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何者少得,隻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
日月譯解
人的精神本體就是宇宙天地精神的本體。人一念之喜悅,就如同天地出現瑞星祥雲;人一念之憤怒,就如同天地發生震雷暴雨;人一念之慈悲,就如同和風甘霖滋潤萬物;人一念之冷酷,就如同烈日秋霜一片肅殺之氣。人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天有風霜雨露的變化,有哪些能少了?人的情緒隻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隨時起隨時滅,對廣大宇宙的運行就沒有絲毫阻礙。人的修為能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和天地同心同體了。
日月評譚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古代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錢穆認為,“天人合一”是整個中國思想之歸宿。天人合一,從古到今,各家有各家的說法,各有各的“天”,各有各的“合”法。
老莊的“天人合一”合於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宇宙自然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人和自然本質上相通,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孟子的“天人合一”合於“仁”。孟子說,仁義禮智四者是人之天性,人皆有之,故人性本善。張載的“天人合一”是“萬物一體”。張載從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入手,提出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天人同構”觀,他說:“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胞物與,就是天人同構,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宋明理學“天人合一”是“一體為仁”。北宋程顥提出“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就是說,人之至善的本性“仁”,源於“天地萬物”。凡保有“仁”之天性者,都能與天地萬物密切相與而為一體,故能愛人愛物,如同愛己。朱熹以孔孟之道作為理的終極,以“去人欲,存天理”來實現天人合一。王陽明認為人與天地萬物一氣流通,原是一體,天地萬物的“發竅之最精處”即是“人心一點靈明”,人心即是天地萬物之心。怎樣實現“天人合一”,那就要“求至善,存天理,致良知”。
由此可見,“天人合一”是一個大籮筐。人人的東西都往裏麵裝。本條菜根闡釋的其實也是“天人合一”,來自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董仲舒認為,“天”也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也就是說,天和人是同類的,人有什麽,天也就有什麽。天有什麽,人也有什麽,人是天的副本,宇宙的縮影。基於天人相副,董仲舒認為,天與人交相感應,所以人的不道德會從天那裏得到懲罰,出現“天怒人怨”。董仲舒還認為,天地宇宙乃氣化而成,在天地宇宙陰陽之氣的包融中,人之氣與天地宇宙之氣互為流通交相滲入,因而人之氣會影響到整個天地宇宙之氣。如果人之氣調和順適,此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混合,天地之序即順,祥瑞乃現;如果人之氣邪亂乖謬,則此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混合,天地之序即亂,災異乃出。
“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是天人感應之說的具體闡述,講人之心與天之心同體,人之氣影響天地之氣。特別是作為帝王,更不能倒行逆施,否則,天就會發脾氣,降災禍。這時,帝王們要趕快下罪己詔,深刻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拋開帝王不說,無數的百姓構成全國的人,如果全國的百姓和諧相處,溫良恭讓,則招感天地的,是祥和之氣,這樣就會風調雨順。如果全國的人道德敗壞,自私邪惡,則召感天地的,是乖戾之氣,這樣就會產生天災人禍。佛教“境由心造”的說法與此類似。心清則天地清,心濁則天地濁。佛家講造業有身、口、意三業。意業就是思唯意念所造業,心裏思唯什麽,世界一定會出現什麽,思一善,則世界成一善,思一惡,則世界成一惡,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內心邪惡,就會形成惡的共業,就會招致天災人禍。所以佛家要求弟子們:心行好意,口說好語,身做好事。從這個角度來看,“天人合一”和“境由心造”異曲同工,不謀而合。
“何者少得,隻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則具濃厚的佛道意味。從道家來說,人之喜怒哀樂與天地節候相應,順其自然,合乎規律,不強加什麽,不過分作為,這樣就能與“天”合一,同乎大道。從佛家來講,人之喜怒哀樂,不要執著,不要沉溺,隨緣任運,心無增減,這樣就更能淨化內心,從而洞見內心那個與天地宇宙同體的本我自性,回歸生命的終極故鄉。從現代心理學上來講,人之喜怒哀樂,不能放縱,也不能太過壓抑,放縱則有損五髒六腑,壓抑則容易鬱結身心之病,喜怒哀樂隨起隨收,才能平衡身心,保持健康。
此外,“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中醫、建築、風水、藝術,等等。風水學核心是“天人合一”,即人類的生存,必須和天地自然、宇宙萬物減少對抗和衝突,取得和諧平衡,這樣才能生存得安寧快樂。如何在地球上找到一個適合於生存的環境,或如何加以合理的改造,將環境變得適於生存,這是風水學的目標。比如說,風水寶地最好要三麵環山,環繞包圍,好讓河水流出,讓人出入。山要豐腴飽滿,跌宕有情,開合得體;水要充沛溫潤,曲折有致,流注和緩。兩者配合得當,就可以做到冬暖夏涼,通風采光、抵抗侵略,功能齊全。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人的行為與自然的協調,道德理性與自然理性的一致。對於我們現在搞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