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汙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日月譯解
能夠脫俗,便是奇特,如果刻意去標新立異,就不是奇特,而是怪誕;不肯合汙,就是清高,斷絕世俗以標榜自己,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日月評譚
世界上什麽是奇?哲學家說,大道至簡,一切至高的理都寓於平常的事物當中。釋迦牟尼佛徹悟到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一個至簡的本體,而這個至簡的本體,則既能化作一切的一切,又能收回一切的一切。本體是奇的,因為本體普通人難以把握,但本體又不是奇,因為我們所接觸到的任何事物,裏麵都有本體的因子。宇宙天地間萬象森羅,目迷五色,但歸結到科學家那裏,也就是質子、中子、電子而已;太陽是地球的生命之母,但太陽構成卻非常簡單,主要成分就是氫原子。能量是地球生物的源泉,但地球上所有的能量,歸根結底都是來自於一個簡單的公式:E=MC2.人千奇百怪,有的豔若西施,有的醜比無鹽,有的道貌岸然,有的獐頭鼠目,在佛家眼裏也就是地火水風四種元素。所以,從哲學意義上來講,奇與不奇,一體兩麵,奇而不奇,不奇而奇。
在現實生活中,什麽是奇?可望而難即的東西是奇,未知的領域是奇。比如,月亮是奇,因為傳說中那裏有嫦娥月兔什麽的,但當阿姆斯特朗一腳踏上那兒,發現那裏不過是一片荒涼醜陋的不毛之地,所以奇也不奇。在探險者眼中,從未踏足的新大陸是奇,但一旦抵達,則發現印第安人也沒有長三隻腳,所以,奇而不奇。高官厚祿,人們很向往,一旦實現,發現人還是日食三餐,夜眠一床,所以奇而不奇。再奇怪的東西,見過兩三回,就不覺得奇了。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求奇,也有兩麵性。哪些人喜歡求奇?興趣濃厚的人求奇,求知欲強的人求奇,欲望多的人求奇,空虛的人求奇。前兩種求奇,是正向的,興趣是人生的最好老師,好奇心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最大動力。後兩種求奇,則是負麵的,欲望多的人求奇,是為了占有,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心;空虛的人求奇,是為了感官的刺激,是為了精神的無聊,因為他們還不知人還有一個豐盈的內心,所以有的人追求奇裝異服,追求山珍海味,追求特立獨行,追求奇談怪論,追求妖歌豔舞,追來追去,追成了怪誕,追成了神經病,追成了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略嫌扯遠了。其實菜根本意是,無論為人處世,都要真誠自然,不要刻意標榜,是好人,自然地去做好人就是了,不要唯恐別人不知你是好人;是雅人,自己去吟風弄月就是了,不要唯恐天下不知你是雅人。佛弟子追求超凡脫俗、生命解脫,也要從穿衣吃飯掃地篩茶等日用中入手,不要把自己弄成一臉的佛相,唯恐別人不知道你是學佛的人。現在的藝術家,一副藝術家的派頭;現在的作家,則一臉作家似的不屑;現在的官員,一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或者一副和藹可親非常可敬的樣子,這些說穿了,都是作意尚奇。
清高二字,好像是個貶義詞,但我個人很喜歡,覺得人應清高,但清高的人,自自然然地去堅守自己的原則就是了,不要刻意與普通大眾弄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這樣清高就成了偏執,成了孤傲,奶奶不親,舅舅不疼。社會本來就是應該多元化,你可以與眾不同,但你無法超越社會公認的規則和習慣;你可以做自己,但你不應讓別人都成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