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儺文化在新民俗的形成中的價值

  儺文化藝術,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未被淘汰,流傳至今,經曆代藝人們的繼承、挖掘、完善,加上佛教、道教、巫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封建迷信色彩還根深於各種儀式活動中,但它的主要內容取材於民間,貼近群眾生活,表演形式靈活多樣,這種活動深受群眾歡迎,許多地方民眾自發組織活動、籌經費,為社會公益事業做了部分工作。

  近年來,許多演出隊為配合兩個文明建設活動,利用人們崇尚儺藝術活動的心理,在表現形式上作了改革,刪除封建迷信色彩的煩瑣形式,在題材的選擇方麵增加了計劃生育、環保宣傳、衛生健康、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勤儉節約、移風易俗、清正廉潔等方麵的內容,收到了顯著成效,廣大群眾在這種自娛自樂中接受了教育,黨的政策正通過這些活躍在廣大農村的自發組成的業餘宣傳隊而得到宣傳,我們必須重視這支宣傳隊伍,重視儺文藝活動在民眾中的影響作用。

  古時儺祭、儺舞、儺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之中。過春節原是最大的祭祀活動之一,驅“年”(“年”傳說是惡鬼)爆竹、趕鬼行儺都在這時進行。經過崇拜對象的轉移,成了現代全民歡慶的喜慶節日。盡管還有人拜天跪地敬祖宗燃爆竹,但其原始意義已經大為減弱,神權被淡化了,過春節不屬於迷信活動了。舞龍燈本是圖騰崇拜產生的遺跡,後來變成了體育和娛樂活動,神權淡化了,不是迷信了。端午賽龍舟,原是送瘟神活動,崇拜對象轉移到屈原身上之後,神權淡化了,賽龍舟成了體育活動,也不是迷信了。因此,在正月十五舞龍踩街時,將儺舞隊伍吸收進來作為文藝表演,這樣既能滿足一部分人們心理上的需要,又使這種舞蹈能脫離迎神隊伍而單獨存在。儺舞隊可以同時進行衛生防疫知識宣傳,編些驅病魔之類的活報劇,拿鬼神開玩笑,神權就會進一步淡化,儺舞就可以變成純娛樂活動。對傳統儺文化進行改造,淡化神權迷信色彩,強化儺文化中的民俗特性,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儺文化的現代價值還涉及到人類曆史、民族遷移、民族宗教和民族戲劇、工藝美術造型等相當廣泛的學科領域,這對中國文化史、哲學史、民族宗教史、民俗史及美學藝術史等眾多學科的研究,都還具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

  一種先進文化的基因根柢,無論它在曆史進程中如何表達,或繼生,或化生,或衍生,或變生等等,一定會展示它自身強大的“生命優勢”,總是在時代進步中頑強地滲透著展示著自己的“文明基因”。儺文化是曆史的遺產,承前啟後,薪火繼傳,根據不同時代的要求,讓儺藝術為時代服務,這是繼承與發展的辯證觀。(執筆:張小翠)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