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58節 君看陌上二三月,哪個枝頭不帶春

  菜根原文

  前人雲: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又雲:暴富貧兒休說夢,誰家灶裏火無煙?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誇所有,可為學問切戒。

  日月譯解

  前人說過:拋棄自己家裏無窮寶藏,效仿乞丐拿著缽盂沿門乞討。又說:暴富的窮人不要炫耀財富,哪家的爐灶不冒煙火呢?前一句是告誡人們不要妄自菲薄,後一句是告誡人們不要自我誇耀,這兩種情況都應為做學問的人引以為戒。

  日月評譚

  古人做學問有兩種:一種是增長學識,一種是開啟心性。增長學識的特點是“為學日增”,開啟心性的特點是“為道日損”。心性,佛家叫佛性,理學家叫天理,心學家叫良知。宋明兩朝,風行心性之學,講究窮理盡性,其末流流於空疏浮泛;乾嘉之間,風行考據之學,講究真憑實證,其末流流於瑣碎餖飣。菜根譚主生活在中晚明,正是心性之學盛行的時候,學者孜孜以求的,無非是明心見性。佛家認為,自性人人本具,不必向外馳求。禪詩雲:“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眾生都是沒有覺悟的佛,佛是已經覺悟了的眾生。理學心學雖然編排佛學的不是,其實他們求證心性的方法以及窮理盡性的終極追求都是一脈相承沿襲禪宗,窮理盡性悟禪,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就是認為人心中都有個先驗的真理存在。所以,每一個學子,不管是資質差的,悟性少的,都不要妄自菲薄,隻要一心辦道,總有悟道之日。

  “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句,出自王陽明《詠良知》:“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把這幾首心學家的良知詩放到禪詩裏麵去,其實也沒有多少分別。明萬曆年間狀元焦竑,是陽明信徒。他強調做學問要自悟自證,不能僅傍依他人門戶,隻要於義上認得真切,就應把住不放。他說:“學道者當盡掃古人之芻狗,從自己胸中辟取一片乾坤,方成真受用,何至甘心死人腳下?”他認為一切古代之書,隻不過是一堆陳跡,“唐疏宋注,錮我聰明”,後學應有膽氣衝破束縛,開辟新天。

  “暴富貧兒休說夢,誰家灶裏火無煙”引自《頌古》。裏麵相似的句子還有:“逆順短長休要說,誰家屋裏灶無煙?君看陌上二三月,哪個枝頭不帶春”,等等。這裏意思是說,人人皆具佛性,你有別人也有,佛性隻是常。悟到了心中一點消息,便洋洋自得,這是不可取的,真實的就是本來的,沒有悟到時,也沒失去什麽,悟到了之後,也沒有得到什麽,雲在天上走,水在地上流而已。

  以上幾句詩,是談心論性之語。作為我們現代人來理解,人人都有無窮的潛能,我這方麵資質比不上人家,我別的方麵好好開掘,一樣可以成功,妄自菲薄和自我誇耀,都不是正確的態度。人人都要珍視自我,人人都不要鄙視他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