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61節 以警醒對治昏沉,以沉靜對治妄想

  菜根原文

  無事時,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時,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日月譯解

  人在無事的時候,心容易陷入昏沉迷糊,這時應該在沉靜中保持警醒;人在有事的時候,心容易躁動不安,這時應該在警醒中保持沉靜。

  日月評譚

  禪者在參禪入定的時候,功夫未到時,容易出現兩種“禪病”:一為昏沉,一為掉舉。昏沉就是在打坐時,迷迷糊糊,恍恍惚惚,似醒似睡,這樣便無法做到“製心一處”;掉舉就是打坐時身心動搖,妄念生起,思緒紛飛,這樣就更做不到“製心一處”。因此,大德開示,不昏沉,不掉舉,就是要將念頭保持住,如果有昏沉,馬上將念頭提起,如果有掉舉,馬上將念頭放回到原處。如此時間一久,就能時時將念頭保持住,定力也就會越來越強。惺惺,就是提起,就是讓自己保持警醒;寂寂,就是回收念頭,讓自己沉靜下來。

  永嘉玄覺禪師說:“寂寂破亂想,惺惺治無記。寂寂生無記,惺惺生亂想。寂寂雖能治亂想,而複還生無記。惺惺雖能治無記,而複還生亂想。故曰: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由此可見,坐禪時保持沉靜,這是好的,但沉靜久了就容易昏沉迷糊,所以要用惺惺,也就是一念警醒來對治;坐禪時保持一念警醒,這是好的,但警醒一久,又容易導致胡思亂想,所以,要用寂寂,也就是用沉靜來對治胡思亂想。

  以上是從禪修的角度看寂寂惺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人在清閑無事時,心身放鬆,萬事不管,又是看電視,又是睡覺,時間一久,人往往容易陷於懶散無聊、委頓不堪的境地而不願振作,所以休假之後,人們容易患上班恐懼症。因為上班又要忙乎,又要動腦筋,這就是寂寂而致昏冥了。所以,人在休閑時,要提起一個靈明的覺知來警醒自己,不能閑散到昏昧委頓的狀態。而人在忙忙碌碌時,又容易忙得心緒不寧,煩躁不安,舉止失措。動靜乖宜,往往忙而無功,動而出錯,這就是惺惺而至奔逸了。所以,人在忙的時候,心裏要提起一個冷靜的覺知來沉澱自己,不要陷於紛亂無緒的境地。

  所以,任何動靜都是相對的,不能絕對動,也不能絕對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才是中道。另一條菜根說:忙裏要偷閑,須先向閑時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裏立個根基。人生在世,要懂得忙裏偷閑,鬧中取靜,但忙裏偷閑時,不能閑而無主;鬧中取靜時,不能靜而無根。這個把柄,根基,就是一個惺惺寂寂的自覺,好比牽著風箏的絲線,不讓它下掉,也不讓它逃逸。鬧時要有個“收鬧”的意思,防止鬧而無度;靜中要有個“開靜”決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