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帝的根基
平帝--姓劉名衍。公元前9年~公元5年。享年十四歲。在位五年,〈公元元年~公元五年〉國號承漢,國都長安,年號:元始五年。
太皇太後:尊皇太後王氏。
太上皇:無。
皇太後:尊原皇後趙氏。
皇後:王氏。
皇妃:無。
皇太子:劉嬰(繼子)。
皇子:無。
皇女:無。
諡號:平帝。
廟號:元宗。
墓寢:康陵。
二、任前簡曆
平帝劉衍原名叫做箕子。是中山王劉興之子,也是哀帝從弟,箕子年幼喪父,隨父嗣爵當上了中山王。從小由祖母馮氏即馮昭儀和母親衛氏帶著。箕子小時多病,醫生診斷為肝厥症。不定時發作,每發病時手腳拘攣,指甲皆青,連嘴唇亦皆變色。可憐馮昭儀衛母到處尋醫找藥。當時哀帝曾派醫生前往治療。也就是在此時宮中傅昭儀借事生非害死了馮昭儀。幸虧箕子及母衛氏未受連,後隻是靠衛母帶著,疾病逐漸好轉,一直生活在王宮,直至受旨迎接進皇宮。
三、嗣位背景
哀帝早逝無子。王莽既得專權,遂與太皇太後王氏政君商量決定迎立中山王箕子進亦為嗣。
四、任期要聞與軼事
1、朝廷上下
王莽臨喪吹風頭
元壽二年(前1)六月哀帝歸天。太皇太後王氏,召大司馬董賢入問,喪事該如何調度。董賢從未辦過大喪,且因哀帝告崩,如寡婦失去情夫,三魂中失去二魂,竟至又答不出。太皇太後說:“新都莽曾奉先帝大喪熟悉故事,我當令他進來助你?”賢忙免冠叩首道:“如此幸運!”太皇太後立即遣使召入王莽。莽傍道入都,進謁太皇太後。首先提出董賢無功無德不合。即沒有資格在此辦理大喪!太皇太後點首稱是。莽即托太皇太後意旨,命尚書劾賢不親自去請醫尋藥治哀帝病,而讓其放任至死。並當即禁止董賢出入宮殿。董賢得到通知後,慌忙來到太皇太後及王莽跟前免冠謝罪。王莽借此宣詔太後命令收賢印綏,罷歸就第。董賢隻好悵悵回家,自思王莽如此棘手,定是來報前嫌。將來自己性命總要被他取去,不如圖個自盡,免得受株。乃與妻說明意思,妻亦知無可奈何,情願同死,兩人對哭一場同時自殺。
家人見董賢夫妻俱亡不敢報喪。怕的是更令引來大禍。隻好將董賢夫婦棺殮夤夜埋葬。事為王莽所聞,疑他詐死。故又派人去驗屍,將賢棺抬至獄中,開棺相驗,尋係不差。但又說他是畏罪自殺,又把賢屍拖出棺外剝去衣飾,用草包裹亂埋獄中。再劾董賢的父親董恭驕恣不法,董賢的弟弟董寬信淫加無能,一並奪職,徙居合浦,家產發官估賣,約值錢四千三萬萬立緡。董賢平日厚得故有此多東西。有屬吏朱翊買棺及衣致獄中收得賢屍,再為改葬。葬畢自己去朝廷報告認罪。王莽大為不悅心裏打算另尋朱翊罪將他處死。此時王莽得勢,大司徒孔光首先貢諛獻媚當即邀同百官推薦莽為大司馬。但前將軍何武,後將軍公孫祿說不宜委權外戚。可是孔光不從,太皇太後也決意用莽。就拜莽為了大司馬。領尚書事。莽自此手握大權逐漸放出手段來了。
王莽施政耍權威
劉衍嗣位,年隻九歲。不能親政。太皇太後已經年老。一切事務全由王莽獨斷專行。另意貶褒。首先將皇太後趙氏貶為孝成皇後,皇後傅氏通令徙居桂宮。趙太後的罪狀是與女弟趙昭儀合德專寵橫行,殘滅繼嗣,傅後的罪狀是縱令乃父傅晏驕姿不道未嚐阻諫。罪案宣布以後沒有一人敢反對。莽索性追貶傅太後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後為丁姬。所有丁傅兩家的子弟一律免官歸裏。傅晏負罪很重,莽下令與妻子同徙合浦。獨傅喜又召入都中待位。再廢傅皇後,趙太後為庶人。二人皆所憤自殺。太皇太後王氏平時受著傅趙二後惡氣,所以還說是王莽為她泄了忿。
王莽既連貶四後,沾沾自喜,惟見孔光曆相三朝為太皇太後所敬重,加上孔光又善於阿諛奉承王莽。所以王莽也就對孔光亦更器重了。故將光的女婿甄邯調了過來。任為侍中兼車都尉。朝中官員若要與莽不合者,莽就要羅織成罪,並經甄邯拿著草案送往孔光過目。光當然不敢不依。王莽便持著大司徒孔光的奏章去請示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王氏無不同意。於是何武、公孫祿坐災互相標榜罪名一並免官。高昌侯董武,關內侯張由,史太仆史立等坐中馮太後冤案削職為民。紅陽侯王立為莽諸父。成帝曾遣令就國。哀帝時又召還京都,王莽便要孔光將他以前的錯誤重新提出來,再遣立就國。太皇太後親弟到此隻立一人。不願準奏,又經莽從旁揮掇說不宜專顧私親。太皇太後無可奈何,隻好命令回國,莽接著引進王舜、王邑(王商子)為腹心,甄邯、甄豐主管機要事務,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布置周密,一呼百應。太皇太後已老得糊塗了。她對王莽的舉動深表讚揚,並賜獎勵。莽卻假意推讓,叩首泣辭,實際上是上欺姑母,下欺吏民口是心非自便私圖罷了。
大司空彭宣見莽挾權自恣,不願在朝,遂上書乞求退休。莽恨他無端求退便告太後策免彭宣的官,令就住在長平封邑內。四年以後壽考終身。就是傅喜奉詔入都也覺得孤立可危,情願還國。莽亦任他歸去,也得壽終。王莽又進左將軍王崇為大司空(崇與王太後同母弟崇同名異人)封扶平侯。
王莽籠絡人心
王莽深知權勢雖隆,功德著,還必須設一良法,方可籠絡人心。躊躇了數日,得出了一計。即暗中使人去益州寺方,囑令地方官吏買通塞外蠻夷,叫他假稱越裳氏(是中國境外西域地方一少數民族部落)獻入白雉(一種象征吉祥的珍品)給大漢為貢品。地方官當然照辦。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有塞外蠻人入都,說是越裳氏瞻仰天朝特牽白雉上貢,莽即奏傳太皇太後,將白雉存放宗廟。從前周成王時代有越裳氏來朝送禮,也曾敬獻白雉。王莽想自比周公故特想出此法。果然群臣仰承莽意,奏稱王莽的品德高尚,不僅在中國大漢朝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外國人都知道,並且表示對他以尊重。故送獻許多白雉來漢朝。中國曆史上周朝的周公且在本國人民的心目中很高多尊敬,傳到國外,國外的越裳氏也曾經將白雉贈送過給他。以表示尊重他,直至今天此事又重視,說明王莽可以周公相比。是值得人民尊敬的人。果然群臣稱讚王莽。連外國的人都認可了。功勞確實不低於周公,旦輔周有功故稱周公。今大司馬王莽有功,安定漢朝應加稱“安漢公”增封食邑。太皇太後當然依議。即日下詔令王莽為太傅,賜號“安漢公”,加封食邑二萬八千戶。偏王莽裝出許多做作,故意上表固辭,硬說臣與孔光、王舜、甄邯、甄豐諸人共定國策。太皇太後不免遲疑,甄豐、甄邯又急忙上書說王莽功最大,太皇太後仍勸莽不要辭,莽再推並還說要讓與孔光等,且稱疾不起。太皇太後隻好封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甄邯為承安侯。然後再召王莽入朝受賞,莽還稱病群臣再申請封莽,即日下詔重申上封。王莽才入朝受取爵名號,但將封邑讓還。
王莽從此做了安漢公。且第一件事是要為東平王平反申冤,叫劉雲的兒子劉開明為東平王,奉雲祭禮。又立中山王宇的孫桃鄉侯的兒子成都為中山王,奉中山王劉興祭祀,再封宣帝子孫三十六人,皆為列侯。此外王侯等無子有孫或為同產兄弟子,皆得三百嗣承襲封爵。皇族中因罪被廢的允許恢複屬籍,官吏年老致仕仍給予舊時奉的三分之一贍養終身,下至庶民鰥寡無不周恤。如此種種恩施統王莽創議出來。好教朝野上下交口稱頌,都說是安漢公的仁慈,把老太後、小皇帝二人一概抹煞。王莽還諷示公卿說太皇太後春秋太高,不宜親理小事。以後除封爵等大事外其他的事盡歸“安漢公”裁決。太皇太後又是依議下詔,這樣朝中隻知有王莽,不知有漢天子了。
當時正當盛夏大舉飛蝗成災。王莽不能被作祥瑞,隻得派使查實準備賑饑。一麵湊請太皇太後號召朝廷上下各級官吏節衣少食在人民群眾中作出表率。並自己帶頭戒車除暈,即不坐車不吃暈。連續一段時間都是這樣做,且拿出自己的私錢一百萬,獻田三十頃,交給大司農給受災的黎民。滿朝的公卿看見王莽如此慷慨,也不得不捐田助宅充作賑災共有二百三十人。但第一發起者總算安漢公王莽。一班災民硬說王莽功德及人。王莽又借著天災得了一個大名,不久天下起雨來,災民盛稱安漢公修德禳災感動人心。
王莽愛泄私忿
當時朝廷中一班官吏,偶然有私議,說平帝入嗣大統,本來生母衛氏未得加封不免不對。王莽獨考慮,鑒於前朝丁傅亂事。恐衛姬入宮中又要引進外家幹預國政。但若不加封衛姬又未能塞住眾口,乃遣少傅甄豐持冊至中山封衛姬為中山孝王後,帝舅衛寶、衛玄爵關內侯。但仍留居中山不得來京。
有扶風功曹申屠剛直言:“這事做得不對,平帝還在繈褓即年齡很小,便沒有親人在身邊,有傷慈考。本來應該迎入中山太後進京,安排她在別宮,使得這個小皇帝能定期見到母親,享受得到母愛。並從馮、衛二族中選入幾人進京,親自作保衛,免得擔憂小皇帝的安危。”這數語說將出來後,王莽一聽,感到最中忌言,即最是聽不得的話,王莽當然駁斥。但又想到這個最好不要自己出麵,故特請太皇太後下詔,斥責申屠剛是僻經妄說違背大義。因此將他放歸田裏。還有何人敢言了。
越年二月有黃枝國獻入犀牛,廷臣都感到驚異,說黃枝國在南海中,來京師三萬裏,又從來不見朝貢過,今特獻犀牛,想來又是安漢公的威德。正要上書獻諛,偏又接得越嶲郡奏報說:“有黃龍出現遊江中。”太師孔光等人立即用書麵向王莽表示祝賀稱讚是他的功德所致。但旁邊站著的大司農孫寶可不是這樣。他則說:“周公上聖都不免有上尊,今天無論何事都說成是某人的德優,果勝過周公麽?”眾又聽了莫不失色。此時甄邯遂上稱奉旨。實際他很清楚犀牛是買來的,黃龍遊江是假的。甄邯與王莽同謀自覺心虛,但心中很是仇恨孫寶。當下囑羽背後去誣言孫寶的過失。正好孫寶遣人迎接老母及妻兒數人。其母出門不遠途中急患老病,因把母送回去由其弟養病,但遣妻兒入都,當有人了解後,就抓住這一點便斥孫寶,寵妻忘母。莽急告太皇太後將孫寶免官。大司空王崇看不慣朝事,乃稱病氣歸。有詔批準令崇解職;光祿大夫龔勝大中大夫邴漢並皆辭官歸田。
元始五年(公元5年)太師孔光已死,王莽進馬宮為大司徒,不久也封為太師。在光死前亦鼓動群臣阿諛王莽,促成九錫禮儀。且號召吏民陸續上書,請支持安漢公。一時書奏雜諫,僅閱旬月上書人數總計得487,000餘名。究竟是虛是實無人考究。太皇太後見得朝野上下恭維王莽。便決定對王莽行九錫封典。九錫是:一錫衣服;二錫車馬;三錫弓矢;四錫爺鉞;五錫兆堯;六錫命圭;七錫朱戶;八錫納陛;九錫虎賁。這是古今特別厚賞,由太皇太後禦殿親行,莽上殿拜受卻不推辭。當時各郡國的方守令,都要求表態讚頌王莽的功勳。獨廣平相班稚不肯遵行;琅琊太守公孫閎反奏報災荒。大司空甄豐便劾閎捏造不祥,班稚擱置嘉應。兩個人俱坐罪不道,應該捕誅當下由王莽批準。還是太皇太後有些慈心,他與王莽說:“班稚係班婕妤弟,為賢妃家屬,宜加哀憐”。莽乃不得不依,準班稚放歸,公孫閎下獄處死。
王莽大屠殺
始平三年(公元3年),王莽長子王宇,與妻舅呂寬,認為從前迎立平帝,隻封平帝母衛姬為中山王後,並不許入都。衛後就是一個獨生子,不忍遠離。便派人送信帝舅衛寶,示意讓衛氏上書太皇太後請示入京。衛氏依行,結果王莽仍然不認。王宇又怕將來平帝長大,必然會怨恨當時的主政人,弄不好就要危及整個王氏家族。不如現在趁著尚早籌謀,把這個問題解決好。省得後悔,當下與老師吳章私下商議良策,用年蓄血灑門,使莽暗中生疑向我說起,我們方好進舍,勸他遷入衛後,歸政衛氏便了。王宇和呂寬照著這樣去做。不巧被門吏發覺了,並認出了人,他立即去報告了王莽。王莽當即下令緝捕。不多時捕來,仔細盤問,案情畢露,將三人都送交獄中,今莽子王宇自殺,呂寬、吳章石桀市曹。王宇妻呂焉腹中有孕才令緩刑。吳章是個有名的博士,他有弟子千餘人,此時王莽都視為惡黨,下令禁錮,諸生不忍遭殺,隻好抵賴,不肯承認。那甄邯等人卻去對太後講王莽大義滅親。當由太皇太後下詔讚揚王莽說:“公居用公之位,不以親害尊,朕甚嘉之!”為此一詔更激動賊莽狠心,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殺盡衛氏支屬,隻留帝母衛氏一人。還有元帝女弟敬武公主,曾為高陽侯薛宣繼妻。宣死後,留居京師。屢言莽專擅不像個朝廷大臣,王莽查得薛宣兒子薛況與呂寬是朋友便將他母子株連,迫令敬武公主自盡。處薛況死刑。還有王莽自己的叔父紅陽侯王立,及從弟平河侯王仁、樂昌侯王安與莽曆來不協調。便由王莽假傳太皇太後聖旨並皆賜死。接著又殺死了故將軍何武,前司隸鮑宣,撫羌校尉辛通,逐各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哉,南郡太守章伯等人。所有罪狀都是與衛氏有通謀。
王莽拿死人出氣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並欲進一步得到發展,實現他由來已久的野心。在大張旗鼓地幹過一番接一番前所未有的驚心動魄的偉大事業以後,他又挖空心思地想到了要取丁傅兩後生前的璽綬。然而又向太皇太後提出要發掘丁傅兩後的墳墓。起初太皇太後不肯聽從,莽卻各然力爭,他說:“傅,丁氏曾懷著皇太後,帝太後璽綬。現在已經向社會公布,有令明旨加貶了他們的身份,若不將璽綬取出來毀掉,如何行使國家的法律呢?且傅氏今天更應該徙葬到定陶才算正名呢!莽這麽一說,太皇太後隻好應諾。但不準易棺,並須配備一時更大的棺材套著原來的棺材,還要殺蓄作祭”。王莽聽後默然退出。立即下令遣有關人員、督同工役分頭發掘。
傅太後曾合葬謂陵,即元帝陵。築工很高,工役開掘進去,賁了很大的力氣。突然聽得一聲巨響,土石崩頹壓斃了數百人,其餘的人驚慌得敢緊逃回。丁姬合葬共皇園,還才掘至墳墓前門,忽然又有火光射出,煙霧高至四五丈。工役都嚇得跌倒的跌倒,躲逃的躲逃,那監工官隻好飭令救火,工役們打來好多水,澆潑了好多時,才把火滅掉。等到火意煙消,仔細龜看槨中的器物已盡被毀過,隻有棺木不動。
兩處都逞怪象。同時報告王莽,莽根本沒有一點後悔,反而說共王母傅氏生前嚐驕僭無度,想是觸了皇天故導致塌陷。丁姬葬時亦超越了製度,故有火焚槨中。且兩處所用的棺木都稱是梓宮,屍體著用的都是珠玉,本來就並非藩安所用。我原來打算隻取璽綬,現在看來並不為此,應該改易棺木,傅氏葬定陶,丁姬改葬婁妄旁,方為順天合理雲雲。太皇太後信以為真話,居然許可,於是兩棺俱發。傅氏槨中嘔達數裏,吏役不得己塞鼻撿視取,出璽綬珠寶把屍骨另易他棺草草葬訖。丁姬處也是照辦,可怪的是丁姬棺上突來燕子數個,口中統銜著泥巴直投棺裏,惹得工役亦為感動,力為建築,固土厚封。獨王莽又怕眾人私議,因此下令兩後墓上遍荊棘作為痛惡的榜樣,告誡後人。
大師館前曾參與議傅太後尊位諡的人,此時見到王莽追翻前案,心下不安。因此上書自劾,王莽請太皇太後下詔免太師官以侯爵歸第,因此前太師孔光參與了議傅太後後事此時也有準了。即降低身份也以侯爵歸第了。
莽女立後記
元始三年(公元3年)平帝年已十二,情竇未開,當然見人語言舉動總覺得有些稀奇。所以王莽湊著機會轉告太皇太後名為平帝擇婚,太皇太後自然沒有什麽意見的。王莽想采用古禮說法天子一娶十二女製度,方可多生出男,以後就有條件在廣闊的範圍內繼著嗣位。當日下詔令有司選擇世家,良女造冊呈入。被派負責這方麵工作的人立即領命,尋選數日已得了數十人,按年齡分別編在冊上,呈上朝廷。王莽先行展閱,見冊上所選之女原是豪閥名家,但有一半是王氏女兒,連自己的女兒也納在其中。莽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即攜名冊入內,麵奏太皇太後說:“臣本無德?女亦無才,不堪入選應即除名。”太皇太後聽了不知道莽是何用意,俯首細思,想必王莽是不讓外家為後,故有此說。當下召令有關人員說,王氏女俱不得選入。那知王莽本意正要想自己的女兒去為後,好做個現成國丈。不過選女冊中王氏女不除去的話,難免魚目混珠,被他人弄了去。偏王太後沒有誤會,竟將王氏女一概除去,豈不是弄巧成拙麽?正在憂慮間已有許多朝臣強烈要求,請立安漢公女為皇後,接連是吏民附和。都奏稱安漢公功德巍巍,今當立後,奈何不選安漢公,反去選其他人呢?說得太皇太後不能不從,隻好依言選定,王莽見大勢所趨立自己的女兒是毫無疑問的了,故當太皇太後下令後,他又當假要做什麽一番,又來一個推讓。後來看見太皇太後決意要立莽女,王莽便發言說:“選了他的女兒做皇後,還得另選十一人作配嫁。”群臣又相率上議,不必另選免多後患,王莽還要生出周折,一是請派官看驗,一是請卜定吉凶。太皇太後便遣長府宗正尚書令等往視莽女。他們恭諛複命,俱說莽女容秀麗完全夠格入中宮,再令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廟兼及卜筮。太仆又說,卜得吉兆,乃是金水旺相,父母得位,定主康強。於是接著就議定聘禮,遵照先朝聘禮故事:計黃金二萬斤錢二萬萬緡。此時王莽另請選的十一個配嫁女也已選就。自己隻受聘禮錢四千萬,還把四千萬內騰出三千三百萬令給配嫁女各家,每家三百萬,群臣再奏稱皇後受聘隻受七百萬錢。與婁女相去無幾應該加給。太皇太後複增錢二千三百萬,合莽原留七百萬共計三千萬。王莽又騰出一千萬散給九族。群臣吏尋出古禮,說古時皇後父受封百裏,今天應當舉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頃加封安漢公。王莽又慌忙固辭,乃不複加封。後既聘定,太史擇定婚期應在次年仲春吉日。莽家聞訊予備嫁奩自然有番忙碌。
元始四年(公元4年)春二月,平合大婚。特請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等走在前麵去安漢公家第恭迎皇後。王莽令女兒裝束齊整,出受皇後璽綬,登輿入宮。與有典禮官依著儀式引著十二歲的小皇帝與莽女成婚。莽女年齡與平帝相去不多,也未曾通曉禮節,全靠男女賓相隨時指點,禮成以後頒詔大赦,三公以下一律加賀。
緊接著太保王舜,邀集吏民八千餘人,申請加封安漢公王莽。主持人複議,議定方案略。又仍將王莽所讓出的新野諸田作為賞賜。彩集伊尹,周公稱號:命莽為宰衡位居上公。賜莽母太夫人呈為功顯君。莽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賁都侯。加皇後聘金三千七百萬。太皇太後立即依義,親臨前殿授策封拜,莽率二子入朝稽首辭讓,不肯受賞。趕緊退下表示隻接受母功顯君稱號,太師孔光又出來諛莽向太皇太後奏道:“安漢公勳德絕淪,所議封賞尚未定以酬功,現在公謙讓不受,朝廷應當出麵令他接受。”太皇太後又依言把莽叫到跟前,對他反複說明道理。王莽又是在太皇太後麵前叩頭涕泣,表示堅決辭去封賞,太皇太後隻好再一次召問孔光。光答新野諸田或可以聽他讓還。功顯君名號止及一身,兩子的封國不過三千戶並非重賞,聘金加給乃是尊重皇後,與安漢公無關,應再派大員勸他接受。太皇太後乃再命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持節勸莽,莽方才拜受。惟所受到外聘金,又取出千萬賂遺太皇太後,下至宮娥采女無不沾潤。且請尊太皇太後娣王君俠,為廣恩君。妹,君少為廣惠君。君弟,為廣施君。三人均給湯沐色。婦人女子得了好處當然大喜過望,交口譽莽,於是內處一致莫不稱讚為第一好人。
莽又求媚太皇太後說:“她年老,好人寂處深宮定缺乏興趣,不如出外遊覽使她快意,”於是入請太皇太後,四處出巡。太皇太後果然合意,帶領皇後及列侯夫人乘輦巡車,勿得別開生麵,擴闊眼界,還有什麽不怡情悅色哩!太皇太後尤為得意,覺得莽麵麵周到,就是古來孝子想亦不過如此,何況一個侄兒能這樣孝順,真好說是獨一無二了!
王莽弑皇帝
平帝嗣位年才九歲,一切權力都集中在安漢公王莽的手裏,王莽耍盡一切花招,采取各種強權政治,惡劣手段,為所欲為。騙取了太皇太後的信任,壓迫著朝臣要擁護他。籠絡、欺騙和蒙蔽了相當一些平民,為他儲備了相應的土地,為其顛覆漢朝的政權,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以王代漢的野心,早就蓄謀已久,那小皇帝是他掌中的玩物,除掉他是隨時可以做到的事。隻是一路來看他年紀還小,成不了多大的氣候。等到自己的條件更加成熟再來動手也不遲吧。加上也總要找個合適的借口,才能蒙住世人的眼睛,使其自至達到一個名正言順的目的,故一直拖延了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到了元始六年(公元6年),平帝也已有十四歲了。朝廷的一切事情雖平帝全然沒有參議。但內在的知識漸開,差不多一些重大的事情隻要有人在議論,他則聽得明白了,並且在自己頭腦裏還會去思索考慮,認定正確與否,從而產生表情甚至發出了語言,以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觀點。比如聽得王莽協迫太後下令調集工役挖掘二後墳墓之事,他聽到以後也覺不平,並聽得王莽殺盡舅家就剩生母一人,還不許與己相見,如此刻毒,實屬容忍不住,所以與莽相見總露出慍色即很不高興的樣子。背地裏且還有怨言。那宮中的待役,大多都是王莽的耳目,當然有人聽到,也有人去報告。那王莽得到這些報告後,便想,皇帝我看他這小小年紀,竟然從前我做的事他都記在心裏,現在就敢怨我,將來長成還當了得!心裏又想今天漢室的江山全然還掌握在我的手中,不如趁早除了他來個先下手為強!但又後悔自己的女兒不該嫁與了他。搞得有些為難。苦惱了一時以後,矛塞又開:女兒的事是小事一樁,不就要她改嫁好了。因此主意已定,也不去商緒他人,待到了當年的臘月(漢朝以大寒過後戌日為臘)照著古例進獻椒酒(這就是最好的借口)以此暗中進毒。平帝怎麽知道,見酒便喝。一杯下肚,一到晚上便即發作,自呼肚痛輾轉呻鳴,到了第二天由宮娥傳出消息“平帝得病甚劇”。大臣們聽了,個個瞠目結舌,驚惶得不得了,忙尋來醫師就診。好容易過了一日,有幾個醫生看過都不見效,王莽暗暗心喜,但又恐被人瞧破機關,便假意入宮問疾,裝出愁眉淚眼一般,敷衍一番後趨馳退出。複令祠臣製成一篇祝文,情願以身代帝,立往泰畤禱告再將祝文藏金滕,故意囑語群臣不得多言。群臣以為金滕藏策,是用周公故事,周公為了武王有病願甘代死,今安漢公也是如此,真是周公重生了。哪知平帝一條性命已被賊莽斷送,幾日後竟至告崩!
2、討伐內外
無。
五、國體構建及主要對民政策
同先帝。
六、重要文化科技無成果
無。
七、略評本帝
平帝九歲嗣位,十四歲辭世。明目上在位五年,實際上全部是王莽的天下。王莽表麵上叫“安漢公”,實際上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著以己代漢打基礎,他隻不過利用了平帝作為一個過渡,好從這個隙逢中間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為其一旦時機成熟就能暢通無阻,如願以償!
謀害平帝是遲早的事,若平帝未出怨言恐可以多活一兩年,隨著他的懂事即逼近他的死亡,這是王莽早就定下來的平帝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