?”成濟遂把矛直進馳至髦的跟前,曹髦大喝道:“我為天子,賊臣怎得無禮?”成濟並不答話,橫茅直刺曹髦。髦忙用箭招架,擋不住成濟的長矛。霎時間胸際受傷撞落馬下,成濟再順手一刺刀透背上,鳴呼畢命。
衛士僮仆等統皆逃散,賈充就去報告司馬昭。昭假意大驚,自投地上。太傅司馬孚聞訊飛快奔往現場,手枕著髦屍,且哭且語道:“陛下被殺實由臣罪!”當下令從吏棺殮曹髦屍體,放入偏殿。司馬昭趨至殿中,召開群臣會議,百官皆至。獨陳泰已為尚書仆射,但在都不入。昭令泰舅荀凱往召。泰覷道:“時人說我陳泰可比得上舅舅,今天舅舅反比不上泰呢?”泰子弟俱勸泰一行。泰素服大行,先至髦靈前哭一番然後見昭,昭佯為流涕道:“今日事應該如何辦理?”泰泣答道:“獨斬賈充稍可以謝天下。”昭沉吟半響,又複問道:“再思及次。”泰朗聲道:“隻有生此更進,還有何次可言?”昭乃不複再問,令左右為太後作詔。誣髦忤逆不孝,意圖殺母,宜廢為庶人。尚書王經敢逢君惡,亦應當懲等語,當即使人至永寧宮,迫令太後鈐印,即日頒發。昭卻與司馬孚等聯銜請用王禮葬髦。但一麵派人拘王經全家下獄。王經有老母,亦被囚係,王經向母叩謝道:“不孝子累及慈親,奈何,奈何?”母反破涕為笑道:“人誰不死,但恐死不得所。今因此拚命死亦何恨呢?”越日王經全家被誅,滿城市民無不淚下。司馬昭見人心未死,乃歸罪成濟,派兵將捕。濟不肯受拘,裸體登屋,誣詆司馬昭,把他主使賈充及所有弑君陰謀和盤托出。嗣經兵士四麵放箭成濟無從逃避,當然射死,臨死時尚罵不絕口,昭又夷成濟三族。
司馬昭既把魏主曹髦除了。遂議另立嗣君,這是緩說之事。還有是年故漢獻帝夫人曹節病歿,追諡為獻穆皇後。喪葬禮儀皆亦漢朝故例。
2、討伐內外
司馬師抱病平叛軍
司馬師謀廢立成功後的第二年。揚州都督毋丘儉與刺史文欽,便領兵討伐司馬師。這時司馬師正患著目瘤,請了醫生進行割治在國府養病。聞得此報告急召河南尹王肅,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鍾會等入議軍情。司馬師說:“我本想親征叛亂,可惜目瘤未愈不能出行。”鍾會答道:“此呈若大將軍不能親征的話,恐怕一進不能蕩平!”王肅等也讚成鍾會的意見。司馬師聽了大家的發言後說:“諸君既勉我親征我亦顧不得目疾了。”遂令弟司馬昭兼中令六軍,暫時把掌握朝政的事交給他。自己準備乘坐軟輿督軍,命荊州刺史王基為監軍向東進發。王基向司馬師獻議道:“液南人民非真思亂,不過是為儉等脅迫而來。若我們的大軍一臨,必然民解。我王基願統率前軍速往平亂。”師顧然依議。王基即星夜進兵。先將南頓城據住。毋丘儉因王淩死後代督揚州,素與夏侯玄、李豐友善。玄豐受誅,儉亦不安。所以與刺史文欽結交。欽本與曹爽又是同鄉,爽很重用欽,爽與玄豐二人都被司馬氏所害,故欽與儉都恨司馬氏。曹芳被廢,儉子毋甸請父興師乘機討逆。毋丘儉乃矯托郭太後密詔,散發至各州郡,號召兵馬討伐司馬師。自率州兵渡過淮河,行至攻城探悉王基據守頓城,乃就攻城駐紮,派人齎書至兗州往招刺史鄧艾。艾字士載,籍隸棘陽,口吃不能急言,少年喪父為人放牧,有聰慧。獨為大尉掾,繼遷尚書郎,出參征西軍事,任南安太守,後又提為兗州刺史。此次接了儉的來書,一看便把書撕掉,並斬掉來使。即率萬餘人迅速到得樂嘉城,與師相應。司馬師命鎮南將軍諸葛誕,由安風出取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由青州出液宋地,自己引兵往與鄧艾結合。這時文欽則已進襲樂嘉城,猝與司馬師相遇,不戰卻即退去了。文欽子鴦,年方十八驍勇絕倫,獨無懼色,且請與文欽夜襲師營,與兵夾攻,文欽從東進,鴦從西入。父子計議已定,等到夜半鴦率壯士到司馬師營前鼓躁殺人。師本善行軍,自有預備,當即似充堅守營座。不動妄動。交士雖遵令守住,怎奈營外的喧聲愈呼愈震。司馬師病臥帳中,驚憤交並,急得目睛突出,痛不可耐,但又未便叫吟,強為鎮定,齒皆咬破。好容易挨至黎明,營嚐未陷,那文鴦傳父至。兩路進攻,哪知文欽竟不到,日已高升,隻得引兵退去。行才裏許,後麵又來了許多追兵,統將乃是司馬班。文鴦匹馬單槍,回頭殺入,無人敢當,紛紛倒退,鴦乃複去。司馬班又麾兵追鴦,文鴦反戰六七次,殺死班兵六七百人。班不敢再進,鴦乃得還。途中才遇見了乃父問明情由,係是夜間看不見道路,不得已覓道歸來,文鴦很是歎惜。乃一起抵項城。毋丘儉已經遁去。原來吳丞相孫峻聞儉出兵隻淮。料知揚州空虛,乘間進攻壽春,再加諸葛誕亦出安風津,向壽春進發。儉聞得此信,慌忙走還。文欽父子孤軍無繼,隻得棄了項城奔回壽春,背後忽有人追來道:“文刺史何不暫留數日,乃如此急走呢?”議欽回頭一看乃是尹大目,便罵他負爽舊恩,助師為逆,大目還想說話,文欽竟彎弓急射,大目且去阻語道:“罷了幸各努力!”說畢即返。其實尹大目是有心曹氏的,來報知師目突出,教他留守項城靜心待變。偏文欽聞言不悟,竟致尹大目白走一遭,至行近壽春,聞得城中已潰,無家可歸沒奈何,投降孫峻去了。
毋丘儉退出攻城,意欲南歸,被胡遵截殺了一陣,部兵四散。乃北走慎縣,隨身已無一卒,獨至水草中暫憩。正好安鳳津民張屬所見把他射死,獻首軍前。毋丘儉兒子毋甸未曾隨父逃往新安,終被捕誅。尚有甸子弟數人亦投奔吳軍。吳軍方至橐皋諸葛誕已入壽春,孫峻料去無用也即引兵退還。司馬師已平定淮南,即令誕,都督揚州。諸葛誕聽令,司馬師自率大軍還都。才到得許昌,目痛愈劇一經朦朧,便見夏侯玄、李豐、張茂等立在麵前。自知性命不保,不能至洛陽。可巧司馬昭到來省疾,便即囑咐後事,語尚未畢,眼中一聲怪響鮮血直流,頓時致命。司馬昭取得師的印綬,即總督人馬,向朝廷表示訃聞。魏主髦,令昭留屯許昌,授應內處。昭詢諸中書侍郎鍾會,會勸昭回駐洛南。昭不待朝命,便即引歸。魏主髦無可奈何,隻得使昭繼承兄職,嗣定大權,複歸司馬昭有了。
司馬昭挾主出師平誕叛
諸葛誕駐節壽春,坐鎮揚州。他本來與夏侯玄,鄧揚等互相標榜。當時社會上都影響很大,號為“八達”,至夏侯玄等被消滅。諸葛誕心裏也是很急的,但是力不敵司馬氏,隻好隱居恣住不發。等到毋丘儉等人發難時,諸葛誕還倒相助司馬師平亂呢,並表現得很積極。故事後司馬師且進令他代替了毋丘儉的職務,並進封高平侯加官征東大將軍。好一個大抬舉,加重用。正因為這樣,諸葛誕又聯想到王淩、毋丘儉相繼被誅夷,恐不免司馬氏對自己也不是懷著蠻好的心意。他怎麽會不知道自己與夏侯玄的關係呢?早晚是會被他算計的。因此決定憑著現在自己已有的條件,再赦罪犯,培養蓄積敢死士,拿出一些錢財來,散借兵士,將更使其受感動,收結人心。又借口防止吳兵入侵,向朝廷提出增兵築城為自固計。
當時的國政全攬在司馬昭手中。對諸葛誕的這些舉動他怎麽能看不出來呢?因此他對誕產生了疑心。長史賈充借慰勞為名,遣使致誕處觀察他的變化情況。接著司馬昭又令賈充去壽春與諸葛誕相見。誕留充宴飲,互抉政治,賈充用言探試說:“洛陽都中諸賢皆願禪代,君以為如何。”誕不禁作色道:“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麽?”心想那賈充本就是前豫州刺史賈逵的兒子,幾多代以來都受著國家的恩寵。怎麽今天說出這等話來呢!賈充感到有點慚沮地說:“賈充我隻不過將別人的言語告訴公你罷了。”諸葛誕不待賈充說完又接著說:“洛中有變,我當效死報國,身為人先。”賈充已知誕意,飲罷便告辭了。回到都城向司馬昭作了匯報,並向昭獻計道:“諸葛誕在揚州頗得人心,已始把他征令入都,免後患。”昭蹙眉道:“恐誕未必肯來。”充又說:“召他不來禍倒小,若他來了禍恐大了,望明公妥善處理好。”司馬昭乃請旨征誕為司空,誕果然遲疑,且見詔中說:“可將兵符交與揚州刺史樂琳。”這句話又使諸葛誕對樂琳產生了看法,不由得憤疾交加,當即帶領數百騎趕到揚州去。假說是將要奉詔入洛,來與樂琳辭行。琳不知有詐,迎誕入廳,誕便指揮騎士一擁上前,嚇得琳逃至樓上終被殺死。於是諸葛誕立即征兵聚糧,準備起事,且遣長史吳綱送少子諸葛靚入質東吳向東吳稱臣乞援。
東吳相孫峻已歿。當由從弟孫琳代職,正值諸葛誕遣子入質稱臣請救。琳才欲圖功耀威當然樂從。便命將軍全端,全懌,唐資等與降將文欽父子領兵三萬往救壽春。
魏大將軍司馬昭聞得諸葛誕起兵,急忙入宮麵奏,逼令魏主髦親征。且請郭太後慈駕同行,不消說司馬昭挾天子又挾太後一同出征的意思是怕他走後朝廷生變。郭太後和魏主曹髦不敢不從,當由昭調集大兵二十六萬陸續東下,自擁兩宮車駕出屯頭。使鎮東將軍王基與安東將軍陳騫領兵十萬進圖壽春,王基等方至城下,吳將全端、全懌等已先入壽春城中,助誕固守。王基揮兵圍城,再向司馬昭請兵十萬,把壽春四麵環圍。圍得水泄不通,文欽等屢出犯圍均被擊退。
吳又遣將軍朱異率三萬人至安豐,為壽春外援。魏又令將軍石苞,同兗州刺史周泰,徐州刺史胡質等擊敗朱異。報告孫翊又大發士卒,仍然要朱異同將軍丁奉、黎斐等引兵五萬,再救壽春。朱異將輜重留放在都陸,自己去了黎漿。不意魏將石苞等又複殺來,朱異措手不及,導致臨城失守,仍然敗退。還有魏泰山太守胡烈潛到精兵五千,從間道繞出都陸,把朱異所留的輜重一把火燒成了灰,弄得朱異兵喪糧盡,不得已又隻好回見孫琳。琳怒責道:“你兩次失敗何顏見我?”朱異以魏兵勢大為辭,琳複叱道:“再去決一死戰不必向我說舌。”異回答說:“有兵無糧,不能再往。”孫琳指案道:“誰叫你輜重被毀,到此還敢違我令麽?”朱異想再辯,孫琳撥劍起座,把朱異劈做兩段。朱異為東吳名將,被孫琳殺死將士都有違言。孫琳也自知支持不住,素性退兵吳都。
正在這時吳國將領全懌的哥哥的兒子全煒,因事得罪了吳廷隻好奉母來投奔魏國。又可巧魏司馬昭親自來督戰,便膠下了全煒等並就此事加以發揮說吳將孫琳還都,因救諸葛誕無功,乃罪及家族,因此奔魏逃命來了。全懌得了此書,心裏產生了惶急,即與全端帶領部眾出城降魏,壽春城內兵力就孤單了。諸葛誕部將蔣班和焦彝勸諸葛誕背城一戰。誕又不從,二人料誕必敗也出降魏軍。壽春自被圍以後,差不多已有半年了,勉強過了殘冬糧食盡,諸葛誕屢次突圍終不能脫。文欽向誕獻計,請那些北兵盡行驅出。但留吳兵與諸葛誕堅守方可省食,諸葛誕不禁起疑。文欽說至再三,誕勃然大怒道:“你教我盡去北軍,連我也好關死了!”說著即撥刀砍死文欽。欽子文鴦、文虎、聞乃父被殺當然痛憤,便逾城投奔魏營。軍吏請按他前罪加誅,司馬昭不同意,他向眾軍吏解釋說:“文欽敢叛國,應受族誅,但今卻不應當比作先前的來看待。欽子窮迫來降營,將他誅戮反使城內守兵誓死拒我豈不可慮?”乃召入鴦虎二人,麵加安慰,更表為偏將軍封關內侯。一麵使騎士數百人繞城丈呼道:文欽子尚不見誅反加封賞你等何不早降,同受爵祿呢?守兵聽著俱被誘動,往往縋城出降。昭乘勢攻城一日一夜,使得占領了要地殺入城中。諸葛誕率親兵數百人開城欲走,被魏司馬胡奮追及,一刀斃命。胡奮指揮部兵,將誕親兵一起縛住,勸令投誠,誰知他們都不肯降,一刀一個殺了個幹淨,並將諸葛誕全家誅戳夷及三族。還有吳將,唐谘也降魏了。惟偏將軍於詮,慨然太息道:“大丈夫受命行軍不能救人反有屈節我所不為。”說罷,大軍突來竟為亂軍所殺。司馬昭安民已畢,查點吳兵乞降的不下一二萬人。有人說,吳兵的家盡在江南,將來必有他變,不如坑死了事。司馬昭又搖頭說:“古時良將出師全國為上,但教無惡殲誅,何必多戮他人?”遂令降卒,分布三河聽令安處。程唐、谘、為安遠將軍,谘以下有裨將數人,亦各予名位,眾皆悅服。
司馬昭自率大軍西歸,牽著兩宮車駕,回到洛陽。群臣稱昭功德,應援榮封。魏主髦,乃令昭為相國封晉公加九錫,昭尚推辭再三,方將再勸則受。
五、國體構建及主要對民政策
同先帝。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無。
七、略評本帝
司馬氏專權已久,從司馬懿至司馬師到司馬昭父子三人壟斷了整個魏國曹氏政權。先帝由司馬師擅自廢棄,新立高貴鄉公也始終抓不到政權。而高貴鄉公憑著自己的血氣方剛,惱羞成怒一時的衝動,莽撞地帶著一小部分兵力。企圖敵過奸臣司馬昭。在既無謀又少力的前提下,落得了個雞蛋碰石頭,一身粉碎的下場。懷恨而亡。可悲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