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帝的根基
獻帝--姓劉名協。公元181~234年,享年五十四歲。在位三十一年(190~220年)。國號漢。國都洛陽遷長安,逃安邑回洛陽,逼許昌。年號改元者四,即初平四年,興平二年,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被竊。
太皇太後:無。
太上皇:無。
皇太後:尊何皇後。
皇後:先立伏氏,繼立曹氏。
皇妃:董氏。
皇太子:己立,早卒,史未記名。
皇子:共8人,除皇太子外尚有次子,馮封南陽王,早歿;三子熙封濟陽王;四子懿封山陽王;五子邈封濟北王;六子敦封東海王。以上各予生毋不祥。還有伏皇後生二子未載名,於建安二十年被曹操殺害。
皇女:二人為魏帝妃。
諡號:孝獻帝。
廟號:無。
墓寢:禪陵。
二、任前簡曆
劉協母王美人懷劉協在身,常恐皇後何氏嫉妒、陷害,便吞服墜胎藥。可是藥飲下肚,胎並不動。據說夜裏曾得夢行走在晴天的大好日光下,而心中暗想莫非應生貴子。所以以後就未再服藥,無論如何,終得存活下來。十月已滿,脫離母胎,劉協深得其父靈帝喜愛,但何皇後有親生嫡子,而靈帝不敢開口立協為太子,至靈帝駕崩,何皇後速立親子劉辨為帝,封劉協為渤海王,不久又被封為陳留王,接著宮廷變亂。時年劉協九歲,由董卓廢少帝劉辨擁立劉協為帝。
三、嗣位背景
何皇後有親生嫡子劉辨,但表現不好,靈帝不喜歡他,因此想立次子劉協為太子,又不敢開口。一是漢祖有規不能舍嫡立庶;二是先與何後並後兄許過願是生子必立儲,靈帝隻好將此事交付親信上軍校尉蹇碩。蹇碩為其出主意把何後兄何進調出討賊。何進卻窺透其意,遲遲不出。待至靈帝病危蹇碩想誘進入宮殺死他再好立劉協,可是為何進親信司馬潘所敗露故不能逞謀,靈帝崩隻好聽命何皇後立皇長子辨為帝。
校尉袁紹正巧進京得知立辨為帝,卻認定是宦官蹇碩所為,心想今後宦官越來越猖狂。因此與何進商量要立即誅殺蹇碩,並提出要借此機會把所有在朝宦官一網打盡。何進表示同意,但請示太後,她不同意。而何進又沒有膽量自決,反把消息泄露給張讓等。於是張讓竄通朝廷宦官先把何進殺死,從而震撼了朝廷,由眾朝臣發兵捉拿宦官。宦官張讓便同段珪挾少帝兄弟逃出宮廷。朝臣盧植等追至迫宦官張讓、段珪自盡,領少帝兄弟回宮,路上碰董卓帶兵來迎駕。因此,又被董卓奪持少帝兄弟,就在麵對少帝兄弟問明先前情理時,少帝對答支唔,而陳留王劉協年齡少了五歲,卻對答如流。董卓看出少比大強,而立下了要廢辯立協的意誌。回到宮中後立即提出,但遭到袁紹、盧植等的反對,卻無效。董卓以驕橫專扈的態度,壓迫朝臣不得不同意,因此廢劉辨為弘農王,立劉協為皇太子,即日嗣皇帝位,是為獻帝。
四、任期要聞與軼事
1.朝廷上下
外戚、宦官徹底倒台
靈帝倉猝歸陰,隻好聽命何太後立皇長子辨為嗣主,何進問明原委方放膽入宮奉皇子辨即位。尊何後為皇太後,劉辨才14歲,當由何太後臨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命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何進同錄尚書事。何進既秉朝政,遂思除去蹇碩為報怨計。可巧袁紹還京為進參謀,袁紹說不但要除掉蹇碩,且擬誅盡宦官掃清宮禁。何進想:袁氏累世受到朝廷貴寵,則紹為助是好計。且征何禺為北軍中侯,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與他們作為心腹人用事,期在必成。
其實蹇碩早與何進不諧,亦暗地時常有加防。近日來,見到何進的這些舉動,不免越加憂心,便臻中常侍趙忠、宋典處密書。密書寫好了以後要同黨郭勝拿去秘密給各同黨過目。可是有一個潛在因素蹇碩卻沒有想到:那郭勝是與何進同籍南陽,一直以來互相都有關照,隻是未發生過什麽大事,在日常生活中不大表現出來。這次事關重大,害了何進的命,怎對得起何進?於是他把密書直接拿去見何進。進展書一閱,不由得吃了一驚,躊躇多時,才問郭勝:“趙常侍等已悉宮?”郭勝說:“趙雖然知道也不肯與蹇碩同謀,你大將軍方屬黃門令,收誅蹇碩,隻要你開口就可以成功了。”何進依了勝言,即使郭勝轉告黃門令誘碩入宮,當即捕戮,一麵宣示碩罪。所有蹇部下屯兵概不幹連,移歸大將軍節製。屯兵得免牽連自然願聽何進約束各無異言。
蹇碩被誅了,何進又考慮到另一個方麵,即驃騎將軍董重為永樂宮中董太後從子,本來就與何進權勢相當,那加皇次子劉協寄養在永樂宮,頗得董太後寵愛。所以董太後常與董重密謀,曾使人勸過靈帝立協為太子,將來好挾權自固。偏與靈帝說了數次,靈帝始終不準,不便做決定終致所謀無成。但現在長子辨雖已立,他便會從中作梗,因此何進想除掉董氏就好,便與親弟車騎將軍何苗共奏一本,略言董太後及董重交通郡州接受賄賂,敗壞國紀,即令本國不得逗留。由何太後批準奏書迫令董太後出宮。何進舉兵圍驃騎府,勒令董重交出印綬。重惶急自殺;董太後也亦即暴亡。
校尉袁紹又向何進獻計說:“今將軍兄弟並領勁兵,宜為天下除患垂名後世。”何進聽後知道袁紹用意要盡誅宦官,便也同意,就去請示何太後,向何太後提出把宮廷內所有宦官殺的殺,拒的拒,一概掃盡!何太後沉吟半晌方說道:“中官統領中省,乃是漢家故事,何必盡除?”何進聽後不好再爭,退出回致袁紹說“太後不從”。袁紹急說:“一或失疏恐就更糟了!”何進慢慢答說:“我看不如來個殺一儆百,但將首惡加罪,其餘的他作不了怪。”袁紹又說:“中官親近至尊,團結心齊,你動他一個人,他必殺你幾個,何況是同黨那個都惡,有什麽首從之分。”何進終不能決。那知時刻警惕的張讓、趙忠已微得消息,忙用金珠玉帛去賄賂何進的母親午陽君及何進的弟弟何苗,向他們兩個乞求結好。當由午陽君母子出麵勸解,何進才覺得失勢不敢逞謀。獨袁紹在旁著急,又為何進策劃:“請召四方猛將及各處豪傑引兵八都,迫令太後除去閹人。”何進依了袁紹的意見,便想下令召外兵。可是主薄東琳知道這個消息後又諫說:“不能掩目捕茬,欺人自欺,試想捕一個這樣微物,都要驚動那麽多的人知道,還能處理什麽國家大事呢?今將軍仗皇戚握兵權,龍要讓路,虎要止步!高下在心,若想誅宦官如燎毛發,不過你得注意策略,否則會出亂子的。”何進聽了但置諸腦後不去睬它,還是令左右寫好文書遣使四出。典軍校尉曹操聞訊竊笑道:“自古以來,具有宦官有壞的,當除元凶,但用一獄吏就可解決問題,何需往召外兵。”已而前將軍董卓得召即派使返報指日入京。何進聞報大喜。時有侍禦史鄭泰對何進說:“董卓強恣寡義貪欲無厭,若當他掌有政權,兵權在握將來上危朝廷羅!”何進乃聽不進去。鄭泰見勸不依何進,便辭官不做,歸家休息去了。尚書盧植亦勸何進阻止董卓入京,何進硬是不聽,且遣府椽王匡、騎都尉鮑信到自己故鄉去招收新珍,並令東都太守喬瑁屯兵成臬;武猛都尉丁原,率數千人,至河內縱火,光徹城中,董卓已引兵就道,並在途中尚遣使先行進京,上書請誅宦官。
何太後得了董卓的奏書,還是遊移觀望不肯戮宦官。何苗亦為諸宦官做袒護,慌忙去對其兄何進說:“從前,我與兄從南陽入都,何等困苦?虧得內官幫助,故得以今天的富貴。國家的政治治理談何容易,一或失手,覆水難收,還望兄長三思呢!”何進聽了弟何苗的意見,又累得滿腹懷疑,忐忑不定,乃使諫議大夫種邵齎詔止卓。這時董卓已到了澠池,他抗詔不受,竟向河南進兵。經種邵反複勸他才還駐夕陽亭。
這裏袁紹呢又最懼怕何進變計,因此向何進脅迫道:“事情不明擺著了,這目前的形勢誰都能看得清楚,將軍你還有什麽懷疑的,不早決鬥。”何進緊接著令袁紹為司隸校尉,要他當為主助,果斷處理問題。袁紹立即令從事中郎將王允同洛陽武吏司察宦官的動靜,及時報告。然後又去勸何進從速決議,何進又不肯從,出現了兩人同謀、不同意的局麵。袁紹麵對這種情況,便想私行設法做挺進令至書郡州,要他們開始行動捕捉宦官的親屬,歸案是罪!那些宦官又得知了這個消息,便更加驚慌。張讓兒子的老婆就是何太後的妹妹,張讓便急速趕回家裏雙腳下跪在兒媳婦何氏跟前匍匐,叩頭流涕說道:“老臣得罪,今當遠離宮殿,願你再見太後,求太後開口護袒我們,不受侵害,今後死亦瞑目了。”兒媳婦見到這般情景,自然隻好勉力勸慰,並表示情願盡力做好這個工作。張讓才起身退去。
偏何進為袁紹所逼,又去逼何太後同意誅盡宦官。何太後依舊不答一言。何進又隻得退出。張讓、段珪等見何進入宮早已產生了懷疑,他指使了私黨跟在後麵隨入伏壁聽著,何進所說的話全部聽清了,當即返報張讓。張讓和段珪開始悄悄地定計。又有私黨數十人,各懷利為,分伏在嘉德殿門外。且作傳太後詔命,召何進議事。何進還以為太後當依議了哩!貿然竟從,剛進殿門已由張讓等待著。用手指著何進發問道:“天下擾亂,責在將軍,怎得盡歸罪我等呢?從前王美人暴歿,先帝與太後不諧,幾改廢立,我等涕泣解救,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去和悅上意始得挽回。今將軍不憶前事,反欲將我等誅滅,豈非太甚?現在我等也不能再顧將軍了,睹個死活罪了!”何進無言可對,翟然驚起離座想出去。張讓哪還肯放過,招呼甲伏洶洶直上,拔刀爭先奮力砍進。何進手無寸鐵如何招架,竟被尚方監渠穆砍倒在地,再是一刀梟落首級。段珪立刻擅寫詔書,命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罷去袁紹、王允兩人,這偽詔演示尚書,各尚書不免呈疑。盧植與何進原交上好,更加驚愕,急至宮門外探信,且請大將軍出宮共議國事,不料內宮有人大呼:“何進造反已經伏誅”,聲才傳出即擲出一顆血淋淋的頭顱。盧植慌忙審視,正是何進。當即俯首拾起馳入大將軍營中,給所有將士看,將吏吳匡、張璋且悲且憤揮兵直指南宮。
袁紹亦已聞變,他立遣從弟袁術往助吳匡和張璋。宮門盡閉,由中黃門持械守閣,嚴拒外兵。袁術等隻好在外叫罵,迫令宮中交出張讓來,好多時不見影響。天已垂暮索性在青鎖門外放起火來,火勢越猛,照徹宮中。張讓等也覺膽戰心驚,便去麵見太後,對太後說:“大將軍部兵叛亂焚燒宮門。”太後尚未知何進已死,驚惶失措。當被張讓等把太後掖放在車子上,劫了少帝和陳留王及宮省侍臣從複道往走北宮。
尚書盧植已料到此招,穿甲執戈在閣道窗下守候,遙見張讓、段珪等擁逼太後首先入閣。便厲聲呼道:“段珪逆賊”既殺死大將軍還敢劫持太後麽?“珪將太後放鬆,太後急得不知怎麽說話,就從窗外跳出,植急忙救護,幸得免傷。是時霄求、吳匡、張璋等已攻入南宮,搜誅閹豎止得小太監數名殺死了事。獨未見常侍、黃門等人,這時袁紹也急切地趕來了。袁術等把情況告訴了他。袁紹說:逆閹雖眾,今日已無生路,看他逃到哪裏去?”惟樊陵、許相兩人甘為逆黨不可不除,說著即矯詔陵相一並處死,可巧車騎將軍何苗也聞訊趕到,袁紹即與原潛伏於北宮的朱雀三人一齊去到殿前,兜頭碰見中常侍趙忠。紹立即麾眾拿下,忠是自北宮前來探視的。恰冤冤相奏吡令梟首。忠見何苗在旁還想求救疾聲呼語道:車騎忽見死不救麽?苗雖未答,卻已側目向紹,似有想言又不言的苦衷。待至忠首落地更不禁露出慘容。吳匡等素怨何苗不與乃兄同心,且見他形色慘詛越覺可疑,便對隨帶的部兵說:車騎(指何苗)參與了殺害大將軍,你們這些吏士能為大將軍報仇私?聲音尚未停頓,隻見眾人皆應命,當即把何苗抓去砍作兩段。棄屍苑中,袁紹想攔阻,已是不及,乃引眾突入北宮,關住大門,分頭搜尋閹黨無論老少長幼盡行殺斃,接連殺至三千餘人。有幾個非是宦官也做了刀下鬼。
隻張讓、段珪諸權閹尚未伏誅,袁紹想,張讓恐怕還埋伏在內宮,守住太後、少帝和陳留王。於是引兵再進。惟何太後隻身留著,其餘的人一概不見,因此問清太後,太後不願多說。隻說:“她是由盧植救護在此,聽盧尚書說明,皇帝兄弟已被張讓等劫持宮外,不知到什麽地方去了。現在盧尚書已去追他們保駕去了。”袁紹乃請何太後攝救,並派官吏往追少帝及陳留王。
原來張讓、段珪因外兵已入北宮,勢難再留,乃與殘兵數人劫迫少帝兄弟步出北門,夜走小平津,公卿無一相從,連傳國璽教不及攜取,到了夜半才由盧植及河南中部掾閔賈相繼趕到謁過少帝兄弟,指責張讓、段珪道:“亂臣賊子尚想逃生我今日都不便饒你了。”說著拔劍出鞘信手亂揮臂倒了幾個權閹,獨張讓、段珪令少帝左右急切無從下手,因用劍鋒指示,勒令自殺,張讓、段珪到了此步無力抗拒,無奈向帝下跪叩著泣辭道:“臣等死了,願陛下自愛!”語罷起身一躍入水隨波漂去。至此宦官盡殄。
河南掾閔貢更見張讓、段珪等皆死,乃與盧植扶住少帝兄弟覓路速歸。少帝和陳留王常在宮中撫養,年齡又尚稚,從未走過夜路。並且滿地荊棘,天色又黑暗得很,雖是人有扶著,尚覺得步子為難,約走了數裏,路旁始有人家,門外置有板車。閔貢瞧著便令隨卒在後推輪,慢慢兒行到雒驛,聽得驛中折聲已轉五更,天空中霧露迷蒙。少帝又皆困倦,料難再行,才就驛舍中留宿。天明盧植先起,麵對著少帝說,他願去赴京召公卿來此迎駕。少帝當然依從,植即辭去。閔貢以驛舍不便久留也即動身,驛舍中隻有兩馬,一馬請少帝獨坐,閔與陳留王共坐一馬,出舍南馳,方有朝中公卿陸續趕到扈駕同行。經過北邙山下忽見旌旗蔽日、塵土衝天,有一大隊人馬到來截住途中,百官統皆失色,少帝辨更覺驚慌,嚇得涕淚交流,不知所措,忽見旌旗開處突出一員大將,眉粗眼大,經至駕前,群臣驚嚇地看著他,並非別人乃是前將軍董卓,才慢慢地放心。
董卓本在夕陽亭候命,經袁紹偽書敦促,因此引兵再行,至顯苑望見都中火起,料有急變,便夤夜趲程馳抵都城西偏,天已破曉,探悉公卿前去迎駕。因此又領兵北向來迎少帝,可巧在北部山前相遇,就躍馬進謁。這時陳留王看到少帝嚇得不知所措,便替帝傳詔止軍,由侍臣向著董卓高聲問道:“你是前將軍董卓否,請止步?”隻見董卓張目道:“諸公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皇上坐的椅子都搖蕩不定,我卓前來迎駕,並非造反,為什麽反要定阻哩?”侍臣們無詞可駁,乃引卓見少帝。帝驚魂未定,還是陳留王代答,卓有一番撫慰以外,乃由陳留王詳述禍亂原因。從始至終無一失言,卓暗暗稱奇;自此已有隱思廢立了,麵上卻未露聲色,即請卻駕還宮,還宮後即日詔赦天下改光熹為昭寧。
董卓擅自主廢立
董卓領兵劫奪少帝兄弟入都不過三千人馬。自己感到兵少勢孤,不甚服眾,便想出了一個辦法,當夜靜時發兵潛出,待至詰且複大張旗鼓趨入營中,偽言西兵複至,都中人士竟被瞞過,還道日夜增兵不知有多少。既而何進部曲將為董卓所招來,卓勢益盛。時有一個叫做丁原的有勇善射,何進曾令他屯兵河內威脅宮廷,原來他部下有一主薄少年英武力敵萬人姓呂名布。董卓想籠絡呂布,特遣心腹李肅與之結交,贈他一匹馬叫作赤兔日行千裏。此外尚有許多金帛作為送禮,引得呂布心花怒放,非常感激。董卓便告李肅叫呂布刺殺丁原,轉投董卓。布竟為財物所買,將丁原刺死。攜首投入董卓,卓備極殷勤,麵許呂布為騎都尉。呂布大喜過望,屈膝下拜願認卓為義父,董複招降丁原舊部兵馬,因此卓又兵多了,勢又更大了,卓越加膽子大了。他立即劾免司空劉弘即由自己代任。董又聞得蔡邕才名,便征令入都,邕不肯,卓大怒,要滅邕門,邕受驚,不得已入都侍董卓,卓使為祭酒。閱日遷為侍禦史,又閱日轉升侍書禦史,又閱日擢拜尚書。三日間連升三台官,卓已經具備了一切大權條件,遂有心進行廢立了。
自思袁氏四世三公,可倚為黨授,壓服人心,因重申前司徒袁隗為太傅,且召司隸校尉袁紹婉言溫柔地對他說:“今陳留王年雖較稚,智卻過兄我意想立他為帝,卿以為如何?”袁紹直答道:“廢嫡立庶眾心不服!”卓勃然道:“天下事操諸我手我欲廢立誰敢不從?”紹又答道:“朝廷豈無公卿?公亦獨斷專行。”卓聞紹這等說法越加憤怒,拔劍置案道:“豎子敢爾,豈謂董卓刃不得麽?”袁紹亦憤然道:“天下健夫豈獨董公?”一麵說一麵也橫行佩刀,作揖而出匆匆超至東門解去印綬懸諸門首,當即跨馬加鞭自奔冀州去了。
董卓尚不肯罷議,遂召集眾僚會議大事,公卿以下不敢不至。卓又提出廢立事,眾庶不敢作聲,許久有盧植抗言,卓便拔劍起立向植撲去,植忙避開,眾人皆散。卓未肯罷休,追植出來巧遇侍禦史蔡邕將攔住,勸解一番,又有議部彭伯也來勸解卓才止步不追,惟怒尚未息,急趨入朝堂,迫令尚書草詔,罷免盧植的官,植繞道還鄉。卓複將廢立草議,使人持示太傅袁隗,隗不敢反對,報稱如議。於九月甲戌日,卓至崇德前殿,會同太傅袁隗等由何太後先廢少帝,說是皇帝在喪不哀無人子禮,不宜為君,應當廢立,當由太傅抉出少帝解去璽綬使就北麵,何太後為威所迫未敢發言,隻是流淚,那知董卓厲害得很,不但廢去少帝還要幽禁太後,因此他又當眾宣布:“何太後嚐逼死永樂太後,背好姑禮無教順心,罪有應得!”百官聞言隻好唯唯從命。卓即令尚書寫好冊文在朝宣續。由尚書續畢,即又由董卓率領百官擁出陳留王協奉上皇帝璽綬,登上帝座,南麵受朝,就是廢帝辨,也令在其列,以兄拜弟。陳留王也覺不安,但已由董卓所製不得不權示鎮定,拱手受成,是為獻帝。
當下頌詔大赦,改昭寧元年為永漢元年(公元189年),至此在那一年中第三個年號出現了。朝賀完畢,卓即勒令劉辨為弘農王,喧同宮妃唐姬,內居外邸,一麵迫使何太後遷居永樂宮。何太後免不得幾罵詛咒,董卓當有人報知後,竟遣人用鴆酒脅令飲下,何太後一命歸天!與靈帝合葬,追諡為靈思皇後。
董卓得意於一時
董卓謀廢立成功。得意於一時,大耍手段另意行事,沒有一個人敢幹擾他。於是他樂得再盤算一下,怎樣才幹得順手。首先他便想到了自己與永樂太後同姓應該力為報怨。因複查得何苗遺骸已經有人棺殮,索性再令剖發,把屍支解拋擲道旁,又拘苗母午陽君一並處死。裸棄荊棘,不準收葬。緊接著董卓宣布自己為太尉。奉老母為他陽君,令太尉劉虞為大司馬,大中大夫楊彪為司空,進豫州刺史黃琬為司徒,凡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子弟各得選一名為郎在殿宮服役,補前時宦官遺缺,即取代宦官。又為陳番和竇武及諸黨人平反並恢複爵位,還遣使吊祭,任用子弟。所有宦官家產,一體抄沒。卓又自封郡侯加職加薪,未幾晉位相國,入朝時由人簇擁,綬步慢行,叩拜皇帝,隻呼其自己的名字,且他可以隨時帶劍上殿。
已而他又宣布自己不當太尉了,任司徒黃琬為太尉,司空楊彪為司徒,光祿勳荀爽為司空。爽為徐長荀淑子,幼年好學,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入拜郎中。因向桓帝提建議不用而棄官自去,因為鉤黨獄興又躲避海上十餘年。董卓入朝廢立雖然凶暴,尚也知道牢籠物望,要結人心。加上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任瓊,勸他總結經驗,征用天下名士,卓乃命召荀爽及陳紀即陳實子。韓融、鄭玄、申屠蟠。蟠與玄謝病不至。爽為吏所迫受命為單原相,行至琬陵又複調回京中,提官光祿勳。視事隻有三日,即超拜司空。陳紀為侍中,韓融為大鴻臚。卓又舉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仙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谘為南陽太守,數人皆非卓親舊,得信任任職,總算是推賢進士冀博美名。
下一步則回憶袁紹抗命尚有餘恨,特懸賞賜拿命令迭下,周弊、伍瓊卻與袁紹有故交,乘間說卓道:“廢立大事,原來隻有非常的人才能做得到,袁紹不達大體因懼出奔,並無他誌,今若賜拿過急,反至激成變化,袁氏恩四世,門生故吏,充滿天下,萬一與公相拒收豪傑聚徒眾獨霸一方,恐山東非公有了,不如從寬赦宥拜為郡守,紹喜得免罪必且感公,何至怕他再變哩?”董卓聽了弊瓊的話,乃拜紹為勃海太守,封邙鄉侯,又使袁術為後將軍,曹操為驍騎校尉。袁術恐終為禍,奔往南陽,曹操亦不接受董卓的封官。
再來一步就是戀及財色了。他縱兵搜索富豪,見財便取,見色便虜,號為搜牢。洛中貴戚甚多,往往積有財資,擁嬌妻蓄美妾,坐享榮華,一經搜牢令下,都害得傾家蕩產,連床頭的美人也要被掠入相國府中不知生死。董卓在府中坐待,每是兵士抱掠回來必親自查驗,最貴的珍寶輸入內藏,最美的婦女充入下陣,餘皆散給將士。總算是與眾同樂了吧,卓嫌不足,又從宮中取出采女,無論有幸未幸,但教姿色可人,便即牽入,甚至嬌滴滴的公主亦被他掠回每日逼令待寢,輪流取樂,可將這般妙齡女郎,含苞未吐,枉遭那硬大無明的淫賊,恣恃蹂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轉瞬間又是年暮有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個年號乃稱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至此那一年中就有四個年號了。越年改元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召官先拜卓,再由卓去見獻帝,退班散去,卓又召集一班粉麵油頭,通宵筵宴,醉賞升平,過幾天又安排元霄燈席,大慶團圓!
曹操不事董卓而出走
董卓得誌奪權後,采取了籠絡人心的緊急措施,力圖盡快恢複秩序穩定政權。其中包括了曾經反對或者與已意圖未合的人的封爵賞官一項。於是他首先封袁紹為渤海太守,接著封曹操為騎都校尉。曹操不願事董卓,當即出都東歸。
行至成牟,因有個以前曾與他父親交好的朋友叫做呂伯奢,便想進去喝宿並與其相聊心事以解悶,誰知呂已經外出不在家裏,但家中留有五子。這五子先前操父與其父相好相處時也曾見過麵。今與操相見說起往事有所回憶親相,認識,當然接待,留操會宿。吃過晚飯安排操寢,操本一天的旅途疲勞好睡不醒,獨操翻來複去地睡不著,夜半三更了,忽聽得宅後有磨刀聲,不禁躍起,側耳細聽,又模模糊糊地聽得有把縛起來快殺的聲音。心裏突起疑心,暗想我背董卓潛逃,莫非卓已探得下落派人到此,叫他殺我不成。越想越急越怕,不如速走為是,當下取了行李想走,偏被呂子知道,出來挽留,形色表現得有點慌張,令人生怖,於是不問虛實竟拔出佩刀劈死呂子拔腿便跑,沒跑幾步,可又轉思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闖入後宅殺個幹淨。呂家未曾防著,見操持刀進來不及逃避,被操一陣亂砍,除伯奢五子外,又殺死婦女三人。搜至廚下卻見一豬被縛尚未宰殺,這才明白知道自己已是錯疑,誤殺好人,不由的淒然淚下。事到如今悔也沒用,便又轉念:“寧可負人,毋人負我!”這時心情才告平靜下來。遂掉頭不顧夜續奔。
道出中牟。又正遇亭長巡邏見操夜行帶刀,疑為匪類。因此把他攔住,問訊姓氏。操不肯自說姓名,語多吱唔,亭長疑上加疑,便將操執送縣中。縣衙中有一功曹雖與操見過一麵,知道他是一名亂世英雄。因縣令前說明情況,始得釋放,曹操因此又僥幸脫身,匆匆東去。
董卓因為曹操不別而行,也曾行文緝拿,但自恃威權,以為無敢抗,就認為曹操拿不著也沒關係,大不了操不服,潛蹤自去,也是無關輕重,不是為憂,所以拿獲與否尚未究!曹操總算得以逃脫,自作主張另起爐灶。
強迫遷都長安
雖然關東的那些太守刺史們聯盟討董卓而又同盟不同心,終一時未討成,但這些強的敵對力量依然存在著,加上河東的黃巾軍也有一定的威脅,必然導致董卓心裏總是不安。這時董卓身邊有個謀士叫做李儒,他對董卓說:“關東的兵馬不少,洛陽又沒有天然屏障可守,還不如遷都長安。一來免得跟這些人糾纏,二來我們一走,就沒有打仗的對象了。他們這些人,人多心不齊,必然會相互爭紛,現在已經暴露出來了,我們走讓他們再紛爭,最後自然會散夥的,到那時我們再一一對付他們就是了。”涼州又是董卓的根據地,董卓點頭同意了李儒的意見。
第二天董卓就主持召開三公九卿會議,向他們提出遷都的意見。大臣們沒防到這一招都愣住了。過了一會兒司徒楊彪起來反對說:“洛陽作京都多年了,一旦遷都到長安去,必然驚動人民。”董卓挺起腰板,殺氣騰騰地說:“你敢阻止國家大計麽?”緊接著太尉黃琬說:“遷都就是國家大計,楊司徒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還請相國斟酌。”董卓不開口隻是衝著黃琬瞪了一眼。大臣王允連忙起來說了幾句好話。他認為遷都是個好計策,漢高祖不是拿長安作京都嗎?他請董卓不必為了楊司徒和黃太尉說錯了話而生氣。董卓果然有眼力,他看上了王允,借個名目把楊彪和黃琬免了職,讓王允做了司徒,允字子師,為太原祁縣人。另外叫光祿勳趙謙做了太尉。城門校尉伍瓊,尚書周毖都罵王司徒隻知道奉承,沒有骨氣。他們準備豁出生命。而再次勸告董卓,不可遷都。董卓挺客氣地說:“我新到朝廷的時候你們倆勸我重用名士,還讓袁紹做了渤海太守,我就依了你們,現在怎麽樣啦,你們硬要我留在這裏挨打嗎?是你們倆對不起我董卓還是我對不起你們哩!說別見怪!”他馬上變了臉,吆喝把他們拿進監獄,定了一個裏應外合的罪名,把他們處死了。接著董卓又把袁紹的叔父,太傅袁隗和袁術的哥哥,太仆袁基兩個人並兩家的男女老少五十多人全部殺死了。這時已經免職的前太尉黃琬和前司徒楊彪恐怕再連累在內,隻好慌忙跑到相國府再一次向董卓認罪磕頭。董卓又拿出外場人的派頭來了,他向漢獻帝推舉任命他們做了光祿大夫。
遷都之前還有兩個人叫董卓放心不下。一個是左將軍皇甫嵩,一個是河南尹朱俊,他們都是曾經做過董卓的上級的,並都是打黃巾立了大功的人物,還在東漢士族和官僚中間很有名望的。董卓不但跟他們合不到一塊兒來,而且還有點忌憚。就因為他們名氣大,董卓隻好在外表上看重他們。首先推舉為太仆,那個職務很高,相當於相國的助理。朱俊堅決推辭了。推辭也就算了,反正董卓給了他不要,就讓他留在洛陽。那個左將軍皇甫嵩一直屯兵抉鳳,抵擋韓遂。馬騰那一頭,董卓使個花招把他調到京師來做個城門校尉,打算借個名目,把他殺掉。沒想到董卓跟皇甫嵩的兒子叫做皇甫壽玩得非常要好。他就聽了皇甫壽的忠告,沒有去為難他父親,讓他做個議部,後來還把他升為禦史中丞。董卓把這些難對付的人殺的殺了,安排的安排了。然而下了命令限期遷都!把住在洛陽的和臨郊的幾百萬戶口,一概搬到長安去。當然有許多人不願意離開本地。董卓真有辦法,他叫士兵們把所有的宮殿、官府、老百姓的房屋一律燒毀。這樣一來誰都無法再呆下去了,隻好哭哭啼啼地走了。沿路有病死的,餓死的,踩死的,打死的,道上屍首遍地。董卓做事蠻橫得很,要遷都就遷都,要百姓搬就搬。一時間怨聲群起,悲號震天,好不熱鬧!從此洛陽城周圍方圓二百裏內找不到一隻雞,尋不著一條狗了。
董卓連洛陽城外的墳墓財也沒有忘記。他叫他的幹兒子呂布帶領著一班人馬把洛陽城外曆代帝王和公卿大臣們的墳墓在幾日裏就刨了個幹淨。把刨出來的金銀玉器跟別的珍寶一齊全部搬到長安去。長安經過王莽時期的戰爭,還有什麽殿宮和大廈呐!就是老百姓的住宅也不多。董卓便命令百姓砍樹挖瓦窯,長安城很快建設起來了。
董卓要辦的事實在太多,他就相信司徒王允辦事能幹,又能使他稱心。自己還得跟那幹兒子呂布一起去教訓那些關東不服氣的太守、刺吏們呢!聽我董相國的讓你活,還可讓你做官,否則董相國就叫你滅亡。這些人所說的“同盟除暴”在董卓看來都是淘氣的孩子鬧著玩兒罷了。他才不怕哩!
胡作非為慘無人道的董卓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董卓擅自做起太師來了,地位在諸侯王之上。他公然叫囂他要搞特殊化,所以他的車子與服裝跟天子的差不多了。他朝也懶得上那麽多了,大臣們有什麽就得走上門去請示報告。太師府就等於朝廷了,他若一出來,大臣們就得在他車馬前拜見,董太師一般是不回禮的。有一個原來赫赫有名的打黃巾的英雄,叫做皇甫嵩的,現在做的官是禦史中丞。他原來是董卓的上級,可今天是他的屬下了,所以也得給他行禮了。皇甫嵩臉皮厚,行起禮來總是畢恭畢敬的,董卓很得意,用手指頭指著嵩說:“你原來在我上頭,現在在我底下,你服不服?”皇甫嵩又行個大禮說:“我哪裏知道明公會得到這麽高的地位呐?”董卓說:“天鵝本來就有遠大的誌向,就是家雀不知道罷了。”皇甫嵩也真的能說話。他點頭哈腰地說:“從前我跟明公都是天鵝,沒有想到您現在變成鳳凰了”。董卓聽了哈哈大笑。心想像皇甫嵩這樣有功勞有威望的大臣都捏在我的手裏,還怕誰羅!
於是他想的是自己的下半輩子要圖個享樂的事情了。他選擇了離長安不遠的地方,叫做郿縣,建造一個享樂的家園,他把郿縣的城牆修得跟長安一樣高,一樣結實,裏麵儲藏的糧食就可以供三十年吃的。他把郿縣改稱為塢又叫做“萬歲塢”,他說他以後就老死在這裏。
董卓看到關東的這些太守、刺史們各人搶各人的地盤,感到好笑極了。他把這些人看成是無能之輩。他曾經說過:“隻有孫堅這小子憨得厲害。你們千萬不可小看他,現在孫堅死了(見討伐篇)連憨小子這一頭都不必擔心了。我董卓可以無憂無慮地睡大覺了。”
董卓心裏高興得不得了,他整日裏千方百計地拿別人開心,董卓生平本來好色,至老益淫,他特派親吏四出,采選民間少女八百名逐日任意玩弄。這還不夠,他聞得故度遼將軍皇甫規遺孀頗有才名,又生得天然秀媚,曆久未衰,便遣人用金帛去聘。誰知規妻不肯胡從,董卓怎肯放過,再三催逼。規妻自知不免,索性自己毀容易服找上門來,卓一雙色眼恨不得即刻摟來與同歡樂,當下對規妻說出許多好話,想勸他依就。哪知規妻不僅不從,反而大罵出口,惹動董卓怒意,叫手下揪住規妻頭發大打出手,棄於野外。
有一次公卿大臣送董卓出城,他又建議在大蓬帳開個宴會。正趕上北地押解來了幾百名俘虜,董卓吩咐把他們帶到酒席前台來,給公卿大臣下酒,真的會給他們酒喝嗎?大臣們一聽就猜出了董卓是別出風趣的。董卓叫了劊子手們在這些人身上表現各種折磨人的花樣。他們挺利落地把這些人有的剁下一隻手或者一隻腳;有的挖了眼睛或割去鼻子;有的被撕下耳朵或者割去舌頭。再就是大鍋地把他們煮了。文武百官看到這種慘無人道的場麵,聽到這種簡直不是人發出的慘叫聲音,有不少人上牙打著下牙,也有的人心情抖得羅作響,筷子什麽的丟掉了也不知道。隻有董卓好像沒有發生什麽事情一樣地隻顧吃著,喝著,有時還站起來自得其樂地向大家勸酒。
不久又來一次大擺宴席,請公卿大臣喝酒。司徒王允、尚書楊瓚、衛尉張溫、司隸校尉黃琬、尚書仆射士孫瑞(姓士孫名瑞)左中郎將蔡邕,騎都尉李肅等都到了。別的官員早就等在那兒,董卓對衛尉張溫很不滿意,把他看做眼中釘。以前卓是溫的部下,他征伐涼州時候,被邊章打敗,孫堅曾勸張溫殺掉董卓,張溫不依,後來董卓也知道這件事。本來要感謝張溫的,可他不,他說:“張溫不曉得像皇甫嵩那樣拍他的馬屁。”董卓便使了個花招吩咐他的幹兒子呂布趁著酒席上裝著喝醉了酒把張溫揪出去殺了。不一會兒用盆裝了張溫的頭顱端上席來。大臣們都嚇得魂兒脫了殼。連司徒王允都覺得太殘忍了,散了席回到家,大家一個晚上都睡不著覺。
千回百折誅董卓
那窮凶極惡的董卓好告誰人能容忍!就是司徒王允看見他拿人生命當兒戲,隨心所欲,要殺就殺,並且殺得殘忍,不免想到自己今後說不定亦會死在董卓手裏,還會不得好死呢!於是暗暗下了決心要除掉董卓。王允表麵上尚保持自遷都以來與董卓的關係密切,凡事董卓仍然委以重任,允亦認真辦理,不失破綻,蒙蔽卓不會加防。暗地裏卻與前太尉黃琬現任司隸校尉,還有尚書鄭泰密謀。向卓奏請護羌校尉,楊瓚行大將軍事,執金吾士孫瑞為南陽太守並率兵出武關,托名往攻袁術,乘間取卓。統一思想事成後即可宣布董卓謀逆想殺皇帝,我等是依勢保駕還洛陽。哪知董卓卻刁猾得很,不準舉兵,遂致允計無成。
一次,有侍禦史擾龍宗去向董卓匯報工作,沒解佩劍,卓叱他無禮,令呂布當場將其擊死。越騎校尉伍孚代為不平,常與泰、允談及,總想圖謀誅卓。一日入朝奏事,便身藏小刀,想伺機刺卓,卓因孚素有重名格外敬禮,事完便起身送幾步,孚見卓轉身,也立即回頭取刀砍去,那卓眼明把頭一側閃過即逃。呂布速搶步將孚推到,卓怒向孚:“訛告你反?”孚說:“你非我君,我非你臣,有什麽反不反,你亂國殺主罪大惡極!”卓不等孚說完,即令呂布拖出以重刑處死。誅卓又是成空。
隻有重新考慮,王允又設了一計。他引薦楊瓚為尚書,士孫瑞為仆射作為他自己的左右助手。這個時候正好碰上河南尹朱俊移守洛陽與山東諸將有交通,加之又有徐州刺史陶謙準備發兵助朱俊一齊討伐董卓。王允得到這個消息後,即派人去郿塢報知董卓,請卓即日入朝,借此機會派楊瓚出征迎接董卓而誅之。恰恰卓又產生懷疑,他不入朝而遣他的親信李催、郭汜去伐討朱俊。至而,王允又想能望朱俊挫敗李、郭率兵進亦自己好作內應,也可誅卓。偏朱俊戰敗而退,不能入京又無成。
司空荀爽本意除卓還沒有行動就病故了。他的從孫荀攸少有智略,入拜黃門侍郎,暗地裏與尚書鄭泰長史何灝、侍中神輯等同謀刺卓。就是王允也曾從側麵聽說過這消息,本來都準備得很充分了,又被董卓聽到懷疑的聲音,乃不放過當即收係何灝和荀攸,灝嚇得自殺。苟攸卻無懼色,在獄中且言論自如,卓查無實語,故得緩刑,惟鄭泰卻逃出關外,東奔袁術術舉為揚州刺史,不意得病身亡,至此圖卓事又告失敗了。
惟王允日思除奸,但曆久不能得誌,累得形神憔悴,食不飽,睡不著,幸喜卓總疑他人不疑王允。卓見允麵色消瘦,定道是為王操勞,還封王允為溫侯食邑五千戶哩!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季霪雨至六十餘日尚未睛霽。司徒王允與士孫瑞、楊瓚等登壇祈睛,幾個人在一齊趁著有空隙的時間,因再提起謀卓之事。士孫瑞說:“太陽不照霖寸積旬,實恃嚴重,此時不除奸,後患無窮。”王允點頭會意,回至府中躊躇多時,自思隻好從董卓父子呂布開始著手,方好進步,乃取家藏珠寶饋送呂布。布當然拜謝,僅此就有了互相往來結成好友。一次呂布又來到王允家,王允照樣用酒宴招待,兩人喝至半酣,王允便向呂布提出了刺殺董卓的意見。開始,呂布有些驚懼,他回答王允說:“我與董卓的關係,實在太親近了,我是他的義子,管他叫義父呢!”王允微笑著說:“太師姓董,將軍姓呂,本非骨肉。”因有一次呂布為一樁小事違背了董卓的意圖,那董卓就拔出手戟來投向呂布,幸虧呂布避開得快,才免禍。事後呂布又向董卓俯身請罪,才算作罷,所以王允此時又利用這一點便對呂布再說下去:“將軍曾記否,追你擲戟時,它有父子情麽?”這數語提醒了呂布。呂布奮身欲行,即想去殺董卓!還是王允把他攔住了,與他再語了多時,布一一應允,定約而行。
至孟夏四五月間獻帝有疾好多日不起,經服藥見效,疾已全愈。乃擬定親自來至未央宮殿中召見君臣。太師董卓也預備入朝,先一日號召衛士臨時保護複令呂布隨行。布很快到了董卓麵前,卓怕他汜著前嫌便好言撫慰了一番。布假意謝過,唯唯受教。次日清晨甲士畢集布亦全付武裝,手持畫戟,守候門前。騎都尉李肅帶領著衛士秦誼、陳衛、李肅等入內侍命,呂布與李肅打了個照麵,以目示意。肅早已會意,匆匆進入。不一會兒又對呂布說:“太師令嘯等前驅在北門恭候駕到便了!”原來呂布與李肅是同郡人,交好如故,呂布此次有意引為誅卓助手。又閱多時這位惡貫滿盈的董太師內穿鐵甲,外罩朝服,大搖大擺地緩步走來,登車安轡驅馬進行。兩旁兵士緊跟在側。呂布跨上了兔馬緊緊隨著直入北掖門。衛兵多在門外站住,呂布驅車急進,忽見李肅突出門旁描準董卓的腦袋持戟直搠。誰料董卓裹甲在身格不相入,肅連忙移戟往刺董卓頸項,卓慌忙用臂一遮腕上受傷,隨倒車上,大呼呂布何在?布在後曆聲說:“有詔討賊。”卓怒罵道:“庸狗也敢出此言麽?”道言未絕,布戟已刺入咽喉。李肅複投一刀,梟取首級,布即從懷中取出詔書向眾宣讀:說是卓為大逆應該誅死,餘皆不問,內外吏士們站立不動,齊呼萬歲!原來詔書由士孫瑞早已寫好,秘密地與呂布看過,由布臨時取出宣告大眾。大眾都怨卓殘忍狂暴,無人憐惜。還有一班百姓更恨卓入骨,聞得董卓已死,交相慶賀。司徒王允喜如所望。即使呂布抄卓家產,又令皇甫嵩率兵往郿塢。呂布跨馬離去,馳入太師府中,所有董氏姬妾一概殺光,單剩一個美人兒貂嬋載回私第。皇甫嵩到了郿塢攻入塢門,先將董文、董瑛剁死,再領兵殺將進去遇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嫗攜仗哀訴“乞恕我死”,嵩定眼睛一看乃是卓母,便償她一刀分作兩段。董氏親戚不分男女,盡行處斬,卓所藏良家婦女一體釋放。再將庫中搜查得黃金二三萬斤,金銀八九萬斤,珍奇羅紈積如邱山。當由皇甫嵩指揮軍士一股腦兒搬入都中。時已天暮。百姓恨卓,將卓遺屍肚臍上通孔灌油用燈芯點燃燒焚屍拍手叫好。
獻帝命司徒王允錄尚書事,進呂布為奮威將軍加封溫侯共秉朝政。王允查究董卓黨羽或黜或誅。左中郎將蔡邕在坐歎息,王允見狀便怒叱道:“董卓逆賊擾亂漢室,今日伏誅你不表示高興,還為他歎息麽?”蔡邕直說:“誅卓不宜誅族故他有感歎。”王允聞言益怒,令左右把蔡邕下獄。這時有人提出蔡邕文學水平高,是否可留他寫書作吏,以武帝對司馬遷為例。王允不肯,他說邕作史會誹謗我等功勞,還是逼死獄中。
緊接著呂布使騎都尉李肅去擊斃卓婿牛輔,輔出兵以戰肅,肅竟敗歸。布責肅,肅說不滿誅卓無賞,呂豈有此理不肯忍受,將肅殺死,自己親率兵擊牛輔。輔聞布至嚇得夜逃,有赤兒貪財竟收牛輔殺死,獻首長安呂布掃盡殘兵即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