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70節 一念靈明,煩惱化為菩提,魔障轉為佛性

  菜根原文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賊。隻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日月譯解

  六塵是外在的賊盜,六識是內在潛藏的賊盜。內賊和外盜相互作用,不斷侵襲幹擾我們的清淨本性。但隻要能夠保持靈明清醒的覺心,就像主人翁一樣中堂坐穩不受誘惑,那麽,不管是內賊還是外盜,都會被調伏轉化,與我們的清淨佛性融為一體。

  日月評譚

  本條菜根講的是地道的禪家三昧。“耳目見聞”指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情欲意識”指的是六根對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產生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主人翁”喻指人人皆有的“清淨佛性”,外來的強盜內在的賊人,喻指外在的誘惑和內在的欲望,外惑和內欲不斷勾引和滋擾我們的清淨佛性,但隻要我們保持靈明朗照的覺性,做到不為形役,不為物牽,不為情囿,則不戰而屈人之兵,煩惱化為菩提,魔障化為清淨佛性。

  佛教認為,人生和宇宙之間的關係是由六根、六識、六塵互相牽連而成。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能生起感覺的器官。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對接的媒介,所以稱為六根;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六種能汙染身心並且動搖變化的境界。眼根所見的是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是聲音,鼻根所嗅的是香臭,舌根所嚐的是味道,身根所觸的是粗細冷熱濕滑,意根所思想的是“法”,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六識,指眼、耳、鼻、舌、身、心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接觸時,所產生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種認識、識別的作用。用現代話來說,六根是生理的器官,六塵是物理的世界,六識是心理的作用,三者構成了整個世界。

  佛家認為,人之流轉於生死輪回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淨。六根隨著外邊的六塵奔跑,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造成很多不清淨的罪孽。人的六根,就像六個奸媒,勾引色、聲、香、味、觸、法諸賊,打劫我們的自家珍寶--清淨佛性,真是家賊難防!確實,我們身體上的這個“六根”,是人生的快樂之源,人生的痛苦之源,更是人生的罪惡之源。看見美女,就想占為己有,得不到就心生妒忌嗔恨;聞到美食,就生起貪吃的念頭,得不到就心生不快;聽到好聽的音樂,就心生愉悅;聽到刺耳的噪音,就心生厭憎。六根追逐六塵,產生喜怒哀樂憂惱懼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交織作用,形成貪嗔癡三毒,人的內心三毒糾結,則清淨佛性被層層蒙蔽。所以,對禪修者來說,要用戒定慧“三學”來對治貪嗔癡“三毒”,如此精勤不懈,方能明心見性守住自家寶藏。《華嚴經》和《涅盤經》都曾提到,能得六根清淨,便可六根互用。所謂六根互用,就是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備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見色,也能聞聲、嗅香、嚐味等,耳能聞聲,也能見色、嗅香、嚐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亦複如是。我們在文學中經常提到的“通感”,就是一種“六根互用”。

  宋代高僧性空妙普有首禪偈:“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用幹戈定太平。”修行學道猶如守護城池,要時時刻刻警惕,隨時防範敵人的侵犯。如果不小心讓許多盜賊溜進來,就會把城池搞得烏煙瘴氣。“六賊”就是“六塵”,守衛六個城門的士兵就是“六根”,六根不淨,就會勾引“六塵”與內在的情欲意識裏應外合,擾亂我們的身心。那麽怎樣來保護自己的城池,固守自家的城邑呢?最重要的就是將軍主帥要清醒,要得力,要讓眼、耳、鼻、舌、身、意六門士兵聽從將令。將軍主帥就是主人翁,就是我們的本來麵目、真如佛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