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卻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日月譯解
一般人以稱心如意作為快樂,結果卻經常被這種樂心牽引到痛苦的境地;
豁達者把不順心事當作快樂,結果卻往往因以苦為樂而得到真正的快樂。
日月評譚
俗話說,但求無愧於心,豈能盡如人意。世人總是追求事事如意,但老天卻偏偏不肯給人事事如意。慣於一帆風順的人,想得的得到了,想做的做到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稱心稱心又稱心,總是把如意當成應該,把稱心當成常態。但人運氣再好,總也有得不到的東西,人再有能耐,也有做不成的事。把如意當成理所當然,把稱心當成人生常態的人,往往受到一點點打擊、承受一點點不如意,便覺得天塌地陷、天昏地暗、天慘地愁,他的不如意可能隻有別人不如意的十分之一,但他的痛苦卻是別人痛苦的千百倍。從這方麵來講,經常會有那麽一些小失落小折騰把慣於心肯的人拋向痛苦的深淵。造化弄人,既然事實讓你有更多的稱心如意,但在心裏卻要讓你感受比別人更多的苦楚。
以心肯為樂的人,說穿了,就是欲望比較大的人。這種人,對每一件事情都很在乎,在乎自己的位子,在乎自己的票子,在乎自己的裏子,更在乎自己的麵子,什麽事都想拔頭籌,什麽事都想得便宜,什麽事都想名利雙收,大小通吃,忠孝兩全,好事占盡,也因為存在這個心思,所以心裏總是忐忐忑忑,生怕有閃失,生怕有意外,飯吃不香,覺睡不穩,神經兮兮,患得患失。如果一輩子總是這樣,雖然可以肯定他比別人要撈得多,占得多,但同時也可以肯定的是,在這種人的一生中,擔驚受怕的時日一定比安穩快樂的時日多,所以說,以心肯為樂的人,客觀上實際是生活在苦境當中。
而通達的人,不是沒有欲望,而是他的欲望沒有蓋過他的智慧。他明白,天高西北地陷東南,天地尚無完體,日有盈昃月有圓缺,此事自古難全。所以,他把不如意當成常態,當成人生所必由。所以他麵對窮愁苦痛,麵對坎坷遭際,能夠安之若素,豁達以對,甚至把世路風霜當成磨礪自己心智的契機,從而苦在其中,樂在其中,成長在其中。他也懂得,苦樂窮通,不是絕對,而是可以轉化的,所以他樂觀向上,一旦碰到機遇,則成功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所以說,以心拂為樂的人,往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通達的人,因為把不如意當成常態,所以把如意當成意外。所以經常會有那麽一些小歡喜小獲得把慣於心拂的人拋向快樂的天堂。試想,一個人一年能得幾次意外之喜,那將是多大的樂事呀。所以,快樂有時隻是一種心態,心態不好的人,欲望強烈的人,樂境也是苦境,快樂也是不快樂;心態好的人,安貧樂道的人,苦境也是樂境,不快樂也是快樂,而且會經常得到意外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