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勝私製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日月譯解
說到克製私欲的功夫,一種人是沒能及時識破私欲的壞處,所以內心無法形成強大的意誌力;一種人是能夠認識到私欲的壞處,但卻抵擋不住私欲的強大誘惑。所以說,清明的智慧是識破邪魔的法寶,堅韌的意誌是斬斷私欲的利劍,兩者缺一不可。
日月評譚
私欲是智慧的障礙,私欲是道德的天敵。合理的欲望可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因素,但過分的私欲一定是社會墮落、天災人禍以及人類自相殘殺自我毀滅的根苗。人類的公平、理性、慈悲、良善、包容等價值,無一例外都是在與私欲的糾結纏鬥中脫穎而出,並得到普遍認可。傳統中國,無論是儒家也好,佛教也好,都把勝私製欲作為明心見性、修心養性的重要功課。在現代中國,大大小小的官員,真正要做好人民公仆,勝私製欲也是必須首先突破的一道關隘。
“識不早,力不易”(《周敦頤集,勢》)就是說觀念決定行為。克製私欲,首先要認識到私欲的害處,對養德養氣的害處,對人際關係的害處,對人生事業的害處,對國家社會的害處。如何認識到這個害處?一是要讀經閱史,明辨是非,從曆史治亂忠奸分際中來認識私欲的貽害,逐漸形成並堅固對私欲的警惕之心。二是要窮理盡性。也就是主敬立誠明心見性,獲得內在本有的明德天理,使內心充溢著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力量,道德光芒愈加燦爛,則私欲火焰便愈加暗淡。如果平時不注意讀書修養,則一到關鍵的時候,就沒有相應的內在力量來克製私欲的泛濫。
識得破,忍不過。馮夢龍《醒世恒言》中有一個“薛錄事魚服證仙”故事。唐朝時,進士出身的薛錄事因病高燒,漸入睡夢,夢中自己高熱難耐,於是躍入水中,化為一條金色鯉魚。來去之間,他看見一漁翁垂釣,薛錄事明明知道有釣鉤,但餌香實在誘人,猶豫再三,“便思量要吃他的”。隻是到了口邊,他又想到,我明明知道他餌上有個鉤子,若是吞了這餌可不是被他釣了去?我雖然暫時變成了魚,難道就不能到別處求食,偏要吃他釣鉤上的餌嗎?於是,到船周圍遊了一遭,怎奈那餌香實在酷烈,恰似鑽入鼻孔裏一般,肚中又饑,怎忍得住這誘惑!最終,薛錄事張嘴咬鉤,結果被漁翁釣了上去。馮夢龍點評說,這就叫作“眼裏識得破,肚裏忍不過”。
確實,這個世道上,幾乎很少有貪官主觀上想做貪官,壞人主觀上想做壞人,往往貪心的官也想做好官,壞人滿心都想做好人。但是關鍵時刻,明明識得,又明明犯著,識得破,就是忍不過。很多貪官的悔過書都寫得很漂亮,鞭辟入裏,燭照靈魂,甲乙丙丁,聲淚俱下。並不是貪官一吃牢飯,道理便懂得了許多,而是他本來就懂道理,但就是欲望太強烈,意誌力太薄弱,明知是刀頭蜜,就是要舔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