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71節 人生功業向外求,須抓緊;明心見性向內求,須放下

  菜根原文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衝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日月譯解

  心在靜中,空靈澄澈,妄念不生,可以洞見心之本體;心在閑中,氣象從容,無所掛礙,可以識破心之玄機;心在淡中,謙衝平和,無所執著,可以體味心之真趣。人追求明心見性體證大道,莫過於養靜、安閑、處淡。

  日月評譚

  人生事業向外追求,所以必須隻爭朝夕,奮迅以求。明心見性則是向內求證,所以必須澄心靜慮,無求而得。功業,是外求的目標。見性,是內求的目標。靜,閑,淡,是三種心靈狀態。真體、真機、真味是一個東西,也就是天地未生、宇宙未生之前的那個本體。這個本體即使天地萬物滅絕後、宇宙萬象壞空後,它也存在,如如不動又善起作用。這個本體,不生不滅它就是本體,有生有滅它就是萬象,萬象起,來自本體,萬象滅,複歸於本體。本體和宇宙萬象的關係,是一和多的關係,是體和用的關係,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是天空一月和千江印月之間的關係。所以,每一個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每個人又涵容本體,所以,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真如。佛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隻因妄念顛倒,不能證得。

  如何來證得這個本體、真體、佛性、真如?佛陀傳授了八萬四千法門,從小乘到大乘,從四聖諦、十二因緣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萬行,條條大道通羅馬。佛教傳到中土,則禪宗大行,而禪宗又以六祖慧能禪流布最廣,提倡“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強調“生心無住、無住生心”,也就是金剛經所雲“於無所住而生其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本條菜根所激賞的靜、閑、淡,並不是讓人懶惰散漫、無所事事、空虛無聊,而是對禪者來說,要保持一個清淨通脫的心靈,保持一個無掛礙無執縛的心靈,時時刻刻保持著這個心態,在機緣來到的時候,在明師的點撥下(比如德山棒臨濟喝),你就有可能明心見性,洞徹宇宙本源。虛雲大師當年悟道,寫下了一首偈: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靜的境界指向清淨,閑的境界指向放下,淡的境界指向無執。其實,人在紅塵中奮鬥,有時候也應該以這幾種心態來調理自己奔競馳騁的身心。求得過急,忙得過火,想得更多,不一定就盡如人願,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人有時靜下來,閑下來,淡下來,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看看自己被疏忽的內心,反而更能悟到智慧,理清思路,看破關鍵,更有利於功業的開拓與發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