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秦二世

  一、本帝的根基

  二世--姓嬴名胡亥。公元前230~前207年,享年23歲。在位三年,前209~207國號:秦,國都:鹹陽。年號:未建。

  太皇太後:無。

  太上皇:無。

  皇太後:無。

  皇後:未記載。

  皇妃:未記載。

  皇太子:未記載。

  皇子:未記載。

  皇女:未記載。

  諡號:無。

  廟號:無。

  墓寢:杜南(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二、任前簡曆

  嬴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他生於秦始皇大舉剿滅六國年代。成功統一中國時他已有9歲了,宮中有優越的教育條件。他如同其他諸公子一樣,接受著貴族文化教育,秦始皇委托趙高給胡亥教育法律,他懂得儒家的倫理道德,不過他更喜歡法家學說。始皇三十七年,他已經20歲了,始皇出遊,他玩心正盛,極力要求隨行。也就是這次東巡,其父病死於沙丘,回到鹹陽,由趙高、李斯等擁立為帝。

  三、嗣位背景

  秦始皇執政多年,由於幻想成仙長生不老,故一直未明確定立太子。至三十七年東巡病重臨危才立遺囑於長子扶蘇趕赴鹹陽主持喪事,意即承統,可是生性狡詐、當時任中車府令的趙高卻纂改了遺詔。

  趙高首先對胡亥說:“皇帝駕崩,沒有留下分封諸公子的遺書,卻單獨賜給了長公子一封璽書。長公子一到鹹陽就是皇帝了,而你卻沒有一寸土地,怎麽辦呢?”胡亥卻回答他說:“是呀,這是理所當然的嘛。我聽說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現在父親死去,他不分封自己的兒子,有什麽話可說呢?”趙高聽胡亥這麽說,知道他不願做皇帝,隻好急著反複地做工作,胡亥才勉強答應下來。但趙高又怕丞相李斯不同意,便又去做李斯的工作。李斯開始也不同意,趙高便采取了威嚇的辦法,他對李斯說:“若不同意胡亥承統,讓長子扶蘇嗣位,將來便是將軍蒙恬的天下,他手握兵權,終究你我是要被他除掉的呢!”李斯為了保全身家名祿,也隻好違心地同意了。趙高即遣心腹造假旨,誣皇長子扶蘇監軍蒙恬守邊不忠,對父又不孝,令自刎,並捕蒙恬兄弟下獄,從而鏟除了一切擋礙,胡亥便擇日舉行了嗣位大典。

  四、任期要聞與軼事

  1.朝廷上下

  忌兄忌臣,諜血定策

  二世做了皇帝以後,整天吃喝玩樂,仿佛從此就可以這樣舒舒服服地度過一生了。可趙高才不是這麽想的呢,二世不理朝政他可以大權獨攬,這才是件好事呢!但他又想到有的事情倒還得要請他出麵,才能名正言順地去做。因此趙高首先想到的是二世的這些兄弟們對二世服不服氣,會不會與其爭奪皇帝。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趙高倒是站不住腳的,再就是一些大臣都是秦始皇的舊臣,尤其是蒙恬兄弟人還在,雖然進了監獄,但是一旦乘機作亂,又怎麽辦呢?一係列問題纏繞著他,不得不考慮。於是有一天他找到二世說:“陛下應該注意,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們都在懷疑,諸公子大多數都是陛下的兄長,大臣們又都是先帝任命的。現在陛下剛剛即位,他們都怏怏不服,恐怕要搞暴亂。”二世聽了趙高這麽一說覺得問題確實很嚴重,自己一時還不能盡情享樂。就問趙高有什麽辦法來對付他們麽?趙高接著說辦法隻有一個“即把刑法加以變換就是了,使法律更苛刻更嚴酷,讓犯罪的人連坐受誅,乃臻滅族,憑借一些罪名,統統除掉舊臣換上二世你的親信。”趙高又說:“這樣可以鏟除禍害,杜絕奸謀,德歸陛下,群臣擁護,到那時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盡情享受了。”二世聽後非常高興,便按趙高的意見下令指派心腹略改法律。這法律一經修改後頒發出來,便向朝廷大臣和骨肉兄弟們揚起了無情的屠刀!

  本來二世在即位之前的歸途中就知道扶蘇已死,見蒙恬也禱告山川而回,就想釋放蒙恬,仍用蒙氏兄弟為將,可是趙高怎麽會肯呢?趙高早年犯罪受過蒙毅的製裁,即秦始皇三十七年趙高憑著自己的刁猾跪腕騙得始皇的信任,便漸漸橫恣,私下裏舞法弄文,不料事被發覺,竟為始皇所聞,飭令參謀大臣蒙毅審訊高罪,毅依罪定獻應該處死。偏始皇又格外加憐,念他前時勤敏,特下赦書。從此他就懷恨在心,現在捏造說:“先帝早就想立胡亥為太子,隻是蒙毅諫阻才未立成。”於是二世才打消了釋放蒙恬的念頭,並把蒙毅也囚在了代郡(今河北尉縣)的獄中,趙高日夜毀惡蒙氏兄弟。法律修改後,二世遂決定先拿蒙氏兄弟開刀。二世的侄子子嬰聽到消息後趕緊來向二世進諫,他則舉戰國諸侯殺害忠臣,亡國殃身的先例,規勸二世不要誅殺蒙氏兄弟。二世根本不聽,他派禦史曲宮到代郡監獄宣布蒙毅“罪狀”,令蒙毅自殺,蒙毅據理力爭,曲宮知道二世用意,不聽蒙毅申辯,逼殺了蒙毅;接著二世又派使者到陽周逼蒙恬自盡,蒙恬說:“我蒙氏從先人到子孫累世積功,深受秦國信任,現在我領兵三十萬人。雖然我身在獄中,但隻要我一有動作,天下的反叛局勢就會形成,然而我自知必死,卻還是堅守忠義,不違先人教誨,就是因為不忘先主的恩德,臣說這話並不是請求免死,而是希望進諫再死!”使者說:“我隻是奉詔執行蒙恬的死刑,我不敢把蒙恬的話傳達給皇帝。”蒙恬隻好仰天而歎道:“我在什麽地方得罪了上天?”他凝視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說:“蒙恬之罪固然當死啊,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掘地築城萬餘裏,這其中難免破絕地脈呢!這就是我蒙恬的罪啊。”說完自己吞藥而死!

  蒙恬兄弟死後,屠刀繼續揮向朝中大臣,二世讓趙高全權辦案,趙高羅結罪名,一有不合意的人就殺。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認為“將相不辱”相繼逼令自盡。

  二世三年,得力名將章邯,為了抗禦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策應,以及六國複興,而忠心耿耿奮力拚殺,立下了不少戰功。但二世身陷深宮,不理朝政,全托趙高處理,趙高怕章邯立功受獎,會奪去他的權力,每逢湊入戰事乃不理睬。至章邯攻趙都巨鹿城與項羽激戰失敗後,趙高便借題發揮,誣章邯企圖謀反,至章邯派長史司馬欣探得消息,便不敢回朝,隻有逼迫投降了項羽。連穎川守將楊熊奉命前往開封援助,路上碰著劉邦被擊敗,而朝廷也遣使加誅了。還有丞相李斯的兒子李由任三川守,在雍邱遇到劉項的軍隊,激戰而殉國。那知朝廷還說他謀反,反把李斯也拘入獄中了,李斯對重辦其子李由的事不服,加之又去邀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聯名上書,請罷修阿房宮,驅散四方徭役,並有隱斥趙高語意,惹得趙高性起。他同商二世,除上書令馮自刎外,還將李斯五刑用完致死,並將所有子弟族黨並殊。

  屠戮了這些大臣以後,趙高便乘機安插親信,兄弟趙成任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為鹹陽縣令,其他諸如禦史、謁者、侍中等要職多更換為趙氏人。隻禦史大夫任命了臣德擔任。

  在大臣們受害的同時,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們死得更慘。一次在鹹陽市上,二世的十二個兄弟同時被砍頭;又一次在杜郵(今鹹陽東)的刑場上,二世的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同時被活活輾死,腔血噴射,血肉狼藉,慘不忍睹,觸目驚心!還有公子將閭等三人平時行為十分謹慎,一時舉不出罪名,就把他們囚在了內宮,諸公子大都被殺以後,趙高派使者對他們說:“你們不象臣子論處死刑,行刑官馬上就來執行。”將閭說:“宮廷之禮,我們不敢失儀,廊廟次位我們未敢失節,受命應對我們不敢胡說,什麽叫不象臣子,願聽清楚再死!”使者說:“我沒有參與論罪,無可奉告,僅執行使命而已。”將閭等三人隻好叫天痛哭,拔劍自殺。還有一位公子高,見到兄弟姐妹們都慘遭殺害,自知也難免一死,想逃走又怕連累親人,為了保全親友,隻好主動上書一封,向二世提出為父皇殉葬驪山腳下,二世見書大喜,批準了他的請求,並賞賜了十萬錢,得保全親友不受連罪,在眾多的骨肉兄弟中可謂是一個“善終”者了。

  步父後塵,出遊建宮更無情

  趙高唆使二世進行了一番大屠殺,二世認為屠戮宗室連及親舊差不多將手足股肱盡行砍去,從此可以窮極歡娛肆行無忌了。於是他又想到了要效法其父周遊全國威服海內,他說:“我不出去抖威就表現自己怯弱,無從統治天下!”即位次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又獨與趙高計議,立即批準趙高陪伴擇日啟程,除留兵鹹陽外,一班文武官吏皆並出發,一切成製統仿始皇辦理。這次出巡南到會稽(今蘇州)北至碣石(今河北昌黎),然後由遼東(今遼寧的遼陽)而返,每到一處立石記功,樹碑建傳,無非父作子述,更不外乎把自己誇耀一番而已。

  遊暢了一番以後回到鹹陽,二世又開始琢磨怎樣來把其父親未能完成的擴宮工程繼續完成,於是他又再興土木,重征工役欲將阿房宮趕築完竣,好作自己的終身安樂窩,乃下詔,又聚集無數工役。二世尚恐大臣異心或有逆謀,特號令四方,選才勇雙全的武士入宮屯衛。本來宮內的婦女仆從蓄犬馬豢禽羽遍布,還有築宮的匠役現在又加上一起衛宮的武人,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每天的吃用都不知要多少。鹹陽雖大,哪裏供應得上,隻好令各郡縣官吏取諸民間,累得那些地方官吏上氣不接下氣,體重也不免減去了不少,更可憐的是苦了那百姓,家徒四壁,賣兒賣女,普天愁怨,遍地嗚哀!

  趙高殺主

  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就舉旗造反,爾後各地陸續響應。九月劉邦起兵靖亂,年底項梁叔侄擁八千子弟自稱為將。到了二世二年,前208年六國先後複興,已是全國烽火連天烏煙瘴氣了。不久數十萬農民大軍威逼鹹陽,前鋒已到達距鹹陽城僅100多裏的戲地(今陝西臨潼東),當時離陳勝起事僅有數月。一直閉目塞聽,認為是群盜不足憂的二世皇帝根本不會料到形勢如此嚴重!消息傳來他才大吃一驚,隻好走出宮門,朝會群臣,謀求對策。少府章邯說:“眼下大敵當前,遠兵調征已來不及了,請陛下赦免驪山刑徒武裝征剿。”二世采納了他的意見,並命章邯為統帥帶兵出擊。

  這時李斯已死,二世拜趙高為丞相,而趙高早已成為了一個實際權力的獨裁者。他本想踢開二世,自己做皇帝,但條件尚未成熟,怕群臣不服。此時他不僅不為拒敵獻計,反來借兵臨城下,朝會群臣之機試探群臣對自己的態度如何?於是他導演了一幕“指鹿為馬”的荒唐劇。他把一隻鹿牽來獻給二世,聲稱是一匹馬。二世說:“丞相真會開玩笑,這不是一隻鹿嘛,你卻指鹿為馬?”趙高聽後不在乎,他緊接著問群臣左右,左右懾於趙高的淫威,大都附和趙高說是馬,有的沉默不語,隻有少數人說是鹿。趙高把說是鹿的人登記起來,事後凡是說鹿的人都被趙高殺害了,從此大臣們就更加懼怕趙高。

  趙高指鹿為馬一事使二世產生了錯覺,他誤認為自己得了迷惑病。後來他請來太仆算卦,太仆胡說二世得了迷惑病是因祭禮時齋戒不明而引起的。於是二世就去上林苑中齋戒,名為齋戒他照常貪歡去野獵。一天他在玩獵的時候,見到一個人誤入苑中行走,二世就親自搭箭將他射死。趙高知道這件事後,就讓女婿鹹陽令閻樂上奏二世說:“不知是誰殺死了人,將屍體放在上林苑中。”過了幾天又乘機對二世說:“天子殺死無辜的人是上帝所禁止的,連鬼神也不能容忍,必定會降下災殃,叫他趕緊到遠處去躲避一下。”二世一聽嚇慌了,不加思索住進了鹹陽城外的望夷宮中。

  這樣的生活使得二世悶悶不樂,他更想到敵兵離鹹陽日趨逼近,奮力抗戰的章邯將軍自從出征以後連戰連捷。不料在巨鹿一戰由於敵兵聚集,寡不敵眾而失敗,又被趙高誣為謀反而不敢回朝,逼迫投降了項羽,這對他的打擊太沉重了,更想到趙高經常對他說:“關東群盜成不了事。”這明明是天下背叛的混亂局麵已經形成!不由得對趙高埋怨起來,便派使者前去責備趙高。趙高經二世這一責問,他哪裏肯當?心中怒火頓時上升,對左右說:“他還敢責問起我來了,幹掉他了事!”就在二世移居住地第三天,趙高布置掌管宮廷警衛的郎中令弟弟趙成為內應,女婿鹹陽令閻樂率領一千多名吏卒奔至望夷宮殿門,向守門衛士大聲吼問:“強盜進入殿門,你們為什麽不製止?”守門衛士都感到莫名其妙,說:“殿內外戒備森嚴,哪有盜賊敢進入殿門呢?”閻樂不容分辯,揮刀殺死衛士,帶吏卒衝入殿中。他們到處射箭,見人就殺,宮殿內的郎官和宦官個個都嚇得驚惶失措,有的逃走,有的格鬥。閻樂執刀逼近二世說:“你橫暴凶殘,全國人都痛恨你,反對你,你自己打個主意吧!”二世要求見丞相一麵,閻樂說:“不行!”二世表示願讓出帝位得到一郡為王,閻樂搖頭拒絕,二世又說:“那就當一個萬戶侯吧!”閻樂仍然不允許。二世目光哀憐,絕望地乞求說:“我願意和妻子去當平民百姓這總可以了吧!”閻樂冷笑一聲說:“我奉丞相的命令來殺你,你說再多也是白費唇舌。”說完揮動吏卒逼向二世。此時這位昏庸的年輕皇帝才明白,把他逼到這步天地的人,正是他平常最尊重和最信任的人,二世求告無路,悔恨莫及,隻好拔劍自刎。

  2.討伐內外

  一方起兵四方響應

  二世元年七月,朝廷下令征役。當時有陽城縣人陳勝,陽複縣人吳廣,軀身長得高大,氣宇軒昂,因此地方官便指定他倆並為屯長,發給川資交代責任。按照朝廷的命令督促他們努力帶隊前去,限期到達目的地。

  好幾日到達了大澤鄉,距目的地尚有幾千裏。當時又正當天雨連綿,沿途多阻,隻好就地駐紮,待至天晴,偏偏雨不肯停,屈指一算難免逾期,遵秦法,失期當斬。這樣看來走亦死,不走亦死!無奈何二人隻好計議:念當今秦二世纂長子扶蘇,扶蘇長賢民愛,遂被奸臣趙高與二世胡亥密謀殺害,百姓有不服。且此地原故是屬楚國的境內,人們深恨秦皇,可以今為天下倡導,號召徒眾,他們一定會響應。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秘密:一天,讓做飯的部卒上街買魚,其中有一條特別大,肚子脹得都快開裂了。用刀一剖,隻見腹中有一帛書,展開一看,上麵竟有“陳勝王”三個字。這個奇聞,在人群中傳開了,大家都認為秦朝當滅,陳勝天意為王了。因此,通過一番密計以後,陳勝、吳廣兩人,便乘著朝廷派來的監官酒醉之時殺死了他們,立即出帳召集眾人,發出號召。語言慷慨,無不感動,大眾齊聲說願聽遵命。當即梟了二尉首級,用竿懸著,指著大眾,立竿舉旗,旗用尉頭血祭後,大書一個楚字,並用尉血滴入酒中依次序飲,大眾喝過同心酒,對旗發誓,願奉陳勝為主,吳廣為副一同造反。勝便自稱將軍,廣為都尉,登坊上座,首先發令定國號為楚國。固又稱陳勝為張楚王,意是張開大國。再命大眾各祖右臂作為記號,一麵草起檄文,詐稱公子扶蘇為主帥,檄文發出即率眾出略大澤鄉,一路順風,連破幾縣地,有許多亡命之徒聞風介入,陳勝、吳廣的隊伍由原來的幾百人猛增至好幾萬人了。

  元年九月,江南沛縣豐鄉陽裏村出了個姓劉名邦字季的人,也起兵靖亂。劉邦受命以亭長,押送刑徒到驪山,但在押送的路上刑徒們紛紛逃亡。劉邦估計這些刑徒還不等到得驪山都會跑光。一天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澤裏,停下來休息時,劉邦喝醉了酒,仗著酒興把刑徒的繩索解開,對他們說:“你們都逃命去吧,我也從此逃亡了。”當時有十幾個人願意跟著劉邦走。不久沛縣縣令被群眾所殺,由眾推選劉邦為領頭。從此開始舉旗,宣布起兵反秦。

  還有那故楚會稽郡境內,又出了項家叔侄戕吏起事,集得子弟八千人,橫行關中,這便是項梁、項羽倆。二人本下相縣人,梁即楚將項燕子,燕為秦將王剪所圍,兵敗自殺,楚亦亡,梁既遭國難又複念父仇,常思舉兵報複。籍即梁侄表字羽,少年喪父依叔梁為生,梁令籍讀書,曆年無成,故令學劍,仍複無大績,梁大怒,籍答道:“學書不過良姓名,學劍雖稍是護身,他隻能敵得一人,籍願為萬人敵呢!”梁聽後且說:“你有此誌,便教你兵法。”不久項梁的舉動為仇家告發,政府說是企圖造反而座獄,幸遇獄中椽司馬欣方得減罪。出獄還家後,又遇仇人被梁打死,複闖大禍,不得已隻好帶侄避居關中。一次來到會稽,巧遇秦始皇東遊經過,梁與籍觀之,籍說:“彼可取而代之。”梁忙掩其口說:“莫妄言,誅族矣!”

  到了陳勝造反,東南擾境,項梁正思起應,忽由會稽郡守殷通召梁密議說:“天意必亡秦的時候到了,得先發製人,行兵得選將,當今將不如項梁、項羽叔侄。”並說:“還有一條好漢叫做桓楚,他犯罪在逃不知去向。”梁答他侄籍知道,通便要籍去會桓楚,待次日通見籍時,由梁示意將殷砍死。梁而自為將軍兼會稽郡守,籍為偏將,梁與籍手提殷通的首級,號召百姓起來反秦。一時間召募得士兵八千多人,當時項籍才24歲,卻做了八千多人的首領,他表字子羽,便嫌雙名累贅,遂減去一個“子”字,別人亦稱呼他為項羽。

  二世三年六國先後複辟,田儋為齊王,咎為魏王,武臣為趙王,韓廣自稱為燕王,景駒為楚王,後又由項氏立先楚懷王子,小名一個“心”字仍為懷王,韓成為韓王,每個國家都有募兵數千名。

  戰火燃遍秦全境

  四方起兵,反秦的戰爭烽火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燃遍全國各地。那烽火連天,烏煙瘴氣的反秦形勢,使得秦廷搖搖欲墜。先是二世元年八月,陳勝部將周文領兵攻入關中直至戲地,鹹陽危急,趙高不免扮作吃驚,二世確實嚇出一身冷汗。在朝會上百官麵麵相覷,獨少府章邯出班請戰,他要求赦驪山刑徒作為軍隊編製,嚴明紀律,且勇敢向前,真個是殺得周文兵七零八落。周文逃脫,帶了殘兵退至遭陽,又被章邯帶兵追到,周文連戰連敗,無可奈何隻好自刎。

  二世二年初,吳廣兵駐蒙陽,驕不知兵,久駐不動。部將田藏、李歸守蒙陽,詐稱陳勝令殺死吳廣,自帶精兵西行,到了敖倉,正遇章邯軍,章一馬獨入,藏措手不及,被劈死馬下,李歸聞訊嚇得想逃,也被章邯上前大喝一聲,把頭顱劈落地上。

  陳勝得知秦將章邯連斬他二將之後,急派部將蔡賜引兵禦章軍,隻交戰一次為章所殺,敗報陳勝。勝想再派將去,可無人所從,這是怎麽一回事呢?原來他家鄉有好多人來到他處投軍,有些人知道陳勝老底,不免叫他的小名陳涉,並講了他一些種田時的笑話。這樣在陳勝看來覺得丟了臉,所以當陳勝得知後,即令一體綁得砍下了幾個人的頭顱,大家看他這樣做就嚇倒了,認為陳勝無義,便不肯為他效勞。故陳勝隻好親自出戰了。大約帶了千把個兵前去戰章邯,不料出行不遠,便有人報知前線,陳勝將張賀又陣亡,並全軍覆沒。此時陳勝想,去了也無益,便令返回。在路上又急求禦車回營,稍慢便罵個不絕口,於是禦史夫莊賈一氣之下殺掉了陳勝。

  楚將呂臣據占陳縣,領著一班人馬出戰章邯。章告敗走,走不遠途遇從驪山勞逸中逃亡出來的黥布(後投項氏最後投劉邦)也帶領一班人馬到來,便與他合作再攻呂臣,奪回了陳縣。布係六縣人氏(今陝西)本來姓英。因少時遇相士說:布要先受刑即臉上刺字然後得主故改姓即叫布也有叫英布的。

  東陽縣百姓殺了縣令之後,幾千人聚在一起推陳嬰為主,嬰請教母親說不詳,嬰隻好帶了隊伍投奔項梁。從此隊伍歸順了項梁。

  卻說項梁殺奔彭城,仗著一股銳氣,楚將秦嘉戰敗身亡,正複引兵西進又碰上秦將章邯,梁派別將朱雞石和餘樊君前往擊秦,餘樊君戰死,朱雞石逃跑被項梁抓獲斬首身亡。接著又驅兵東出攻入薛城。

  進駐薛城後,有將獻媚:“楚王陳勝已死,項梁應為楚王。”恰碰一居人(陝西)範增求見,他對項梁說:“陳勝本非望族,又欠大才,妄自稱尊怎得不敗?將軍起自江東,故楚豪傑爭相趨附,無非因將軍世為楚將,必立楚後同複楚國。”項梁聽後大喜並說:我意也是如此。今得先生高論,更無疑義。此時範增年已七十,但身體很好,他本家居不仕,好為人設法解難,謀無不中!此來,項梁邀居幕下,他欣然同意。故從此範增則是項梁的參謀了。

  是時劉邦在家鄉沛縣起兵,得鄉間弟子三千多人,擁立為沛公。剛要設定出發,偏逢母親病亡,隻好回到豐鄉陽裏服喪,暫時按兵不動。有秦泗川監(官名)平卻趁機率兵來攻豐鄉,無奈劉邦隻有那麽一點兵,不能對敵怎麽辦呢?正聽到說項梁兄弟領兵攻下薛城,劉邦便親身前往向項梁兄弟借兵。這是劉邦與項梁第一次接觸,兩下裏本來不相識。劉邦向項梁說明來意,項梁見到劉邦英姿豪爽,也格外敬禮,慨然借兵五千人,將吏十人與沛公同行。不時回到豐鄉與衛兵合攻才得破秦兵,泗川監平敗退。沛公令裏人雍齒居守豐鄉,自引兵攻泗川。泗川監平及泗川守北,出戰敗績逃往薛地,又被沛公兵追擊轉走戚縣,沛公左司馬曹無傷,從後趕到殺死泗川守北,隻剩泗川監平落荒竄去,不知下落。

  沛公既得報怨乃還軍亢父,不意魏相周市遣人至豐招誘雍齒。雍齒本來與沛公就有不協,竟背了沛公舉豐降魏。沛公聞報急引兵還攻雍齒,偏雍齒築壘固守,屢攻不下,隻好另借大兵再來決鬥,乃撤兵北向,似至秦嘉處乞師,道出下邱,途中巧與張良相遇。張良伏處有年,今聞得四方兵起,也欲乘勢出頭,將糾集同誌百餘人,打算去楚王景駒那裏。因行至這裏,聽說沛公領兵過境,便乘便求見。兩人在一起談及一切兵機,張良應對如流,大得沛公賞識,並請張良跟著他,張良也有心要跟著劉邦。

  張良字子房,以謀略著稱,是戰國七雄韓國貴族的後裔。其祖父張開地輔佐過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王;其父張平鋪輔佐過韓鼇王、韓悼惠王,都是當時的相國。到了張良這一代還沒有等到做官的年齡,韓國就被秦國滅亡了。張良便失去了承襲父爵的機會。張良正是為國恨家仇不得不報,他把所有家財全部投入反秦的事業當中。他首先買動一力士刺秦王未遂。後逃到下邳(今江蘇邳州市)隱姓埋名了十年。相傳他遇到了老神仙黃石公,黃石公賜給他一本《太公兵法》,讓張良好好學習。不久,陳勝、吳廣起義,張良便抓住機遇,才帶兵出發的。張良得《太公兵法》書,說來倒是挺有趣的:一天張良來倒一座橋上,碰上一個白發老人,他故意將自己的鞋丟到橋下,然後用命令的口吻對張良說:給我撿起來,張良心裏嘀咕,但見老人滿頭白發便去幫他撿鞋,撿回來的後老人非但沒有感謝,又說給他穿上,張良認為自己無依無靠可憐,視這位老人也可憐,故給他穿上。這時老人對他說:五天後天亮時來這裏,我送件秘禮給你。張良好奇心,五天後真的來赴約了,當張良來橋上時,那老人早已守在橋上了,老人對張良說五天後再來此見我,第二次張良在天剛蒙蒙亮時就趕到了橋上,老人又坐在橋上,並說五天後再來見我,第三次張良幹脆帶著被子睡到橋上,老人終於給了他一個包袱就跑了,張良打開一看是當年薑太公留下來的《太公兵法》一書,張良通過學習掌握了運籌帷幄的萬千韜略,後來才輔佐劉邦的帝業成功的哩。

  因此就不去找楚王景駒了。這時秦嘉為項梁所殺,景駒走死,沛公隻好還是向項梁借兵。這已是第二次了,既得項軍相助,退至豐鄉再攻雍齒,雍齒保守不住,出投魏國去了。

  沛公追走了雍齒,便馳入豐鄉,大眾紛紛前來感謝劉邦。劉邦改豐鄉為縣邑,築城設堡,留兵扼守,再向薛城告捷,送還項軍。這次項梁便對劉邦說要立楚王的事,並邀劉邦一同前往薛城行事。沛公方感他厚恩當然應允。這時也正好是項羽作戰取得了勝利而班師回程的時候,因此劉邦與項羽相見,兩人一見如故,聯成為萍水交,此為劉邦、項羽相交第一次。

  過了一宵,項氏屬將一齊趨集,項梁升帳識事。項梁說:“我聞陳王確實已死,楚國不可無主。”故與沛公、張良等共同議定立楚後單名一個叫做“心”字的(有人叫熊心)確實是前故楚懷王孫,便迎入城中擁他高座,乃依舊號為楚懷王並率僚屬謁賀。同時張良也要求項粱立韓公子橫陽君名字叫做成的為韓王。項梁同意了,並令張良為司徒,又撥將兵千餘人去攻打韓地,得數城。不久又被秦兵奪去,韓王成與張良隻好到處打遊擊。

  楚懷王嗣位後,見眾將士伐秦情緒高漲,便發出號令,無論何人,但能麾兵西向,首先入關者,便當立為秦王。當時第一個響應的便是劉邦;第二個厲聲的乃是項羽,兩人相爭要去,懷王隻好準許兩人同去,但尚有老將數人進言懷王說:“項羽以暴易暴不足服人。”懷王聽了後隻好說待次日升帳再議。次日,懷王改口不要項羽去,項羽大怒。這時正好趙使入報秦將章邯引兵攻趙,特來求援,楚懷王落得個空子叫項羽去援趙可先立功,項羽才同意去打章邯。

  章邯伐魏又戰齊

  章邯請戰出兵以來連戰連捷,驅逐陳勝、吳廣部將周文,迫使周文自刎後連斬田藏、李歸、蔡賜、張賀,攻呂臣奪回陳縣,擊斃朱讚君等乘勝又引兵攻入魏境。魏相周市急向齊楚求救。齊王田儋親自督兵援魏,就是楚項梁也親命項它領兵赴援。田儋先至魏國與周市同出兵抵抗秦兵,到得臨濟地方正好與秦軍相遇,交戰一場就損傷了魏齊兵許多。田儋與周市選擇了一個地方安營休息,那知章邯探得情況後,派人潛入營中大劫一場。齊魏各軍高臥營中,隻聽得夢中一聲怪響,驚醒後被秦軍搗入,好似破瓜切菜一般,齊魏兵多被殺死。田儋、周市也死於亂軍之中。章邯踏平齊魏各營,驅兵直壓魏城,魏王咎自知不支,便遣使至章邯請降,被章所允許。但魏王又一想還是一死了之,故當即縱火自焚。楚將項它尚未到得戰場,知情便回報項梁去了。

  齊王田儋戰死後,齊都預立故齊王建弟田假為王,但田儋弟田榮又不服,他便收田儋殘兵自守東阿(齊都城)。秦兵乘勢攻齊,田假急遣使向項梁求救,項氏叔侄親臨戰鬥。這是章邯第一次與項羽接交戰,一觸即感到厲害,索性將人馬撤退。項梁西追章邯,邯入濮陽,乘城固守,梁攻城不克,自駐定陶。另命項羽往西略地,兩人行至雍邱遇秦三川守李由(李斯子)引兵迎敵,項羽一馬當先,突入秦陣,李由仗劍來迎,被項羽手起一朔挑落馬下。

  項梁兵駐定陶城日久,晝餐夜宿蹉跎過去,無一點戒嚴。一夕章邯領兵突入梁軍,眾兵才醒,怎能戰鬥,兵士殘損,連主帥項梁都被章邯一刀剁死。章邯殺死項梁後又領兵去伐趙國去了。

  巨鹿之戰

  章邯領兵來伐趙,趙王歇使將軍陳餘出兵抵敵,陳餘戰不到一合就吃了敗仗。趙相張耳久困巨鹿城(趙都城)聽說陳餘戰敗,還是急追,陳餘再出兵,餘認為不敵秦不願前去。張耳又派將張厘、陳澤二人再來促陳餘。陳餘隻好發五千兵給二將去進戰秦軍,結果未經幾合秦軍把二將及五千兵全部履滅了。趙都危在旦夕,趙王歇、趙相張耳急趨向各國求援,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兵救趙。宋義怯敵,行至安陽後不敢再進,途中逗留四十六日,士卒又饑又凍。項羽一怒之下,殺死了宋義,楚懷王改令項羽為上將軍。楚將項羽要掃平秦軍,領兵奮進。秦將王離竟敢進戰,正碰項羽舉朔一揚,楚兵急退還營,王離麾兵攔截,項羽勢凶惡鬥,王離隻好回營。章邯見王離失敗親來援應,再與楚軍對壘。這時各國援軍統在自己營中觀戰,隻見秦軍嚇得膽戰心驚。章邯本在項羽手中敗過,此次見勢力不能敵,連忙引兵退下。好容易過了一宵,項羽再令出戰,章邯不得不再戰,與項羽大戰九次,真個是殺得地動山搖,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人仰馬翻,秦無一不敗。章邯隻好鑽個空子逃回城南去了大營,勉強守住本寨,又不敢出兵。項羽乃使英布蒲將軍往堵通道,自攻王離,離想奪路逃走,兜頭碰著項羽。他哪裏允許離走,便提朔就戰,王離無可奈何隻好硬著頭皮頂了上去,戰不到三回合被項羽用朔一撥離手中槍陡向天空飛了出去,楚兵一齊擁上活擒了王離。秦將涉閻(人名)見王離被擒,自知死在眼前,便索性放起火來,把營盤燒個幹淨,連自身也葬入火中。項羽見火起忙令士兵退下,這時各國軍將才陸續趨集求見項羽,羽獰笑他們無用。項羽剛一坐定,又見英布蒲將軍提著秦將蘇角的首級前來報功,項羽大喜。不一會兒趙王歇、趙相張耳出城至項羽營表明謝意。

  項羽之救巨鹿實為秦史上第一大戰,秦楚興亡關鍵確在於此。

  劉邦西行一路順風

  秦二世三年初了,劉邦奉楚懷王令與項羽分開西行伐秦至鹹陽、杠裏二縣,當時遇秦將王離兵交戰一陣,擊販王離後又來到了開封。圍攻開封城守兵數日未下,又聽說有秦將楊熊帶兵前來救應開封,劉邦索性麾兵撤圍,竟去截擊楊熊。行至白馬城旁正值楊熊到來,便衝殺過去,熊未及防備慌忙退軍,劉邦又引兵進擊殺得難解難分。忽有一支生力軍乃是韓國司徒張良趕來,橫擊楊熊,把熊軍衝作兩段,自然潰亂,再經劉邦乘勢趨殺,哪裏支持得住,楊熊隻好奔還退入滎陽。劉邦說:“張良君來助我,我必助君。”於是邦合良軍去攻穎川,穎川守兵登彈抵禦,邦親自督戰,十幾日才得破入,盡將守兵殺死,其實守兵就是楊熊。

  劉邦又聞得司馬卬也想渡河入關,恐他先入秦都,便與張良計議,勢如破竹連破韓地十餘城。當時韓王來見劉邦,劉邦令韓王居守,自與張良領兵趨進南陽。南陽守將名齒奇,出兵至華縣東,攔截劉邦,被邦迎頭痛擊,奇軍大敗,速回南陽。邦軍繼續前進,天色未明將城圍住,南陽守將齒奇道:“劉邦軍已去,樂得安睡。”及城外炮聲大震方才驚醒,登城俯視,隻見敵軍如蟻,嚇得魂飛天外,躊躇多時,除死已無他法,欲拔劍自刎,巧碰舍人陳恢勸阻。

  原來,南陽即宛城屬韓國的地盤。張良有很多熟人,其中有個叫陳恢的,他聽說張良與劉邦圍攻宛城來了,便主動與張良取得聯係,張良要他動員太守投降劉邦。故陳恢力勸太守齒奇,令其投降劉邦。即通過恢的聯係,劉邦同意,齒奇則開城相迎,劉邦封齒奇為殷侯,陳恢為千戶,仍留守宛城即南陽。劉邦隨即召集宛城人馬引與西行,果然沿途城邑無不投降。西行途中一度軍隊的糧食匱乏,於是決定往北攻打昌邑,結果失敗。但是劉邦結識了昌邑人彭越,兩人一見麵情味相投。彭越手下有千餘人,便聯合攻昌邑。雖然仍未攻下,但彭越幫助劉邦解決了糧食問題,那昌邑交給了彭越去打,劉邦仍領兵西行。

  一日往滎陽,途經高陽鎮的時候,劉邦又遇上了一個大貴人叫做酈食其。這個人讀了很多書,很有口才,劉邦接收了他。不久他為劉邦設計不費刀槍一舉拿下了陳留縣城。

  劉邦軍一路順風,直抵武關。關上尚無守將,急得倉惶無措,不及征兵,但令老弱病殘卒數千人開關迎敵,不值邦軍一掃,守將抱頭竄去,隻好一座關城讓與劉邦去了。劉邦安然入關,駐紮霸上,鹹陽一夕數驚,訛言四起,人多逃亡。

  章邯投降

  巨鹿之戰,項羽大敗秦軍後,章邯回至大營,隻好將戰鬥的敗狀照實奏報秦廷,請旨定奪。不料那趙高獨攬大權竟將邯奏擱著概不呈入,二世當然不知道。但朝廷的一班宦官和宮妾不免會交頭接耳,互相議論著章邯失敗的消息,不幾天自然傳到了二世耳朵。二世乃召入趙高詰問軍事,那趙高竟說:“現在朝廷兵馬多歸章邯一人調遣,臣身為內相,不能遠察軍情。章邯亦沒有什麽軍報,不過近日傳來風聲說他損兵折將,究竟如何尚未詳悉。臣正擬奏聞,不意陛下燭照四方,先已周知,臣想關東群盜多係烏合,為何章邯手擁重兵還不趕快蕩平,請陛下下詔譴責,免得這種情況延續下去。”二世聽了仍以趙高為忠,便囑使頒詔出去。其實趙高是疑忌章邯暗通內線討好二世,怕章邯表功加爵,遂至權力超已,定要吃虧,而獨采取先下手為強的手段,將縱盜玩寇的罪名,一股腦兒地推在了章邯身上,即令文吏寫好嚴厲責問的詔旨派人馳速傳遞至章邯軍營。

  章邯接到詔書且憤且懼,心裏還有些不放心,故又使長史司馬欣迅速趕到鹹陽麵奏一切。可憐司馬欣星夜兼程很快入都,當即來到朝門,急求當麵報告。哪知二世久不視朝,殿內隻有趙高作主,聽得章邯差人到來故意不見,但使他在外等候,欣隻好耐心地等待著,一住三日,仍不見有召的消息。不得已賄托門吏探問底細,門吏才告知:無非是丞相趙高陰忌章邯等語。欣吃了一驚,且恐自己受累,急向朝門逃出,上馬離都,從小路奔還。待趙高知道司馬欣已經逃走了後,忙遣人追捕,但從官道趕去已是來不及了。那司馬欣奔回本營,向章邯匯報了所見所聞:“趙高居中用事,不利將軍,有無功都要受殊,請將軍自圖良策。”章邯聽了欣言自然加憂,一時也想不出什麽辦法,但悶坐營中嗟歎不已。

  大約過了二三日,忽然接得趙將陳餘來書。大意是說:“秦廷奸臣趙高,掌權日趨腐敗,你在外麵辛苦作戰有功,趙高怕超過他,也要將你誅死,無功勞故亦受誅,這樣你還持一片忠心為秦廷賣力,是何苦呢?不如與諸侯合織聯盟,共約攻秦!天意亡秦沒有什麽再含糊下去了。”章邯閱了又閱,反複數次,頗為感動,最後決定派侯官去項羽營中求和。

  項羽接見來使,問明情由後拍案大怒道:“章邯殺我叔父,仇恨未消,我才要梟章邯首級去祭我叔父的墳不成!你快去告訴章邯叫他快來受死!”使成踉蹌回報,章邯聽了愁上加愁。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突有探騎稟報:“楚兵又要攻營了!”章邯忙令偏師出去堵截,才約半日,便有敗兵跑入道:“楚兵實是厲害,我軍敵他不過。”章邯又想,隻要項羽不來還是可擋,不如自己親抵一場,當下披掛上馬,麾軍前行,才至汗水岸旁便已接著楚軍,立即交戰,約有一二個時辰不分勝負。驀聽得楚軍後麵喊聲震天,鼓角喧鬧,乃是項羽領著一大隊人馬親自殺到,章邯不僅心慌,秦兵越覺膽怯,紛紛倒退。一霎時間楚軍已突過戰線,秦兵頓時大亂,四散奔逃。章邯亦顧命要緊,回馬便走,好容易逃入本營,已亡失了許多士卒。

  章邯至此窮極沒法,都尉董翳又勸章邯向楚乞降,章邯皺眉道:“項羽念記前仇,不肯收納奈何?”董翳說:“可告司馬欣前去,便無他慮呢!”章邯乃召入司馬欣,叫他寫書降楚。欣竟不推辭,親書即去,未幾便得返報章邯,說是項羽已肯收容,不念舊怨了。

  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司馬欣何故一說便妥呢?原來司馬欣曾充過櫟陽獄卒,項羽的叔父項梁犯法坐牢,他救過項梁,故與項氏本有交情,此次往見項羽便把前情說起,且勸羽舍私圖公。羽尚有點躊躇,又由範增從旁解勸,並說目前項羽軍營中已是兵多糧少難以支持了,收降章邯較為得計,項羽才允司馬欣所請,並與欣計約保證不害章邯。

  於是章邯與司馬欣、董翳等人至漁水南岸侯著項羽,羽引著許多將士及各國軍師昂然前來,旌旗嚴整,甲仗鮮明,威武的不得了。章邯等項羽到來,慌忙下馬長跪道旁,項羽傳令免禮,章邯方才起立說:“邯為秦臣,本思效忠秦室,無奈趙高用事,二世信讒,秦亡隻在旦夕,邯不能隨他俱亡。今仰將軍神威,無戰不克,此去評暴安良入關稱王,舍將軍尚有何人。邯早欲擇主而事,不過前時奮不顧身私觸犯將軍,自知負罪,未敢遽投,現蒙將軍寬容,恩同再造,誓當竭力圖效,借報深恩。”說至此嗚咽流涕,項羽乃出言撫慰:“君也不必多心,既知去逆效順,我亦不便因私廢公,若得乘此滅秦富貴與共,絕不食言!”章邯拜謝,秦將士並皆叩首。項羽便一一登錄,方敢起立。項羽即令司馬欣為上將軍,令他帶領秦軍二十八萬充作前驅,立章邯為雍王留置營中,自己引著楚軍及各國將士約將有四十萬人,按程前進,關中大震。

  五、國體構建及主要對民政策

  與先帝不變。

  六、重要文化科學成果

  無。

  七、略評本帝

  二世的一切軍政大權,全包攬在奸臣趙高手中。趙高利用二世年輕,頭腦昏庸,貪好酒色的性格和作風,極力陷害忠臣,心底裏想自己做皇帝。可是天理不容,人民更不答應,導致四方兵起,搖搖欲墜的秦廷怎有不崩潰的道理!

  二世稀裏糊塗過日子,奉趙高為神主,自己終死在了趙高手裏,落得個身敗名裂的醜下場,可悲,可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