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二十巨儺 大道迎賓

  進入園門,就是一個長100米、寬40米的麵具大道。大道兩邊共矗立著20尊巨大儺麵具,這不由得讓人想起複活節島上的巨人像。不過,我們這些巨人像比他們要大,要高,要重,而且所用材料也不同。他們用的是暗紅色火成岩,我們用的是整塊的灰白色花崗岩,每個石像都重達100餘噸。他們的石像是半身像,我們的石像僅僅是麵部像。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區別,那就是他們的石像大同小異,我們的石像各不相同。有的眉開眼笑,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和藹可親,有的凶惡猙獰,表情非常豐富。這些石像取材於全國各地,是按“喜怒哀樂”的順序排列的--喜迎遊客,樂送嘉賓。

  進大門左手自下往上排列:

  1.先鋒小姐(儺戲麵具 取材於貴州省道真縣)

  先鋒小姐是戲劇《霸王搶先鋒》中的主角,原名崔良玉,其兄名叫崔洪。幼時兩人失散,後來崔洪當了二龍山的山大王,良玉則入桃園學道。崔良玉曾被封為桃園先鋒,所以稱之為先鋒小姐。良玉受命前往二龍山收伏大王,途中遇見土地神,獲贈斬妖劍和捆妖繩。良玉同崔洪經過一番苦戰,最終抓獲崔洪。良玉親自審問,方知兩人原是親兄妹。於是二人將山寨燒毀,回到桃園。這個麵具的特征為頭戴鳳冠,臉龐豐滿,眉彎目秀,兩耳垂肩,麵帶笑容,美麗慈祥,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之美。

  2.土地(儺戲麵具 取材於江西省萬載縣)

  土地,原是社稷之神,又稱福德正神,經曆代演變後也叫作土地公公、社公,為掌管一方土地的小神。《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就經常找土地公公幫忙。關於它的來源,晉人幹寶在《搜神記》中有兩則記述:一說土地神是廣陵人氏蔣子文,另一說土地神乃會稽人氏賀禹。民間流傳著很多土地的故事。

  3.二郎神(儺戲麵具 取材於四川省劍閣縣)

  二郎神的身世民間傳說不一,大致有四種傳說,即:蜀郡郡守李冰之子二郎,隋代嘉州刺史趙昱,晉代襄陽太守鄧遐,以及《西遊記》中的楊戩。李冰之子是人們熟悉的治水英雄,俗稱“灌口二郎神”。二郎神的共同點是額前另生一目。

  4.鍾馗(儺戲麵具 取材於江西省萍鄉市)

  鍾馗在宋代沈括的《補筆談》中有記載:“禁中舊有吳道子畫鍾馗,卷首有唐人題記……”文中說唐明皇曾講武於驪山,回宮中後得病不愈。忽一日夢二鬼,一大一小。大鬼捉小鬼而食之。大鬼對明皇說,他叫鍾馗,是武舉不捷之士,誓為陛下除天下妖孽。明皇醒後病即痊愈,於是召畫工吳道子畫夢中捉鬼之圖,並批告天下。據此可知,鍾馗捉鬼辟邪之俗始於唐。

  5.招魂使者(儺戲麵具 取材於安徽省貴池市)

  招魂使者是安徽省貴池地區請神敬祖祭祀活動中的一個儺神。貴池儺保存著許多古老的文化信息。元宵節期間,貴池鄉間舉行隆重的儺儀祭祀活動。其中儺戲演唱的是高腔,古樸而難懂,貌似鬼哭神嚎,有人稱儺戲為“嚎啕神戲”。古人深信,歌哭能達於神靈或亡靈之前。招魂使者身穿黑麵紅袍,闊嘴圓睛,眉如烈焰,肌肉飽滿,在儺祭中常出現。

  6.開路神(儺戲麵具 取材於福建省邵武市)

  開路神,又稱險道神,或名方相氏、阡陌將軍。傳說上古時期,軒轅黃帝周遊天下,帝後嫘祖隨行,後來嫘祖不幸病卒於途中。黃帝即命同行的將軍方相護靈,令鬼神不敢侵擾。後人送葬時,亦仿效之,用紙紮一個開路神,紅胡子,藍麵孔,頭戴金冠,身穿紅戰袍,腳蹬皂皮靴,左手持玉印,右手拿方天畫戟,出殯時舉著他走在隊列的最前麵,以排除凶鬼惡神的侵擾,下葬時繞墳墓一周,令周圍的鬼怪不敢上前,以確保亡靈的安全。

  7.小神(儺戲麵具 取材於山西省壽陽縣)

  小神是民間社戲中所戴的假麵具。表演時,小神上身穿黑色白邊對襟衫,下穿黑色長褲,外裹紫紅絨布戰袍,腳蹬軟底皂靴,背上緊縛一副飾有各色綾條的木架,左手執白色毛巾,以表演遠古時期黃帝戰蚩尤的故事。該戲的目的是教育人們要熱愛土地和國家。

  8.麵具神(薩滿舞麵具 取材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

  麵具神是內蒙古信仰薩滿教民族的薩滿麵具。該民族以麵具、神冠、神衣、神裙、神鼓、神杖及各種偶像為通靈工具。中國少數民族麵具,以其多元性和生動的原生態,展現了中國多元文化的神韻,更以形製的多樣、造型的豐富、內涵的深邃,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麵具文化寶庫。

  9.魚精(儺戲麵具 取材於湖北省恩施市)

  魚精是民間傳說中的黑鯉魚化身。湖北恩施儺戲中常常見到。湖北恩施儺戲,是從苗族祭祖還願的活動中衍生的一個地方戲種,又稱地戲、儺堂戲、儺願戲、還儺願。儺麵具在恩施當地又叫“臉子殼殼”。俗話說“無麵不成儺”,巫師戴上它,就被賦予了一種神的象征,將人的願望上傳給神,並代神將其旨意下達給人。恩施儺麵具,分神、聖、鬼、怪四類,魚精麵具屬於精怪類麵具。

  10.萬歲娘娘(儺舞麵具 取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

  萬歲娘娘源自巫舞,是生育神的一種。在毛南族的舞蹈中,有《萬歲娘娘送金花》、《花林仙宮送銀花》等節目,表演“娘娘送子(女)”的內容。“花”即子女,“金花”為子,“銀花”為女。許多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著對生育神的崇拜,對娘娘送花的崇拜。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生育大花園中,那無數的花都由花婆(花王聖母萬歲娘娘)來主宰。

  進大門右手自上往下排列:

  1.楊任(儺戲麵具 取材於江西省南豐縣)

  楊任是紂王身邊的上大夫,在《封神演義》中有詳細描述。楊任忠心赤膽,憐惜社稷蒼生,卻被紂王剜去了雙眼。後來清虛道德真君以仙丹療之,使其手心中長出上看天庭、下觀地穴、中識人間的神眼。民間把他奉為儺神。

  2.大頭舞麵具(傀儡戲麵具 取材於浙江省東陽市)

  大頭舞麵具是浙江一帶唱戲和跳儺時所用的假頭(套頭)。儺神麵具有一種是套在頭上的,如大頭娃娃,稱作“假頭”或“套頭”。大的假麵具可以由頭部一直套到腿部,被稱之為“假形”或“形兒”。假頭和假形都是假麵的衍變。大頭舞曾盛行於杭州、金華、嘉興等地區。表演者的麵具,是用泥坯通過各種工序製作而成的。表演此舞,意在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3.吞口(儺舞麵具 取材於雲南省曲靖市)

  吞口是常見的一種最古老的口銜利器的儺神。許多民族有“吞口”儺神。在雲南省曲靖富源縣古敢水族鄉,“吞口”為該族的圖騰。“吞口”,水族語意為想吃什麽就吃什麽,表吞滅之意。吞口,有鎮墓吞口和鎮宅吞口兩種。漢代以後,鎮墓吞口已較為少見,而鎮宅吞口則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其別稱也有多種,如“哨山”、“獸牌”、“辟邪”、“吞”、“天口”、“噴口”及“老虎牌”等,不一而足。民間認為吞口有避邪鎮宅滅災之功能。

  4.開山大將(儺舞麵具 取材於湖南省瀘溪縣)

  開山大將,有的地方叫開路將軍、開山莽將,是典型的凶神形象。此麵具與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有關。其麵具特征為立眉、圓眼、嘴微下翹呈倒半月形,獠牙挺立,麵目可怖。其色彩也很特別,以靛藍色為主,雜以紅、黃、灰、白、黑赭色,生動地刻畫出儺堂戲中武將人物的威武、怪異、勇猛,給人以猙獰凶悍、咄咄逼人的印象。

  5.舞蹈麵具(假麵舞麵具 取材於吉林省延邊市安圖民間)

  舞蹈假麵舞麵具出自吉林省延邊安圖民間。朝鮮族在祭祀之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常戴此麵具。它同時也是一種在群眾中極受歡迎的道具樣式。據說在古時候,百姓常頭戴此麵具跳舞,既詼諧又幽默,以此來諷諫統治者。

  6.爾本(“跳神”舞麵具 取材於青海省塔爾寺)

  爾本是青海省西寧塔爾寺跳神中的一種神靈麵具。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這裏每年於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四次觀經大會。每次觀經會上,都進行所謂驅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神活動。跳神,是一種獨特的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麵具舞蹈。

  7.道公(儺戲麵具 取材於海南省東方市)

  道公是黎族麵具。海南島西部有東方黎族自治縣。在黎族百姓中流傳著祖先崇拜、雞卜、殺牲祭神治病等等古老的巫術活動。施行巫術的人,男性稱“道公”,女性稱“道母”。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請假麵道公來到家中進行殺牛、殺豬、殺雞祭神治病的活動。

  8.威怖金剛(舞蹈麵具 取材於西藏自治區色拉寺)

  威怖金剛是藏劇中使用的麵具。威怖金剛,也稱大威德怖畏金剛,密乘本尊名,梵音稱閆曼達嘎,亦稱大威德明王。密宗宣揚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形象威嚴,能夠降伏閻魔。麵具,西藏人稱“巴”。在西藏,不管是宗教祭祀,還是民間戲劇、歌舞活動都少不了麵具的幫襯作用。

  9.雞公精(儺舞麵具 取材於甘肅省慶陽市)

  雞公精是甘肅省永靖的儺舞戲角色之一。永靖儺舞戲,俗稱跳會。古時,永靖黃河以南地區無夏糧。每當河之北地區麥熟時,河之南的吐蕃人便乘天黑之機渡河來搶收麥子。有一次,當地人想出一個辦法,即戴上牛頭馬麵等種種麵具,吐蕃人見之以為是神兵天將相助,慌忙逃回南岸,再也不敢來搶收麥子了。從此,每當豐收年景,這裏便有了戴麵具跳會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10.壽星(儺戲麵具 取材於河北省武安市)

  壽星,又名南極仙翁,民間奉作長壽之神。古有二義:一指二十八宿中東方角、亢二宿(見《爾雅》),一指南極老人星(見《史記》)。秦漢時即立祠祭奉壽星。此星初為掌管國運之壽命長短,有見之則“國命長”、“天下安寧”之說。東漢以後,曆代皇朝將壽星視為主人間壽夭之神,列為國家祭典。近代奉祀的壽星形象,皆為高腦門、白須發的老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