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閑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日月譯解
作為正人君子,處事要從容鎮定,不可輕浮急躁,輕浮急躁則容易受到外物的困擾,從而失去淡定悠閑的情趣;用心不宜過於執著,過於執著就會受到外物的束縛,從而失去瀟灑活潑的生機。
日月評譚
明清時代儒者修身,融合了儒家的莊重端嚴和禪宗的圓活機趣,既要端莊,又不能流於刻板枯燥;既要活潑,又不能流於圓滑機巧。既要躬身入局積極入世,又要曉得超然物外安頓此心。另有一條菜根“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可與本條互為參證。
作為有修養的君子,要熟讀聖賢經典,掌握微言大義,涵養道德節操,這是根本,也就是說,要在心中植入並堅固信仰。信仰在心,心決定行,體現在待人接物,就有守有為有理有節。如果修身功夫不到家,內無真宰,輕浮急躁,就會遇堅則破,遇物則倒,碰到美味就會口水欲滴,夢到美色就會意亂情迷,碰到財寶就想攫為己有,碰到危險就會魂飛魄散。內心被外物攪得心神不寧,當然就體會不到悠閑淡定的情味,花落有聲,他聽不到,雲飛無跡,他看不到。佛教講,有修為的人“八風吹不動”。虛雲大師說:“中下根人,常被境風所轉。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嗔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作為有修養的君子,也要有佛家“不粘不縛”的智慧。也就是說,不執著,不鑽牛角尖,不一條道走到黑。比如,不要心思過重。一件事每天都在思慮算計中,茶不思,飯不想,吃不好,睡不著,翻來覆去,左右掂量,反而會觀察失真,判斷失準;不要功名心過重。功名心過重,就會急於求成,急於求成則必定思慮不周準備不足,實施過程中荒腔走板急躁冒進,結果反而是欲速則不達;不要用情過重,用情過重則疑神疑鬼無端猜忌,這樣反而容易招致恩斷情絕。如果能在為人處世中注入一些禪意,注重過程,把握當下,不刻意強調結果,打開被目標感得失心死死困住的心靈之門,讓一顆心自在舒張,這樣,智慧就容易找上門來,所謂福至心靈,無所求而有所得。