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以俗眼接通慧眼,以塵心讀破天心(跋)

  問道、隱逸出塵方麵的內容多些。《絕味菜根譚》一書,在前集精選了174則進行譯解、評譚。後集的解讀,擬在後繼的工作中完成。

  《菜根譚》書名中的“菜根”有兩個方麵的意思:一是咬得菜根,百事得做,人生要清苦曆練,才能咀嚼到真味;二是性定菜根香,人要淡泊沉靜,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菜根譚》融通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無為之道和佛家的解脫之道,形成一種入世而出世、出世而入世的人生價值體係和處世方法體係,為紅塵中的人們提供安頓生命的良方。《菜根譚》既主張積極入世、建功立業、揚善去惡、度己度人,又張揚堅守道德、獨善其身、清靜無為、親近山水,同時也倡導心無增減、隨遇而安、徹悟禪機、超凡出塵。這種融通的情懷正是傳統文化的智慧所在。

  翻檢市麵上各類《菜根譚》注本、評析本,對菜根的注解、評析有不少似是而非之處。這對《菜根譚》及熱愛菜根的讀者來說,未免都有些遺憾。有鑒於此,筆者用心對《菜根譚》進行重新梳理,力圖通過自己的文字,追溯菜根的思想本源,破解菜根旨趣意涵,幫助接通菜根譚的氣場,理解並領悟每條菜根的真正滋味;同時超越菜根本身,結合曆史和現實,從菜根條文生發開來,抒發自己對人心人生的感悟和見地。筆者並不想做一個規規矩矩的訓詁家,而是願意破除文字障礙,將菜根的滋味與永恒不變的人性接通,與現代人的心靈安頓接通,與有司的和諧社會構建接通,將菜根的智慧拿來“經世致用”。在行文上,力圖清通雅致,給讀者營造一個雅俗共賞的氛圍,把讀者帶入菜根譚的氣場,浸潤在傳統文化的溫情和博雅當中,融通儒、道、佛三家智慧,貫通生命本有的元氣和沉靜,消解世俗的浮躁和茫然,獲得當下心靈的安頓與休歇。

  《菜根譚》是語錄體,沒有嚴密的邏輯性,貫穿於書中的思想也並非某種純粹的、前後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道、佛三家的融合與碰撞。條文之間有不少矛盾的地方,這個矛盾其實是儒、道、佛三家的矛盾,也是中國人心靈的矛盾。這個“矛盾”,按照中國的智慧來說,其實也不是矛盾。因為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圓融”,中國的智慧,全在於“圓融”二字。在“圓融”的前提下,一切都是對立,但又都是統一的。就好比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彼此互相對立,同時互相依存。所以,人生在世,不應該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狀態,而應該是求同存異、相容互補的關係。人世間的任何矛盾衝突,隻要相互融通,也許就消了紛爭,化了怨尤,成了和諧。古人說,儒以治世,道以治身,佛以治心。儒家向外求,求功業的輝煌;佛道向內求,求心靈的安頓。所以,聰明的古代人,往往三種情懷在身上兼而有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圓融出世入世,對比較浮躁的人生來說,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比如,作為一個上班族,八小時以內,應該是儒,八小時之外,則可以是佛,是道;做事,要奉行儒家的積極進取;為人,要有些道家的無為誌趣、佛家的無我情懷。

  《菜根譚》的智慧,從千年深處氤氳而來,穿越滾滾紅塵,給我們桶底脫落、心開意解、烈焰冰消、此心清涼的感受。《菜根譚》是一本智慧書,值得一讀再讀,一輩子讀,讀到意氣風發,事成功圓;讀到此心悠然,歲月安好;讀到逍遙出塵,生命超越。菜根的滋味,不在浮躁中得,不在功利中得,而是在清淨中得,在靜觀中得。菜根譚360條,不宜一口氣讀完,而是要靜下心來慢慢咀嚼回味。所以,建議讀者將《菜根譚》置之案頭,一夜一條,一條一條地讀。隻有清夜靜心,才能接通《菜根譚》的氣場,將俗眼變成慧眼,以塵心覷破天心,有所悟,有所得。

  為方便讀者,筆者將《絕味菜根譚》前集分為修身勵誌、為人處世、世情物理、修心養性、觀心證道五個部分加以譯解。譯解力求清通並接近本意,不膠柱鼓瑟,不為白話而白話。譯解之後,便是評譚,是筆者對菜根的解讀。有時一條菜根包含多方麵的內容,筆者並不麵麵俱到,而是有所側重。在對菜根的解讀中,筆者會生發開來。針對現實,借菜根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筆者在博客中的網名為“日月經天”,這是筆者在譯解、評譚之前冠以“日月”的帽子的由來,也代表著本人的視角和觀點,有文責自負的意思。

  感謝陳政社長青眼有加,給本書提供了麵世的機會,並在百忙中作序。感謝責任編輯蕭亮先生、詹幼鵬先生,特約編輯張國功先生為本書付梓所花費的心血。感謝西北師範大學韓心田女士一直主動為文章做校對工作,同時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善緣和合,成就此書,不勝感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